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葡萄酒是怎麼糧出來的!過程!
自己釀制葡萄酒,不用添加發酵劑,也不添加任何防腐劑和澄清劑。家釀的葡萄酒利用野生酵母菌分解葡萄中的糖份轉化為酒精,另加點糖提高酒精度。一般保質期不超過兩年,所以成酒後應在兩年內喝光。以下就是釀酒的方法。
一:釀酒所需的工具:
1、主發酵器。建議採用玻璃罐、玻璃壇、玻璃瓶、陶瓷壇、不銹鋼瓶或能耐受酒精又對人無害的塑料瓶、塑料罐等,大小不拘。
2、二次發酵容器及裝酒的容器。可以用空酒瓶、飲料瓶、礦泉水瓶等。
3、一根細塑料管。用來在發酵完成後利用虹吸法將葡萄酒從發酵容器中倒出。
4、木棒或筷子。用來在發酵過程中攪拌葡萄皮和葡萄汁。
5、絲襪或細紗布。用來過濾葡萄酒汁。
二、材料:
非常簡單,主料是成熟、顏色深的葡萄,業余條件下如巨豐、玫瑰香等。輔料是冰糖或白糖。用於發酵的葡萄和糖的重量比例為10:1。
三、過程:
1、將主發酵器(即玻璃壇等)充分洗干凈,控干。
2、取成熟前15天的紫皮中等顆粒的葡萄750克,摘除蒂,挑出爛葡萄珠、癟珠,浸泡,然後沖洗干凈、晾乾至表面沒有水珠。洗時不要用手搓,因為發酵時要利用葡萄皮上的白霜(上面有大量野生酵母)進行發酵。
3、把手洗干凈,將葡萄捏破,葡萄肉擠到主發酵器中,然後將葡萄皮也放進發酵器中,千萬別把葡萄皮扔掉,一是葡萄皮上有野生酵母菌,可以啟動自然發酵,二是葡萄酒需要葡萄皮的顏色。
如果發酵器較小,可以一顆葡萄一顆葡萄的擠,如果發酵器較大,可以同時抓住三五顆葡萄,把手伸到容器中捏破,然後鬆手將破碎葡萄放下。
4、當把葡萄裝到發酵器容量的70%左右時,停止裝葡萄,蓋上蓋子,但不要完全擰緊。發酵時,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氣體,如果裝的過滿,會把寶貴的葡萄酒汁溢出;蓋子擰的過緊,可能會產生瓶子爆炸;另外葡萄發酵也需要微量氧氣。
5、將裝好葡萄的發酵器放在陰涼通風處。葡萄裝入發酵器後,大約會在12個小時以內啟動發酵,表現為葡萄汁中有較多氣泡產生。
6、在發酵啟動後,每天兩次用木棒或筷子將葡萄皮壓入酒液中,然後蓋上蓋子。
7、發酵啟動後一到兩天內,放入相當於發酵葡萄重量1/20的冰糖或白糖,如10斤葡萄放半斤糖,將糖浸入葡萄汁中攪拌均勻。放糖的作用是提高酒精度。一般每升葡萄汁每加入17克糖可提高一度。
8、發酵啟動後三到四天時,再放入相當於發酵葡萄重量1/20的冰糖或白糖,即兩次放的糖的總重量為葡萄重量的1/10,將糖浸入葡萄汁中攪拌均勻。
9、葡萄酒發酵一般需要在室溫下發酵6~8天,如北京夏天需要6天左右,秋天需要8天左右,當發酵器中很少有氣泡,並且基本上只剩下沒有顏色的葡萄皮和葡萄籽,品嘗酒液基本沒有甜味時,說明酒精發酵完成了。
10、當酒精發酵完成後,首先利用虹吸法,將葡萄酒汁倒入二次發酵器,然後將剩下的葡萄皮、籽、糟等用絲襪或細紗布過濾,過濾後的酒液也混入二次發酵器中。葡萄皮、籽、糟扔掉。注意二次發酵器留有1/10空隙,蓋子也不要擰的很緊。放在陰涼處。
11、此時的葡萄酒汁較為渾濁,顏色也不大好看,但喝起來已經是干紅葡萄酒的味道了。在溫度大於22度時,葡萄酒一般會產生第二次發酵,二次發酵主要是蘋果酸-乳酸發酵,不再產生酒精。
12、 二次發酵中會有少量潔白、細膩的泡沫上升。兩至三周後,二次發酵基本完成,酒液變得清澈起來(但因沒加澄清劑,不如買的酒清澈),採用虹吸法將酒液倒入其 他容器,盡量裝滿,蓋子擰死。這時的酒叫葡萄原酒,是完全意義上的干紅葡萄酒了。將剩餘的沉澱物(死酵母泥等)扔掉。
如果不是馬上喝,可以在酒中添加一點沒有雜味的高度白酒(如二鍋頭),放入冰箱存放起來。加白酒能起到提高葡萄酒精度的作用,延長保存時間,這樣的葡萄酒一般可以存放兩年。但如果釀制的葡萄酒質量很高,又有較高的酒精度(最高可達15度),不加白酒也可以經得住陳釀。
四、注意事項:
1、各類容器一定要洗干凈,葡萄在釀制過程中不能碰到油污、鐵器、銅器、錫器等,但可以接觸干凈的不綉鋼製品。
2、在發酵時,發酵器的蓋子一定不要蓋死,防止爆炸。
3、糖不要多放,那樣會影響發酵過程,產生我們不希望的成分,如果想喝甜葡萄酒,可以在發酵完成後飲用時加糖。
4、酒雖好喝,注意節制。
自釀干紅葡萄酒是不是很容易?按照我的方法,我保證你能釀出美味的葡萄酒來!今年按照以上方法做出來的酒已經好了,味道不錯,不過有些混濁,有個辦法可以讓酒清起來,把蛋清用筷子打至起泡,然後放入酒中,少量,再攪拌,澄清後用管子把上清液吸出來單獨存放,就是沒有雜質的酒了,不過不是純酒,不在乎觀感的,還是混酒好喝呢,至少自己動手做的,知道裡面沒有別的成分,可以放心的喝了。如此好方法給大家,約4000的點擊量,只有一個朋友留言,好失望哦!大家注意了,容器千萬不要密封死,搞不好會爆炸的,不密封也不會影響酒的質量的,玩的是開心,不要出事故,特此告之。等酒作好以後裝瓶的時候可以密封的
㈡ 四種女人必須知道的紅酒,咖啡名稱
紅酒(Red wine)是葡萄酒的通稱,並不一定特指紅葡萄酒。紅酒有許多分類方式。以成品顏色來說,可分為紅葡萄酒、白葡萄酒及粉紅葡萄酒三類。其中紅葡萄酒又可細分為干紅葡萄酒、半干紅葡萄酒、半甜紅葡萄酒和甜紅葡萄酒,白葡萄酒則細分為干白葡萄酒、半干白葡萄酒、半甜白葡萄酒和甜白葡萄酒。
法國紅酒世界聞名,法國不但是全世界釀造最多種葡萄酒的國家,也出產無數聞名於世的高級葡萄酒,其口味種類極富變化,法國生產的紅酒有六大生產地包括波爾多(Bordeaux)、布跟地(Burgundy)、香檳(Champagne)以及阿爾薩斯(Alsace)、羅瓦河河谷(Loire Valley) 、隆河谷地(Cotes Phone)等其中又以氣候溫和土壤富含鐵質的波爾多產地最具代表。
法國的紅酒品牌成千上萬種,就像我們中國的白酒品牌一樣。那麼我在給你介紹一下法國最著名的十大名庄給你,很多朋友對5大,8大和10大名庄有些無從知曉,這里摘錄10大名裝簡介供大家了解。
1.Romanee Conti羅曼尼康帝
產地:法國布根地禾斯,羅曼尼村莊(Vosne -Romanee)
級別:特級葡萄園
葡萄品種:黑皮諾(Pinot Noir)
種植面積:4.32英畝
平均樹齡:42年(1990年)
產量:每公頃生2000千至2500公升葡萄(相當於4800瓶到6000瓶)
特點:產量極少,質量高,要配額,十分昂貴
禾斯,羅曼尼( Vosne Romanee ) 村莊位於黃金山坡北部夜之山坡內( Cote De Nuits ),是十七世紀布根地公爵的打獵區,其後才發展為葡萄園,村莊人口數百名,大都與葡萄酒業有關,這里擁有七個特級葡萄園15個一級葡萄園。其中最矚目的就是「羅曼尼康帝」(Romanee Conti) 特級葡萄園。這個細小的特級葡萄園,也是最精華的葡萄園,可算是現時世上最古老葡萄園區之一。西元十二世紀就已廣為人知,是當地望族維基(Vergy)家族所擁有。1232年維基家族將這塊葡萄園捐贈給附近的教會,此後四百年間這塊葡萄園都一直成為天主教的產業,它生產出來
