導航:首頁 > 葡酒知識 > 法國白納圖葡萄酒

法國白納圖葡萄酒

發布時間:2021-02-27 06:11:02

⑴ 人類歷史中氣候經過那些變化氣候的每一次變化對地球上的動植物和人類有何影響

氣候與人類文明:簡短的歷史回顧

選自《頻臨失衡的地球—生態與人類精神》第三章

(美)阿爾·戈爾

《頻臨失衡的地球—生態與人類精神》
Earth In The Balance (美)阿爾·戈爾著
中共編譯出版社出版

從被稱作「沒有夏天的一年」的1816年開始,廣泛的農作物歉收使歐洲幾乎每一個國家都出現了「糧食騷亂」,激發了席捲歐洲大陸三年的革命激情。法國政府倒台,保守的黎塞留公爵應邀組織新政府。在許多城市,犯罪事件像瘟疫一般蔓延,史無前例,各國政府都極力掙扎以維持社會秩序。瑞士人簡直要被犯罪活動的浪潮淹沒了。甚至自殺數字也急劇上升,不少婦女因殺嬰罪被處死。

歷史學家敘述說,「蜂群一般的乞丐」堵塞了道路,向過路人哀求。1817年,一位經過勃艮第的旅行者的敘述很有代表性:「乞丐本來已經很多,現在數量猛增;每到一站都有成群的婦女、兒童和老人聚集在馬車周圍。」另一位從不列顛群島來到勃艮第的旅行者補充說,這里的乞丐數量雖大,「但絕對沒有在愛爾蘭包圍旅行者的人數那麼多」。在瑞士,目擊者說,大批乞丐擠滿了道路,像一支軍隊一樣。他們的目光充滿絕望。用當地編年史家R.佐力科弗的話說:「他們的面頰上泛著死者的蒼白。」

有一些國家害怕發生革命,調遣軍隊去控制日益增加的要求得到食品的人群。從未有過的縱火浪潮襲擊了幾乎所有國家。 1819年夏天,巴伐利亞城鎮維爾茨堡爆發了德國近代歷史上第一次不祥的反猶太人騷亂。飢饉和革命激情又加重了緊張關系和憤怒情緒,使這種騷亂蔓延到全德國,並向北發展至阿姆斯特丹和哥本哈根。

歐洲剛從拿破崙戰爭中恢復過來,經歷了許多變遷。並沒有人知道,引起這次災難和社會動亂的直接原因是地球大氣層的組成成分有了變化,是1815年春天印度尼西亞松巴瓦島上的坦博拉火山不尋常的一系列爆發的結果。科學家估計火山爆發時約有 10000人喪生,在隨後的幾個月中有將近82000多人死於飢餓和疾病。對世界其它地區的最嚴重的影響在一年以後才能感覺到,這時噴射入空中的火山塵埃彌漫到整個大氣層,大大減少了投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陽光線,致使氣溫下降。

在新英格蘭,1816年6月普遍下雪,整個夏天都有霜凍。《老農歷書》備受歡迎,由於印刷上的錯誤,歷書預報1816年7月份有雪——卻真說中了。從愛爾蘭經英格蘭直到波羅的海沿岸各國,從5月至10月幾乎不中斷地下雨。氣候型態的擾動准確地預示了社會後果:糧食歉收,食品騷亂,從不列顛群島到歐洲,社會幾乎崩潰。歷史學家J.D.波斯特稱之為「西方世界最糟糕的一次生存危機」。

促使這次危機發生的氣候變化持續了不到三年,可能因為火山噴射到大氣層中的物質在較短的時間內落下來了。所以即使是涉及全球的最大的火山爆發,其持續影響一般不超過一至兩年。如1991年菲律賓皮納圖博火山爆發,對全球有顯著的沖擊,但時間短暫,它使地球變涼了一些,暫時緩沖了人類社會產生的巨大熱量,短暫地使臭氧層加速損耗。

歷史上有記錄的大型火山爆發的長期影響對人類的啟發有三個重要方面。首先,它顯示出人類文明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最近 10000年以來的通常穩定的氣候狀況。第二,它說明沖擊世界某個地方的悲劇可能由距離遙遠的世界另一角落的氣候變化所引起。第三,它表明人為地對地球氣候型態作突然而巨大的改變會引起的破壞性結果。

古代人對本土疆界以外的事知之甚少,不可能理解地球另一方的火山爆發和他們本土的氣候劇變之間的因果關系。但近年來,來自格陵蘭和南極洲冰芯的詳細天氣記錄已經可以確定自古以來重大火山爆發的日期。科學家們又從樹木年輪、地質學和考古學獲得證據,並且對古代社會關於氣候變遷的文件作細致分析,把這些情況和目前的記錄結合起來研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人保存有36個世紀以前的氣候記錄。

科學家把來自樹木年輪和冰芯的記錄,和中國歷史學家留下的史料相結合,說明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火山爆發的毀滅性影響:克里特以北70英里的桑托里尼火山於公元前1600年左右爆發,其力量是1883年著名的印尼喀拉喀托火山爆發的100倍。桑托里尼火山爆發對氣候的影響很可能導致不久後米諾斯文明的突然消失,這一文明曾經在青銅器時代在地中海東部佔領先地位達千年之久。(有些歷史學家相信米諾斯文化的消失是柏拉圖在寓言中描寫亞特蘭蒂斯在一天之內消失的依據。)

5個世紀後,大約在公元前1150年至公元前1136年間,冰島的赫克拉三號火山爆發,把數以百萬噸計的塵埃和顆粒物拋進大氣層。根據中國保存的原始竹簡所述,與此同時「在毫這個地方曾下塵雨」。另一位中國作家說:「天空下了十天帶灰分的雨。雨是灰色的。」第三個人說:「六月份下雪,雪有一尺多深……霜凍使五種谷類作物死亡……纖維類作物不能成熟……下暴雨。」考古學家也在西方世界發現同一時期的毀滅性後果的證據。蘇格蘭考古學家斷言在同一時期,蘇格蘭和英格蘭北部90%的人口都消失了。而且土壤分析表明,極端的暴雨和低溫迫使農業耕作暫時停止。

公元前209年左右,據信是冰島火山的一次大爆發,在覆蓋格陵蘭的冰雪年層深處和愛爾蘭櫟樹被霜打損毀的年輪上找到了證據。中國歷史學家司馬遷說,兩年後「莊稼失收」,沒有人知道原因。中國歷史學家班固在《漢書》中寫道,又兩年後,「大飢荒」餓死了半數人口,出現「人吃人」的現象。皇帝解除關於出賣兒童的禁令。正在這一時期,根據中國《歷代紀事年表》所說,公元前208年 「有三個月看不見星辰」。

羅馬詩人把公元前42年西西里埃特納火山的著名爆發記錄下來,但最近歷史學家閱讀新翻譯的版本時才把這次爆發和影響中國的災難性天氣變化聯系起來。班固描寫道:「太陽被遮蔽,模糊不清」,並說莊稼失收,糧價上漲10倍。他提到當年夏天發布的命令說:「眾多農民辛辛苦苦耕地、除草,卻顆粒無收。他們忍受飢荒,沒有辦法能解救他們。」

使人驚異的是,火山爆發引起的較小的天氣變化,也曾在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法國革命——中起了重大作用。E.R.拉杜里在他的開拓性的氣候史《筵席的時代,飢荒的時代》中細致地描繪了1789年大革命以前的6年,法國莊稼死亡、收成極差的可怕景象,以1788-1789年酷寒的冬季和歷史上最冷的5月之一為頂峰,緊接著發生了巴士底風暴。那一年,葡萄酒的釀造「完全失敗」。

關於那幾年天氣的最佳報告來自B.富蘭克林,他正好自 1776年12月起就在法國。1784年5月他寫道:

1783年夏季的幾個月,在北方地區應是太陽光照最強烈 的季節,歐洲和北美部分地區卻始終為霧氣所籠罩。這霧具 有持久性質,它是乾燥的霧,太陽光不能像驅散從水中升起的 潮濕霧氣一樣驅散它。太陽光線通過霧氣時顯得十分微弱, 用凸透鏡聚焦時,連一張紙都點燃不了。夏季使地球升溫的 效應當然就大大減弱。因此地表近乎冰點,雪留在地面上不 融化,越積越多……。也許1783-1784年冬季的寒冷比多年 來要嚴酷得多。

富蘭克林機敏地推斷「這次世界性霧氣的起因還不能肯定 ……也許是冰島赫克拉火山整個夏季持續噴發的巨量煙塵,也許是冰島附近升出海面的另一座火山(斯卡普塔爾-約庫爾)噴出的煙塵隨風散播。這些都還不清楚。」他不知道的是,除冰島的火山爆發外,同年晚些時候,日本的淺間火山有一次有史以來最猛烈的爆發,而且十之八九是18世紀80年代中期不正常的酷寒年份的起因,致使法國大革命前農作物失收、社會動盪。而這一革命則對重塑近代社會起了決定性作用。

在人類歷史形成的過程中氣候的作用當然是極其復雜的,氣候歷史學家常常爭論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認為氣候起了決定性作用。氣候總是和社會的、政治的、經濟的因素交織在一起,而我們傳統上主要是從這些因素來看待歷史的。但是有些氣候劇變,從詳細證據來看極其重要,甚至是在政治劇變之前激起群眾情緒和態度的主導因素,正像1816至1819年氣候誘發的巨大災難導致歐洲誘發政治動盪一樣,1783至1789年,氣候變化在法國誘發的災難在惡化政治情緒方面起了主要作用,從而觸發了法國大革命。但是,氣候變化只是引發這些事件的原因之一,這一點也是很清楚的。正規的歷史忽視了氣候因素,但我們也不可把它忽然說成是唯一的因素。

無論如何,氣候變化對人類社會政治和經濟穩定的影響是強有力的,如能考慮到目前人類改變全球氣候的程度可能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深得多,而且快得多,仔細研究一下大自然提供給我們的教訓,我們處理問題可能會更得當一些。

除了引起飢荒和政治動亂外,氣候變化對人類的巨大影響還有大規模遷徙,從一個地理區域遷移到另一地理區域。人類來到北美洲和南美洲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遷徙之一,這次轉移就是氣候變化的直接結果。大約20000年前,最後的冰期期間,巨量海水結冰,海平面比現在低大約300英尺。我們現在稱之為大陸架的那部分洋底,大面積暴露為乾旱的土地,一些淺的海峽如白令海峽和卡彭塔利亞灣變成了陸橋。現在稱作澳洲土著的人,以及現在在北美稱作美洲土人、在南美稱作印第安人或土著的亞洲游牧民,都是沿著陸橋的路線遷移的。10000年前,冰川後退,海平面又上升,美洲土著和澳洲土著就滯留在新大陸。與此同時,氣溫上升,全球氣候轉入新模式,大致一直維持到現在。

事實上,深刻影響到南、北美洲的冰期,培植了人類文明的最初的根。洞穴繪畫代表了人類已知最早的文象資料,這出現於 17000年前,那是人類在最惡劣、最寒冷的一個千年期中尋找溫暖的避難處的地方。

多數歷史學家認為在100萬年前到4萬年前連續出現的冰期以及溫暖的間冰期提供了最初的社會組織發展的動力。考古學及人類學的記錄都說明,每次冰川後退時期,歐亞之間大陸上原始種族的人口就更稠密,文化就更發展。

在公元前8000至公元前7000年間,氣候條件普遍良好,冰川融化、後撤至目前位置,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出現了農業剩餘。這些剩餘農產品的交易為貨幣的出現、最早社區內磚石建築技術的應用以及藝術和手工藝品的發展創造了條件。例如,已知最古老的城市傑里科就建立於這一時期,而這一時期的歐洲則剛開始從冰川期復甦。

往後,較小但依然明顯的氣候波動塑造了更加復雜的社會形式。有些歷史學家認為在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和尼羅河的肥沃河谷中最早出現有高度組織的社會,是大約3000年前一次重要的氣候變遷所致。一種新的氣候型態——其特點是一年中大多數時候乾旱,每年都有洪水泛濫——迫使人類社區集中於河谷。保存和分配灌溉用的泛濫河水、收藏每年的糧食收獲、分發食品等任務都要求人類社會的基本機能要設置得當。《聖經》上說,約瑟夫告誡法老在7個豐年之後要准備應付7個凶年,這反映了人類開始認識到在氣候型態改變時自己是很脆弱的。在約瑟夫解釋了法老之夢的生態含義後,法老便委派約瑟夫視察對付凶年的准備工作,他的決定反映了人類要掌握預報氣候並應付氣候變遷的能力的堅定態度。

