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青島啤酒的由來
我國古代的原始啤酒可能也有4000至5000年的歷史,但是市場消費的啤酒是到十九世紀末隨帝國主義洋槍洋炮一起進來的,在中國建立最早的啤酒廠是俄國人在哈爾濱八王子建立的烏盧布列夫斯基啤酒廠,此後五年時間里,俄國、德國、捷克分別在哈爾濱建立另外三家啤酒廠。 1903年英國和德國商人在青島開辦英德釀酒有限公司,生產能力為2000噸,這就是現在青島啤酒廠的前身。 1904年在哈爾濱出現了中國人自己開辦的啤酒廠---東北三省啤酒廠;1914年哈爾濱又建起了五洲啤酒汽水廠;同年北京建立了雙合盛啤酒廠;1935年廣州出現了五羊啤酒廠(廣州啤酒廠的前身)。 1958年我國在天津、杭州、武漢、重慶、西安、蘭州、昆明等大城市投資新建了一批規模在2000噸左右的啤酒廠,成為我國啤酒業發展的一批骨幹企業。 到1979年,全國啤酒廠總數達到90多家,啤酒產量達37.3萬噸,比建國前增長了50多倍。 然而,我們啤酒業大力發展真正發生在1979年後十年,我國的啤酒工業每年以30%以上的高速度持續增長。80年代,我國的啤酒廠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涌現,遍及神州大地。到1988年我國大陸啤酒廠家發展到813個,總產量達656.4萬噸,僅次於美國、德國,名列第三,(到1993年躍居第二)短短十年,我國啤酒廠家增長9倍,產量增長17.6倍,從而我國成了名符其實的啤酒大國。 融合了古老的珍貴典藏和現代設計的青島啤酒博物館,作為百年青島啤酒企業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該博物館集青啤的歷史發展歷程、深厚的文化底蘊、先進的工藝流程、品酒娛樂、購物為一體,為國內首家啤酒博物館。 坐落在1903年建設的青島啤酒廠——登州路56號內,它的建成不僅為海內外遊客走近青島啤酒、了解青島啤酒提供了一個獨具魅力的「視角」,更成為青島市引以為傲的旅遊產品。 整個臨街建築外牆以仿歐洲古典建築風格進行改造的青島啤酒博物館展出面積為6000多平方米,共分為百年歷史和文化、生產工藝、多功能區三個參觀游覽區域。 青島啤酒博物館中最具價值的核心區域當屬第一區域———百年歷史和文化。在這里,順著時空的脈絡,遊客可以通過詳盡的圖文資料,了解啤酒的神秘起源、青啤的悠久歷史、青啤數不勝數的榮譽、青島國際啤酒節、國內外重要人物來青啤參觀訪問的情況。許多從歐洲和全國收集的文物、圖片、資料和青島啤酒的各階段的實物是這一區域的展示精華。而祖輩曾在青啤工作過的德國、日本友人專門捐獻的文物史料,使得這一展區更加引人入勝。
Ⅱ 【青島啤酒】是哪一年創立的!!
