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啤酒的釀造工藝流程是什麼
www.lnhengfu.com了解更多關於啤酒釀造知識
啤酒生產大致可分為三個主要過程:麥芽製造、啤酒釀造和啤酒灌裝。
1、麥芽製造:
用糊化處理粉碎麥芽/穀粒和水用糊化鍋混合。在糊化鍋里,麥芽和水加熱後沸騰,麥芽汁被送到一個叫做分離塔的過濾容器里。麥芽汁被泵入煮沸鍋之前,麥芽殼必須從過濾罐中取出,啤酒花和糖必須加入。
2、啤酒釀造:
糖化:將粉碎的麥芽和澱粉輔料分別在糊化鍋和糖化鍋內與溫水混合,並調節溫度。在糊化罐中完全液化的醪液混合到糖化罐中後,將醪液保持在適合糖化的溫度(62-70℃)下,從而生產小麥醪液。
發酵:大部分酵母沉澱在罐的底部。除去酵母後,得到的「嫩啤酒」被泵入後發酵罐。在這里,剩餘的酵母和不溶性蛋白質被進一步沉澱以逐漸成熟啤酒的風格。成熟時間因不同啤酒品種而異,一般在7至21天之間。
3、啤酒灌裝:
包裝常採用瓶裝、聽裝、桶裝的包裝形式。此外,瓶子的不同形狀和容量、不同的標簽、頸套和瓶蓋,以及外包裝的多樣化,構成了市場上令人眼花繚亂的啤酒產品系列。
啤酒的發酵過程是啤酒酵母利用麥芽汁中的可發酵物質在一定條件下進行的正常生活活動,其代謝產物是所需要的產物——啤酒。由於酵母類型不同,發酵條件、產品要求和風味也不同,發酵方法也不同。根據不同的酵母發酵類型,啤酒可分為上發酵啤酒和下發酵啤酒。
一般來說,啤酒發酵技術可以分為傳統發酵技術和現代發酵技術。現代發酵主要包括圓筒露天錐形發酵罐發酵、連續發酵和高濃度稀釋發酵等。目前,主要採用圓筒露天錐形發酵罐發酵。
B. 啤酒的生產流程是什麼
啤酒生產大致可分為麥芽製造、啤酒釀造、啤酒灌裝3個主要過程。
1、麥芽製造:
糊化處理即將粉碎的麥芽/穀粒與水在糊化鍋中混合。在糊化鍋中,麥芽和水經加熱後沸騰,然後麥芽汁被送至稱作分離塔的濾過容器。麥芽汁在被泵入煮沸鍋之前需先在過濾槽中去除其中的麥芽皮殼,並加入酒花和糖。
(2)啤酒的製作過程要多久擴展閱讀:
飲酒「三不吃」
1、不吃榴槤
榴槤含有硫的化合物,這種物質可以或者使乙醛脫氫酶的活性降低70%以上,也就是說不克不迭把酒精完備代謝成對人體無害的乙酸。榴槤可抑制乙醛脫氫酶的產生,吃榴槤再飲酒,人就更容易喝醉,甚至引起酒精中毒。
2、不吃海鮮
「海鮮就酒,說走就走」,海鮮中含有大量的嘌呤醇,可激發急性痛風,酒精有活血的浸染,會使患痛風的幾率加大,所以,飲酒時不克不迭吃海鮮。
3、不吃涼粉
涼粉也是大部分人喜愛的一道「下酒菜」,但是其在加工進程傍邊要加入適量白礬,而白礬具有減緩腸胃蠕動的浸染,用涼粉佐酒則會延長酒精在胃腸中的停頓時間,是以增加人體對酒精的接管,同時也增加了酒精對胃腸的撫慰,減緩了血流速度,延長了酒精在血液中的停頓時間,促使人醉酒,毒害健康。
C. 啤酒的製作方法~和全過程
【啤酒生產】
啤酒生產大致可分為麥芽製造﹑啤酒釀造﹑啤酒灌裝3個主要過程 。