然而,氣候對於人類發展所起的作用甚至還要更為基本。這一點已變得越來越明確。E.S.弗爾巴、F.E.格里納、R.G.克蘭、D.皮爾比姆等人類學家、進化論生物學家和氣候專家們最近把氣候變遷史和人類學事件結合起來,得出新的一致意見:人類進化本身就是由最近600萬年內全球氣候型態的劇變塑造出來的。 w.K.史蒂文斯說:「科學家們正在勾畫一幅氣候和生態在塑造人類進化方面的重要作用的草圖。論文像潮水般涌現。」

500多萬年前逐漸發生的重要的全球氣候變冷時期和稱作南方古猿的最早人科動物的出現相一致。按照許多科學家的意見,這是因為樹棲猿類里至少有一個種屬適應了森林環境的消失,學會在地面尋找食物,並用兩腿走路,使雙手(原已進化到能抓住樹枝)能自由握住及搬運食物和物品,有些物品後來成為工具。

大約250萬年前更嚴酷、更突然的第二次全球變冷解釋了產生粗壯南方古猿一個新的先進分支的進化促進因素。這一分支最終被「人屬」所取代。人屬出現於約10萬年前4個相對短暫(從地質學角度看)而嚴酷的冰期之後,並且就在最後一次冰期之前。這一不可思議的生態變化使大腦增加一種新機能以適應急劇變化的氣候條件。將現代人的出現與全球氣候變化相聯系這一新發現解決了人類起源之謎的一個方面,至少從生態學的角度提供了進化史上斷缺的一環。然後,4萬年前,由工具與裝飾物猛增而形成的所謂文化暴漲正好與歐洲出現一個異乎尋常地溫暖的千年期相一致。

在較大的冰期和間冰期內還有一些明顯的起伏。這些起伏與冰期相比或與現在可預料到的人為溫暖時期相比是較小的,但對於人類社會已足以造成巨大影響。

例如,被稱為亞大西洋惡化期的公元前500至公元前400年的氣候變動,導致遍布歐洲的風和溫度分布的變化以及低溫,一般認為這些變化促使北方結束了青銅器時代,刺激日耳曼人從斯堪的納維亞向東南歐入侵。不到一個世紀後,移民浪潮繼續向東南推進,而這恐怕不止是個巧合。就在這一時期,馬其頓人征服了希臘。緊接著下一代,約公元前300年,整個世界都開始變暖,而亞歷山大大帝就在這一時期征服了「已知的世界」,將希臘文明傳遍地中海及其周圍地區。

在這相對溫暖的同一時期,原來隔開了義大利和歐洲其它地方的阿爾卑斯山各山口變得暢通了,這相應地激發了羅馬的帝國野心。與此同時,亞洲一些山口也暢通了,這促進了中國文明的擴散,促進了絲綢之路的開通。大約750年以後,這一溫暖時期的末期與羅馬帝國的最後年代相吻合。在羅馬衰亡原因的眾多說法中,氣候歷史學家加上了一條:在公元450年至500年間,全球氣候型態突然改變,導致中歐出現冰冷的持續乾旱,這可能引發了後來稱之為異族入侵的大規模移民浪潮。

16世紀,印度完全放棄了當時的都城法特普爾西克里,這正好發生在西南季風模式突然改變,剝奪了該城水源之後。該城的居民被迫遷往他鄉,這只不過是在印度次大陸早已出現的情況的重復。事實上,主要因氣候改變而造成帝國崩潰的先例之一出現於24個世紀之前,就在法特普爾西克里以西數百英里處。在公元前1900年以前的上千年時間中,偉大的印度河文明在現今的印度西北部及巴基斯坦一帶十分繁榮。然後,突然間,在氣候歷史學家所說的極地冷空氣南下進入加拿大之時,印度河一帶的氣候型態改變了,曾經是大城市及居民點的地方被埋在拉傑普塔納沙漠的沙丘之下,居民被迫遷移它處。據氣候歷史學家分析,類似的還有 14世紀西非馬里文明的崩潰。

還有那神秘的邁錫尼。邁錫尼源自荷馬史詩中阿伽門農國王的故鄉米諾斯。精緻的邁錫尼文化統治了愛琴海兩個多世紀以後,邁錫尼在公元前1200年稍後突然消失了。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推測有來自北方的民族入侵,也找到了邁錫尼人向南、向東逃亡的證據。但邁錫尼文化突然崩潰的原因始終是個謎。然而,近代的氣候分析提供了一項有趣的證據:剛好在邁錫尼文明消失之前,當時影響歐洲、地中海、北非和中東的風向和溫度模式出現劇變,突然改變了邁錫尼賴以生存的降雨規律。新的氣候型態仍從西方經地中海送來水汽,但更向南移至低緯度地區,以致雨量集中到伯羅奔尼撒半島邊緣山脈的西側。邁錫尼在山脈東側,於是出現了持續的嚴酷乾旱,河流及井水枯竭,莊稼死亡,最後居民被迫離去。

有些氣候歷史學家還認為這同一組地中海天氣模式的變化是匈牙利平原災難性的洪水泛濫的罪魁禍首,這一事件又導致青銅器時代各民族自巴爾干跨越博斯普魯斯海峽的進軍。這些從現在的亞美尼亞出發的弗里吉亞人和其它民族的大批移民造成公元前 1200年左右小亞細亞的赫梯文明的崩潰,激發了向塞普勒斯、敘利亞、巴勒斯坦和埃及各處進發的大遷徙,在政治上和軍事上都起了破壞作用,在《舊約全書》中處處都能找到對此事的記載。來自匈牙利平原的同一移民浪潮中的另一部分人轉向西南,越過各山口進入義大利,成為後來的埃特魯斯坎人,撒播的文化種子日後演變為羅馬文明。

在西半球,對全球氣候記錄的新分析也許能說明古代瑪雅文化的神秘興衰。瑪雅文化在公元250至300年前後在墨西哥南部現今的尤卡坦地區以及中美洲繁榮發展。由於目前尚不清楚的原因,瑪雅文化於950年前後突然衰亡,這在考古學家及歷史學家中引起了激烈爭論。瑪雅人建造了神奇的城市,內有精美的地下儲藏所以及與同期世界各處規模一樣的大建築物。這些建築物包括復雜的天文台,瑪雅天文學家在此計算出太陽年和太陰月的精確天數。他們知道金星的精確運轉軌道,並能預報日食、月食等現象。他們的數學家獨立地獲得了零這個數學概念。然而這樣博大而復雜的文化居然突然終結了。不知什麼原因,城市並沒有遭受毀壞,卻被遺棄。精美的陶器生產和雕刻生產、紀念碑和寺廟的建造都突然停止,各種記錄、歷法和寫作都一下子中斷,各典禮中心和鄉村的人口急劇減少。所有這一切都發生於50至100年之間。科學家們提出了各種理論:從自相殘殺的暴力行動和社會瓦解到颶風、地震的襲擊、土壤肥力耗盡、水源枯渴、稀樹草原的生存競爭和人口過多,都提到了。

唯一沒有研究的是全球氣候型態的改變是否能說明瑪雅的消亡。但西半球氣候歷史記錄表明,950年左右氣溫曾升高,氣候曾變動。就在瑪雅崩潰的完全同一時間,在遙遠的北方,L.埃里克松乘船穿過格陵蘭(他父親埃里克在此創建了新移民點)和北美之間的拉布拉多海,踏上了一片新土地,他是踏上這片土地的第一個歐洲人,並把它命名為文蘭。

由此開始了稱為中世紀溫暖期的全球氣候變動。雖然它被視為歐洲范圍的自然現象,但從第一批歐洲人這時到達北美洲來看,它顯然是全球氣候型態的變動。只有氣候變化才能說明他們得以到達北美洲的原因。在約公元900年以前,從斯堪的納維亞和冰島到格陵蘭新移民點的北大西洋海路一直是完全冰凍而無法通過的。到1300年前後溫暖期結束時,氣溫開始下降,海面再次結冰,堵塞航路。去文蘭的零散航行已經停止,不久船隻不能再從格陵蘭返回冰島獲取補給。一代人以後,最後一批移民被凍死。此後,埃里克松航海的歷史光輝也就被南歐人哥倫布遮蓋了。

那麼950年前後,尤卡坦的氣候發生了什麼變化?如果新的氣候型態使格陵蘭和北美的移民點得以建立(不管時間多麼短暫),這種模式是否會使中美洲的瑪雅社會突然無法生存?氣候變化會引起動植物分布的變化,害蟲會自赤道向北蔓延,降雨規律會改變,一向在略為涼爽宜人的氣候中生長的瑪雅人是否會被可怕的熱帶陽光奪去了生命?氣候因素至少可能部分地解答瑪雅人消失之謎。

溫暖期過後,氣溫於14世紀初再度下降,在歐洲和亞洲引起了重大問題。首先,氣候的轉變突然反復使大量濕氣從北大西洋橫掃不列顛群島及歐洲大陸的廣大地區。將近10年,西歐人民因莊稼腐爛、河水泛濫而連續遭災,以1315至1317年的大飢荒為頂點。G.德南吉斯自魯昂和沙特爾報導說,「可憐的、面容憔悴的男男女女成群結隊地來到教堂,祈求從無情的雨水中獲救」。他又說道,「我們在聖殉教者教堂看見大批男男女女,不僅來自附近,還有來自5里路以外的,都赤著腳,除婦女外,許多人甚至赤身露體,他們的牧師也在隊伍之中。」那一年及次年,歐洲的穀物收成完全被毀。拉杜里報導說,1316年夏天「潮濕得連剪羊毛的好天氣都沒有」。連年災荒使死亡人數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但最糟糕的情況還是30年後的黑死病。

就在黑死病發生之前,連續4年的惡劣天氣和莊稼失收造成普遍營養不良及對疾病的抵抗力下降,使有些人害怕大飢荒重現。這種懼怕促使人們從小亞細亞進口糧食,把染病的老鼠首先帶到君士坦丁堡,再進入墨西拿和馬賽各港口。這些老鼠及所攜帶的鼠疫只用兩年時間便席捲西歐,奪去了1/3人口的生命。

鼠疫本身實際上起源於中國,1333年首次發現死亡者。造成歐洲持續下雨的同一次全球性天氣變化也使中國出現異常的暴雨,導致黃河不斷泛濫,自1327年起,情況越來越壞;至1332年,發生了中世紀最大的一次洪水,據報導當時死亡人數為700萬。氣候學家H.蘭姆寫道:「毫無疑問,洪水不僅迫使人類遷徒,野生動物也要另覓棲息地,其中包括攜帶鼠疫的鼠類。」他的結論是: 「最後席捲全世界的黑死病,就是1333年發生於中國的淋巴腺鼠疫。」而1333年是造成中國屍橫遍野的黃河大洪水的第二年。

小冰期(1550-1850)是最重要而有完好記錄的氣候波動之一,歐洲各處的明顯的社會變化與小冰期有關系。人們更多地呆在戶內,圍繞著突然流行的壁爐取暖,演變為一種新的社交。人們更多地圍繞科學這樣的話題交流思想。藝術領域逐漸興起浪漫主義,政治領域也出現一些獨立見解。對一些北歐人來說,新的天氣狀況太嚴酷,不宜於戶外活動。

1690年,在蘇格蘭阿伯丁市,一個愛斯基摩人劃著獨木舟出現在唐河上,人們都驚呆了。歐洲人向格陵蘭移民的活動早已完全停止,但愛斯基摩人所習慣的生存環境卻向南延伸,直達奧克尼群島和蘇格蘭北部。

蘇格蘭人由於鱈魚捕撈業無法進行及農業歉收,在連年遭災後陸續離開家園,到1691年,占人口1/10的蘇格蘭人定居於愛爾蘭的阿爾斯特(現稱北愛爾蘭,離蘇格蘭最近),取代並驅逐土生土長的愛爾蘭人,由此逐漸形成的大量問題及難以解決的暴力行為,一直延續到今天。

