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啤酒是什麼做的
啤酒以大麥芽、抄酒花、水為主要襲原料,經酵母發酵作用釀制而成的飽含二氧化碳的低酒精度酒,被稱為「液體麵包」,是一種低濃度酒精飲料。啤酒乙醇含量最少、故喝啤酒不但不易醉人傷身、少量飲用反而對身體健康有益處。
㈡ 啤酒是怎麼做的
啤酒生產大致可分為麥芽製造、啤酒釀造、啤酒灌裝3個主要過程。
1、麥芽製造
有以下6道工序。
大麥貯存:剛收獲的大麥有休眠期,發芽力低,要進行貯存後熟。
大麥精選:用風力、篩機除去雜物,按麥粒大小分級。浸麥:浸麥在浸麥槽中用水浸泡2至3日,同時進行洗凈,除去浮麥,使大麥的水分浸麥度達到42~48%。
發芽:浸水後的大麥在控溫通風條件下進行發芽形成各種使麥粒內容物質進行溶解。發芽適宜溫度為13~18℃,發芽周期為4~6日,根芽的伸長為粒長的1~1.5倍。長成的濕麥芽稱綠麥芽。
焙燥:目的是降低水分,終止綠麥芽的生長和的分解作用,以便長期貯存;使麥芽形成賦予啤酒色、香、味的物質;易於除去根芽,焙燥後的麥芽水分為3~5%。
貯存:焙燥後的麥芽,在除去麥根,精選,冷卻之後放入混凝土或金屬貯倉中貯存。
2、釀造
有以下5道工序。主要是糖化、發酵、貯酒後熟3個過程。
原料粉碎:將麥芽、大米分別由粉碎機粉碎至適於糖化操作的粉碎度。
糖化:將粉碎的麥芽和澱粉質輔料用溫水分別在糊化鍋、糖化鍋中混合,調節溫度。糖化鍋先維持在適於蛋白質分解作用的溫度(45~52℃)(蛋白休止)。將糊化鍋中液化完全的醪液兌入糖化鍋後,維持在適於糖化(β-澱粉和α-澱粉)作用的溫度(62~70℃)(糖化休止),以製造麥醪。
麥醪溫度的上升方法有浸出法和煮出法兩種。蛋白、糖化休止時間及溫度上升方法,根據啤酒的性質、使用的原料、設備等決定用過濾槽或過濾機濾出麥汁後,在煮沸鍋中煮沸,添加酒花,調整成適當的麥汁濃度後,進入迴旋沉澱槽中分離出熱凝固物,澄清的麥汁進入冷卻器中冷卻到5~8℃。
發酵:冷卻後的麥汁添加酵母送入發酵池或圓柱錐底發酵罐中進行發酵,用蛇管或夾套冷卻並控制溫度。進行下面發酵時,最高溫度控制在8~13℃,發酵過程分為起泡期、高泡期、低泡期,一般發酵5~10日。發酵成的啤酒稱為嫩啤酒,苦味犟,口味粗糙,CO2含量低,不宜飲用。
後酵:為了使嫩啤酒後熟,將其送入貯酒罐中或繼續在圓柱錐底發酵罐中冷卻至0℃左右,調節罐內壓力,使CO2溶入啤酒中。貯酒期需1~2月,在此期間殘存的酵母、冷凝固物等逐漸沉澱,啤酒逐漸澄清,CO2在酒內飽和,口味醇和,適於飲用。
過濾:為了使啤酒澄清透明成為商品,啤酒在-1℃下進行澄清過濾。對過濾的要求為:過濾能力大、質量好,酒和CO2的損失少,不影響酒的風味。過濾方式有硅藻土過濾、紙板過濾、微孔薄膜過濾等。
3、灌裝
灌裝是啤酒生產的最後一道工序,對保持啤酒的質量,賦予啤酒的商品外觀形像有直接影響。灌裝後的啤酒應符合衛生標准,盡量減少CO2損失和減少封入容器內的空氣含量。
桶裝:桶的材質為鋁或不銹鋼,容量為15、20、25、30、50L。其中30L為常用規格。桶裝啤酒一般是未經巴氏殺菌的鮮啤酒。鮮啤酒口味好,成本低,但保存期不長,適於當地銷售。