【青島啤酒】創立於1993年6月16日。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國營青島啤酒廠。
2010年11月19日,由中國酒類流通協會和中華品牌戰略研究院共同主辦的,「華樽杯」第二屆中國酒類品牌價值評議結果在國家會議中心揭曉,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國酒類企業中名列第3位,品牌價值為278.74億元(RMB),在中國啤酒行業中名列第一。
青島啤酒的願景是成為「擁有全球影響力品牌的國際化大公司」。青島啤酒已經實現了市場、品牌和資本運作的國際化。
(2)國家什麼時候投資青島啤酒的擴展閱讀
青島啤酒廠的旅遊事業:青島啤酒對外開放已有近30年的歷史,是青島最早對外開放的工業企業。改革開放後,青島啤酒廠設立了專門的旅遊接待室,主要面對歐美、日本、東南亞等外國參觀者和旅遊團。
每年除正規團體外,青島啤酒廠的接待室還要接待慕名而來的外國留學生、自助旅遊人員及過站外國來賓等。很多外國遊客手持地圖,歷經多方打聽詢問,來到青島啤酒廠,就為親眼目睹一下這個百年企業的風采,親口品嘗一下剛剛走下生產線的青島啤酒,由此可見青島啤酒的國際影響力。
青島啤酒的生產工廠,正式作為工業旅遊點對社會及海內外旅遊團體開放,是在九十年代後期。不僅在市民和中外遊客面前揭開了青啤這一百年世界品牌的神秘面紗,宣傳了啤酒知識和啤酒文化。
而且實現了企業形象和品牌形象潛移默化地滲透傳播和推廣,促進了產品開發和市場拓展,豐富和完善了社會旅遊產品結構,成為青島市開展工業旅遊的明星企業和首選企業之一。百年青啤,百年青島,青島啤酒已經成為青島市的一張名片。
Ⅲ 青島啤酒是國家控股的嗎
你說的是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還是青島啤酒集團呢?後者是前者的控股股東。青島啤酒集團版有限公司權屬於青島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控股青島啤酒集團有限公司35%的股權。所以青島啤酒集團是國有資產,而青島啤酒集團有限公司(代碼SH600600)是股份制企業、 中外合資的,因為有外資參股;但青島市政府是第一大股東,是控股股東。
Ⅳ 青島啤酒的起源
青島啤酒廠始建於1903年8月15日,是由英德商人合資興建的,起初被稱為「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島股份公司」,年產能力2000噸,生產設備和原料全部來自德國。
1906年,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島股份公司生產的啤酒在慕尼黑博覽會上展出,獲得金牌獎。
1916年9月16日,日本國東京都的"大日本麥酒株式會社"以50萬銀元買下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島股份公司,更名為"大日本麥酒株式會社青島工場"。
仍生產黃啤酒和黑啤酒,商標有「札幌」、「太陽」、「福壽」和「麒麟」等品牌。當時有日本籍職員15名,日本籍工人7名,中國工人164名(其中女工12名)。
(4)國家什麼時候投資青島啤酒的擴展閱讀:
青島啤酒驚喜亮相啤酒節
1、知名啤酒敞開喝
酒客們只要來到青島啤酒大篷,就可以體驗到青島啤酒奧古特和青島啤酒黑啤這兩款最新鮮啤酒,領略世界金獎品質的魅力。
而除此之外,青啤大篷還提供純生、原漿、白啤、IPA、藍莓和葡萄果味等不同口味的啤酒,滿足酒客們的不同需求,平時喝過的沒喝過的青島啤酒一應俱全,均可在現場品嘗。
2、史上超大狂歡區
在啤酒大篷區最引人矚目的,是位於中間位置的青島1903大篷和奧古特大篷,兩個大篷並肩而立。「往年青島啤酒大篷往往一座難求,而今年青島啤酒的兩個啤酒大篷的規模擴大到約5000平方米,可以同時容納3000多名酒客盡情狂歡。」
青啤大篷的負責人曾超介紹,青島啤酒的兩個飲酒大篷會有不同的風格側重,青島啤酒大篷依舊以狂歡為主題,而奧古特大篷則有略微舒緩的氛圍。
Ⅳ 青島啤酒屬於哪國家
中國 總部地點抄:山東省青襲島市
青島啤酒產自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前身是國營青島啤酒廠,1903年由英、德兩國商人合資開辦。
1903年8月15日,通過德意志銀行募集了40萬墨西哥銀元的股本金,香港盎格魯·日耳曼啤酒公司的德國商人與英國商人,合資在青島創建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島股份公司。