在蘇格蘭人移民之後的數年,愛爾蘭人口繼續增長。歷史學家普遍認為愛爾蘭在社會和政治方面都一團糟。英國的統治者作出了一些愚蠢的決定,國王詹姆斯六世關於促進蘇格蘭人移民的決定只是個開端。陳舊的土地所有制只能產生低水平的文化,這反過來又助長早婚和人口的進一步增長。在1779至1841年間,人口增加172%。據迪斯雷利估計,愛爾蘭是歐洲人口最稠密的地區。決定把馬鈴薯作為維持生存的唯一糧食作物是一個致命的決定,後來竟發生了「馬鈴薯大飢荒」這一可怕的悲劇。

在小冰期即將結束時,平均溫度略有上升,出現有利於馬鈴薯枯萎病滋長的多雨而溫暖的氣候條件。現代實驗室研究說明,襲擊愛爾蘭的那種枯萎病是疫霉屬感染,它所需的條件是:相對濕度 90%以上,溫度10℃以上並持續至少12小時,還要向馬鈴薯葉子上澆水至少4小時。在小冰期期間愛爾蘭開始依靠馬鈴薯為生,但那時出現這種綜合條件的可能性很小。19世紀40年代中期出現新的暖和大氣時,這種可能性就增加了。

這種枯萎病來源於秘魯馬鈴薯的一個新品種;1843年在美國東北部首先發現,次年又在佛蘭德發現。至1845年夏天,其種子傳播至愛爾蘭。那年冬天是愛爾蘭人記得的最暖和的冬天,春天也很溫暖,6月氣溫比百年來同期平均氣溫高出3至4度,夏季總的說是19世紀第二熱的夏天。使情況更糟的是,7月、8月、9月共下了64天雨,僅8月就下雨24大。

枯萎病毀滅了決定愛爾蘭命運的唯一糧食作物。以後幾年,愛爾蘭有100多萬人死於飢餓或與營養不良有關的疾病。倖存者的可怕敘述使我們體會到飢饉對人類意味著什麼。1846年12 月,科克郡兩個孩子的父親死於飢餓(母親早已餓死了)。調查報告記錄說,「這兩個孩子搖搖晃晃走進舒爾村時人們才知道此事。他們餓得直哭,說他們的父親已經四天沒有向他們說話了,並說他像石板一樣冰涼。人們還查看了另外兩具屍體,一個母親和一個孩子,都死於飢餓,遺體都被老鼠咬過。」

當時報紙刊登的一份目擊者敘述說:「在一個捲心菜園里我看見巴里及她兩個孩子的屍體用薄薄的土掩埋著,她的手和腳完全暴露在外,肉被狗吃光了,離頭顱兩碼遠有一些頭部的皮膚和頭發;開始我一看還以為是馬尾的一部分……。我用不著詳細評論了,但我不禁要問:我們是生活在聯合王國的一部分嗎?」在廣闊地區種植單一作物而不是多種植物的做法稱為單作制。這種做法的問題是一旦出現植物疾病或一種抗逆病蟲害時就會致全部作物於死地,難以抵擋。如果只選用單一作物的單一品種,這種脆弱性就更突出了。愛爾蘭人曾依賴馬鈴薯的單一品種作為他們唯一的糧食來源,這個品種在過去300年的氣候條件下產量最高。馬鈴薯飢荒事件提醒我們,像單作制這樣人為地改變我們與自然的關系而不考慮氣候的變幻莫測,就會削弱社會養活其人口的能力。這件事還說明了急劇變暖會引發災難。

從歷史上看,造成馬鈴薯飢荒這樣的氣候悲劇曾導致向富國,特別是向美國的大量移民。此次飢荒前30年,1816-1817年的生存危機也激發了移民潮,不僅從歐洲移民至美國,在美國國內人口也在流動,因為氣候變化的影響在歐洲以外同樣感受得到。例如,從緬因州向西遷徙的歷史記載說:「在異常寒冷和不祥的」1816 和1817年春天過後,對飢荒的恐懼成為「向外遷移的魔術一般的新動力。數以百計的有家園的人,不加考慮地把家賣了,匆忙離去,奔向遙遠的地方」。從緬因出走的移民潮與1816-1817年坦博拉火山爆發引起的異常氣候型態之間的關系可以從以下資料得到印證:1818年,異常氣候剛一結束,火山灰自大氣層落回地面,緬因的人口就恢復了穩定增長的勢頭。同樣的情況在新罕布希爾、佛蒙特、康涅狄格和南、北卡羅來納等州都有記載。一位目擊者寫道:「1817年夏天……發生像潰退一樣的情況。」

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被迫移民潮也許出現於20世紀30年代初「乾旱塵暴」時期,大批大批的人從堪薩斯、俄克拉荷馬、得克薩斯、新墨西哥的一部分、科羅拉多、內布拉斯加和其它平原州棄家出逃。和馬鈴薯大飢荒一樣,產生乾旱塵暴的原因是錯誤地使用土地,結果使土地及其人民對不測風雲更加難以承受。20世紀 20年代,在

⑵ 火山地質名山有哪些

日本富士山(位於日本山梨縣東南部與靜岡縣交界處,海拔3776米,是日本第一高峰。山峰高聳入雲,山巔白雪皚皚。它是日本人的驕傲和象徵)
斯德朗博利火山(位於義大利西西里風神島,經常噴發,每小時准時噴發2-3次,已經持續了2000多年,從古代起就被稱為「地中海的燈塔」。)
聖海倫斯火山(位於美國的華盛頓州,在1980年噴發之前,山頂布滿積雪,被稱為「美國的富士山」。)
雷尼爾山(美國最高的火山,常年被冰雪覆蓋,是美國著名的旅遊勝地。位於華盛頓州。)
馬榮火山(位於菲律賓首都馬尼拉東東南約300千米處,是菲律賓最高的活火山。)
埃特納火山(位於義大利的西西里島,是一座著名的活火山,有記錄來共爆發200多次。)
科多帕西火山(厄瓜多境內,海拔5897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活火山。)
比亞利卡火山 (位於智利普孔小鎮的比亞利卡湖畔,銀裝素裹,風景秀美。)
桑托林火山(位於希臘愛琴海的桑托林島上。20世紀中有過3次小規模的噴發。大約在公元前1645年有過一次非常猛烈的噴發。)
冰島火山噴發 冰島的火山噴發似乎並沒有停歇的跡象,而事實證明已經火山產生的塵埃柱非常危險。毫無

冰島埃亞菲亞德拉冰蓋火山噴發 (5張)
疑問,冰島火山噴出的火山灰仍在增加。禁飛令、噴出的灰塵和有害排放物都是這個世界需要承受的不利後果。以前也有過這種規模的火山爆發,它們產生的嚴重後果,足以動搖人類文明。下面是十次最大規模的火山爆發。 艾雅法拉火山爆發產生的塵埃雲團,升至冰川上方高達5000英尺(1.52公里)的地方。從很遠就可以看到,煙霧和灰塵正在向南漂移,淹沒了英格蘭上空和歐洲一部分地區,使交通陷入一片混亂。該洲的很多航班被迫取消。地質學家稱,這座火山的活動正在加劇,火山灰可導致飛機發動機失靈。

拉·加里塔·卡爾迪拉火山爆發(La Garita Caldera)是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西南聖胡安山脈的聖胡安火山區域的一個大火山口,位於科羅拉多州拉加里塔鎮的西部。它在2800萬年前爆發,這也許是地球史上最大規模的火山爆發,它噴出超過1200立方英里(5千億立方米)的火山熔岩,留下這些由火山灰構成的美麗景觀。
諾瓦拉普塔火山爆發 20世紀最大規模的火山爆發發生在1912年,噴發從6月6日持續到6月8日,最終形
冰島火山噴發
成諾瓦拉普塔火山。爆發指數為6的諾瓦拉普塔火山,噴發產生的阿拉斯加半島組成物,比歷史上其他所有阿拉斯加火山爆發給這個半島帶來的物質都多。在科迪亞克島舍利科夫海峽,火山灰紛紛從天而降,這種情況一直持續了3天,主要市鎮的地面上堆積的火山灰足有1英尺(30.48厘米)厚。這次火山爆發非常劇烈,它導致距離它有6英里(9.66公里)的卡特邁山的頂部坍塌。
印尼坦博拉火山爆發
印尼坦博拉火山爆發
印尼坦博拉火山爆發,是過去2個世紀最大規模的火山爆發。這次爆發從1815年4月10日持續到11日,它的爆發指數達到7級,據稱,這座最致命的火山導致近9.2萬人喪生。火山爆發和它產生的火山灰,使全球氣溫下降超過5華氏度(約2.8攝氏度)。1816年無法正常播種,這一年又被稱作「無夏年」。
喀拉喀托火山爆發 1883年8月27日,喀拉喀托火山爆發,它發出的震耳欲聾的聲音,從遠在大約2000英里(3218.69公里)以外的澳大利亞也能聽到。爆發指數為6級的這場大規模爆發,引發一系列高達150英尺(45.72米)的海嘯,它們波及夏威夷群島和南美洲,超過3.6萬人喪失。它產生5立方英里灰塵,在長達兩天時間里,內周圍地區一直陷在黑暗之中。那是多年來全球看到的最引入注目的一次日落景觀。
皮納圖博火山爆發
皮納圖博火山爆發
1991年皮納圖博火山爆發,它的爆發指數達到6級,據稱它的爆發規模在20世紀位居第二,這次爆發導致大約800人喪生。該火山位於菲律賓群島邦板牙省、描禮士省和打拉省交界處。同一時期發生的熱帶風暴助長了火山熔岩的散布。結果全球氣溫在3年內持續下降,臭氧的消耗量也臨時增加。
基勞維亞火山爆發 基勞維亞火山是夏威夷群島上的一座活火山,是組成夏威夷島的5座盾狀火山之一。這座火山從1983年開始噴發,並一直持續到如今。看到流入太平洋的熔岩流,一定會令你感到大吃一驚。為了一睹日落時分火山噴發的壯觀場面,大量遊客不辭辛苦來到這里。
聖海倫斯火山爆發
聖海倫斯火山爆發
聖海倫斯火山是一座活火山,位於美國太平洋西北華盛頓州的斯卡梅尼縣,是喀斯喀特山脈的一部分。它休眠了大約100年後,在1980年爆發。炙熱的火山灰升至大約8萬英尺(24.38公里)高空,把山頂削低了大約1400英尺(426.72米),導致57人喪生,造成經濟損失高達30億美元。
聖瑪利亞火山爆發 聖瑪利亞火山是位於瓜地馬拉西高地省的一座很大的活火山,它靠近克薩爾特南戈市。歷史上有記錄的聖瑪利亞火山第一次爆發發生在1902年10月。這次火山噴發的爆發指數是6級,它產生的火山灰一直蔓延到舊金山。1902年的火山爆發產生的火山口,導致聖地亞古多上的這座火山的南側非常陡峭。聖地亞古多發生的每一次地震或火山爆發,都會引發大規模山崩,使方圓多達100平方公里的土地被覆蓋。
培雷火山爆發 培雷火山是位於法國的海外屬地、加勒比海小安地列斯島弧馬提尼克島上的一座活火山。它是世界上最致命的層狀火山之一。1902年5月8日的火山爆發,導致2.9萬人喪生,摧毀了距離該地大約4英里(6.44公里)的港市聖皮埃爾堡。迅速流動的熾熱氣體和緻密的液化火山粒子對所到之地造成很大破壞。

全球七大活火山
基拉韋厄火山(KILAUEA)位於美國夏威夷島東南部。基拉韋厄火山是世界上活動力旺盛的活火山,至今仍經常噴發。山頂有一個巨大的破火山口,直徑4027米,深130餘米,其中包含許多火山口。整個火山口好像是一個大鍋,大鍋中又套著許多小鍋 (火山口)。在破火山口的的西南角有個翻騰著熾熱溶岩的火山口,直徑約1000米,深約400米,其中的熔岩,有時向上噴射,形成噴泉,有時溢出火山口外,形如瀑布,當地土著人稱它為「哈里摩摩」,意為「永恆火焰之家」。