罐裝:罐裝啤酒於1935年起始於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因軍需而發展很快。罐裝啤酒體輕,運輸攜帶和開啟飲用方便,因此很受消費者歡迎,發展很快。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塑料瓶裝:自1980年後投放市場,數量逐年增加。其優點為高度透明,重量輕,啟封後可再次密封,價格合理。
主要缺點為保氣性差,在存放過程中,CO2逐漸減少。增添塗層能改善保氣性,但貯存時間也不能太長。PET瓶不能預先抽空或巴氏殺菌,需採用特殊的灌裝程序,以避免攝入空氣和污染雜菌。
瓶裝:為了保持啤酒質量,減少紫外線的影響,一般採用棕色或深綠色的玻璃瓶。空瓶經浸瓶槽(鹼液2~5%,40~70℃)浸泡,然後通過洗瓶機洗凈,再經灌裝機灌入啤酒,壓蓋機壓上瓶蓋。經殺菌機巴氏殺菌後,檢查合格即可裝箱出廠。
啤酒質量標准:
各國不盡相同,中國的啤酒質量標准如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11度、12度優級淡色啤酒,GB 4927-2001)適用於以麥芽為主要原料,加酒花經酵母發酵釀制而成的、含有CO2的、起泡的、低酒精度的優級淡色啤酒。
感官指標:應符合表3 啤酒的感官指標規定。
理化指標:應符合表4 啤酒的理化指標規定。
保存期:11度、12度的啤酒,保存期≥120天。
啤酒工業:
新中國成立以來,啤酒工業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
從1953年到1962年,是啤酒工業的調整和發展階段,新建了一批新的啤酒廠,啤酒年產量的平均增長速度為38.2%。1963年至1972年,速度雖有所放慢,但啤酒產量仍增長1.4 倍。
到1978年,中國的啤酒年產量達到40萬噸。在這一階段,在啤酒科學研究、教育、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工作為啤酒工業的今後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第二階段:
1979年後,啤酒生產全面發展。全國除西藏外,各省、市、自治區都建立了啤酒廠,全國除輕工系統外,其他部們如商業、農業、機械、國防、冶金等都建立了啤酒廠。一些啤酒廠的規模也越來越大,如在1980年,中國共生產啤酒68. 8萬噸。
第三階段:
在這一階段,中國的啤酒工業高速發展,其主要特點是擴建和新建的啤酒廠如雨後春筍,啤酒生產規模也逐步擴大,在有的省份,幾乎每個縣市都有啤酒廠。
據1987年的統計,在浙江省就有啤酒廠104個,由於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從國外引進技術,裝備,人才,加快了啤酒工業的發展.如從國外引進了啤酒生產線,尤其是啤酒灌裝線。
產量翻番的時間縮短,如 1982年,全國啤酒產量為117萬噸,到1985年,啤酒產量就達到310.4萬噸.1988年,啤酒產量又翻了一番,達到654萬噸。
第四階段:
這一階段可說是中國的啤酒工業進入了旺盛的成熟期,一方面,啤酒工業繼續以高速度發展,在高速發展的同時,開始對啤酒的質量, 啤酒工業的經濟效益更加重視,啤酒工業的規模按照國際上的慣例,開始向大型化,集團化方向發展,一些中小型啤酒廠被大型啤酒廠兼並。
網路-啤酒
㈢ 啤酒的做法是什麼
准備材料:麥芽提取物(麥芽汁或干貨)、蜱酒花、特種穀物、酵母:適量。內
1、把特殊谷容物放在一個穀物袋裡(像大的茶袋一樣)。然後把它們泡在一個裝有十公升66度熱水的桶里三十分鍾。
㈣ 啤酒能自己做嗎啤酒花是什麼東西
啤酒不能自己做,啤酒有一套完整的製作流程和工藝技術,一個人專是做不出來的。屬
啤酒花是桑科,葎草屬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莖、枝和葉柄密生絨毛和倒鉤刺。葉片卵形或寬卵形,先端急尖,基部心形或近圓形,邊緣具粗鋸齒,表面密生小刺毛,葉柄長不超過葉片。
雄花排列為圓錐花序,花被片與雄蕊均為5;雌花每兩朵生於一苞片腋間;苞片呈覆瓦狀排列為一近球形的穗狀花序。果穗球果狀,瘦果扁平,花期秋季。
(4)啤酒是什麼做的擴展閱讀
啤酒釀造技術:
1,濃醪發酵:1967年開始應用於生產。是採用高濃度麥汁進行發酵,然後再稀釋成規定濃度成品啤酒的方法。
2,快速發酵:通過控制發酵條件,在保持原有風味的基礎上,縮短發酵周期,提高設備利用率,增加產量。
3,快速發酵法工藝控制條件為:目的在於大幅度縮短發酵周期。實質上是為了克服菌種變異、雜菌污染問題,而且是更為快速的連續發酵工藝。
㈤ 啤酒用什麼做用
啤酒分不同總類,不同啤酒做法是不一樣的。
一般是大麥芽+水+啤酒花專+酵母。
不同的是,黑啤屬是不加啤酒花的,所以你喝起來的時候有很濃的大麥味,因為它烘烤的大麥也比較久,所以顏色是黑色,我不喜歡喝黑啤,味道比較苦點,而且味重。
生啤,就是一般買的那種扎啤,保質期比較短啊,因為裡面有酵母,但是口感很好的。
熟啤,就是經常喝的那種瓶裝的那種,經過了巴氏殺菌,把啤酒里的酵母殺死,所以你能放很長時間,但是口感肯定就比較差點。
對了,還有,啤酒的製作其實最重要的是水,因為裡面百分之90都是水,所以一般出名的那些什麼青島啤酒啊,因為青島的水比較好,所以口感比那些雪花什麼的好多了。
很辛苦打出來的啊······
㈥ 啤酒是用什麼做的
啤酒以大麥芽、酒花、水為主要原料,經酵母發酵作用釀制而成的飽含版二氧化碳的低酒權精度酒,被稱為「液體麵包」,是一種低濃度酒精飲料。啤酒乙醇含量最少、故喝啤酒不但不易醉人傷身、少量飲用反而對身體健康有益處。現在國際上的啤酒大部分均添加輔助原料。
啤酒是人類最古老的酒精飲料之一,是水和茶之後世界上消耗量排名第三的飲料。啤酒於二十世紀初傳入中國,屬外來酒種。啤酒是根據英語Beer譯成中文「啤」,稱其為「啤酒」,沿用至今。
有的國家規定輔助原料的用量總計不超過麥芽用量的50%。在德國,除出口啤酒外,德國國內銷售啤酒一概不使用輔助原料。在2009年,亞洲的啤酒產量約5867萬千升,首次超越歐洲,成為全球最大的啤酒生產地。
㈦ 啤酒用什麼做的
【啤酒生產】
啤酒生產大致可分為麥芽製造、啤酒釀造、啤酒灌裝3個主要過程 。
麥芽製造
