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啤酒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
19世紀末,啤抄酒輸入中國。當時中國的啤酒業發展緩慢,分布不廣,產量不大。
1949年後,中國啤酒工業發展較快,並逐步擺脫了原料依賴進口的落後狀態。1979年產量達到510l,1986年產量達到4000l。中國的啤酒於1954年開始進入國際市場,當時出口僅0.3l,到1980年已猛增到26l。
(1)啤酒什麼時候在中國有出售的擴展閱讀:
歷史來源
巴黎盧浮宮博物館內的「藍色紀念碑」上,記錄了公元前3世紀巴比倫的蘇美爾人以啤酒祭祀女神的情形。其實,啤酒的發明者是蘇美爾人。
公元前6000年前,居住在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蘇美爾人,他們用大麥芽釀製成了原始的啤酒,不過那時的啤酒並沒有豐富的泡沫。
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前,波斯一帶的閃米人學會了製作啤酒,而且他們還把製作啤酒的方法刻在板上,獻給農耕女神。公元前2225年,啤酒在古巴比倫人中得到了普及,他們用啤酒來招待客人。那時候古埃及人和古巴比倫人注意到了啤酒的葯用價值,紛紛用啤酒製作葯物。
公元4世紀時,啤酒傳遍了整個北歐。啤酒種類開始變得豐富,其中英國人用蜂蜜和水混合釀制而成的蜂蜜酒是比較有名的一種。英國出現的一種黑啤酒也非常有名,與現代的黑啤酒已經很相似。
㈡ 啤酒是在什麼時候在中國推出的呢
中國啤酒史話 我國古代的原始啤酒可能也有4000至5000年的歷史,但是市場消費的啤酒是到十九世紀末隨帝國主義洋槍洋炮一起進來的。在中國建立最早的啤酒廠是俄國人在哈爾濱八王子建立的烏盧布列夫斯基啤酒廠,此後五年時間里,俄國、德國、捷克分別在哈爾濱建立另外三家啤酒廠。1903年英國和德國商人在青島開辦英德釀酒有限公司,生產能力為2000噸,這就是現在青島啤酒廠的前身。1904年在哈爾濱出現了中國人自己開辦的啤酒廠———東北三省啤酒廠;1914年哈爾濱又建起了五洲啤酒汽水廠;同年北京建立了雙合盛啤酒廠;1935年廣州出現了五羊啤酒廠(廣州啤酒廠的前身)。1958年我國在天津、杭州、武漢、重慶、西安、蘭州、昆明等大城市投資新建了一批規模在2000噸左右的啤酒廠,成為我國啤酒業發展的一批骨幹企業。到1979年,全國啤酒廠總數達到90多家,啤酒產量達37.3萬噸,比建國前增長了50多倍。然而,我們啤酒業真正的大發展發生在1979年後十年,我國的啤酒工業每年以30%以上的高速度持續增長。80年代,我國的啤酒廠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涌現,遍及神州大地。到1988年我國大陸啤酒廠家發展到813個,總產量達656.4萬噸,僅次於美國、德國,名列第三,(到1993年躍居第二)。短短十年,我國啤酒廠家增長9倍,產量增長17.6倍,從而我國成了名副其實的啤酒大國。啤酒的種類9千我國最新的國家標准規定:啤酒是以大麥芽(包括特種麥芽)為主要原料,加酒花,經酵母發酵釀制而成的、含二氧化碳的、起泡的、低酒精度(2.5~7.5%)的各類熟鮮啤酒。 酒醴——中國古代的啤酒 啤酒生產是採用發芽的穀物作原料,經磨碎醣糖化、發酵等工序製得。按現行國家產品標准規定,啤酒的定義是:「啤酒是以麥芽為主要原料,加酒花,經酵母發酵釀制而成的,含有二氧化碳氣、起泡的低酒精度飲料。」在古代中國,也有類似於啤酒的酒精飲料,古人稱之為醴。大約在漢代後,醴被酒麴釀造的黃酒所淘汰。