這里曾長期存在著一個世上最大的岩漿湖,面積廣達10萬平方米,通紅織熱的岩漿一般有十幾米深,在湖中翻滾嘶鳴,彷彿一爐沸騰的鋼水。在湖的邊緣部分,經常產生暗紅色的桔皮,它們堆積起來就像一捆捆繩子,桔皮有時破裂後再傾倒沉入白熱的岩漿中去。湖面上還不時出現高幾米的岩漿噴泉,噴濺著五彩繽紛的火花。這種種驚心動魄的景象,稱得上是大自然中的奇觀。
1960年基拉韋厄火山大爆發時,熔岩流從高處奔騰下瀉,湧入大海,在海邊填造了一塊約2平方公里的新陸地。2002年7月29日,滾滾岩漿從基拉韋厄火山噴涌而出,流入大海,水火交融,形成壯觀的景象。2002年8月17日,該火山噴出的火紅岩漿滾滾湧向海邊,好似一條岩漿火龍。
20多年來,基拉韋厄火山持續不斷湧出的大量岩漿已經在夏威夷島東南形成幾個新的黑沙灘並使島的面積不斷擴大。
拉基火山
冰島南部火山裂縫和山,緊靠冰島最大的冰原瓦特納冰原(Vatnajokull)西南端。拉基山是火山裂縫噴發過程中形成的唯一顯著地形特徵,現稱之為拉基環形山(Lakagigar)。該裂縫為東北-西南走向,拉基山把它截為接近相等的兩部分。拉基山海拔818公尺(2,684尺),高出附近地帶200公尺(650尺)。拉基山並未被裂縫完全綻開。在山坡上裂縫之間只有若干極小的流出少量岩漿的火山口。
火山噴發於1783年6月8日開始,至7月29日只剩拉基山西南面裂縫還在活動。同日,東北面裂縫開始噴發,其後的噴發幾乎全在裂縫的這半邊。噴發一直持續至1784年2月初,被認為是有史以來地球上最大的熔岩噴發。普遍認為岩漿噴發量約為12.3立方公里(2.95立方里),覆蓋面積約達565平方公里(220平方哩)。
大量的火山氣體造成歐洲大陸大部分地區上空煙霧彌漫,甚至波及到敘利亞、西伯利亞西部的阿爾泰山區及北非。釋放出的大量硫磺氣體妨礙了冰島的作物和草木生長,造成大部分家畜死亡。因煙霧造成的飢荒最後導致冰島1/5居民喪生。
冒納羅亞火山 在夏威夷火山國家公園(1916年建)內,為世界最大孤立山體之一。海拔4,169公尺(13,678尺)。其穹丘長120公里(75哩),寬103公里(64哩),熔岩流經面積達5,120平方公里(2,000平方哩)。火山口莫庫阿韋奧韋奧(Mokuaweoweo)面積約10平方公里(4平方哩),深152~183公尺(500~600尺)。冬季頂部常為冰雪覆蓋。
1832年起平均每隔3年半爆發一次,大部分的噴發物限止在莫庫阿韋奧韋奧火山口內,其餘則沿著東北或西南側的裂縫帶流下。在1935年的爆發中,美軍飛機曾對威脅到希洛(Hilo)城的岩漿流徑投擲炸彈。1950年6月,為期23天的浩瀚岩漿從一道21公里(13哩)的西南側裂縫流下,毀滅了一個小村莊。1975、1984年山頂曾發生大爆發。
冒納羅亞火山(Mauna Loa)是一座活火山,在過去的200年間,約噴發過35次。至今山頂上還留有好幾個鍋狀火山口和寬達2700米的大型破火山口。1959年11月,莫納羅亞火山再次爆發,當時沸騰的熔岩冒著氣泡從一個長達一公里半的缺口處噴射出來,持續時間達一個月之久,岩漿噴出的最高高度超過了紐約的帝國大廈。1984年3月,冒納羅亞火山又一次爆發,舉世罕見的壯麗景色,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維蘇威火山 維蘇威火山 (Vesuvius) --全世界最著名的火山之一,位於坎帕尼亞平原的那不勒斯灣畔。於1944年噴發後形成。2,000,000多人居住在維蘇威火山地區及山坡低處。沿那不勒斯灣海岸有工業城鎮分布,山麓北部為小型農業中心。
經過幾個世紀靜止後發生一系列地震,持續6個月且強度逐漸增加,1631年12月16日發生大噴發。山坡上很多村莊被毀,約3,000人死亡;熔岩流抵海邊,天空昏暗達數日之久。1631年後火山噴發特徵發生變化,火山活動持續不斷。可以觀察到火山活動分兩期∶靜止期與噴發期。靜止期火山口封閉,噴發期火山口幾乎持續張開。
山麓遍布葡萄園和果園,此地產的葡萄酒叫「基督眼淚酒」(Lacrima Christi);古代龐貝的酒壇上多有「維蘇威」(Vesuvinum)的字樣。山上高處遍布櫟樹和栗樹雜木林。北坡樹林沿索馬山坡一直長到山頂。西側長著栗樹叢,海拔600公尺(2,000尺)以上則是遍布金雀花類植物的起伏不平的高原,西元79年那次大爆發留下的火山口已經填平。再往高處,大火山錐的斜坡上及索馬山的內側山坡上幾乎是不毛之地,在火山靜止期長著一簇簇草地植物。
維蘇威火山在1.2萬年中不時噴發,火山口總是繚繞著縷縷上升的煙霧,散發熱量足以點燃一張紙。山腳下遍布著果園和葡萄園,而火山上的坡則顯得荒涼和險惡。20世紀維蘇威火山已發生了6次大規模的噴發。
維蘇威火山最著名的一個噴發發生在公元79年,當時赫庫蘭尼姆和龐培兩鎮被毀滅。火山噴出黑色的煙雲,熾熱的火山灰石雨點般落下,有毒氣體湧入空氣中。龐培城只有四分之一的居民倖免於難,其餘的不是被火山灰掩埋,就是被濃煙窒息,或者被倒塌的建築物壓死。
聖海倫斯火山 位於美國西北部華盛頓州,喀斯喀特山北段。海拔2950米(1983)。休眠123年後於1980年3月27日突然復活,5月18日的噴發最為劇烈,煙雲沖向 2萬米高空,火山灰隨氣流擴散至4000公里以外,撒落在距火山800公里處的也有1.8厘米厚。火山附近河流被堵塞、改道,許多道路被埋沒。熔岩流引起森林大火,周圍幾十公里內生物絕跡。由於山地冰雪大量融化,形成洶涌的急流,加之上升氣流中的大量水汽在高空凝結,暴雨成災,使沖刷下的火山灰形成泥漿洪流,從山上傾瀉而下,嚴重破壞了沿途的農田、森林及一切設施。火山噴發後,附近地形發生顯著變化,原來的火山錐頂部崩坍,形成一個長3公里、寬1.5公里、深125米的新火山口。這次火山噴發造成60多人死亡,390平方公里土地變成不毛之地,損失巨大,是美國歷史上,也是20世紀以來地球上規模最大的火山爆發之一。如今,它仍有活動。
在1980年的噴發前,聖海倫斯火山因形狀勻稱,山頂布滿積雪,很像日本的富士山,故被稱為「美國的富士山」,吸引了眾多旅遊者。1980年的噴發標志著這座火山從1857年沉睡123年後再次蘇醒。從此後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
由於火山噴發前較長時間的地震活動和蒸汽噴發,火山應急工作得當,並做出了較好的預測,聖.海倫斯火山的爆發沒有造成更大的人員傷亡。聖.海倫斯火山的休眠期比活躍期長的多,聖.海倫斯火山噴發的經驗告訴我們,不要對貌似死亡的活火山掉以輕心。
埃特納火山 義大利西西里島東岸活火山。其名來自希臘語Atine(aithn,意為「我燃燒了」)。為歐洲最高活火 山。海拔3,200公尺(10,000尺)以上,和其他活火山一樣,其高度各個時期變化不同,如1865年比20世紀末要高52公尺(170尺)。面積1,600平方公里(600平方哩)。基座周長約150公里(93哩)。埃特納火山坐落在燈火通明的義大利卡塔尼亞城上方,它不斷向空中噴射著火焰,而熔岩則如河流一般從兩翼向外溢出。盡管看起來讓人眼暈,埃特納火山還算相對安全,因為這座山火的噴發十分罕見且緊湊,同時熔岩流動緩慢,從而給了人逃生的機會。

歐洲最高的活火山。最猛烈的噴發是1669年,持續4個月之久,噴出熔岩約達7.8億立方米。破壞十分嚴重,卡塔尼亞等附近城市2萬人喪生。1981年3月17日的噴發,是近幾十年來最猛烈的一次,掩埋了數十公頃樹林和許多葡萄園,數百間房屋被毀。山坡植被分布:最低帶,布滿果樹種植園;中間帶,多山毛櫸、櫟樹和松樹;最高帶,有稀疏分散的灌木和藻類。山上有紀念羅馬皇帝登山的古跡。
桑蓋火山 桑蓋國家公園位於厄瓜多中部莫羅納-聖地亞哥、欽博拉索和通古拉瓦三省交界處。地處赤道附近,面積2720平方千米。園內有世界上著名的世界上活動持續時間最長的活火山--桑蓋火山。海拔5410米的桑蓋火山山頂白雪皚皚,山勢險峻,從山頂到山麓近4000米的海拔高度差使這里形成了厄瓜多所獨有的景觀。整個公園因為地處赤道附近,陽光照射充足,各處海拔的高度也不同,因而呈現出不同的生態景象,生活著許多珍稀的動植物。
熱帶雨林中生長著高達30~40米的樹木,高大挺拔。火山灰堆積而成的極為肥沃的地面使這里的植物非常繁茂。除堅硬的木本植物外還有苔蘚、地衣、帶有圓球莖和雞冠狀葉子的菊科植物等。

⑶ 搜集近年來我國環境惡化的資料,分析原因。答得好我再給他20分 (下文補充)