麥芽製造
有以下6道工序。大麥貯存﹕剛收獲的大麥有休眠期﹐發芽力低﹐要進行貯存後熟。大麥精選﹕用風力﹑篩機除去雜物﹐按麥粒大小篩分成一級﹑二級﹑三級。浸麥﹕在浸麥槽中用水浸泡2~3日﹐同時進行洗凈﹐除去浮麥﹐使大麥的水分(浸麥度)達到42~48%。發芽﹕浸水後的大麥在控溫通風條件下進行發芽﹐形成各種﹐使麥粒內容物質進行溶解。發芽適宜溫度為13~18℃﹐發芽周期為4~6日﹐根芽的伸長為粒長的1~1.5倍。長成的濕麥芽稱綠麥芽。焙燥﹕目的是降低水分﹐終止綠麥芽的生長和的分解作用﹐以便長期貯存﹔使麥芽形成賦予啤酒色﹑香﹑味的物質﹔易於除去根芽﹐焙燥後的麥芽水分為3~5%。貯存﹕焙燥後的麥芽﹐在除去麥根﹐精選﹐冷卻之後放入混凝土或金屬貯倉中貯存。
啤酒釀造
有以下5道工序。主要是糖化﹑發酵﹑貯酒後熟3個過程。
原料粉碎﹕將麥芽﹑大米分別由粉碎機粉碎至適於糖化操作的粉碎度。糖化﹕將粉碎的麥芽和澱粉質輔料用溫水分別在糊化鍋﹑糖化鍋中混合﹐調節溫度。糖化鍋先維持在適於蛋白質分解作用的溫度(45~52℃)(蛋白休止)。將糊化鍋中液化完全的醪液兌入糖化鍋後﹐維持在適於糖化(β-澱粉和α-澱粉)作用的溫度(62~70℃)(糖化休止)﹐以製造麥醪。麥醪溫度的上升方法有浸出法和煮出法兩種。蛋白﹑糖化休止時間及溫度上升方法﹐根據啤酒的性質﹑使用的原料﹑設備等決定用過濾槽或過濾機濾出麥汁後﹐在煮沸鍋中煮沸﹐添加酒花﹐調整成適當的麥汁濃度後﹐進入迴旋沉澱槽中分離出熱凝固物﹐澄清的麥汁進入冷卻器中冷卻到5~8℃。發酵﹕冷卻後的麥汁添加酵母送入發酵池或圓柱錐底發酵罐中進行發酵﹐用蛇管或夾套冷卻並控制溫度。進行下面發酵時﹐最高溫度控制在8~13℃﹐發酵過程分為起泡期﹑高泡期﹑低泡期﹐一般發酵5~10日。發酵成的啤酒稱為嫩啤酒﹐苦味犟﹐口味粗糙﹐CO含量低﹐不宜飲用。後酵﹕為了使嫩啤酒後熟﹐將其送入貯酒罐中或繼續在圓柱錐底發酵罐中冷卻至0℃左右﹐調節罐內壓力﹐使CO溶入啤酒中。貯酒期需1~2月﹐在此期間殘存的酵母﹑冷凝固物等逐漸沉澱﹐啤酒逐漸澄清﹐CO在酒內飽和﹐口味醇和﹐適於飲用。過濾﹕為了使啤酒澄清透明成為商品﹐啤酒在-1℃下進行澄清過濾。對過濾的要求為﹕過濾能力大﹑質量好﹐酒和CO的損失少﹐不影響酒的風味。過濾方式有硅藻土過濾﹑紙板過濾﹑微孔薄膜過濾等。
啤酒灌裝
灌裝是啤酒生產的最後一道工序﹐對保持啤酒的質量﹐賦予啤酒的商品外觀形像有直接影響。灌裝後的啤酒應符合衛生標准﹐盡量減少CO損失和減少封入容器內的空氣含量。
桶裝﹕桶的材質為鋁或不銹鋼﹐容量為15﹑20﹑25﹑30﹑50l。其中30l為常用規格。桶裝啤酒一般是未經巴氏殺菌的鮮啤酒。鮮啤酒口味好﹐成本低﹐但保存期不長﹐適於當地銷售。
瓶裝﹕為了保持啤酒質量﹐減少紫外線的影響﹐一般採用棕色或深綠色的玻璃瓶。空瓶經浸瓶槽(礆液2~5%﹐40~70℃)浸泡﹐然後通過洗瓶機洗凈﹐再經灌裝機灌入啤酒﹐壓蓋機壓上瓶蓋。經殺菌機巴氏殺菌後﹐檢查合格即可裝箱出廠。