的佳釀大都流入天主教虔誠的僕人就是神父與修士的腹中。從1760年起已獲得確認這個羅曼尼葡萄酒成為世界最昂貴的葡萄園。
後來康帝公爵將此葡萄園冠上了自己的姓,「羅曼尼.康帝」這個名稱相傳至今。自從康帝擁有此葡萄酒後,即視此葡萄園為饋寶,除了供奉皇室外,絕不饋贈他人,甚至好朋友也不通融,在市場上「羅曼尼康帝」更成為絕響。那時喝不到此葡萄酒的唯有退而求其次轉向高倫堡家族尚未脫手的(拉.塔西)(La Tache)葡萄園酒,一時成為法國最熱門的布根地葡萄酒,但好景不常,康帝家族僅傳園兩代(32年後)即1793年,法國大革命潮席捲布根地,園主康帝公爵之子亡命海外,財產被革命政府沒收,革命政府也識貨,深知這個葡萄園可賣個好價錢,於是乎公告天下曰:這是一個位於禾斯,羅曼尼村莊最好地段的葡萄園,葡萄能達到完美的成熟度,此葡萄園地理位置之佳使得每天都能接受到太陽的光線,以及全天最柔和最適中的熱量,同時也可避免霜凍與冰雹之侵。不過在這動亂時期,那些富商誰不害怕隨時因(懷壁其罪)而被指為保皇黨而送上斷頭台冶罪。所以在1794年「羅曼尼.康帝庄園」以賤價賣給一位在拿破倫政府擔任司庫的銀行家,朱利安.奧雅(Julien Ouvrad),他同時也在波爾多區,布根地等地區擁有數個酒廠價格居首位的是羅曼尼.康帝,而謹居次位的(拿特芝)( La Tache )及艾芝堡( Richbourg )葡萄園價格只有它的三分之一而己。
「羅曼尼.康帝」葡萄園酒採用全新橡木桶儲存,園主購進木材,風干三年後才造桶,葡萄收獲極低,年產量每公頃2000至2500公升,平均每三株葡萄樹才釀出一瓶「羅曼尼.康帝」(Romanee Conti)頂級葡萄酒,可知其珍貴程度。
2.Le Pin 里鵬
產地:法國波爾多寶物隆(POMEROL)
級別:寶物隆產區並無評級
表面積:5英畝
葡萄種類:92%梅洛,8%佛朗
平均葡萄樹:28年
種植密度:每公頃6000株
葡萄樹平均產量:每公頃3400公升
年產量:7000瓶
窖藏:儲存在全新橡木桶內15至18個月
灌瓶前經澄清過程,沒有過濾,成熟期10至30年視乎年份。
里鵬可以說是法國酒壇半個世紀以來最引人矚目的成就。1979年,一位名為傑克.天安寶(Jacques Thienpont)的買家向羅貝夫人(Mme.Laubrie)購買一個小葡萄園,在老施丹庄園(Vieux Chateau Certan),這個買主姓氏馬上就讓人懷疑是否老施丹庄園打算擴充園地,因為這個傑克正是老施丹庄園主亞歷山大的堂弟。這個當時以100萬法朗所買到的小葡萄園,只有一公頃,小到不能稱庄園的程度,所以只好名為「里鵬」(Le Pin),沒有冠以庄園的稱號。
3.Chateau Petrus柏翠庄園
產地:法國波爾多寶物隆(POMEROL)
級別:寶物隆產區並無評級
表面積:28.20英畝
葡萄品種:95%梅洛,5%佛朗
平均樹齡:35年
種植密度:每公頃6500株
葡萄樹平均產量:每公頃3600公升
年產量:25000至30000瓶
窖藏:20個月儲存在全新橡木桶內灌瓶前經澄清過程,沒有過濾,成熟期為20-40年。
法國波爾多寶物隆地區多為小型葡萄園,其中有185個酒廠,每家只佔地4公頃不到,由於許多小酒廠只有不到1公頃的葡萄園,年產量亦只有二、三百箱,所以擁有差不多12公頃葡萄園地的柏翠庄園,也算是最大面積的一個庄園。栢翠庄園首次出現在1837年,那時此庄園在寶物隆地區已名列前四、五位的位置。到1868年,柏翠庄園已經被公認為僅次於老施丹庄園(Vieux Chateau Certan)及杜德萊庄園(Trotanoy),進占第三位。註:現時柏翠庄園的價格比老施丹庄園及杜德萊庄園葡萄酒貴5至6倍的價錢不等,所以精明的飲家都會喜歡飲用老施丹庄園及杜德萊庄園,因這兩個庄園的價格比較扎實,起碼沒被炒作的成份股。
1925年一位酒店的老闆娘隆芭夫人(Mme.Loubat)從園主阿諾家族(Arnaud)手上購得柏翠庄園後,才改變了柏翠庄園的命運,隆芭夫人家族在寶物隆地區擁有兩家酒廠,她的弟弟又是利布(Libourne)市的市長而她本人也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在利布市擁有一家酒店。自從收購了柏翠庄園後,便欣然愛上了它。隆芭夫人致力打造柏翠庄園的知名度,首先就是將柏翠庄園酒提價,使其不再是普通的庄園酒,其次就是將柏翠庄園酒推介給她所認識的富豪官坤,因此柏翠庄園酒在法國的高級社交圈內迅速流行起來。為了打造柏翠庄園酒日後的身價就是要打進英國的皇室。當伊利沙伯二世訂婚的時候,隆芭夫人進獻的柏翠庄園酒已是英皇室貴族們的杯中物。所以1947年女皇大婚正式舉行之際,隆芭夫人也是被邀請之列,她倒也會利用此千載難逢的機會,帶著自己園中的佳釀遠赴倫敦,一下子成功打進了倫敦一流餐廳的酒牌上。隆芭夫人善用這種經營上層社會的交際手段,日後就成了柏翠庄園的奠基石。1961年隆芭夫人辭世,她沒有子女,只有兩位姐妹有孩子可承繼,但都不能負以重任,所以聰明的隆芭夫人,生前已作安排,將柏翠庄園股份分為三份,一份讓售予釀酒甚有成就的莫埃爾家族(Jean Pierre Moueix),其餘三分之二由其侄兒承繼。
4.Chateau Ausone 歐頌庄園
產地:波爾多聖.埃美隆 ( SAINT-EMILION )
級別:一等特級庄園 ( A )
表面積:17.30英畝
葡萄品種:50%佛朗,50%梅洛
平均樹齡:50-55年
種植密度:每公頃6000-7000株
葡萄樹平均產量:每公頃3500公升
年產量:200,000-230,000瓶
窖藏:儲存在橡木桶19-23個月
灌瓶前經澄清過程,沒有過濾,成熟期為10至100年(由1994年開始)
聖.埃美隆區在1954年開始建產評級制度共分四個等級最高為「一等特級」(Premieres Grands Crus Classes),第二等級為「特級」(Grands Crus Classes),第三等級為「優級」(Grands Crus)至於第四等就是「聖.埃美隆法定產區(AOC St-Emilion )。第一次評級在1958年修正,1969年第二次評級,原則上此區每十年評級一次,但未嚴格執行,且每次變動不大,值得注意的是自首次評級開始,名列「一等特級A類」的白馬庄園和歐頌庄園的評級並無變動,只有「一等特級B類」(Premieres Grands Crus Classes B)有所變更,在1996年之前有九家,1996年評級中增加了二個庄園,「大金鍾庄園」(Chateau L'Angelus)及「寶西奧庄園」(Chateau Beau-Sejour-Becot),「一等特級A類及B類」共13家,「一等特級A」可與美度區一級庄園相比較,只是風格各異而已。「歐頌庄園」早在18世紀初就已成園,當時在從事木桶生意的卡狄納(Catenat)家族手中,19世紀前期轉讓給親戚魯法基(Lafargue)家族,到1891年再由親戚查朗(Challon)家族繼承。歐頌庄園在最早的一代園主卡狄納時,就已取名「歐頌庄園」,當時約在1781年左右,「歐頌」(D. M. Ausonius 310-394)是羅馬帝國時代生於此地的一位羅馬教授及詩人,也是羅馬皇帝幼時的老師,故官運亨通,官位至當時總督及樞密院長老,但他卻以愛酒出名,曾經在波爾多及德國擁有庄園。現在無法證明歐頌老先生就是在「歐頌葡萄園」的現址種植葡萄及喝酒吟詩,所以歐頌庄園酒又稱「詩人之酒」。此庄園在19世紀中已躋身「聖.埃美隆」區最好的三、五家莊園。