清代末期開始,國外的啤酒生產技術引入我國,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80年代以來,啤酒工業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到現在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啤酒生產大國。像遠古時期的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和古埃及人一樣,我國遠古時期的醴也是用谷芽釀造的,即所謂的櫱法釀醴。《黃帝內經》中記載有醪醴,商代的甲骨文中也記載有不同種類的谷芽釀造的醴。《周禮·天官·酒正》中有「醴齊」,醴和啤酒在遠古時代應屬同一類型的含酒精量非常低的飲料。由於時代的變遷,用谷芽釀造的醴消失了,但口味類似於醴,用酒麴釀造的甜酒卻保留下來了。在古代,人們也稱之為醴。故人們普遍認為中國自古以來就沒有啤酒,但是,根據古代的資料,我國很早就掌握了櫱的製造方法,也掌握了自櫱製造飴糖的方法。酒和醴在我國都存在,醴後來被酒所取代。 華夏第一啤 我國最早建立的啤酒廠是1900年由俄國人在哈爾濱開辦的烏爾盧布列夫斯基啤酒廠(《哈爾濱歷史編年》)。清末的啤酒廠基本上都控制在外國人手中。到1915年,才先後在北京建立了由中國人投資的雙合盛啤酒廠及廣東五羊啤酒廠。1949年前,我國只有七、八個啤酒廠,絕大多數由外國人所控制,酒花和麥芽主要從國外進口,啤酒的銷售對象也主要是在華的外國商人及軍隊,還有一部分「上層社會」的人士。普通老百姓幾乎無法享受。1940年,全國啤酒產量達到4萬噸,其中大多數為日本侵略者軍用。到1949年,全國的啤酒年產量僅達到七千餘噸。還不足目前一個小型啤酒廠的年產量。 新中國成立以來,啤酒工業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1953年到1962年,是啤酒工業的調整和發展階段,新建了一批新的啤酒廠,啤酒年產量的平均增長速度為38.2%。1963年至1972年,速度雖有所放慢,但啤酒產量仍增長1.4倍。到1978年,我國的啤酒年產量達到40萬噸。在這一階段,在啤酒科學研究、教育、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工作為啤酒工業的今後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第二階段:1979年後,啤酒生產全面發展。全國除西藏外,各省、市、自治區都建立了啤酒廠,全國除輕工系統外,其他部們如商業、農業、機械、國防、冶金等都建立了啤酒廠。一些啤酒廠的規模也越來越大,如在1980年,我國共生產啤酒68.8萬噸。 第三階段:在這一階段,我國的啤酒工業高速發展,其主要特點是擴建和新建的啤酒廠如雨後春筍,啤酒生產規模也逐步擴大,在有的省份,幾乎每個縣市都有啤酒廠。據1987年的統計,在浙江省就有啤酒廠104個。由於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從國外引進技術,裝備,人才,加快了啤酒工業的發展,如從國外引進了啤酒生產線,尤其是啤酒灌裝線。產量翻番的時間縮短,如1982年,全國啤酒產量為117萬噸,到1985年,啤酒產量就達到310.4萬噸。1988年,啤酒產量又翻了一番,達到654萬噸。 第四階段:這一階段可說是中國的啤酒工業進入了旺盛的成熟期,一方面,啤酒工業繼續以高速度發展,在高速發展的同時,開始對啤酒的質量,啤酒工業的經濟效益更加重視,啤酒工業的規模按照國際上的慣例,開始向大型化,集團化方向發展。一些中小型啤酒廠被大型啤酒廠兼並。