罐裝﹕罐裝啤酒於1935年起始於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因軍需而發展很快。戰後經一系列技術改造﹐需要量逐步上升。1966年﹐美國的瓶裝與罐裝之比已為52﹕46。罐體材料為鋁或銅。罐裝啤酒體輕﹐運輸攜帶和開啟飲用方便﹐因此很受消費者歡迎﹐發展很快。
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塑料瓶裝﹕自1980年後投放市場﹐數量逐年增加。其優點為高度透明﹐重量輕﹐啟封後可再次密封﹐價格合理。主要缺點為保氣性差﹐在存放過程中﹐CO逐漸減少。增添塗層能改善保氣性﹐但貯存時間也不能太長。PET瓶不能預先抽空或巴氏殺菌﹐需採用特殊的灌裝程序﹐以避免攝入空氣和污染雜菌。
啤酒生產新技術
主要有7種。濃醪發酵﹕1967年開始應用於生產。是採用高濃度麥汁進行發酵﹐然後再稀釋成規定濃度成品啤酒的方法。它可在不增加或少增加生產設備的條件下提高產量。原麥汁濃度一般為16°P左右。快速發酵﹕通過控制發酵條件﹐在保持原有風味的基礎上﹐縮短發酵周期﹐提高設備利用率﹐增加產量。快速發酵法工藝控制條件為﹕在發酵過程某階段提高溫度﹔增加酵母接種量﹔進行攪拌。連續發酵﹕1906年已有啤酒連續發酵的方案﹐但直到1967年才得到工業化的應用。主要應用國家有紐西蘭﹑英國等。由於菌種易變異和雜菌的污染以及啤酒的風味等問題﹐使啤酒連續發酵工藝的推廣受到限制。固定化酵母生產啤酒的研究﹕70年代開始研究﹐目的在於大幅度縮短發酵周期。實質上是為了克服菌種變異﹑雜菌污染問題﹐而且是更為快速的連續發酵工藝。已取得的成果為﹕前發酵由傳統法的5~10日縮短為1日﹐可連續穩定運行3個月。圓柱圓錐露天發酵罐﹕1966年起開始應用於生產。其主要優點為﹕可縮短發酵周期﹐節約投資﹐回收CO和酵母簡便﹐有利於實現自動控制。目前單罐容積在600Kl的已很普遍﹐材質一般為不銹鋼。純生啤酒的開發﹕隨著除菌過濾﹑無菌包裝技術的成功﹐自70年代開始開發了不經巴氏殺菌而能長期保存的純生啤酒。由於口味好﹐很受消費者歡迎。目前有的國家純生啤酒已佔整個啤酒產量的50%。低醇﹑無醇啤酒的開發﹕為汽車司機﹑婦女﹑兒童和老年人飲用的一種清涼飲料。它的特點是酒精含量低。無醇啤酒酒精含量一般在0.5~1%﹐泡沫豐富﹐口味淡爽﹐有較好的酒花香味﹐保持了啤酒的特色。
D. 啤酒的製作方法
啤酒的製作過程有三大步驟:一.制麥 二.釀造 三.成品裝入。
一. 制麥
將精選的大麥洗凈,浸在水槽中三天,再送往發芽室,在低溫潮濕的空氣中約經過一個星期,發出綠色的芽,再把綠色的芽在熱風中乾燥24小時,這樣就具備了啤酒必要的顏色和風味。
二.釀 造 (下料、發酵、儲存)
將麥芽磨碎和適當溫度的開水混合,再加入米和澱粉煮成糊,加溫,這是麥芽的酵素就發揮作用,把澱粉化為糖,產生麥芽糖般的汁液,過濾後加入蛇麻草煮沸提煉出香味和苦味。