5.Chateau Cheval Blanc白馬庄園
產地:波爾多聖.埃美隆(SAINT-EMILION)
級別:一等特級庄園 ( A )
表面積:91.40英畝
葡萄品種:58%佛朗,42%梅洛
平均樹齡:45年
種植密度:每公頃8000株葡萄樹
平均產量:每公頃3500公升
年產量: 100,000瓶
窖藏:儲存在橡木桶18個月
灌瓶前經澄清過程,無過濾,成熟期為10至30年。
「白馬庄園」與「歐頌庄園」是聖.埃美隆區內最為人熟悉的兩個一等特級庄園(Premier Grand Cru Classe),「白馬庄園」以前是「飛雅克庄園」(Chateau Figeac)的一部份,屬於杜卡斯(Ducass)家族所擁有。1852年杜卡斯女兒嫁給一個擁有不少葡萄園產業的科歌路薩(Fourcaud Laussac),杜卡斯家族便把本園作為嫁妝,自此以後「白馬庄園」便成了路薩家族的產業。1927年以設立公司的形式,讓股權集中,不至於本園被瓜分。1989年以前董事會由路薩家族的女婿,他是波爾多大學校長名為夏巴克(J. Hebrard)負責,以他的崇高學術與社會地位,提高不少「白馬庄園」的聲譽。1989年夏巴克退休後,園務由家族三位女士掌管。「白馬庄園」被正式命名是始於1853年。原來改名為「白馬庄園」是有個被廣為流傳的說法,以前有一位國王亨利四世常在此地下馬歇息,他以騎白馬著稱,其徽章即為「獨角白馬」於是客棧便取名為「白馬」(Cheval Blanc)。「白馬庄園」雖然是位於聖.埃美隆區,但它的旁邊就是寶物隆區,所以「風土」極為相似與「拉旺庄園」(Chateau L'Evangile)及「蓋世龍庄園」( Chateau Conseillante )這兩個位於寶物隆區的著名庄園只有一條小路分隔,因此被人喻為是寶物隆區葡萄酒。「白馬庄園」副牌酒(Second Wine)的名稱為「Le Petit Cheval」,1988年開始面世。1947年份的「白馬庄園」酒曾贏得波爾多區「本世紀最完美紅酒」的美譽。1991年起「白馬庄園」聘請波爾多地區最著名釀酒師皮雅魯頓(Pierre Lurton)擔任本園的釀酒師直至現在。
6.Chateau Haut Brion奧比昂(紅顏容)庄園
產地:法國波爾多格拉芙(GRAVES)(貝沙克·雷奧良)(PESSAC - LEOGNAN)
級別:1855年評級「一級庄園」
表面積:160.7英畝
葡萄品種:45%赤霞珠,37%梅洛,18%佛朗
平均樹齡:36年
種植密度:每公頃8000株
葡萄樹平均產量:每公頃3500-4500公升
年產量: 132,000瓶
窖藏:儲存在橡木桶22個月
灌瓶前經澄清過程,無過濾,成熟期為15-40年。
奧比昂(紅顏容)庄園是個歷史悠久的名庄園,在十四世紀已開拓為葡萄園。現時在標簽上的老城堡是奠基於1550年。1749年「奧比昂(紅顏容)庄園」因繼承而分家,三份之二產權歸「瑪高庄園」的富美爾(Fumel)家族所有。法國大革命爆發時,奧比昂(紅顏容)庄園被充公。在革命後的1801年,本園被園主之子買回並售予外交部長泰利萊(Talleyrand)。後在1838年再轉售予拉利奧(Lalieu)家族,這家族把百多年前分割出去的三份之一園地購回,庄園最後歸於一統。拉利奧家族擁有庄園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為止,在20年代庄園再轉手幾次,最後落在美國一位銀行家奇蘭斯·狄龍(Clarence Dilon)手上。據說奇蘭斯是想去收購白馬庄園」和「歐頌庄園」的,因當天大霧而迷失方向而來到了奧比昂(紅顏容)庄園,剛好庄園在放盤,意外地速成了這宗交易。到了1855年,波爾多官方評級中,差不多全是美度區(Medoc)紅酒的天下,唯一例外的是座落於格拉芙區(Graves)的「奧比昂(紅顏容)庄園」紅酒,能與「拉圖庄園」、「拉菲庄園」及「瑪高庄園」同被評為第一級的紅酒庄園。令「奧比昂(紅顏容)庄園」能獲此殊榮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它沒有被根芽蟲侵襲,當時整個格拉芙地區的葡萄園無一倖免,只有「奧比昂(紅顏容)庄園」能避過這一次劫數,而揚名立萬。庄園自1921年就聘請格拉夫區最有名釀酒師喬治·狄瑪士(Georges Delmas)負責釀酒。1960年起由他的兒子負責釀酒事宜,虎父無犬子,他的釀酒造藝在波爾多區被稱為大師級,更可媲美「柏翠庄園」的釀酒師。
7.Chateau Margaux 瑪高庄園
產地:波爾多瑪高區(MARGAUX)
級別:1855年評級(第一級庄園)
表面積:192.70英畝
葡萄品種:75%赤霞珠, 20%梅洛, 5%佛朗及小偉度
平均樹齡:35年
種植密度:每公頃10000株
葡萄樹平均產量:每公頃4500公升
年產量:200,000瓶
窖藏:儲存在橡木桶18-24個月
灌瓶前經澄清過程,無過濾,成熟期為15-35年
瑪高區在1855年的美度評級中佔有22個之多,是唯一由第一級庄園到第五級都有的產酒區。而瑪高區的一級庄園正是以此名字為名的庄園。瑪高庄園歷史悠久,因此物業轉手也特別嚴重,瑪高產區在13世紀曾建有一座防衛海盜的城堡。它跟拉圖城堡一樣是美度區最早的建築物,後來逐漸演變成葡萄園。在15世紀「瑪高庄園」的產權就在當地貴族中間轉來轉去。約在1860年,瑪高庄園落在貴族達拉狄(D'Aulede)家族手中。到了1755年園主成為瑪高男爵,並有一個候爵封號。之後此園又在貴族復雜的婚姻關系中經常易手。直到法國大革命前夕,一直都在貴族手中。法國大革命後的腥風血雨也蔓延至瑪高庄園。園主德忌確候爵(D'Agricourt)亡命海外,妻子及岳父全被推上斷頭台。瑪高庄園被革命政府充公拍賣,1802年由哥倫利那候爵(B.de la Conlonilla)買下。他築了一個類似美國白宮的希臘式建築物,並於1810年落成,成為波爾多最優雅的庄園。瑪高庄園的一級庄園副牌紅酒( Second Wine )為(Pavillon Rouge Du Chateau Margaux)只有紅酒才可稱為瑪高副牌酒。而瑪高庄園的白葡萄酒(Pavillon Blanc Du Chateau Margaux)不能稱為瑪高庄園副牌。白葡萄酒只能稱之為瑪高庄園生產的白葡萄酒。
8.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 武當(木桐)庄園
產地:法國波爾多普爾勒(PAUILLAC)
級別: 1973年評級(第一級庄園)
表面積:192.7英畝
葡萄品種: 77%赤霞珠,11%梅洛,10%佛朗,2%小偉度
平均樹齡:45年
種植密度:每公頃8500株