1916年 9月16日,日本國東京都的"大日本麥酒株式會社"以50萬銀元買下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島股份公司,更名為"大日本麥酒株式會社青島工場"。
1949年6月2日,青島解放,青島啤酒廠更名為「國營青島啤酒廠」。
1993年7月15日,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成為中國內地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企業。
青島啤酒雖然最早由外國人投資創辦的,但現在青島啤酒是中國馳名的啤酒企業。
Ⅵ 青島啤酒的發展史
青島啤酒抄博物館是青島啤酒股份襲有限公司投資2800萬元建成的國內唯一的啤酒博物館,其展出面積達6000餘平方米。博物館設立在青島啤酒百年前的老廠房、老設備之內,以青島啤酒的百年歷程及工藝流程為主線,濃縮了中國啤酒工業及青島啤酒的發展史,集文化歷史、生產工藝流程、啤酒娛樂、購物、餐飲為一體,具備了旅遊的知識性、娛樂性、參與性等特點,體現了世界視野、民族特色、穿透歷史、融匯生活的文化理念。
Ⅶ 青島啤酒的發展歷史
青島啤酒的歷史:
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1903年8月由德國商人和英國商人合資在青島創建的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島股份公司。
1993年7月15日,青島啤酒股票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是中國內地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企業。同年8月27日,青島啤酒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成為中國首家在兩地同時上市的公司。
截至2015年底,青島啤酒在全國20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擁有60多家啤酒生產企業,公司規模和市場份額居國內啤酒行業領先地位。
(7)國家什麼時候投資青島啤酒的擴展閱讀:
產品特點
口味特點:風味純凈協調,落口爽凈,具有淡淡的酒花和麥芽香氣。
原料選用:麥芽:採用進口優質大麥,經青島啤酒獨特的制麥工藝精心制備而成;
大米:以國內領先的大米新鮮控制技術保證大米的優質新鮮,並採用適宜的代碼配比;
酒花:採用優質新鮮的青島大花和制定的優良香花;
水:釀造用水;
酵母:採用青島啤酒獨特的啤酒酵母。
釀造工藝
採用現代一罐法釀造工藝和獨到的低溫長時間後熟技術,歷經30多天精心釀制而成,同時通過國內領先的啤酒保鮮技術,保證啤酒口味的新鮮。
採用了優質麥芽、大米、酒花和水,經過糖化、過濾、冷卻、發酵、包裝等工序精製而成,它成功的原因在於獨特的釀造工藝和嚴格的工藝管理,在繼續傳統釀造工藝的基礎上,通過不斷的技術改進,青島啤酒的釀制工藝已日臻完善,而獨特的後熟工藝和優良的酵母菌種更使其錦上添花,保證了產品質量的優異和穩定。
公司制定了嚴格的高於國家標準的內部質量控制標准,從原料進廠到半成品加工直至成品出廠,須經過系統、嚴格的質量檢測。1995年公司已通過了由挪威船級社組織評審的ISO9002國際標准認證,標志著青島啤酒的質量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並已與國際接軌。
Ⅷ 青島啤酒的歷史
建議你去啤酒博物館
登州路 啤酒一條街
1903年,青島被德國佔領,英德商人為適應佔領軍和僑民的需要就在這個地方開辦了啤酒廠,起名為「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島股份公司」,當時的年產量為2000噸。 青島啤酒博物館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人佔領青島後,將德國人的啤酒廠購買下來,更名為「大日本麥酒珠式會社青島工場」,並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改造和擴建,當時產品曾出口到西貢和新加坡。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接管了啤酒廠,並更名為「青島啤酒公司」。