麥汁冷卻後加入酵母,在發酵槽中大部份的糖和酒精都被二氧化碳分解,經過八天左右,生澀的啤酒產生了,它被送進儲存槽,在零度之下冷藏二個月,在這段時間啤酒慢慢成熟,二氧化碳漸漸溶解成調和的味道和芳香,渣質沉澱後酒色透明,以離心器去除雜質,過濾出完全透明的琥珀色液體,這就是所謂的生啤酒。
三.成品裝瓶
經過溫水淋洗 (以較高的溫度殺死酵母) 終止酵母的作用,即可出售。
啤酒的風味視其發酵方式而異,而且國土不同,作為原料的大麥和酵母不同,發酵方式也不同。大致上來說發酵方法可分上酵和下酵,現在各國都採用下酵法,也就是發酵時,溫度較低,在發酵後期,酵母沉澱。下酵法所產生的啤酒呈淡金色,口味較重,富有蛇麻草的香味。日本啤酒多采此法,另外像淡色的美國啤酒。所謂上酵法是說,發酵的溫度較高,酵母不沉而上浮,上酵法的啤酒,因摻入燒焦的麥芽,色澤較深,酒精含量較高,如英國的產品。啤酒要冰過再喝,這是常識,但是冰凍的方法也會影響它的風味,最適當的溫度在夏天是六至八度,冬天則四至十二度。溫度太低無法產生氣泡,也嘗不出它的滋味,溫度適當但若在冷藏庫冰了好幾天,這種啤酒也不會好喝,在喝之前四、五小時冰凍最理想,千萬不能將啤酒放入冰庫,不但損害酒味,瓶子也有爆裂的危險。啤酒中的氣泡是防止酒中的二氧化碳失散,使啤酒保持新鮮。
E. 啤酒是怎麼製作出來的
麥芽由大麥製成。來大麥是一種堅硬的源穀物,成熟比其他穀物快得多,正因為用大麥製成麥芽比小麥、黑麥、燕麥快,所以才被選作釀造的主要原料。
酒花是屬於蕁麻或大麻系的植物。
酒花生有結球果的組織,正是這些結球果給啤酒注入了苦味與甘甜,使啤酒更加清爽可口,並且有助消化。
酒花的種類:結球果:結球果在早秋時採集,並需迅速進行高燥處理,然後裝入桶中賣給釀酒商。
球粒:將碾壓後的結球果在專用的模具中壓碎,然後置於托盤上。
托盤都被放置於真空或充氮的環境下以減少氧化的可能性。
球粒地形狀適於往容器中添加。
提取液:酒花結球果的提取液現在廣泛應用在所有的啤酒品種中,而提取方法的不同會產生迥然不同的口味。
提取液應在工藝的最後階段加入,這樣更有利於控制最終的苦味輕重。
特別的提取液可用來組織光照反應的發生,從而能使啤酒可以在透明的容器中生產。
不同品牌選用不同的優質酒花,例如世好啤酒僅僅採用潔凈之國紐西蘭深谷中的「綠色子彈」酒花。
F. 啤酒的工藝流程
啤酒生產大致可分為麥芽製造、啤酒釀造、啤酒灌裝3個主要過程。
1、麥芽製造:
糊化處理即將粉碎的麥芽/穀粒與水在糊化鍋中混合。在糊化鍋中,麥芽和水經加熱後沸騰,然後麥芽汁被送至稱作分離塔的濾過容器。麥芽汁在被泵入煮沸鍋之前需先在過濾槽中去除其中的麥芽皮殼,並加入酒花和糖。
(6)啤酒的製作過程要多久擴展閱讀:
飲酒「三不吃」
1、不吃榴槤
榴槤含有硫的化合物,這種物質可以或者使乙醛脫氫酶的活性降低70%以上,也就是說不克不迭把酒精完備代謝成對人體無害的乙酸。榴槤可抑制乙醛脫氫酶的產生,吃榴槤再飲酒,人就更容易喝醉,甚至引起酒精中毒。