葡萄樹平均產量:每公頃4000-5000公升
年產量: 300,000瓶
窖藏:儲存在橡木桶19-22個月
灌瓶前經澄清過程,沒有過濾,成熟期為15-20年。
武當(木桐)庄園位於一個小山丘上,以前可能很適合牧羊,否則不會以「綿羊」(MOUTON)為地名。一七二五年前一個貴族祖·布萊(JOSEPH DE BRANE)將原有園地妥為整理後改名為「布萊·武當」(BRANE-MOUTON),他的孫子凱特(HECTOR)男爵與鄰居達美爾克(D』ARMAIHACQ)將赤霞珠葡萄引進本園及美度地區,因此也是當地甚有名氣的園主。1830年,凱特男爵將本園轉讓售給銀行業鉅子羅富齊家族彌敦尼爾男爵(BARON NATHANIEL DE ROTHSCHILD)後易名為「武當羅富齊」。羅富齊家族是猶太人,家族源自德國法蘭克福,是銀行世家。在英國倫敦的其中一房家族因支付當時的英國威零頓元帥的滑鐵廬戰役經費而獲英王贈予男爵爵位,後來也就是這房羅富齊家族購得了「武當羅富齊」庄園。彌敦尼爾購得此庄園後,其堂兄佔美士(JAMES),於15年後的1868年也購得,「拉菲庄園」,就這樣羅富齊家族一下子就擁有全法國最著名的兩個庄園。不過彌敦尼爾男爵買下「武當庄園」後並未能使它成為最頂級的庄園,由於「武當庄園」當時並沒有像樣的房間可供居住,因此男爵本人並沒在此居住。他死於1870年,而繼承「武當庄園」的佔美士(與其堂叔同名)男爵也於37歲的盛年死於1881年,因此由遺孀繼承本園直至1920年再傳給兒子亨利。他是一個區生及藝術家,對釀酒及管理葡萄園毫無興趣,也不想離開巴黎這個藝術之都。於是把庄園交給次子菲臘男爵(BARON PHILIPPE)。1922年10月22日他正式入主「武當庄園」,當時才20歲的男爵立志要將「武當庄園」酒提升到與鄰近的「拉圖庄園」與親戚的「拉菲庄園」一樣的水平。因為在1855年官方評級中,「武當庄園」只被列為第二級庄園,這對年輕的菲臘男爵來說是個奇恥大辱,因此下定決心並全情投入來改善庄園的設施環境以至釀酒技術。自此以後「武當庄園」酒的品質不斷改善。
9.Chateau Latour 拉圖庄園
產地:法國波爾多普爾勒 ( PAUILLAC )
級別:1855年及1973年評級「一級庄園」
表面積:160.5英畝
葡萄品種:75%赤霞珠,20%梅洛, 4%佛朗,1%小偉度
平均樹齡:40年
種植密度:每公頃10000株
葡萄樹平均產量:每公頃4500公升
年產量:175,000瓶
窖藏 :儲存在橡木桶17個月
灌瓶前經澄清過程,沒有過濾,成熟期20-50年。
拉圖庄園的城堡位於波爾多芝朗狄河(Gironde)河口。這座由英國人在15世紀建成的城堡,最初是為了防止海盜而建,後來更成了英法百年戰爭時兵家必爭之地。拉圖城堡在16世紀已開拓為葡萄園。1670年由法國路易十四的私人秘書買下了「拉圖庄園」後,1677年因婚姻關系,本園輾轉落在哥素(De Claussel)家族手上。直至1695年瑪莉哥素(Marie T、De Claussel)嫁給當時的「拉菲庄園」繼承人亞歷山大(Alexandre De Segur)公爵後,哥素家族將「拉圖庄園」作為嫁妝,於是本園便成為西格爾(Segur)家族的產業。但隨著西格爾家族的中落,「拉圖庄園」和「拉菲庄園」分由大女兒及其兒子繼承,後來其兒子又再把「拉圖庄園」交給三位妻妹,此時「拉菲庄園」與「拉圖庄園」正式分家。法國大革命時西格爾家族的卡班納伯爵仍擁有「拉圖庄園」四分之一的產權,但因伯爵流亡海外,革命政府便將這四分之一的產權拍買,幾經轉手,這四份之一產權被保望(Beaumont)家族所收購。為避免庄園被瓜分,於是保望家族依法成立一個法人,「拉圖庄園」不至於因繼承問題而被瓜分。這樣「拉圖庄園」便被三大家族,哥狄龍(Cortivron)、科爾(Flers)及保望(Beaumont)同時擁有。1963年保望家族將手上百分之七十九的拉圖股份賣給英國的皮雅遜哈維斯兩個集團(Pearson & Harveys Of Bristol)。到26年後的1989年「拉圖庄園」已成為哈維斯集團東主的里昴聯盟集團把在英國皮雅遜集團手中的拉圖股份購回。1993年法國百貨業鉅子「春天」(Printemps)百貨的老闆法蘭西、皮諾(Francois Pinnault)把「拉圖庄園」的主控權買下,現時的「拉圖庄園」園主就是這位法蘭西·皮諾先生。
10.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 拉菲庄園
產地:法國波爾多美度普爾勒(PAUILLAC)
級別:1855年及1973年評級「一級庄園」
表面積:247英畝
葡萄品種:70%赤霞珠,25%梅洛, 3%佛朗, 2%小偉度。
平均葡萄樹齡:45年
種植密度:每公頃7500株
平均產量:每公頃4800公頃
年產量:210,000
瓶窖藏:16至20個月在全新橡木桶內。
灌瓶前經澄清過程,無過濾,成長期為30至50年。
史料上對拉菲最早的紀錄可以追溯至公元1234年這一時代的法國。當時修道院遍布大小村莊城鎮,位於法國波爾多普依勒北部的維爾得耶(Vertheuil)修道院正是今天的拉菲庄園所在。拉菲庄園從14世紀起屬於中世紀領主的財產。加斯科尼方言(Gascon),法國西南部比利牛斯地區,舊時稱加斯科尼省)中「La Fite」意為「小山丘」,「拉菲」因而得名。此時已經有人在這里的土地上栽種葡萄樹。但真正形成規模,還要等到17世紀西格爾家族的到來。也正是在他們手中,拉菲發展成為出名的大葡萄種植園。
咖啡:
「咖啡」(Coffee)一詞源自衣索比亞的一個名叫卡法(kaffa)的小鎮,在希臘語中「Kaweh」的意思是「力量與熱情」。咖啡與茶葉、可可並稱為世界三大飲料植物。咖啡,也稱之為「珈琲」,在日本、台灣、香港等地均有此叫法。咖啡樹是屬茜草科常綠小喬木,日常飲用的咖啡是用咖啡豆配合各種不同的烹煮器具製作出來的,而咖啡豆就是指咖啡樹果實裡面的果仁,再用適當的方法烘焙而成。
目前由世界各地進口上市咖啡品牌繁多,令人無從選擇,在此將為讀者們介紹主要產地其咖啡豆及品牌特徵,以做為您選購咖啡品牌的參考。
巴西,為世界第一的咖啡生產出口國。由於分布於全國各地、故品質良莠不齊、而設有其獨自的標准(依摻雜物的多寡分NO.2-NO.8,依豆的大小而有NO.13-NO.19,依味分為六個等級)。幾乎所有阿拉比卡種的品質良好,價格也很穩定,最有名者為"巴西.聖多斯",自古以來,就是混合式咖啡的必需品、為大眾所熟悉。
瓜地馬拉,此為日本人最熟悉的咖啡品牌。第一產地位於緊鄰墨西哥山嶽地帶的聖馬爾克斯。第二產地為南部的凱薩兒德南哥。其他尚有戈邦、安地古亞也很有名。微酸香醇且順口,是混合式咖啡的最佳材料。其分類依海拔標高分為七個等級。產於高地者越為香醇,而產於低地的咖啡豆,品質則較低落。
宏都拉斯,山嶽地帶的水洗咖啡豆較受好評,而產於低地的咖啡豆則品質略遜一籌。知名的產地有聖塔爾巴拉、格拉西阿斯、東方的科馬亞格亞、鄰近尼加拉瓜的喬爾提卡。咖啡豆的大小有中到大型,其特徵是口感溫和。此地的產品有銷往日本的,也依標高而分為三個等級。