氣候與人類文明:簡短的歷史回顧

選自《頻臨失衡的地球—生態與人類精神》第三章

(美)阿爾·戈爾
《頻臨失衡的地球—生態與人類精神》
Earth In The Balance (美)阿爾·戈爾著
中共編譯出版社出版
從被稱作「沒有夏天的一年」的1816年開始,廣泛的農作物歉收使歐洲幾乎每一個國家都出現了「糧食騷亂」,激發了席捲歐洲大陸三年的革命激情。法國政府倒台,保守的黎塞留公爵應邀組織新政府。在許多城市,犯罪事件像瘟疫一般蔓延,史無前例,各國政府都極力掙扎以維持社會秩序。瑞士人簡直要被犯罪活動的浪潮淹沒了。甚至自殺數字也急劇上升,不少婦女因殺嬰罪被處死。
歷史學家敘述說,「蜂群一般的乞丐」堵塞了道路,向過路人哀求。1817年,一位經過勃艮第的旅行者的敘述很有代表性:「乞丐本來已經很多,現在數量猛增;每到一站都有成群的婦女、兒童和老人聚集在馬車周圍。」另一位從不列顛群島來到勃艮第的旅行者補充說,這里的乞丐數量雖大,「但絕對沒有在愛爾蘭包圍旅行者的人數那麼多」。在瑞士,目擊者說,大批乞丐擠滿了道路,像一支軍隊一樣。他們的目光充滿絕望。用當地編年史家R.佐力科弗的話說:「他們的面頰上泛著死者的蒼白。」
有一些國家害怕發生革命,調遣軍隊去控制日益增加的要求得到食品的人群。從未有過的縱火浪潮襲擊了幾乎所有國家。 1819年夏天,巴伐利亞城鎮維爾茨堡爆發了德國近代歷史上第一次不祥的反猶太人騷亂。飢饉和革命激情又加重了緊張關系和憤怒情緒,使這種騷亂蔓延到全德國,並向北發展至阿姆斯特丹和哥本哈根。
歐洲剛從拿破崙戰爭中恢復過來,經歷了許多變遷。並沒有人知道,引起這次災難和社會動亂的直接原因是地球大氣層的組成成分有了變化,是1815年春天印度尼西亞松巴瓦島上的坦博拉火山不尋常的一系列爆發的結果。科學家估計火山爆發時約有 10000人喪生,在隨後的幾個月中有將近82000多人死於飢餓和疾病。對世界其它地區的最嚴重的影響在一年以後才能感覺到,這時噴射入空中的火山塵埃彌漫到整個大氣層,大大減少了投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陽光線,致使氣溫下降。
在新英格蘭,1816年6月普遍下雪,整個夏天都有霜凍。《老農歷書》備受歡迎,由於印刷上的錯誤,歷書預報1816年7月份有雪——卻真說中了。從愛爾蘭經英格蘭直到波羅的海沿岸各國,從5月至10月幾乎不中斷地下雨。氣候型態的擾動准確地預示了社會後果:糧食歉收,食品騷亂,從不列顛群島到歐洲,社會幾乎崩潰。歷史學家J.D.波斯特稱之為「西方世界最糟糕的一次生存危機」。
促使這次危機發生的氣候變化持續了不到三年,可能因為火山噴射到大氣層中的物質在較短的時間內落下來了。所以即使是涉及全球的最大的火山爆發,其持續影響一般不超過一至兩年。如1991年菲律賓皮納圖博火山爆發,對全球有顯著的沖擊,但時間短暫,它使地球變涼了一些,暫時緩沖了人類社會產生的巨大熱量,短暫地使臭氧層加速損耗。
歷史上有記錄的大型火山爆發的長期影響對人類的啟發有三個重要方面。首先,它顯示出人類文明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最近 10000年以來的通常穩定的氣候狀況。第二,它說明沖擊世界某個地方的悲劇可能由距離遙遠的世界另一角落的氣候變化所引起。第三,它表明人為地對地球氣候型態作突然而巨大的改變會引起的破壞性結果。
古代人對本土疆界以外的事知之甚少,不可能理解地球另一方的火山爆發和他們本土的氣候劇變之間的因果關系。但近年來,來自格陵蘭和南極洲冰芯的詳細天氣記錄已經可以確定自古以來重大火山爆發的日期。科學家們又從樹木年輪、地質學和考古學獲得證據,並且對古代社會關於氣候變遷的文件作細致分析,把這些情況和目前的記錄結合起來研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人保存有36個世紀以前的氣候記錄。
科學家把來自樹木年輪和冰芯的記錄,和中國歷史學家留下的史料相結合,說明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火山爆發的毀滅性影響:克里特以北70英里的桑托里尼火山於公元前1600年左右爆發,其力量是1883年著名的印尼喀拉喀托火山爆發的100倍。桑托里尼火山爆發對氣候的影響很可能導致不久後米諾斯文明的突然消失,這一文明曾經在青銅器時代在地中海東部佔領先地位達千年之久。(有些歷史學家相信米諾斯文化的消失是柏拉圖在寓言中描寫亞特蘭蒂斯在一天之內消失的依據。)
5個世紀後,大約在公元前1150年至公元前1136年間,冰島的赫克拉三號火山爆發,把數以百萬噸計的塵埃和顆粒物拋進大氣層。根據中國保存的原始竹簡所述,與此同時「在毫這個地方曾下塵雨」。另一位中國作家說:「天空下了十天帶灰分的雨。雨是灰色的。」第三個人說:「六月份下雪,雪有一尺多深……霜凍使五種谷類作物死亡……纖維類作物不能成熟……下暴雨。」考古學家也在西方世界發現同一時期的毀滅性後果的證據。蘇格蘭考古學家斷言在同一時期,蘇格蘭和英格蘭北部90%的人口都消失了。而且土壤分析表明,極端的暴雨和低溫迫使農業耕作暫時停止。
公元前209年左右,據信是冰島火山的一次大爆發,在覆蓋格陵蘭的冰雪年層深處和愛爾蘭櫟樹被霜打損毀的年輪上找到了證據。中國歷史學家司馬遷說,兩年後「莊稼失收」,沒有人知道原因。中國歷史學家班固在《漢書》中寫道,又兩年後,「大飢荒」餓死了半數人口,出現「人吃人」的現象。皇帝解除關於出賣兒童的禁令。正在這一時期,根據中國《歷代紀事年表》所說,公元前208年 「有三個月看不見星辰」。
羅馬詩人把公元前42年西西里埃特納火山的著名爆發記錄下來,但最近歷史學家閱讀新翻譯的版本時才把這次爆發和影響中國的災難性天氣變化聯系起來。班固描寫道:「太陽被遮蔽,模糊不清」,並說莊稼失收,糧價上漲10倍。他提到當年夏天發布的命令說:「眾多農民辛辛苦苦耕地、除草,卻顆粒無收。他們忍受飢荒,沒有辦法能解救他們。」
使人驚異的是,火山爆發引起的較小的天氣變化,也曾在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法國革命——中起了重大作用。E.R.拉杜里在他的開拓性的氣候史《筵席的時代,飢荒的時代》中細致地描繪了1789年大革命以前的6年,法國莊稼死亡、收成極差的可怕景象,以1788-1789年酷寒的冬季和歷史上最冷的5月之一為頂峰,緊接著發生了巴士底風暴。那一年,葡萄酒的釀造「完全失敗」。
關於那幾年天氣的最佳報告來自B.富蘭克林,他正好自 1776年12月起就在法國。1784年5月他寫道:
1783年夏季的幾個月,在北方地區應是太陽光照最強烈 的季節,歐洲和北美部分地區卻始終為霧氣所籠罩。這霧具 有持久性質,它是乾燥的霧,太陽光不能像驅散從水中升起的 潮濕霧氣一樣驅散它。太陽光線通過霧氣時顯得十分微弱, 用凸透鏡聚焦時,連一張紙都點燃不了。夏季使地球升溫的 效應當然就大大減弱。因此地表近乎冰點,雪留在地面上不 融化,越積越多……。也許1783-1784年冬季的寒冷比多年 來要嚴酷得多。
富蘭克林機敏地推斷「這次世界性霧氣的起因還不能肯定 ……也許是冰島赫克拉火山整個夏季持續噴發的巨量煙塵,也許是冰島附近升出海面的另一座火山(斯卡普塔爾-約庫爾)噴出的煙塵隨風散播。這些都還不清楚。」他不知道的是,除冰島的火山爆發外,同年晚些時候,日本的淺間火山有一次有史以來最猛烈的爆發,而且十之八九是18世紀80年代中期不正常的酷寒年份的起因,致使法國大革命前農作物失收、社會動盪。而這一革命則對重塑近代社會起了決定性作用。
在人類歷史形成的過程中氣候的作用當然是極其復雜的,氣候歷史學家常常爭論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認為氣候起了決定性作用。氣候總是和社會的、政治的、經濟的因素交織在一起,而我們傳統上主要是從這些因素來看待歷史的。但是有些氣候劇變,從詳細證據來看極其重要,甚至是在政治劇變之前激起群眾情緒和態度的主導因素,正像1816至1819年氣候誘發的巨大災難導致歐洲誘發政治動盪一樣,1783至1789年,氣候變化在法國誘發的災難在惡化政治情緒方面起了主要作用,從而觸發了法國大革命。但是,氣候變化只是引發這些事件的原因之一,這一點也是很清楚的。正規的歷史忽視了氣候因素,但我們也不可把它忽然說成是唯一的因素。
無論如何,氣候變化對人類社會政治和經濟穩定的影響是強有力的,如能考慮到目前人類改變全球氣候的程度可能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深得多,而且快得多,仔細研究一下大自然提供給我們的教訓,我們處理問題可能會更得當一些。
除了引起飢荒和政治動亂外,氣候變化對人類的巨大影響還有大規模遷徙,從一個地理區域遷移到另一地理區域。人類來到北美洲和南美洲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遷徙之一,這次轉移就是氣候變化的直接結果。大約20000年前,最後的冰期期間,巨量海水結冰,海平面比現在低大約300英尺。我們現在稱之為大陸架的那部分洋底,大面積暴露為乾旱的土地,一些淺的海峽如白令海峽和卡彭塔利亞灣變成了陸橋。現在稱作澳洲土著的人,以及現在在北美稱作美洲土人、在南美稱作印第安人或土著的亞洲游牧民,都是沿著陸橋的路線遷移的。10000年前,冰川後退,海平面又上升,美洲土著和澳洲土著就滯留在新大陸。與此同時,氣溫上升,全球氣候轉入新模式,大致一直維持到現在。
事實上,深刻影響到南、北美洲的冰期,培植了人類文明的最初的根。洞穴繪畫代表了人類已知最早的文象資料,這出現於 17000年前,那是人類在最惡劣、最寒冷的一個千年期中尋找溫暖的避難處的地方。
多數歷史學家認為在100萬年前到4萬年前連續出現的冰期以及溫暖的間冰期提供了最初的社會組織發展的動力。考古學及人類學的記錄都說明,每次冰川後退時期,歐亞之間大陸上原始種族的人口就更稠密,文化就更發展。
在公元前8000至公元前7000年間,氣候條件普遍良好,冰川融化、後撤至目前位置,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出現了農業剩餘。這些剩餘農產品的交易為貨幣的出現、最早社區內磚石建築技術的應用以及藝術和手工藝品的發展創造了條件。例如,已知最古老的城市傑里科就建立於這一時期,而這一時期的歐洲則剛開始從冰川期復甦。
往後,較小但依然明顯的氣候波動塑造了更加復雜的社會形式。有些歷史學家認為在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和尼羅河的肥沃河谷中最早出現有高度組織的社會,是大約3000年前一次重要的氣候變遷所致。一種新的氣候型態——其特點是一年中大多數時候乾旱,每年都有洪水泛濫——迫使人類社區集中於河谷。保存和分配灌溉用的泛濫河水、收藏每年的糧食收獲、分發食品等任務都要求人類社會的基本機能要設置得當。《聖經》上說,約瑟夫告誡法老在7個豐年之後要准備應付7個凶年,這反映了人類開始認識到在氣候型態改變時自己是很脆弱的。在約瑟夫解釋了法老之夢的生態含義後,法老便委派約瑟夫視察對付凶年的准備工作,他的決定反映了人類要掌握預報氣候並應付氣候變遷的能力的堅定態度。
然而,氣候對於人類發展所起的作用甚至還要更為基本。這一點已變得越來越明確。E.S.弗爾巴、F.E.格里納、R.G.克蘭、D.皮爾比姆等人類學家、進化論生物學家和氣候專家們最近把氣候變遷史和人類學事件結合起來,得出新的一致意見:人類進化本身就是由最近600萬年內全球氣候型態的劇變塑造出來的。 w.K.史蒂文斯說:「科學家們正在勾畫一幅氣候和生態在塑造人類進化方面的重要作用的草圖。論文像潮水般涌現。」
500多萬年前逐漸發生的重要的全球氣候變冷時期和稱作南方古猿的最早人科動物的出現相一致。按照許多科學家的意見,這是因為樹棲猿類里至少有一個種屬適應了森林環境的消失,學會在地面尋找食物,並用兩腿走路,使雙手(原已進化到能抓住樹枝)能自由握住及搬運食物和物品,有些物品後來成為工具。
大約250萬年前更嚴酷、更突然的第二次全球變冷解釋了產生粗壯南方古猿一個新的先進分支的進化促進因素。這一分支最終被「人屬」所取代。人屬出現於約10萬年前4個相對短暫(從地質學角度看)而嚴酷的冰期之後,並且就在最後一次冰期之前。這一不可思議的生態變化使大腦增加一種新機能以適應急劇變化的氣候條件。將現代人的出現與全球氣候變化相聯系這一新發現解決了人類起源之謎的一個方面,至少從生態學的角度提供了進化史上斷缺的一環。然後,4萬年前,由工具與裝飾物猛增而形成的所謂文化暴漲正好與歐洲出現一個異乎尋常地溫暖的千年期相一致。