2、不吃海鮮
「海鮮就酒,說走就走」,海鮮中含有大量的嘌呤醇,可激發急性痛風,酒精有活血的浸染,會使患痛風的幾率加大,所以,飲酒時不克不迭吃海鮮。
3、不吃涼粉
涼粉也是大部分人喜愛的一道「下酒菜」,但是其在加工進程傍邊要加入適量白礬,而白礬具有減緩腸胃蠕動的浸染,用涼粉佐酒則會延長酒精在胃腸中的停頓時間,是以增加人體對酒精的接管,同時也增加了酒精對胃腸的撫慰,減緩了血流速度,延長了酒精在血液中的停頓時間,促使人醉酒,毒害健康。
G. 青島啤酒製造過程
啤酒生產大致可分為麥芽製造、啤酒釀造、啤酒灌裝3個主要過程。
1、麥芽製造:
糊化處理即將粉碎的麥芽/穀粒與水在糊化鍋中混合。在糊化鍋中,麥芽和水經加熱後沸騰,然後麥芽汁被送至稱作分離塔的濾過容器。麥芽汁在被泵入煮沸鍋之前需先在過濾槽中去除其中的麥芽皮殼,並加入酒花和糖。
(7)啤酒的製作過程要多久擴展閱讀:
啤酒按酵母分:
世界公認的啤酒分類方法為兩大類:頂部發酵和底部發酵 。
(1)、頂部發酵,使用該酵母發酵的啤酒在發酵過程中,液體表面大量聚集泡沫發酵。這種方式發酵的啤酒適合溫度高的環境 16~24 °C。
(2)、底部發酵,顧名思義,該啤酒酵母在底部發酵,發酵溫度要求較低,酒精含量較低。這類啤酒的代表就是國內常喝的窖藏啤酒(Lager)。
啤酒按色澤分為3種:
(1)、淡色啤酒,色澤金黃,口味淡爽,酒花香味突出。淡色啤酒是各類啤酒中產量最多的一種。
(2)、濃色啤酒:色澤紅棕,口味醇厚,苦味較輕,麥芽香味濃。
(3)、黑啤酒:深紅棕乃至黑褐色,原麥汁濃度高、口味醇厚,麥芽香味突出
H. 啤酒發酵一般需要多長的時間為一個周期
啤酒發酵一般發酵5~10日為一個周期。
啤酒在釀造過程中主要是糖化、發酵、貯酒後熟3個過程。
其中發酵過程是將冷卻後的麥汁添加酵母送入發酵池或圓柱錐底發酵罐中進行發酵,用蛇管或夾套冷卻並控制溫度。進行下面發酵時,最高溫度控制在8~13℃,發酵過程分為起泡期、高泡期、低泡期,一般發酵5~10日。發酵成的啤酒稱為嫩啤酒,苦味犟,口味粗糙,CO2含量低,不宜飲用。
研究表明,啤酒中含有糖類、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等營養物質。1972年第九屆世界營養食品會議推薦啤酒為營養食品,被喻為「液體麵包」。
啤酒可提供熱量,1瓶原麥汁濃度為12°P的啤酒(以500毫升計)熱量約為900焦耳,相當於250克馬鈴薯的發熱量。此外,啤酒釀造所使用的麥芽、酵母及酒花均為有利於人體健康的物質。因而,適量飲用啤酒具有消暑解熱、幫助消化、開胃健脾、增進食慾等功效。
啤酒中含有酒精,大約在3%~5%,但是大量攝入啤酒後,可能會造成酒精中毒。因此,啤酒需要依據個人自身情況適量飲用。建議:男性每天的飲用量不超過750毫升,女性每天的飲用量不超過450毫升為宜。
建議啤酒的飲用溫度以10~15℃左右比較合適。淡色啤酒適宜於溫度低些飲用,濃色啤酒和黑啤酒適合於稍高些溫度飲用。