哥斯大黎加,上等香濃而有酸味,有很高的評價。生產地大致可分為太平洋沿岸、大西洋沿岸及中間地帶三個地區,並且各依標高而分其等級。所有的咖啡豆都相當大顆,尤其是太平洋沿岸高地帶所產的咖啡豆酸且香濃,是上等的咖啡豆,且更出現"克拉爾山"的新品牌。大西洋沿岸低地的咖啡豆酸而不醇、並無特別之處。
牙買加是位於加勒比海上的大小島嶼所組成的共和國。咖啡則都是栽種於橫斷島上的山脈斜坡上。產地可分為三個地區:BM(藍山)和HM(高山)及PW(普萊水洗咖啡豆),而這些也是咖啡的品牌名。品質與價格的排名是①、②、③,生產量的排名則是③、②、①。其中"藍山"的風味、香味、濃度、酸味都很平均,具有相當高的評價。產品幾乎都銷往日本。咖啡的品牌還有不少,我們就不一一舉例了,每種咖啡品牌都有自己的歷史,也有它的文化
㈢ 世界性的大家族還有哪些
梅耶·羅爾柴斯德說過:如果我控制了貨幣發行,我不在乎誰來制定法律。
羅爾柴斯德家族發跡很早。通過向歐洲王室和封建政府放債,羅爾柴斯德家族成了歐洲最有財勢的家族。他們逐漸形成了倫敦、巴黎、維也納等幾個中心,並於美國獨立之初的19世紀早期,潛入美國。1799年11月,遠在埃及的拿破崙決定回到法國。他一到巴黎,就立即得到大工業家和大銀行家的支持,他們提供數千萬法郎的資金供拿破崙發動政變奪取政權。誰也不在意,「霧月政變」和第一共和國結束的背後有銀行家和大工業家的影子。
1932年冬天的一個深夜,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即納粹黨)的頭子希特勒和曾任德國總理的反動政客巴本,在銀行家施羅德的公寓里密談組閣問題。希特勒和巴本對政治權力的分割,居然要請施羅德來最終敲定。在我們熟悉的世界歷史上,沒有誰能夠想得到,希特勒的納粹政權,正是歐洲和美國的大銀行家們投下的巨額賭注和風險投資!納粹黨的最初活動經費以及沖鋒隊的武器裝備,正是來自於倫敦城和華爾街的大銀行家們的投資。
凱恩斯以其「廉價貨幣」學說成了銀行家們竟相吹捧的經濟學家。放棄金本位制,實行廉價貨幣政策,是銀行家們夢寐以求的利潤最大化的手段。幾千年來,人們所熟悉的金銀等貴金屬,成為財富和貨幣的代名詞。於是銀行家們不惜任何代價,無論如何都想辦法促使各國政府放棄金本位制,實行聯系匯率。在沒有了金支持的美圓不斷下跌疲軟之際,他們還想出了石油美圓的招數,挑動石油危機,促使美圓堅挺。於是中東戰爭使銀行家們如了願。
紐約華爾街的大亨們在咖啡聽和沙龍中,決定了誰代表民主黨,誰代表共和黨參加競選。在林肯總統斷然實行政府貨幣,擺脫銀行家們對於政府貨幣發行的控制的時候,演員蒲斯的槍便響了,於是偉大的林肯總統成了後代紀念的聖人。在加菲爾德當選後,排斥私人控制美國中央銀行的企圖後,一個神經病跳出來,開槍打死了這個上任不到一年的新總統。里根總統深感放棄金本位制後的美圓,無力支撐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後的金融市場,於是提議召開恢復美圓金本位制的會議。然而,又一個神經病人跳出來,向他開了槍。子彈偏離心臟僅幾毫米,差點要了這個明星總統的命。於是他再也不提什麼金本位制了。
㈣ 巴西有哪些傳統習俗
巴西聯邦共和國簡稱「巴西」。巴西位於南美洲東部。北界法屬蓋亞那、蘇利南、蓋亞那、委內瑞拉和哥 倫比亞,西鄰秘魯、玻璃維亞、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烏拉圭,東瀕大西洋。「巴西」之名,源於當地的一種著名「紅木」的名稱。1500年4月22日, 葡萄牙人兩個德雷?阿爾瓦雷?卡 布拉爾航海抵達南美時,發現了這塊無名大陸,便豎起一塊刻有葡萄牙王室徽章的十字架,並為其取名「聖 士字架地」,同時寅布歸葡萄牙所有。他們在這里生活的過程中,發現一種紋路細密、堅固耐用、色彩鮮 艷,既可作傢俱,又可制染料,與東方紅木類似的樹木,人們把它取名為「巴西」。在葡萄牙語中,為「紅 木」之意。因此,「巴西」一詞便逐漸代替了「聖十字架地」這一名字,以後沿用下來竟成了國名。1969 年 10 月 30 日宣布為「巴西聯邦共和國」。巴西全國面積851.1965萬平方公里。人口 1.413 億,主要由絕大多數的巴西人和極少數的印 第安人及外來移民等組成。巴西有24個州,3 個地區和 1 個聯邦區。首都巴西利亞。貨 幣為「新克魯扎多」。官方語言是葡萄言語。 巴西的社交習俗: 巴西的社交習俗: 巴西人社交習俗總的特點可以用這樣幾句話來概括: 巴西友人很質朴,性格爽快善談吐; 心地善良又耿直,幽默風趣不粗魯; 坦率、豪放喜熱鬧生來能歌又善舞; 足球運動嗜成癖,人人酷愛又關注; 待人友好又誠摯,熱情禮貌世人矚。
巴西人在生活日常禮儀細節:
巴西的男人一般都喜歡開玩笑,還習慣拍拍打打地同他人談話。他們認為這樣更能顯出相互間的親近和友好。
在巴西,無論男女老幼,人人都酷愛足球運動。恐怕不知道政府官員是誰的人到處可見,若不知道本國足球名星是誰的人極難找到。
他們在接受別人送禮時,總習慣當著送禮者的面打開禮品包,然後致以謝意。如果他們到什麼地方買了禮品,首先要把原來包裝的紙剪掉一點。因為他們認為包裝紙是管運氣的, 不要把別人的好運氣帶走。
巴西印第安人區流行著一種奇特的禮節。客人來訪第一件事就是請他們洗澡,客人洗的時間越長,就越表示對主人的尊敬。
如果主人有急事要談,主人則賠客人同浴,邊洗邊談。
他們歡迎來自文明社會的客人儀式很奇特。首先同一個巫師向客人臉上吹氣,他們認為這樣可以驅散文明人帶來的疾病;接著是部落的男人淚流滿面的發表演說,他們認為眼淚是對和平使者的歡迎;最後女人用唾液和樹葉調制顏料,把客人的臉頰塗成紅色或黑色,以表達他們的友好情意。
巴西赤道森林裡的印第安人有不把自己的名字告訴陌生人的特有習俗。他們認為把自己的名字說出來,會給自己帶來損害。
巴西人很重視親筆簽名。無論寫信、便條等,都要鄭重地簽下自己的名字,以示尊重和禮貌。
他們特別喜愛孩子。交談中尤為喜歡別人誇耀他們的孩子。
他們也極珍愛蘭花,並將蘭花尊為國花。他們認為蘭供給是民族一切可貴品德的象徵,視大而美的花形象徵高瞻遠矚,堅實的花瓣象徵堅毅剛強,富於變化的花色 象徵知難而進和百折不撓。
他們偏愛「蝴蝶」。認為蝴蝶有美麗的形象,是一種吉祥之物。
巴西的納堅斯第地區女子慣以帶帽子表達情感。他們把帽子帶的偏右,表示已婚;偏左表示未婚;帽子頂在前額,則表示遇到了不幸之事而心情沮喪。
巴西西北的車尼斯族,有「女姓至上」之俗。在那裡,男子必須對妻子絕對服從,不得有違抗之意。
巴西的禮節禮儀: 巴西人在社交場合與客人相見時,最常用的禮節是微笑和施握手禮。在相見時,往往以拳禮相互表示問安 和致敬(行此禮要先握緊拳頭,然後向上空伸出姆指)。
巴西人在與親朋好友、熟人或情人之間相見時,大多都習慣施擁抱禮或親吻禮。婦女之間最常用吻禮(在施禮時要臉貼臉用嘴發出接吻的吻聲,以此來舒發她們的親熱之情,但她們雖吻而嘴卻不接觸臉)。
語言禮儀: 語言禮儀: 記住,葡萄牙語是巴西的通用語言。
稱謂與問候: 巴西人不以表露感情為羞,在馬路上也會相互擁抱。男人與女人見面和分手時一般總是握手為禮。婦女們相遇時,交換親吻的方式是臉頰相貼,空吻一下。