在較大的冰期和間冰期內還有一些明顯的起伏。這些起伏與冰期相比或與現在可預料到的人為溫暖時期相比是較小的,但對於人類社會已足以造成巨大影響。
例如,被稱為亞大西洋惡化期的公元前500至公元前400年的氣候變動,導致遍布歐洲的風和溫度分布的變化以及低溫,一般認為這些變化促使北方結束了青銅器時代,刺激日耳曼人從斯堪的納維亞向東南歐入侵。不到一個世紀後,移民浪潮繼續向東南推進,而這恐怕不止是個巧合。就在這一時期,馬其頓人征服了希臘。緊接著下一代,約公元前300年,整個世界都開始變暖,而亞歷山大大帝就在這一時期征服了「已知的世界」,將希臘文明傳遍地中海及其周圍地區。
在這相對溫暖的同一時期,原來隔開了義大利和歐洲其它地方的阿爾卑斯山各山口變得暢通了,這相應地激發了羅馬的帝國野心。與此同時,亞洲一些山口也暢通了,這促進了中國文明的擴散,促進了絲綢之路的開通。大約750年以後,這一溫暖時期的末期與羅馬帝國的最後年代相吻合。在羅馬衰亡原因的眾多說法中,氣候歷史學家加上了一條:在公元450年至500年間,全球氣候型態突然改變,導致中歐出現冰冷的持續乾旱,這可能引發了後來稱之為異族入侵的大規模移民浪潮。
16世紀,印度完全放棄了當時的都城法特普爾西克里,這正好發生在西南季風模式突然改變,剝奪了該城水源之後。該城的居民被迫遷往他鄉,這只不過是在印度次大陸早已出現的情況的重復。事實上,主要因氣候改變而造成帝國崩潰的先例之一出現於24個世紀之前,就在法特普爾西克里以西數百英里處。在公元前1900年以前的上千年時間中,偉大的印度河文明在現今的印度西北部及巴基斯坦一帶十分繁榮。然後,突然間,在氣候歷史學家所說的極地冷空氣南下進入加拿大之時,印度河一帶的氣候型態改變了,曾經是大城市及居民點的地方被埋在拉傑普塔納沙漠的沙丘之下,居民被迫遷移它處。據氣候歷史學家分析,類似的還有 14世紀西非馬里文明的崩潰。
還有那神秘的邁錫尼。邁錫尼源自荷馬史詩中阿伽門農國王的故鄉米諾斯。精緻的邁錫尼文化統治了愛琴海兩個多世紀以後,邁錫尼在公元前1200年稍後突然消失了。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推測有來自北方的民族入侵,也找到了邁錫尼人向南、向東逃亡的證據。但邁錫尼文化突然崩潰的原因始終是個謎。然而,近代的氣候分析提供了一項有趣的證據:剛好在邁錫尼文明消失之前,當時影響歐洲、地中海、北非和中東的風向和溫度模式出現劇變,突然改變了邁錫尼賴以生存的降雨規律。新的氣候型態仍從西方經地中海送來水汽,但更向南移至低緯度地區,以致雨量集中到伯羅奔尼撒半島邊緣山脈的西側。邁錫尼在山脈東側,於是出現了持續的嚴酷乾旱,河流及井水枯竭,莊稼死亡,最後居民被迫離去。
有些氣候歷史學家還認為這同一組地中海天氣模式的變化是匈牙利平原災難性的洪水泛濫的罪魁禍首,這一事件又導致青銅器時代各民族自巴爾干跨越博斯普魯斯海峽的進軍。這些從現在的亞美尼亞出發的弗里吉亞人和其它民族的大批移民造成公元前 1200年左右小亞細亞的赫梯文明的崩潰,激發了向塞普勒斯、敘利亞、巴勒斯坦和埃及各處進發的大遷徙,在政治上和軍事上都起了破壞作用,在《舊約全書》中處處都能找到對此事的記載。來自匈牙利平原的同一移民浪潮中的另一部分人轉向西南,越過各山口進入義大利,成為後來的埃特魯斯坎人,撒播的文化種子日後演變為羅馬文明。
在西半球,對全球氣候記錄的新分析也許能說明古代瑪雅文化的神秘興衰。瑪雅文化在公元250至300年前後在墨西哥南部現今的尤卡坦地區以及中美洲繁榮發展。由於目前尚不清楚的原因,瑪雅文化於950年前後突然衰亡,這在考古學家及歷史學家中引起了激烈爭論。瑪雅人建造了神奇的城市,內有精美的地下儲藏所以及與同期世界各處規模一樣的大建築物。這些建築物包括復雜的天文台,瑪雅天文學家在此計算出太陽年和太陰月的精確天數。他們知道金星的精確運轉軌道,並能預報日食、月食等現象。他們的數學家獨立地獲得了零這個數學概念。然而這樣博大而復雜的文化居然突然終結了。不知什麼原因,城市並沒有遭受毀壞,卻被遺棄。精美的陶器生產和雕刻生產、紀念碑和寺廟的建造都突然停止,各種記錄、歷法和寫作都一下子中斷,各典禮中心和鄉村的人口急劇減少。所有這一切都發生於50至100年之間。科學家們提出了各種理論:從自相殘殺的暴力行動和社會瓦解到颶風、地震的襲擊、土壤肥力耗盡、水源枯渴、稀樹草原的生存競爭和人口過多,都提到了。
唯一沒有研究的是全球氣候型態的改變是否能說明瑪雅的消亡。但西半球氣候歷史記錄表明,950年左右氣溫曾升高,氣候曾變動。就在瑪雅崩潰的完全同一時間,在遙遠的北方,L.埃里克松乘船穿過格陵蘭(他父親埃里克在此創建了新移民點)和北美之間的拉布拉多海,踏上了一片新土地,他是踏上這片土地的第一個歐洲人,並把它命名為文蘭。
由此開始了稱為中世紀溫暖期的全球氣候變動。雖然它被視為歐洲范圍的自然現象,但從第一批歐洲人這時到達北美洲來看,它顯然是全球氣候型態的變動。只有氣候變化才能說明他們得以到達北美洲的原因。在約公元900年以前,從斯堪的納維亞和冰島到格陵蘭新移民點的北大西洋海路一直是完全冰凍而無法通過的。到1300年前後溫暖期結束時,氣溫開始下降,海面再次結冰,堵塞航路。去文蘭的零散航行已經停止,不久船隻不能再從格陵蘭返回冰島獲取補給。一代人以後,最後一批移民被凍死。此後,埃里克松航海的歷史光輝也就被南歐人哥倫布遮蓋了。
那麼950年前後,尤卡坦的氣候發生了什麼變化?如果新的氣候型態使格陵蘭和北美的移民點得以建立(不管時間多麼短暫),這種模式是否會使中美洲的瑪雅社會突然無法生存?氣候變化會引起動植物分布的變化,害蟲會自赤道向北蔓延,降雨規律會改變,一向在略為涼爽宜人的氣候中生長的瑪雅人是否會被可怕的熱帶陽光奪去了生命?氣候因素至少可能部分地解答瑪雅人消失之謎。
溫暖期過後,氣溫於14世紀初再度下降,在歐洲和亞洲引起了重大問題。首先,氣候的轉變突然反復使大量濕氣從北大西洋橫掃不列顛群島及歐洲大陸的廣大地區。將近10年,西歐人民因莊稼腐爛、河水泛濫而連續遭災,以1315至1317年的大飢荒為頂點。G.德南吉斯自魯昂和沙特爾報導說,「可憐的、面容憔悴的男男女女成群結隊地來到教堂,祈求從無情的雨水中獲救」。他又說道,「我們在聖殉教者教堂看見大批男男女女,不僅來自附近,還有來自5里路以外的,都赤著腳,除婦女外,許多人甚至赤身露體,他們的牧師也在隊伍之中。」那一年及次年,歐洲的穀物收成完全被毀。拉杜里報導說,1316年夏天「潮濕得連剪羊毛的好天氣都沒有」。連年災荒使死亡人數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但最糟糕的情況還是30年後的黑死病。
就在黑死病發生之前,連續4年的惡劣天氣和莊稼失收造成普遍營養不良及對疾病的抵抗力下降,使有些人害怕大飢荒重現。這種懼怕促使人們從小亞細亞進口糧食,把染病的老鼠首先帶到君士坦丁堡,再進入墨西拿和馬賽各港口。這些老鼠及所攜帶的鼠疫只用兩年時間便席捲西歐,奪去了1/3人口的生命。
鼠疫本身實際上起源於中國,1333年首次發現死亡者。造成歐洲持續下雨的同一次全球性天氣變化也使中國出現異常的暴雨,導致黃河不斷泛濫,自1327年起,情況越來越壞;至1332年,發生了中世紀最大的一次洪水,據報導當時死亡人數為700萬。氣候學家H.蘭姆寫道:「毫無疑問,洪水不僅迫使人類遷徒,野生動物也要另覓棲息地,其中包括攜帶鼠疫的鼠類。」他的結論是: 「最後席捲全世界的黑死病,就是1333年發生於中國的淋巴腺鼠疫。」而1333年是造成中國屍橫遍野的黃河大洪水的第二年。
小冰期(1550-1850)是最重要而有完好記錄的氣候波動之一,歐洲各處的明顯的社會變化與小冰期有關系。人們更多地呆在戶內,圍繞著突然流行的壁爐取暖,演變為一種新的社交。人們更多地圍繞科學這樣的話題交流思想。藝術領域逐漸興起浪漫主義,政治領域也出現一些獨立見解。對一些北歐人來說,新的天氣狀況太嚴酷,不宜於戶外活動。
1690年,在蘇格蘭阿伯丁市,一個愛斯基摩人劃著獨木舟出現在唐河上,人們都驚呆了。歐洲人向格陵蘭移民的活動早已完全停止,但愛斯基摩人所習慣的生存環境卻向南延伸,直達奧克尼群島和蘇格蘭北部。
蘇格蘭人由於鱈魚捕撈業無法進行及農業歉收,在連年遭災後陸續離開家園,到1691年,占人口1/10的蘇格蘭人定居於愛爾蘭的阿爾斯特(現稱北愛爾蘭,離蘇格蘭最近),取代並驅逐土生土長的愛爾蘭人,由此逐漸形成的大量問題及難以解決的暴力行為,一直延續到今天。
在蘇格蘭人移民之後的數年,愛爾蘭人口繼續增長。歷史學家普遍認為愛爾蘭在社會和政治方面都一團糟。英國的統治者作出了一些愚蠢的決定,國王詹姆斯六世關於促進蘇格蘭人移民的決定只是個開端。陳舊的土地所有制只能產生低水平的文化,這反過來又助長早婚和人口的進一步增長。在1779至1841年間,人口增加172%。據迪斯雷利估計,愛爾蘭是歐洲人口最稠密的地區。決定把馬鈴薯作為維持生存的唯一糧食作物是一個致命的決定,後來竟發生了「馬鈴薯大飢荒」這一可怕的悲劇。
在小冰期即將結束時,平均溫度略有上升,出現有利於馬鈴薯枯萎病滋長的多雨而溫暖的氣候條件。現代實驗室研究說明,襲擊愛爾蘭的那種枯萎病是疫霉屬感染,它所需的條件是:相對濕度 90%以上,溫度10℃以上並持續至少12小時,還要向馬鈴薯葉子上澆水至少4小時。在小冰期期間愛爾蘭開始依靠馬鈴薯為生,但那時出現這種綜合條件的可能性很小。19世紀40年代中期出現新的暖和大氣時,這種可能性就增加了。
這種枯萎病來源於秘魯馬鈴薯的一個新品種;1843年在美國東北部首先發現,次年又在佛蘭德發現。至1845年夏天,其種子傳播至愛爾蘭。那年冬天是愛爾蘭人記得的最暖和的冬天,春天也很溫暖,6月氣溫比百年來同期平均氣溫高出3至4度,夏季總的說是19世紀第二熱的夏天。使情況更糟的是,7月、8月、9月共下了64天雨,僅8月就下雨24大。
枯萎病毀滅了決定愛爾蘭命運的唯一糧食作物。以後幾年,愛爾蘭有100多萬人死於飢餓或與營養不良有關的疾病。倖存者的可怕敘述使我們體會到飢饉對人類意味著什麼。1846年12 月,科克郡兩個孩子的父親死於飢餓(母親早已餓死了)。調查報告記錄說,「這兩個孩子搖搖晃晃走進舒爾村時人們才知道此事。他們餓得直哭,說他們的父親已經四天沒有向他們說話了,並說他像石板一樣冰涼。人們還查看了另外兩具屍體,一個母親和一個孩子,都死於飢餓,遺體都被老鼠咬過。」
當時報紙刊登的一份目擊者敘述說:「在一個捲心菜園里我看見巴里及她兩個孩子的屍體用薄薄的土掩埋著,她的手和腳完全暴露在外,肉被狗吃光了,離頭顱兩碼遠有一些頭部的皮膚和頭發;開始我一看還以為是馬尾的一部分……。我用不著詳細評論了,但我不禁要問:我們是生活在聯合王國的一部分嗎?」在廣闊地區種植單一作物而不是多種植物的做法稱為單作制。這種做法的問題是一旦出現植物疾病或一種抗逆病蟲害時就會致全部作物於死地,難以抵擋。如果只選用單一作物的單一品種,這種脆弱性就更突出了。愛爾蘭人曾依賴馬鈴薯的單一品種作為他們唯一的糧食來源,這個品種在過去300年的氣候條件下產量最高。馬鈴薯飢荒事件提醒我們,像單作制這樣人為地改變我們與自然的關系而不考慮氣候的變幻莫測,就會削弱社會養活其人口的能力。這件事還說明了急劇變暖會引發災難。
從歷史上看,造成馬鈴薯飢荒這樣的氣候悲劇曾導致向富國,特別是向美國的大量移民。此次飢荒前30年,1816-1817年的生存危機也激發了移民潮,不僅從歐洲移民至美國,在美國國內人口也在流動,因為氣候變化的影響在歐洲以外同樣感受得到。例如,從緬因州向西遷徙的歷史記載說:「在異常寒冷和不祥的」1816 和1817年春天過後,對飢荒的恐懼成為「向外遷移的魔術一般的新動力。數以百計的有家園的人,不加考慮地把家賣了,匆忙離去,奔向遙遠的地方」。從緬因出走的移民潮與1816-1817年坦博拉火山爆發引起的異常氣候型態之間的關系可以從以下資料得到印證:1818年,異常氣候剛一結束,火山灰自大氣層落回地面,緬因的人口就恢復了穩定增長的勢頭。同樣的情況在新罕布希爾、佛蒙特、康涅狄格和南、北卡羅來納等州都有記載。一位目擊者寫道:「1817年夏天……發生像潰退一樣的情況。」
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被迫移民潮也許出現於20世紀30年代初「乾旱塵暴」時期,大批大批的人從堪薩斯、俄克拉荷馬、得克薩斯、新墨西哥的一部分、科羅拉多、內布拉斯加和其它平原州棄家出逃。和馬鈴薯大飢荒一樣,產生乾旱塵暴的原因是錯誤地使用土地,結果使土地及其人民對不測風雲更加難以承受。20世紀 20年代,在?