飲用溫度過高,會使酒內的二氧化碳快速溢出,酒體缺乏殺口力,酒味苦重而平淡;飲用溫度太低,會使人感覺麻木,一些啤酒的特有揮發性香味成分無法顯現;同時,飲用溫度過低的啤酒易引起腸胃不適,導致食慾不振,而引起疾病。
I. 啤酒的製作方法
啤酒生產大致可分為麥芽製造、啤酒釀造、啤酒灌裝3個主要過程 。
麥芽製造
有以下6道工序。大麥貯存:剛收獲的大麥有休眠期,發芽力低,要進行貯存後熟。大麥精選:用風力、篩機除去雜物,按麥粒大小篩分成一級、二級、三級。浸麥:在浸麥槽中用水浸泡2~3日,同時進行洗凈,除去浮麥,使大麥的水分(浸麥度)達到42~48%。發芽:浸水後的大麥在控溫通風條件下進行發芽,形成各種,使麥粒內容物質進行溶解。發芽適宜溫度為13~18℃,發芽周期為4~6日,根芽的伸長為粒長的1~1.5倍。長成的濕麥芽稱綠麥芽。焙燥:目的是降低水分,終止綠麥芽的生長和的分解作用,以便長期貯存;使麥芽形成賦予啤酒色、香、味的物質;易於除去根芽,焙燥後的麥芽水分為3~5%。貯存:焙燥後的麥芽,在除去麥根,精選,冷卻之後放入混凝土或金屬貯倉中貯存。
啤酒釀造
有以下5道工序。主要是糖化、發酵、貯酒後熟3個過程。 原料粉碎:將麥芽、大米分別由粉碎機粉碎至適於糖化操作的粉碎度。糖化:將粉碎的麥芽和澱粉質輔料用溫水分別在糊化鍋、糖化鍋中混合,調節溫度。糖化鍋先維持在適於蛋白質分解作用的溫度(45~52℃)(蛋白休止)。將糊化鍋中液化完全的醪液兌入糖化鍋後,維持在適於糖化(β-澱粉和α-澱粉)作用的溫度(62~70℃)(糖化休止),以製造麥醪。麥醪溫度的上升方法有浸出法和煮出法兩種。蛋白、糖化休止時間及溫度上升方法,根據啤酒的性質、使用的原料、設備等決定用過濾槽或過濾機濾出麥汁後,在煮沸鍋中煮沸,添加酒花,調整成適當的麥汁濃度後,進入迴旋沉澱槽中分離出熱凝固物,澄清的麥汁進入冷卻器中冷卻到5~8℃。發酵:冷卻後的麥汁添加酵母送入發酵池或圓柱錐底發酵罐中進行發酵,用蛇管或夾套冷卻並控制溫度。進行下面發酵時,最高溫度控制在8~13℃,發酵過程分為起泡期、高泡期、低泡期,一般發酵5~10日。發酵成的啤酒稱為嫩啤酒,苦味犟,口味粗糙,CO2含量低,不宜飲用。後酵:為了使嫩啤酒後熟,將其送入貯酒罐中或繼續在圓柱錐底發酵罐中冷卻至0℃左右,調節罐內壓力,使CO2溶入啤酒中。貯酒期需1~2月,在此期間殘存的酵母、冷凝固物等逐漸沉澱,啤酒逐漸澄清,CO2在酒內飽和,口味醇和,適於飲用。過濾:為了使啤酒澄清透明成為商品,啤酒在-1℃下進行澄清過濾。對過濾的要求為:過濾能力大、質量好,酒和CO2的損失少,不影響酒的風味。過濾方式有硅藻土過濾、紙板過濾、微孔薄膜過濾等。
啤酒灌裝