與一小群人告別時,必須與在場的人一一握手。
㈤ 卡蜜內勒侯爵干紅葡萄酒多錢一瓶
紅酒品種太多。給你分享下法國的頂級紅酒吧。
法國的紅酒品牌成千上萬種,就像我們中國的白酒品牌一樣。那麼我在給你介紹一下法國最著名的十大名庄給你,很多朋友對5大,8大和10大名庄有些無從知曉,這里摘錄10大名裝簡介供大家了解。
1.Romanee Conti羅曼尼康帝
產地:法國布根地禾斯,羅曼尼村莊(Vosne -Romanee)
級別:特級葡萄園
葡萄品種:黑皮諾(Pinot Noir)
種植面積:4.32英畝
平均樹齡:42年(1990年)
產量:每公頃生2000千至2500公升葡萄(相當於4800瓶到6000瓶)
特點:產量極少,質量高,要配額,十分昂貴
禾斯,羅曼尼( Vosne Romanee ) 村莊位於黃金山坡北部夜之山坡內( Cote De Nuits ),是十七世紀布根地公爵的打獵區,其後才發展為葡萄園,村莊人口數百名,大都與葡萄酒業有關,這里擁有七個特級葡萄園15個一級葡萄園。其中最矚目的就是「羅曼尼康帝」(Romanee Conti) 特級葡萄園。這個細小的特級葡萄園,也是最精華的葡萄園,可算是現時世上最古老葡萄園區之一。西元十二世紀就已廣為人知,是當地望族維基(Vergy)家族所擁有。1232年維基家族將這塊葡萄園捐贈給附近的教會,此後四百年間這塊葡萄園都一直成為天主教的產業,它生產出來
的佳釀大都流入天主教虔誠的僕人就是神父與修士的腹中。從1760年起已獲得確認這個羅曼尼葡萄酒成為世界最昂貴的葡萄園。
後來康帝公爵將此葡萄園冠上了自己的姓,「羅曼尼.康帝」這個名稱相傳至今。自從康帝擁有此葡萄酒後,即視此葡萄園為饋寶,除了供奉皇室外,絕不饋贈他人,甚至好朋友也不通融,在市場上「羅曼尼康帝」更成為絕響。那時喝不到此葡萄酒的唯有退而求其次轉向高倫堡家族尚未脫手的(拉.塔西)(La Tache)葡萄園酒,一時成為法國最熱門的布根地葡萄酒,但好景不常,康帝家族僅傳園兩代(32年後)即1793年,法國大革命潮席捲布根地,園主康帝公爵之子亡命海外,財產被革命政府沒收,革命政府也識貨,深知這個葡萄園可賣個好價錢,於是乎公告天下曰:這是一個位於禾斯,羅曼尼村莊最好地段的葡萄園,葡萄能達到完美的成熟度,此葡萄園地理位置之佳使得每天都能接受到太陽的光線,以及全天最柔和最適中的熱量,同時也可避免霜凍與冰雹之侵。不過在這動亂時期,那些富商誰不害怕隨時因(懷壁其罪)而被指為保皇黨而送上斷頭台冶罪。所以在1794年「羅曼尼.康帝庄園」以賤價賣給一位在拿破倫政府擔任司庫的銀行家,朱利安.奧雅(Julien Ouvrad),他同時也在波爾多區,布根地等地區擁有數個酒廠價格居首位的是羅曼尼.康帝,而謹居次位的(拿特芝)( La Tache )及艾芝堡( Richbourg )葡萄園價格只有它的三分之一而己。
「羅曼尼.康帝」葡萄園酒採用全新橡木桶儲存,園主購進木材,風干三年後才造桶,葡萄收獲極低,年產量每公頃2000至2500公升,平均每三株葡萄樹才釀出一瓶「羅曼尼.康帝」(Romanee Conti)頂級葡萄酒,可知其珍貴程度。
2.Le Pin 里鵬
產地:法國波爾多寶物隆(POMEROL)
級別:寶物隆產區並無評級
表面積:5英畝
葡萄種類:92%梅洛,8%佛朗
平均葡萄樹:28年
種植密度:每公頃6000株
葡萄樹平均產量:每公頃3400公升
年產量:7000瓶
窖藏:儲存在全新橡木桶內15至18個月
灌瓶前經澄清過程,沒有過濾,成熟期10至30年視乎年份。
里鵬可以說是法國酒壇半個世紀以來最引人矚目的成就。1979年,一位名為傑克.天安寶(Jacques Thienpont)的買家向羅貝夫人(Mme.Laubrie)購買一個小葡萄園,在老施丹庄園(Vieux Chateau Certan),這個買主姓氏馬上就讓人懷疑是否老施丹庄園打算擴充園地,因為這個傑克正是老施丹庄園主亞歷山大的堂弟。這個當時以100萬法朗所買到的小葡萄園,只有一公頃,小到不能稱庄園的程度,所以只好名為「里鵬」(Le Pin),沒有冠以庄園的稱號。
3.Chateau Petrus柏翠庄園
產地:法國波爾多寶物隆(POMEROL)
級別:寶物隆產區並無評級
表面積:28.20英畝
葡萄品種:95%梅洛,5%佛朗
平均樹齡:35年
種植密度:每公頃6500株
葡萄樹平均產量:每公頃3600公升
年產量:25000至30000瓶
窖藏:20個月儲存在全新橡木桶內灌瓶前經澄清過程,沒有過濾,成熟期為20-40年。
法國波爾多寶物隆地區多為小型葡萄園,其中有185個酒廠,每家只佔地4公頃不到,由於許多小酒廠只有不到1公頃的葡萄園,年產量亦只有二、三百箱,所以擁有差不多12公頃葡萄園地的柏翠庄園,也算是最大面積的一個庄園。栢翠庄園首次出現在1837年,那時此庄園在寶物隆地區已名列前四、五位的位置。到1868年,柏翠庄園已經被公認為僅次於老施丹庄園(Vieux Chateau Certan)及杜德萊庄園(Trotanoy),進占第三位。註:現時柏翠庄園的價格比老施丹庄園及杜德萊庄園葡萄酒貴5至6倍的價錢不等,所以精明的飲家都會喜歡飲用老施丹庄園及杜德萊庄園,因這兩個庄園的價格比較扎實,起碼沒被炒作的成份股。
1925年一位酒店的老闆娘隆芭夫人(Mme.Loubat)從園主阿諾家族(Arnaud)手上購得柏翠庄園後,才改變了柏翠庄園的命運,隆芭夫人家族在寶物隆地區擁有兩家酒廠,她的弟弟又是利布(Libourne)市的市長而她本人也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在利布市擁有一家酒店。自從收購了柏翠庄園後,便欣然愛上了它。隆芭夫人致力打造柏翠庄園的知名度,首先就是將柏翠庄園酒提價,使其不再是普通的庄園酒,其次就是將柏翠庄園酒推介給她所認識的富豪官坤,因此柏翠庄園酒在法國的高級社交圈內迅速流行起來。為了打造柏翠庄園酒日後的身價就是要打進英國的皇室。當伊利沙伯二世訂婚的時候,隆芭夫人進獻的柏翠庄園酒已是英皇室貴族們的杯中物。所以1947年女皇大婚正式舉行之際,隆芭夫人也是被邀請之列,她倒也會利用此千載難逢的機會,帶著自己園中的佳釀遠赴倫敦,一下子成功打進了倫敦一流餐廳的酒牌上。隆芭夫人善用這種經營上層社會的交際手段,日後就成了柏翠庄園的奠基石。1961年隆芭夫人辭世,她沒有子女,只有兩位姐妹有孩子可承繼,但都不能負以重任,所以聰明的隆芭夫人,生前已作安排,將柏翠庄園股份分為三份,一份讓售予釀酒甚有成就的莫埃爾家族(Jean Pierre Moueix),其餘三分之二由其侄兒承繼。
4.Chateau Ausone 歐頌庄園
產地:波爾多聖.埃美隆 ( SAINT-EMILION )
級別:一等特級庄園 ( A )
表面積:17.30英畝
葡萄品種:50%佛朗,50%梅洛
平均樹齡:50-55年
種植密度:每公頃6000-7000株
葡萄樹平均產量:每公頃3500公升
年產量:200,000-230,000瓶
窖藏:儲存在橡木桶19-23個月