⑷ 火山的附錄

冒納羅亞火山位於夏威夷群島的中部,海拔米,從海底算起高約9300餘米。其山頂常有白雲繚繞,忽隱忽現。島北冒納開亞山海拔4205米,是夏威夷的最高峰。世界最高的天文台,就設在此山的頂峰。
冒納羅亞火山是一座活火山,冒納羅亞火山再次爆發,當時沸騰的熔岩冒著氣泡從一個長達一公里半的缺口處噴射出來,持續時間可達達一個月,岩漿噴出的最高度超過了紐約的帝國大廈。1984年3月,莫納羅亞火山又一次爆發,舉世罕見的壯麗景色,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是夏威夷海島上的一個活躍盾狀火山,是形成夏威夷的五個火山當中的一個。雖然它峰頂比相鄰的冒納凱亞火山要低36米,但夏威夷人仍然把它命名為「MaunaLoa」,意為「長山」。估計它的容量大約為75,000立方千米(18,000立方英里)。從冒納羅亞火山噴發出的熔岩流動性非常高,這導致該火山的坡度十分小。
冒納羅亞火山噴發了至少70萬年,約在40萬年前露出海平面,但當地已知最古老的岩石年齡不超過20萬年。海島之下其中一個熱點的岩漿在過去千萬年來形成了夏威夷島鏈。隨著太平洋板塊的緩慢漂泊,冒納羅亞火山最終被帶離熱點,並將在50到100萬年後停止噴發。 日本富士山(位於日本山梨縣東南部與靜岡縣交界處,海拔3776米,是日本第一高峰。山峰高聳入雲,山巔白雪皚皚。它是日本人的驕傲和象徵)
斯德朗博利火山(位於義大利西西里風神島,經常噴發,每小時准時噴發2-3次,已經持續了2000多年,從古代起就被稱為「地中海的燈塔」。)
聖海倫斯火山(位於美國的華盛頓州,在1980年噴發之前,山頂布滿積雪,被稱為「美國的富士山」。)
雷尼爾山(美國最高的火山,常年被冰雪覆蓋,是美國著名的旅遊勝地。位於華盛頓州。)
馬榮火山(位於菲律賓首都馬尼拉東東南約300千米處,是菲律賓最高的活火山。)
埃特納火山(位於義大利的西西里島,是一座著名的活火山,有記錄來共爆發200多次。)
科多帕西火山(厄瓜多境內,海拔5897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活火山。)
比亞利卡火山 (位於智利普孔小鎮的比亞利卡湖畔,銀裝素裹,風景秀美。)
桑托林火山(位於希臘愛琴海的桑托林島上。20世紀中有過3次小規模的噴發。大約在公元前1645年有過一次非常猛烈的噴發。) 冰島火山噴發 冰島的火山噴發似乎並沒有停歇的跡象,而事實證明已經火山產生的塵埃柱非常危險。毫無疑問,冰島火山噴出的火山灰仍在增加。禁飛令、噴出的灰塵和有害排放物都是這個世界需要承受的不利後果。以前也有過這種規模的火山爆發,它們產生的嚴重後果,足以動搖人類文明。下面是十次最大規模的火山爆發。 艾雅法拉火山爆發產生的塵埃雲團,升至冰川上方高達5000英尺(1.52公里)的地方。從很遠就可以看到,煙霧和灰塵正在向南漂移,淹沒了英格蘭上空和歐洲一部分地區,使交通陷入一片混亂。該洲的很多航班被迫取消。地質學家稱,這座火山的活動正在加劇,火山灰可導致飛機發動機失靈。
拉·加里塔·卡爾迪拉火山爆發(La Garita Caldera)是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西南聖胡安山脈的聖胡安火山區域的一個大火山口,位於科羅拉多州拉加里塔鎮的西部。它在2800萬年前爆發,這也許是地球史上最大規模的火山爆發,它噴出超過1200立方英里(5千億立方米)的火山熔岩,留下這些由火山灰構成的美麗景觀。
諾瓦拉普塔火山爆發 20世紀最大規模的火山爆發發生在1912年,噴發從6月6日持續到6月8日,最終形成諾瓦拉普塔火山。爆發指數為6的諾瓦拉普塔火山,噴發產生的阿拉斯加半島組成物,比歷史上其他所有阿拉斯加火山爆發給這個半島帶來的物質都多。在科迪亞克島舍利科夫海峽,火山灰紛紛從天而降,這種情況一直持續了3天,主要市鎮的地面上堆積的火山灰足有1英尺(30.48厘米)厚。這次火山爆發非常劇烈,它導致距離它有6英里(9.66公里)的卡特邁山的頂部坍塌。
印尼坦博拉火山爆發印尼坦博拉火山爆發,是過去2個世紀最大規模的火山爆發。這次爆發從1815年4月10日持續到11日,它的爆發指數達到7級,據稱,這座最致命的火山導致近9.2萬人喪生。火山爆發和它產生的火山灰,使全球氣溫下降超過5華氏度(約2.8攝氏度)。1816年無法正常播種,這一年又被稱作「無夏年」。
喀拉喀托火山爆發 1883年8月27日,喀拉喀托火山爆發,它發出的震耳欲聾的聲音,從遠在大約2000英里(3218.69公里)以外的澳大利亞也能聽到。爆發指數為6級的這場大規模爆發,引發一系列高達150英尺(45.72米)的海嘯,它們波及夏威夷群島和南美洲,超過3.6萬人喪失。它產生5立方英里灰塵,在長達兩天時間里,內周圍地區一直陷在黑暗之中。那是多年來全球看到的最引入注目的一次日落景觀。
皮納圖博火山爆發1991年皮納圖博火山爆發,它的爆發指數達到6級,據稱它的爆發規模在20世紀位居第二,這次爆發導致大約800人喪生。該火山位於菲律賓群島邦板牙省、描禮士省和打拉省交界處。同一時期發生的熱帶風暴助長了火山熔岩的散布。結果全球氣溫在3年內持續下降,臭氧的消耗量也臨時增加。
基勞維亞火山爆發 基勞維亞火山是夏威夷群島上的一座活火山,是組成夏威夷島的5座盾狀火山之一。這座火山從1983年開始噴發,並一直持續到如今。看到流入太平洋的熔岩流,一定會令你感到大吃一驚。為了一睹日落時分火山噴發的壯觀場面,大量遊客不辭辛苦來到這里。
聖海倫斯火山爆發 聖海倫斯火山是一座活火山,位於美國太平洋西北華盛頓州的斯卡梅尼縣,是喀斯喀特山脈的一部分。它休眠了大約100年後,在1980年爆發。炙熱的火山灰升至大約8萬英尺(24.38公里)高空,把山頂削低了大約1400英尺(426.72米),導致57人喪生,造成經濟損失高達30億美元。
聖瑪利亞火山爆發 聖瑪利亞火山是位於瓜地馬拉西高地省的一座很大的活火山,它靠近克薩爾特南戈市。歷史上有記錄的聖瑪利亞火山第一次爆發發生在1902年10月。這次火山噴發的爆發指數是6級,它產生的火山灰一直蔓延到舊金山。1902年的火山爆發產生的火山口,導致聖地亞古多上的這座火山的南側非常陡峭。聖地亞古多發生的每一次地震或火山爆發,都會引發大規模山崩,使方圓多達100平方公里的土地被覆蓋。
培雷火山爆發 培雷火山是位於法國的海外屬地、加勒比海小安地列斯島弧馬提尼克島上的一座活火山。它是世界上最致命的層狀火山之一。1902年5月8日的火山爆發,導致2.9萬人喪生,摧毀了距離該地大約4英里(6.44公里)的港市聖皮埃爾堡。迅速流動的熾熱氣體和緻密的液化火山粒子對所到之地造成很大破壞。 基拉維厄火山 KILAUEA
基拉韋厄火山(KILAUEA)位於美國夏威夷島東南部。基拉韋厄火山是世界上活動力旺盛的活火山,至今仍經常噴發。山頂有一個巨大的破火山口,直徑4027米,深130餘米,其中包含許多火山口。整個火山口好像是一個大鍋,大鍋中又套著許多小鍋 (火山口)。在破火山口的的西南角有個翻騰著熾熱溶岩的火山口,直徑約1000米,深約400米,其中的熔岩,有時向上噴射,形成噴泉,有時溢出火山口外,形如瀑布,當地土著人稱它為「哈里摩摩」,意為「永恆火焰之家」。
這里曾長期存在著一個世上最大的岩漿湖,面積廣達10萬平方米,通紅織熱的岩漿一般有十幾米深,在湖中翻滾嘶鳴,彷彿一爐沸騰的鋼水。在湖的邊緣部分,經常產生暗紅色的桔皮,它們堆積起來就像一捆捆繩子,桔皮有時破裂後再傾倒沉入白熱的岩漿中去。湖面上還不時出現高幾米的岩漿噴泉,噴濺著五彩繽紛的火花。這種種驚心動魄的景象,稱得上是大自然中的奇觀。
1960年基拉韋厄火山大爆發時,熔岩流從高處奔騰下瀉,湧入大海,在海邊填造了一塊約2平方公里的新陸地。2002年7月29日,滾滾岩漿從基拉韋厄火山噴涌而出,流入大海,水火交融,形成壯觀的景象。2002年8月17日,該火山噴出的火紅岩漿滾滾湧向海邊,好似一條岩漿火龍。
20多年來,基拉韋厄火山持續不斷湧出的大量岩漿已經在夏威夷島東南形成幾個新的黑沙灘並使島的面積不斷擴大。
拉基火山
冰島南部火山裂縫和山,緊靠冰島最大的冰原瓦特納冰原(Vatnajokull)西南端。拉基山是火山裂縫噴發過程中形成的唯一顯著地形特徵,現稱之為拉基環形山(Lakagigar)。該裂縫為東北-西南走向,拉基山把它截為接近相等的兩部分。拉基山海拔818公尺(2,684尺),高出附近地帶200公尺(650尺)。拉基山並未被裂縫完全綻開。在山坡上裂縫之間只有若干極小的流出少量岩漿的火山口。
火山噴發於1783年6月8日開始,至7月29日只剩拉基山西南面裂縫還在活動。同日,東北面裂縫開始噴發,其後的噴發幾乎全在裂縫的這半邊。噴發一直持續至1784年2月初,被認為是有史以來地球上最大的熔岩噴發。普遍認為岩漿噴發量約為12.3立方公里(2.95立方里),覆蓋面積約達565平方公里(220平方哩)。
大量的火山氣體造成歐洲大陸大部分地區上空煙霧彌漫,甚至波及到敘利亞、西伯利亞西部的阿爾泰山區及北非。釋放出的大量硫磺氣體妨礙了冰島的作物和草木生長,造成大部分家畜死亡。因煙霧造成的飢荒最後導致冰島1/5居民喪生。
冒納羅亞火山 在夏威夷火山國家公園(1916年建)內,為世界最大孤立山體之一。海拔4,169公尺(13,678尺)。其穹丘長120公里(75哩),寬103公里(64哩),熔岩流經面積達5,120平方公里(2,000平方哩)。火山口莫庫阿韋奧韋奧(Mokuaweoweo)面積約10平方公里(4平方哩),深152~183公尺(500~600尺)。冬季頂部常為冰雪覆蓋。
1832年起平均每隔3年半爆發一次,大部分的噴發物限止在莫庫阿韋奧韋奧火山口內,其餘則沿著東北或西南側的裂縫帶流下。在1935年的爆發中,美軍飛機曾對威脅到希洛(Hilo)城的岩漿流徑投擲炸彈。1950年6月,為期23天的浩瀚岩漿從一道21公里(13哩)的西南側裂縫流下,毀滅了一個小村莊。1975、1984年山頂曾發生大爆發。