㈢ 啤酒最早在中國出現是什麼時候
世界啤酒業的發展 啤酒的起源與穀物的起源密切相關。人類使用穀物製造酒類飲料已有8000多年的歷史。已知最古老的酒類文獻﹐是公元前6000年左右巴比倫人用黏土板雕刻的獻祭用啤酒製作法。公元前4000年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已有用大麥﹑小麥﹑蜂蜜製作的16種啤酒。公元前3000年起開始使用苦味劑。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國王漢穆拉比(Hammurapi﹖~公元前1750)頒布的法典中﹐已有關於啤酒的詳細記載。公元前1300年左右﹐埃及的啤酒作為國家管理下的優秀產業得到高度發展。拿破崙的埃及遠征軍在埃及發現的羅塞塔石碑上的象形文字表明﹐在公元前196年左右當地已盛行啤酒酒宴。苦味劑雖早已使用﹐但首次明確使用酒花作為苦味劑是在公元 768年。啤酒的釀造技術是由埃及通過希臘傳到西歐的。公元1~2世紀﹐古羅馬政治家普利尼(公元62~113)曾提到過啤酒的生產方法﹐其中包括酒花的使用。中世紀以前﹐啤酒多由婦女在家庭釀制。到中世紀﹐啤酒的釀造已由家庭生產轉向修道院﹑鄉村的作坊生產﹐並成為修道院生活的一個重要內容。修道院的主要飲食是麵包和啤酒。中世紀的修道院﹐改進了啤酒釀造技術﹐與此同時啤酒的貿易關系也建立並掌握在牧師手中。中世紀﹐在歐洲可用啤酒來向教會交納什一稅﹑進行交易和向政府繳稅。在中世紀的德國﹐啤酒的釀造業主結成了堅犟的同業公會。使用啤酒花作苦味劑的德國啤酒也已輸往國外﹐不來梅﹑漢堡等城市均因此而繁榮起來。17~18世紀﹐德國啤酒盛行﹐一度使葡萄酒不景氣。19世紀初﹐英國的啤酒生產大規模工業化﹐年產量達20Ml。19世紀中葉﹐德國巴伐利亞洲開始出現下面發酵法﹐釀出的啤酒由於風味好﹐逐漸在全國流行。目前在德國﹐92%的啤酒是下面發酵法生產的。德國在19世紀頒布法令﹐嚴格規定碑酒的原料以保持啤酒的純度﹐而且由於實行下面發酵法和進行有規律的酵母純粹培養﹐從而提高了啤酒的質量﹐成為近代慕尼黑啤酒享有盛譽的基礎。在美洲新大陸﹐17世紀初由荷蘭﹑英國的新教徒帶入啤酒技術﹐1637年在馬薩諸塞建立了最初的啤酒工廠。不久﹐啤酒作為近代工業迅速發展﹐使美國成為超過德國的啤酒生產國。19世紀﹐釀造學家相繼闡明有關釀造技術。1857年﹐L.巴斯德確立生物發酵學說﹔1845年﹐C.J.巴林闡明發酵度理論﹔1881年﹐E.漢森發明了酵母純粹培養法﹐使啤酒釀造科學得到飛躍的進步﹐由神秘化﹑經驗主義走向科學化。蒸汽機的應用﹐1874年林德冷凍機的發明﹐使啤酒的工業化大生產成為現實。目前全世界啤酒年產量已居各種酒類之首﹐已突破100000Ml。1986年全世界生產啤酒101588.7Ml。產量位於前10名的國家見表1 1986年啤酒產量居前10名的國家 。
中國啤酒業的發展 19世紀末﹐啤酒輸入中國。1900年俄國人在哈爾濱市首先建立了烏盧布列希夫斯基啤酒廠﹔1901年俄國人和德國人聯合建立了哈蓋邁耶爾-柳切爾曼啤酒廠﹔1903年捷克人在哈爾濱建立了東巴伐利亞啤酒廠﹔1903年德國人和英國人合營在青島建立了英德啤酒公司(青島啤酒廠前身)﹔1905年德國人在哈爾濱建立了梭忌怒啤酒廠。此後﹐不少外國人在東北和天津﹑上海﹑北京等地建廠﹐如東方啤酒廠建於1907年﹐谷羅里亞啤酒廠建於1908年﹐上海斯堪的納維亞啤酒廠(上海啤酒廠前身)建於1920年﹐哈爾濱啤酒廠建於1932年﹐上海怡和啤酒廠(華光啤酒廠前身)建於1934年﹐沈陽啤酒廠建於1935年﹐亞細亞啤酒廠建於1936年﹐北京啤酒廠建於1941年等。