灌瓶前經澄清過程,沒有過濾,成熟期為10至100年(由1994年開始)
聖.埃美隆區在1954年開始建產評級制度共分四個等級最高為「一等特級」(Premieres Grands Crus Classes),第二等級為「特級」(Grands Crus Classes),第三等級為「優級」(Grands Crus)至於第四等就是「聖.埃美隆法定產區(AOC St-Emilion )。第一次評級在1958年修正,1969年第二次評級,原則上此區每十年評級一次,但未嚴格執行,且每次變動不大,值得注意的是自首次評級開始,名列「一等特級A類」的白馬庄園和歐頌庄園的評級並無變動,只有「一等特級B類」(Premieres Grands Crus Classes B)有所變更,在1996年之前有九家,1996年評級中增加了二個庄園,「大金鍾庄園」(Chateau L'Angelus)及「寶西奧庄園」(Chateau Beau-Sejour-Becot),「一等特級A類及B類」共13家,「一等特級A」可與美度區一級庄園相比較,只是風格各異而已。「歐頌庄園」早在18世紀初就已成園,當時在從事木桶生意的卡狄納(Catenat)家族手中,19世紀前期轉讓給親戚魯法基(Lafargue)家族,到1891年再由親戚查朗(Challon)家族繼承。歐頌庄園在最早的一代園主卡狄納時,就已取名「歐頌庄園」,當時約在1781年左右,「歐頌」(D. M. Ausonius 310-394)是羅馬帝國時代生於此地的一位羅馬教授及詩人,也是羅馬皇帝幼時的老師,故官運亨通,官位至當時總督及樞密院長老,但他卻以愛酒出名,曾經在波爾多及德國擁有庄園。現在無法證明歐頌老先生就是在「歐頌葡萄園」的現址種植葡萄及喝酒吟詩,所以歐頌庄園酒又稱「詩人之酒」。此庄園在19世紀中已躋身「聖.埃美隆」區最好的三、五家莊園。
5.Chateau Cheval Blanc白馬庄園
產地:波爾多聖.埃美隆(SAINT-EMILION)
級別:一等特級庄園 ( A )
表面積:91.40英畝
葡萄品種:58%佛朗,42%梅洛
平均樹齡:45年
種植密度:每公頃8000株葡萄樹
平均產量:每公頃3500公升
年產量: 100,000瓶
窖藏:儲存在橡木桶18個月
灌瓶前經澄清過程,無過濾,成熟期為10至30年。
「白馬庄園」與「歐頌庄園」是聖.埃美隆區內最為人熟悉的兩個一等特級庄園(Premier Grand Cru Classe),「白馬庄園」以前是「飛雅克庄園」(Chateau Figeac)的一部份,屬於杜卡斯(Ducass)家族所擁有。1852年杜卡斯女兒嫁給一個擁有不少葡萄園產業的科歌路薩(Fourcaud Laussac),杜卡斯家族便把本園作為嫁妝,自此以後「白馬庄園」便成了路薩家族的產業。1927年以設立公司的形式,讓股權集中,不至於本園被瓜分。1989年以前董事會由路薩家族的女婿,他是波爾多大學校長名為夏巴克(J. Hebrard)負責,以他的崇高學術與社會地位,提高不少「白馬庄園」的聲譽。1989年夏巴克退休後,園務由家族三位女士掌管。「白馬庄園」被正式命名是始於1853年。原來改名為「白馬庄園」是有個被廣為流傳的說法,以前有一位國王亨利四世常在此地下馬歇息,他以騎白馬著稱,其徽章即為「獨角白馬」於是客棧便取名為「白馬」(Cheval Blanc)。「白馬庄園」雖然是位於聖.埃美隆區,但它的旁邊就是寶物隆區,所以「風土」極為相似與「拉旺庄園」(Chateau L'Evangile)及「蓋世龍庄園」( Chateau Conseillante )這兩個位於寶物隆區的著名庄園只有一條小路分隔,因此被人喻為是寶物隆區葡萄酒。「白馬庄園」副牌酒(Second Wine)的名稱為「Le Petit Cheval」,1988年開始面世。1947年份的「白馬庄園」酒曾贏得波爾多區「本世紀最完美紅酒」的美譽。1991年起「白馬庄園」聘請波爾多地區最著名釀酒師皮雅魯頓(Pierre Lurton)擔任本園的釀酒師直至現在。
6.Chateau Haut Brion奧比昂(紅顏容)庄園
產地:法國波爾多格拉芙(GRAVES)(貝沙克·雷奧良)(PESSAC - LEOGNAN)
級別:1855年評級「一級庄園」
表面積:160.7英畝
葡萄品種:45%赤霞珠,37%梅洛,18%佛朗
平均樹齡:36年
種植密度:每公頃8000株
葡萄樹平均產量:每公頃3500-4500公升
年產量: 132,000瓶
窖藏:儲存在橡木桶22個月
灌瓶前經澄清過程,無過濾,成熟期為15-40年。
奧比昂(紅顏容)庄園是個歷史悠久的名庄園,在十四世紀已開拓為葡萄園。現時在標簽上的老城堡是奠基於1550年。1749年「奧比昂(紅顏容)庄園」因繼承而分家,三份之二產權歸「瑪高庄園」的富美爾(Fumel)家族所有。法國大革命爆發時,奧比昂(紅顏容)庄園被充公。在革命後的1801年,本園被園主之子買回並售予外交部長泰利萊(Talleyrand)。後在1838年再轉售予拉利奧(Lalieu)家族,這家族把百多年前分割出去的三份之一園地購回,庄園最後歸於一統。拉利奧家族擁有庄園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為止,在20年代庄園再轉手幾次,最後落在美國一位銀行家奇蘭斯·狄龍(Clarence Dilon)手上。據說奇蘭斯是想去收購白馬庄園」和「歐頌庄園」的,因當天大霧而迷失方向而來到了奧比昂(紅顏容)庄園,剛好庄園在放盤,意外地速成了這宗交易。到了1855年,波爾多官方評級中,差不多全是美度區(Medoc)紅酒的天下,唯一例外的是座落於格拉芙區(Graves)的「奧比昂(紅顏容)庄園」紅酒,能與「拉圖庄園」、「拉菲庄園」及「瑪高庄園」同被評為第一級的紅酒庄園。令「奧比昂(紅顏容)庄園」能獲此殊榮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它沒有被根芽蟲侵襲,當時整個格拉芙地區的葡萄園無一倖免,只有「奧比昂(紅顏容)庄園」能避過這一次劫數,而揚名立萬。庄園自1921年就聘請格拉夫區最有名釀酒師喬治·狄瑪士(Georges Delmas)負責釀酒。1960年起由他的兒子負責釀酒事宜,虎父無犬子,他的釀酒造藝在波爾多區被稱為大師級,更可媲美「柏翠庄園」的釀酒師。
7.Chateau Margaux 瑪高庄園
產地:波爾多瑪高區(MARGAUX)
級別:1855年評級(第一級庄園)
表面積:192.70英畝
葡萄品種:75%赤霞珠, 20%梅洛, 5%佛朗及小偉度
平均樹齡:35年
種植密度:每公頃10000株
葡萄樹平均產量:每公頃4500公升
年產量:200,000瓶
窖藏:儲存在橡木桶18-24個月
灌瓶前經澄清過程,無過濾,成熟期為15-35年