冒納羅亞火山(Mauna Loa)是一座活火山,在過去的200年間,約噴發過35次。至今山頂上還留有好幾個鍋狀火山口和寬達2700米的大型破火山口。1959年11月,莫納羅亞火山再次爆發,當時沸騰的熔岩冒著氣泡從一個長達一公里半的缺口處噴射出來,持續時間達一個月之久,岩漿噴出的最高高度超過了紐約的帝國大廈。1984年3月,冒納羅亞火山又一次爆發,舉世罕見的壯麗景色,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維蘇威火山 維蘇威火山 (Vesuvius) --全世界最著名的火山之一,位於坎帕尼亞平原的那不勒斯灣畔。於1944年噴發後形成。2,000,000多人居住在維蘇威火山地區及山坡低處。沿那不勒斯灣海岸有工業城鎮分布,山麓北部為小型農業中心。
經過幾個世紀靜止後發生一系列地震,持續6個月且強度逐漸增加,1631年12月16日發生大噴發。山坡上很多村莊被毀,約3,000人死亡;熔岩流抵海邊,天空昏暗達數日之久。1631年後火山噴發特徵發生變化,火山活動持續不斷。可以觀察到火山活動分兩期∶靜止期與噴發期。靜止期火山口封閉,噴發期火山口幾乎持續張開。
山麓遍布葡萄園和果園,此地產的葡萄酒叫「基督眼淚酒」(Lacrima Christi);古代龐貝的酒壇上多有「維蘇威」(Vesuvinum)的字樣。山上高處遍布櫟樹和栗樹雜木林。北坡樹林沿索馬山坡一直長到山頂。西側長著栗樹叢,海拔600公尺(2,000尺)以上則是遍布金雀花類植物的起伏不平的高原,西元79年那次大爆發留下的火山口已經填平。再往高處,大火山錐的斜坡上及索馬山的內側山坡上幾乎是不毛之地,在火山靜止期長著一簇簇草地植物。
維蘇威火山在1.2萬年中不時噴發,火山口總是繚繞著縷縷上升的煙霧,散發熱量足以點燃一張紙。山腳下遍布著果園和葡萄園,而火山上的坡則顯得荒涼和險惡。20世紀維蘇威火山已發生了6次大規模的噴發。
維蘇威火山最著名的一個噴發發生在公元79年,當時赫庫蘭尼姆和龐培兩鎮被毀滅。火山噴出黑色的煙雲,熾熱的火山灰石雨點般落下,有毒氣體湧入空氣中。龐培城只有四分之一的居民倖免於難,其餘的不是被火山灰掩埋,就是被濃煙窒息,或者被倒塌的建築物壓死。
聖海倫斯火山 位於美國西北部華盛頓州,喀斯喀特山北段。海拔2950米(1983)。休眠123年後於1980年3月27日突然復活,5月18日的噴發最為劇烈,煙雲沖向 2萬米高空,火山灰隨氣流擴散至4000公里以外,撒落在距火山800公里處的也有1.8厘米厚。火山附近河流被堵塞、改道,許多道路被埋沒。熔岩流引起森林大火,周圍幾十公里內生物絕跡。由於山地冰雪大量融化,形成洶涌的急流,加之上升氣流中的大量水汽在高空凝結,暴雨成災,使沖刷下的火山灰形成泥漿洪流,從山上傾瀉而下,嚴重破壞了沿途的農田、森林及一切設施。火山噴發後,附近地形發生顯著變化,原來的火山錐頂部崩坍,形成一個長3公里、寬1.5公里、深125米的新火山口。這次火山噴發造成60多人死亡,390平方公里土地變成不毛之地,損失巨大,是美國歷史上,也是20世紀以來地球上規模最大的火山爆發之一。如今,它仍有活動。
在1980年的噴發前,聖海倫斯火山因形狀勻稱,山頂布滿積雪,很像日本的富士山,故被稱為「美國的富士山」,吸引了眾多旅遊者。1980年的噴發標志著這座火山從1857年沉睡123年後再次蘇醒。從此後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
由於火山噴發前較長時間的地震活動和蒸汽噴發,火山應急工作得當,並做出了較好的預測,聖.海倫斯火山的爆發沒有造成更大的人員傷亡。聖.海倫斯火山的休眠期比活躍期長的多,聖.海倫斯火山噴發的經驗告訴我們,不要對貌似死亡的活火山掉以輕心。
埃特納火山 義大利西西里島東岸活火山。其名來自希臘語Atine(aithn,意為「我燃燒了」)。為歐洲最高活火山。海拔3,200公尺(10,000尺)以上,和其他活火山一樣,其高度各個時期變化不同,如1865年比20世紀末要高52公尺(170尺)。面積1,600平方公里(600平方哩)。基座周長約150公里(93哩)。埃特納火山坐落在燈火通明的義大利卡塔尼亞城上方,它不斷向空中噴射著火焰,而熔岩則如河流一般從兩翼向外溢出。盡管看起來讓人眼暈,埃特納火山還算相對安全,因為這座山火的噴發十分罕見且緊湊,同時熔岩流動緩慢,從而給了人逃生的機會。
歐洲最高的活火山。最猛烈的噴發是1669年,持續4個月之久,噴出熔岩約達7.8億立方米。破壞十分嚴重,卡塔尼亞等附近城市2萬人喪生。1981年3月17日的噴發,是近幾十年來最猛烈的一次,掩埋了數十公頃樹林和許多葡萄園,數百間房屋被毀。山坡植被分布:最低帶,布滿果樹種植園;中間帶,多山毛櫸、櫟樹和松樹;最高帶,有稀疏分散的灌木和藻類。山上有紀念羅馬皇帝登山的古跡。
桑蓋火山 桑蓋國家公園位於厄瓜多中部莫羅納-聖地亞哥、欽博拉索和通古拉瓦三省交界處。地處赤道附近,面積2720平方千米。園內有世界上著名的世界上活動持續時間最長的活火山--桑蓋火山。海拔5410米的桑蓋火山山頂白雪皚皚,山勢險峻,從山頂到山麓近4000米的海拔高度差使這里形成了厄瓜多所獨有的景觀。整個公園因為地處赤道附近,陽光照射充足,各處海拔的高度也不同,因而呈現出不同的生態景象,生活著許多珍稀的動植物。
熱帶雨林中生長著高達30~40米的樹木,高大挺拔。火山灰堆積而成的極為肥沃的地面使這里的植物非常繁茂。除堅硬的木本植物外還有苔蘚、地衣、帶有圓球莖和雞冠狀葉子的菊科植物等。 月球沒有火山活動,但仍具有許多曾有火山活動的特徵,諸如月海、月谷及拱丘等。
金星的表面有90%是玄武岩,地表地形有80%為火山地形,表示在金星表面形成的過程中,火山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金星可能在5億年前有過全星球的表面再造運動,科學家發現的證據包括表面隕石坑的密度等。熔岩流在金星可說是非常普遍,而且各種不在地球上出現的火山作用也在金星上出現。金星大氣層組成的變化及閃電的發生,被認為是因進行中的火山噴發而造成。但沒有任何的確切證據能說明金星的火山是否仍然活躍。
火星上有一些死火山,即奧林匹斯火山,包括四座巨大的盾狀火山,比地球上任何一座山都來的巨大。這些山包括了∶阿爾西亞山(Arsia Mons)、阿斯克拉厄斯山(Ascraeus Mons)、海卡特斯山(Hecates Tholus)、奧林帕斯火山(Olympus Mons)及帕蒙尼斯山(Pavonis Mons)。美國太空總署、歐洲太空總署及義大利太空總署(Italian Space Agency)合作發射了火星探測太空船,『火星快遞(Mars Express)』號。這個計劃的主要目標是要尋找地下水源和合適登陸的地點,並研究火星的大氣層、行星結構和地質構造。這個計劃發現了一些證據,顯示奧林帕斯火山可能尚未完全熄滅。這可能推翻「這些火山早在數百萬年前就已成為死火山」的說法。
木星的衛星埃歐是太陽系中火山活動最劇烈的星體,原因是來自它與木星、木衛二及木衛三的潮汐力作用,這個力量使木衛一扭動、彎曲,幅度約100公尺,並在這個過程中產生能量。埃歐的火山會噴出硫磺、二氧化硫及矽酸鹽岩石,使得整個衛星的地貌完全改變。埃歐的表面有大量的破火山口、硫湖、連綿不絕的火山山脈。埃歐的火山所噴出的岩漿是目前已知最熱的,溫度約為1800 K (1500°C)。木衛一火山的噴發物可以射至極高處,離表面可達300公里以上,在噴發出的一刻,其速度可達每秒一公里。在2001年2月,太陽系中有史以來最大的火山活動在埃歐發生。來自聖路易大學及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對木衛一上的火山噴發進行電腦模擬實驗。實驗結果顯示,木衛一的火山所噴出的熔岩能將其表面的鈉、鉀、矽及鐵等物質及化合物熔化、蒸發到大氣中。這些氣態物質與火山噴出的氣體(含亞硫化物及氯化物)發生反應,形成了木衛一大氣獨特的組成成份∶鈉的氯化物、鉀的氯化物及鎂和鐵的二氯化物。木星的另一顆衛星,歐羅巴(木星的四顆伽利略衛星中最小者),也被認為擁有活躍的火山系統。但是它的火山「熔岩」組成完全是水,並且在歐羅巴寒冷的表面結冰。這使它的火山噴發時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凍結的噴泉。這種型態的火山被稱做冰火山(cryovolcanism),是類木行星的衛星上最常見的火山噴發形式。冰火山的噴出物可能由水、冰、液態氮及液態甲烷組成。1998年,航海家二號太空船發現了海王星其中一個衛星,崔頓上的上的冰火山。在2005年,卡西尼-惠更斯號的探測器拍攝到了土星的其中一顆衛星,土衛二上的水蒸氣噴發。卡西尼-惠更斯號也發現了土衛六上一座冰火山噴出液態甲烷的證據。這被認為是造成土衛六大氣層中高甲烷含量的原因。科學家推論,柯伊伯帶天體中的小行星50,000(Quaoar 50,000)可能也有冰火山活動的存在。

⑸ 番茄變成岩漿的日本動漫是哪個

機器貓!

閱讀全文

與法國白納圖葡萄酒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洛維斯紅酒怎麼樣 瀏覽:743
白酒t20什麼意思 瀏覽:544
白酒可以對什麼喝 瀏覽:115
長城紅酒一瓶喝不完能放多久 瀏覽:405
法國紅酒臭嗎 瀏覽:961
楓塔妮紅葡萄酒價格 瀏覽:160
法國葡萄酒的關稅 瀏覽:514
鹿頭的紅酒什麼牌子 瀏覽:961
93年矛藝白酒多少錢一瓶 瀏覽:594
濃烈的雄黃酒 瀏覽:954
法國人熱愛紅酒 瀏覽:680
怎麼就知道紅酒好不好 瀏覽:344
五大連池原漿一號啤酒廠 瀏覽:646
一瓶葡萄酒10萬什麼牌子 瀏覽:117
南非白葡萄酒savage 瀏覽:42
一頓白酒多少箱 瀏覽:553
哈爾濱啤酒與青島啤酒多少度 瀏覽:25
雷歐庭紅葡萄酒 瀏覽:812
後海啤酒多少錢一瓶 瀏覽:639
紅酒忌諱什麼葯一起吃 瀏覽: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