1949年6月2日青島解放,青島啤酒公司終於回到人民手中,並逐步恢復生機。 幾十年來,青島啤酒的產量一直相對較小。到1975年,年產量僅4萬噸。改革開放後,青島啤酒才真正迎來發展的春天,尤其是1996後,青島啤酒進入一個高速增長的黃金期。年產量從1996年的30萬噸發展到2003年的370萬噸,青島啤酒以其強勁的實力雄霸中國的啤酒市場。 青啤的百年歷程,實際上就是一部制度變遷的歷史;反過來,不同歷史時期的制度保障,又為青啤提供了生存與發展的空間。無論德國人統治下,還是日本佔領時期,直到新中國成立後,青啤回歸國有,都很重視企業發展,不斷擴大規模。
Ⅸ 郭廣昌買復星66億入股青島啤酒是真的嗎
「買買買!步步驚心!」
郭廣昌A股布局再下一城,復星66億入股青島啤酒!時至今日,青島啤酒的外資持股終於結束,混改提速引發業界關注。
12月20日,復星國際與朝日集團簽署協議,以每股27.22港元收購其持有的青島啤酒243,108,236股H股。此次交易總規模約66億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收購青啤近18%股份,是復星在食品飲料行業最大一筆投資。
據華爾街見聞了解,這意味著復星在A股布局的上市公司又增加了一家藍籌股。前段日子,郭廣昌辭任復星高科董事長一度引發業界猜疑。時隔一個半月,郭廣昌以並購證實了復星戰略擴張。
復星系組團競購,成第二大股
12月20日晚間,復星國際發布《有關收購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H股》的公告。
根據公告,復星系由復星國際控股的復星產控、鼎睿再保險、Fidelidade、Star Insurance、CMI聯合組成買方,向賣方(朝日集團控股株式會社)於2017年12月20日簽訂關於購買青島啤酒股份的協議。
青啤清退外資,利於混改提速
事實上,此次復星通過收購日資股權進入青啤第二大股東,其深刻背景在於國企改革步伐加快。
復興國際在公告中提示,青啤作為國企改革的樣本公司,將使復星國際通過收購股權而直接受益。
今年8月中旬,第三批混改名單發布。這一輪混改試點分為兩條線,一條線由發改委負責審批,另一條線由國資委負責審批。
輿論認為,青島啤酒的第一大股東青島啤酒集團屬國資委管控,混改步伐明顯加快。
據了解,朝日入股青啤以來,原則上只是充當了財務投資。2009年,朝日啤酒以6.665億美元購入青島啤酒19.99%的股權。
雖然雙方在中國內地合作長達7年之久,但是朝日啤酒在內地依然是小眾品牌。從經營風險考慮,朝日撤回投資是理智之舉。
今年初時,朝日啤酒集團總裁小路明善表示,更希望對青島啤酒的投資能發展成為一種更廣泛的、能夠充分利用朝日啤酒技術或品牌的業務關系。
此外,朝日啤酒的另一個目的在於,計劃讓青島啤酒銷售「超爽」啤酒品牌,以鞏固「超爽」作為高端啤酒品牌的地位。
但是,在中國啤酒內憂外患的情況下,啤酒行業陷入長達三年時間的深度調整,最終使朝日集團失去耐心。小路明善此前曾經暗示,「若合作的想法未落實可能會撤資。」
4
日資啤酒為何加速撤退中國?
事實上,朝日啤酒退出中國市場已非孤例。2015年10月,在中國市場經營了31年的日本酒業巨頭三得利,無奈以8.23億元將旗下三得利(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持有青島啤酒與其合資公司的50%股權出售給青島啤酒。在與青島啤酒合作之前,三得利在中國市場的經營情況已經面臨嚴重虧損的境地。
隨著華潤回收SAB米勒股權,此前外資也撤出了雪花啤酒。中國啤酒市場不斷重復並購大戲,行業集中度越來越高,外資啤酒很難占據競爭優勢。
業內人士表示,具體說來,日資啤酒企業退出中國市場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首先此前報道,朝日啤酒甚至有意入股越南本地啤酒品牌「Saigon Beer」,而越南政府為這筆交易開出的價碼高達 18 億美元。
與此同時,中國啤酒市場似乎也在放緩。青島啤酒的財報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
日本三得利中斷與青島啤酒的合作之後,把經營資源集中於成長領域的洋酒和紅酒,三得利2014年以160億美元收購了美國最大蒸餾酒企業比姆。這種遭遇,與在中國折戟的美國第二大啤酒商摩森康勝敗退中國市場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