灌裝 是啤酒生產的最後一道工序,對保持啤酒的質量,賦予啤酒的商品外觀形像有直接影響。灌裝後的啤酒應符合衛生標准,盡量減少CO2損失和減少封入容器內的空氣含量。 桶裝:桶的材質為鋁或不銹鋼,容量為15、20、25、30、50L。其中30L為常用規格。桶裝啤酒一般是未經巴氏殺菌的鮮啤酒。鮮啤酒口味好,成本低,但保存期不長,適於當地銷售。 瓶裝:為了保持啤酒質量,減少紫外線的影響,一般採用棕色或深綠色的玻璃瓶。空瓶經浸瓶槽(鹼液2~5%,40~70℃)浸泡,然後通過洗瓶機洗凈,再經灌裝機灌入啤酒,壓蓋機壓上瓶蓋。經殺菌機巴氏殺菌後,檢查合格即可裝箱出廠。 罐裝:罐裝啤酒於1935年起始於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因軍需而發展很快。戰後經一系列技術改造,需要量逐步上升。1966年,美國的瓶裝與罐裝之比已為52:46。罐體材料為鋁或銅。罐裝啤酒體輕,運輸攜帶和開啟飲用方便,因此很受消費者歡迎,發展很快。 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塑料瓶裝:自1980年後投放市場,數量逐年增加。其優點為高度透明,重量輕,啟封後可再次密封,價格合理。主要缺點為保氣性差,在存放過程中,CO2逐漸減少。增添塗層能改善保氣性,但貯存時間也不能太長。PET瓶不能預先抽空或巴氏殺菌,需採用特殊的灌裝程序,以避免攝入空氣和污染雜菌。
啤酒生產新技術
主要有7種。濃醪發酵:1967年開始應用於生產。是採用高濃度麥汁進行發酵,然後再稀釋成規定濃度成品啤酒的方法。它可在不增加或少增加生產設備的條件下提高產量。原麥汁濃度一般為16°P左右。快速發酵:通過控制發酵條件,在保持原有風味的基礎上,縮短發酵周期,提高設備利用率,增加產量。快速發酵法工藝控制條件為:在發酵過程某階段提高溫度;增加酵母接種量;進行攪拌。連續發酵:1906年已有啤酒連續發酵的方案,但直到1967年才得到工業化的應用。主要應用國家有紐西蘭、英國等。由於菌種易變異和雜菌的污染以及啤酒的風味等問題,使啤酒連續發酵工藝的推廣受到限制。固定化酵母生產啤酒的研究:70年代開始研究,目的在於大幅度縮短發酵周期。實質上是為了克服菌種變異、雜菌污染問題,而且是更為快速的連續發酵工藝。已取得的成果為:前發酵由傳統法的5~10日縮短為1日,可連續穩定運行3個月。圓柱圓錐露天發酵罐:1966年起開始應用於生產。其主要優點為:可縮短發酵周期,節約投資,回收CO2和酵母簡便,有利於實現自動控制。目前單罐容積在600Kl的已很普遍,材質一般為不銹鋼。純生啤酒的開發:隨著除菌過濾、無菌包裝技術的成功,自70年代開始開發了不經巴氏殺菌而能長期保存的純生啤酒。由於口味好,很受消費者歡迎。目前有的國家純生啤酒已佔整個啤酒產量的50%。低醇、無醇啤酒的開發:為汽車司機、婦女、兒童和老年人飲用的一種清涼飲料。它的特點是酒精含量低。無醇啤酒酒精含量一般在0.5~1%,泡沫豐富,口味淡爽,有較好的酒花香味,保持了啤酒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