瑪高區在1855年的美度評級中佔有22個之多,是唯一由第一級庄園到第五級都有的產酒區。而瑪高區的一級庄園正是以此名字為名的庄園。瑪高庄園歷史悠久,因此物業轉手也特別嚴重,瑪高產區在13世紀曾建有一座防衛海盜的城堡。它跟拉圖城堡一樣是美度區最早的建築物,後來逐漸演變成葡萄園。在15世紀「瑪高庄園」的產權就在當地貴族中間轉來轉去。約在1860年,瑪高庄園落在貴族達拉狄(D'Aulede)家族手中。到了1755年園主成為瑪高男爵,並有一個候爵封號。之後此園又在貴族復雜的婚姻關系中經常易手。直到法國大革命前夕,一直都在貴族手中。法國大革命後的腥風血雨也蔓延至瑪高庄園。園主德忌確候爵(D'Agricourt)亡命海外,妻子及岳父全被推上斷頭台。瑪高庄園被革命政府充公拍賣,1802年由哥倫利那候爵(B.de la Conlonilla)買下。他築了一個類似美國白宮的希臘式建築物,並於1810年落成,成為波爾多最優雅的庄園。瑪高庄園的一級庄園副牌紅酒( Second Wine )為(Pavillon Rouge Du Chateau Margaux)只有紅酒才可稱為瑪高副牌酒。而瑪高庄園的白葡萄酒(Pavillon Blanc Du Chateau Margaux)不能稱為瑪高庄園副牌。白葡萄酒只能稱之為瑪高庄園生產的白葡萄酒。
8.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 武當(木桐)庄園
產地:法國波爾多普爾勒(PAUILLAC)
級別: 1973年評級(第一級庄園)
表面積:192.7英畝
葡萄品種: 77%赤霞珠,11%梅洛,10%佛朗,2%小偉度
平均樹齡:45年
種植密度:每公頃8500株
葡萄樹平均產量:每公頃4000-5000公升
年產量: 300,000瓶
窖藏:儲存在橡木桶19-22個月
灌瓶前經澄清過程,沒有過濾,成熟期為15-20年。
武當(木桐)庄園位於一個小山丘上,以前可能很適合牧羊,否則不會以「綿羊」(MOUTON)為地名。一七二五年前一個貴族祖·布萊(JOSEPH DE BRANE)將原有園地妥為整理後改名為「布萊·武當」(BRANE-MOUTON),他的孫子凱特(HECTOR)男爵與鄰居達美爾克(D』ARMAIHACQ)將赤霞珠葡萄引進本園及美度地區,因此也是當地甚有名氣的園主。1830年,凱特男爵將本園轉讓售給銀行業鉅子羅富齊家族彌敦尼爾男爵(BARON NATHANIEL DE ROTHSCHILD)後易名為「武當羅富齊」。羅富齊家族是猶太人,家族源自德國法蘭克福,是銀行世家。在英國倫敦的其中一房家族因支付當時的英國威零頓元帥的滑鐵廬戰役經費而獲英王贈予男爵爵位,後來也就是這房羅富齊家族購得了「武當羅富齊」庄園。彌敦尼爾購得此庄園後,其堂兄佔美士(JAMES),於15年後的1868年也購得,「拉菲庄園」,就這樣羅富齊家族一下子就擁有全法國最著名的兩個庄園。不過彌敦尼爾男爵買下「武當庄園」後並未能使它成為最頂級的庄園,由於「武當庄園」當時並沒有像樣的房間可供居住,因此男爵本人並沒在此居住。他死於1870年,而繼承「武當庄園」的佔美士(與其堂叔同名)男爵也於37歲的盛年死於1881年,因此由遺孀繼承本園直至1920年再傳給兒子亨利。他是一個區生及藝術家,對釀酒及管理葡萄園毫無興趣,也不想離開巴黎這個藝術之都。於是把庄園交給次子菲臘男爵(BARON PHILIPPE)。1922年10月22日他正式入主「武當庄園」,當時才20歲的男爵立志要將「武當庄園」酒提升到與鄰近的「拉圖庄園」與親戚的「拉菲庄園」一樣的水平。因為在1855年官方評級中,「武當庄園」只被列為第二級庄園,這對年輕的菲臘男爵來說是個奇恥大辱,因此下定決心並全情投入來改善庄園的設施環境以至釀酒技術。自此以後「武當庄園」酒的品質不斷改善。
9.Chateau Latour 拉圖庄園
產地:法國波爾多普爾勒 ( PAUILLAC )
級別:1855年及1973年評級「一級庄園」
表面積:160.5英畝
葡萄品種:75%赤霞珠,20%梅洛, 4%佛朗,1%小偉度
平均樹齡:40年
種植密度:每公頃10000株
葡萄樹平均產量:每公頃4500公升
年產量:175,000瓶
窖藏 :儲存在橡木桶17個月
灌瓶前經澄清過程,沒有過濾,成熟期20-50年。
拉圖庄園的城堡位於波爾多芝朗狄河(Gironde)河口。這座由英國人在15世紀建成的城堡,最初是為了防止海盜而建,後來更成了英法百年戰爭時兵家必爭之地。拉圖城堡在16世紀已開拓為葡萄園。1670年由法國路易十四的私人秘書買下了「拉圖庄園」後,1677年因婚姻關系,本園輾轉落在哥素(De Claussel)家族手上。直至1695年瑪莉哥素(Marie T、De Claussel)嫁給當時的「拉菲庄園」繼承人亞歷山大(Alexandre De Segur)公爵後,哥素家族將「拉圖庄園」作為嫁妝,於是本園便成為西格爾(Segur)家族的產業。但隨著西格爾家族的中落,「拉圖庄園」和「拉菲庄園」分由大女兒及其兒子繼承,後來其兒子又再把「拉圖庄園」交給三位妻妹,此時「拉菲庄園」與「拉圖庄園」正式分家。法國大革命時西格爾家族的卡班納伯爵仍擁有「拉圖庄園」四分之一的產權,但因伯爵流亡海外,革命政府便將這四分之一的產權拍買,幾經轉手,這四份之一產權被保望(Beaumont)家族所收購。為避免庄園被瓜分,於是保望家族依法成立一個法人,「拉圖庄園」不至於因繼承問題而被瓜分。這樣「拉圖庄園」便被三大家族,哥狄龍(Cortivron)、科爾(Flers)及保望(Beaumont)同時擁有。1963年保望家族將手上百分之七十九的拉圖股份賣給英國的皮雅遜哈維斯兩個集團(Pearson & Harveys Of Bristol)。到26年後的1989年「拉圖庄園」已成為哈維斯集團東主的里昴聯盟集團把在英國皮雅遜集團手中的拉圖股份購回。1993年法國百貨業鉅子「春天」(Printemps)百貨的老闆法蘭西、皮諾(Francois Pinnault)把「拉圖庄園」的主控權買下,現時的「拉圖庄園」園主就是這位法蘭西·皮諾先生。
10.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 拉菲庄園
產地:法國波爾多美度普爾勒(PAUILLAC)
級別:1855年及1973年評級「一級庄園」
表面積:247英畝
葡萄品種:70%赤霞珠,25%梅洛, 3%佛朗, 2%小偉度。
平均葡萄樹齡:45年
種植密度:每公頃7500株
平均產量:每公頃4800公頃
年產量:210,000
瓶窖藏:16至20個月在全新橡木桶內。
灌瓶前經澄清過程,無過濾,成長期為30至50年。
史料上對拉菲最早的紀錄可以追溯至公元1234年這一時代的法國。當時修道院遍布大小村莊城鎮,位於法國波爾多普依勒北部的維爾得耶(Vertheuil)修道院正是今天的拉菲庄園所在。拉菲庄園從14世紀起屬於中世紀領主的財產。加斯科尼方言(Gascon),法國西南部比利牛斯地區,舊時稱加斯科尼省)中「La Fite」意為「小山丘」,「拉菲」因而得名。此時已經有人在這里的土地上栽種葡萄樹。但真正形成規模,還要等到17世紀西格爾家族的到來。也正是在他們手中,拉菲發展成為出名的大葡萄種植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