這些酒廠分別由俄﹑德﹑波﹑日等國商人經營。中國人最早自建的啤酒廠是1904年在哈爾濱建立的東北三省啤酒廠﹐其次是1914年建立的五洲啤酒汽水廠(哈爾濱)﹐1915年建立的北京雙合盛啤酒廠﹐1920年建立的山東煙台醴泉啤酒廠(煙台啤酒廠前身)﹐1935年建立的廣州五羊啤酒廠(廣州啤酒廠前身)。當時中國的啤酒業發展緩慢﹐分布不廣﹐產量不大。生產技術掌握在外國人手中﹐生產原料麥芽和酒花都依靠進口。1949年以前﹐全國啤酒廠不到十家﹐總產量不足萬噸。1949年後﹐中國啤酒工業發展較快﹐並逐步擺脫了原料依賴進口的落後狀態。1979年產量達到510Ml﹐1986年產量達到4000Ml。中國的啤酒於1954年開始進入國際市場﹐當時出口僅0.3Ml﹐到1980年已猛增到26Ml)。
㈣ 啤酒文化是什麼時候在國內流行起來的
啤酒文化是在19世紀末開始輸入中國,當時中國的啤酒業發展比較緩慢,產量不大、分布地區也是特別的小。1949年後中國啤酒工業發展較快,並且逐步擺脫了原料依賴進口的落後狀態,1954年進入國際市場在1980年時已猛增到26L。
據說在公元6000年前蘇美爾人,利用麥芽釀制了原始的啤酒,但是那時候並沒有豐富的泡沫。公元4世紀啤酒才開始傳遍整個北歐,啤酒的種類也開始逐漸變得豐富,各種不同牌子的啤酒面世。
在中國,有“無酒不成宴席”的習俗。而啤酒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但是喝酒可以讓人放鬆,也可以讓人犯錯,嚴重的話影響個人身心,所以一定要適量的飲用,不要過多食用。
㈤ 啤酒是什麼時候進入中國的
19世紀抄末,啤酒輸入中國襲。當時中國的啤酒業發展緩慢,分布不廣,產量不大。
1949年後,中國啤酒工業發展較快,並逐步擺脫了原料依賴進口的落後狀態。1979年產量達到510l,1986年產量達到4000l。中國的啤酒於1954年開始進入國際市場,當時出口僅0.3l,到1980年已猛增到26l。
㈥ 中國最早的啤酒出現在什麼時候叫什麼
19世紀末,啤酒輸入中國。當時中國的啤酒業發展緩慢,分布不廣,產量不大。內1949年後,中國容啤酒工業發展較快,並逐步擺脫了原料依賴進口的落後狀態。1979年產量達到510l,1986年產量達到4000l。中國的啤酒於1954年開始進入國際市場,當時出口僅0.3l,到1980年已猛增到26l。
(6)啤酒什麼時候在中國有出售的擴展閱讀
名字來源
「啤酒」的名稱是由外文的諧音譯過來的,拿啤酒的「啤」字來說,中國過去的字典里是不存在的。後來,有人根據國外對啤酒的稱呼如德國、荷蘭稱「Bier」;英國稱「Beer」;法國稱「Biere」;義大利稱「Birre」;羅馬尼亞稱「Berea」等等。
這些外文都含有「啤」字的音,於是譯成中文「啤」字創造了這個外來語文字,又由於具有一定的酒精,故翻譯時用了「啤酒」一詞,一直沿用至今。正因為啤酒以大麥芽為主要原料,所以日本人也稱啤酒為「麥酒」。
㈦ 啤酒在中國什麼時候普及的
開端是清末,不過都是給外國人和社會頂層人士喝的。
真正從民間開始普及專是改ge開放以後屬,特別是80年代,那時小啤酒廠遍地開花,浙江、山東等省幾乎每個縣都有啤酒廠,90年代開始逐漸走向集約化,大型化,外資巨頭開始進入,2000年至今是發展最快的一段時期,2003年產量已經位居世界第一。
㈧ 中國啤酒什麼時候開始的
中國最早的啤酒是哈爾賓啤酒;其次是青島啤酒;都是在列強侵略的時候進來的,這是中國最早的啤酒。
㈨ 啤酒在中國的歷史有多長
19世紀末﹐啤酒輸入中國。1900年俄國人在哈爾濱市首先建立了烏盧布列希夫斯基啤酒廠。
距今100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