有以下6道工序。大麥貯存:剛收獲的大麥有休眠期,發芽力低,要進行貯存後熟。大麥精選:用風力、篩機除去雜物,按麥粒大小篩分成一級、二級、三級。浸麥:在浸麥槽中用水浸泡2~3日,同時進行洗凈,除去浮麥,使大麥的水分(浸麥度)達到42~48%。發芽:浸水後的大麥在控溫通風條件下進行發芽,形成各種,使麥粒內容物質進行溶解。發芽適宜溫度為13~18℃,發芽周期為4~6日,根芽的伸長為粒長的1~1.5倍。長成的濕麥芽稱綠麥芽。焙燥:目的是降低水分,終止綠麥芽的生長和的分解作用,以便長期貯存;使麥芽形成賦予啤酒色、香、味的物質;易於除去根芽,焙燥後的麥芽水分為3~5%。貯存:焙燥後的麥芽,在除去麥根,精選,冷卻之後放入混凝土或金屬貯倉中貯存。
啤酒釀造
有以下5道工序。主要是糖化、發酵、貯酒後熟3個過程。
原料粉碎:將麥芽、大米分別由粉碎機粉碎至適於糖化操作的粉碎度。糖化:將粉碎的麥芽和澱粉質輔料用溫水分別在糊化鍋、糖化鍋中混合,調節溫度。糖化鍋先維持在適於蛋白質分解作用的溫度(45~52℃)(蛋白休止)。將糊化鍋中液化完全的醪液兌入糖化鍋後,維持在適於糖化(β-澱粉和α-澱粉)作用的溫度(62~70℃)(糖化休止),以製造麥醪。麥醪溫度的上升方法有浸出法和煮出法兩種。蛋白、糖化休止時間及溫度上升方法,根據啤酒的性質、使用的原料、設備等決定用過濾槽或過濾機濾出麥汁後,在煮沸鍋中煮沸,添加酒花,調整成適當的麥汁濃度後,進入迴旋沉澱槽中分離出熱凝固物,澄清的麥汁進入冷卻器中冷卻到5~8℃。發酵:冷卻後的麥汁添加酵母送入發酵池或圓柱錐底發酵罐中進行發酵,用蛇管或夾套冷卻並控制溫度。進行下面發酵時,最高溫度控制在8~13℃,發酵過程分為起泡期、高泡期、低泡期,一般發酵5~10日。發酵成的啤酒稱為嫩啤酒,苦味犟,口味粗糙,CO含量低,不宜飲用。後酵:為了使嫩啤酒後熟,將其送入貯酒罐中或繼續在圓柱錐底發酵罐中冷卻至0℃左右,調節罐內壓力,使CO溶入啤酒中。貯酒期需1~2月,在此期間殘存的酵母、冷凝固物等逐漸沉澱,啤酒逐漸澄清,CO在酒內飽和,口味醇和,適於飲用。過濾:為了使啤酒澄清透明成為商品,啤酒在-1℃下進行澄清過濾。對過濾的要求為:過濾能力大、質量好,酒和CO的損失少,不影響酒的風味。過濾方式有硅藻土過濾、紙板過濾、微孔薄膜過濾等。
啤酒灌裝
灌裝是啤酒生產的最後一道工序,對保持啤酒的質量,賦予啤酒的商品外觀形像有直接影響。灌裝後的啤酒應符合衛生標准,盡量減少CO損失和減少封入容器內的空氣含量。
桶裝:桶的材質為鋁或不銹鋼,容量為15、20、25、30、50l。其中30l為常用規格。桶裝啤酒一般是未經巴氏殺菌的鮮啤酒。鮮啤酒口味好,成本低,但保存期不長,適於當地銷售。
瓶裝:為了保持啤酒質量,減少紫外線的影響,一般採用棕色或深綠色的玻璃瓶。空瓶經浸瓶槽(鹼液2~5%,40~70℃)浸泡,然後通過洗瓶機洗凈,再經灌裝機灌入啤酒,壓蓋機壓上瓶蓋。經殺菌機巴氏殺菌後,檢查合格即可裝箱出廠。
罐裝:罐裝啤酒於1935年起始於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因軍需而發展很快。戰後經一系列技術改造,需要量逐步上升。1966年,美國的瓶裝與罐裝之比已為52:46。罐體材料為鋁或銅。罐裝啤酒體輕,運輸攜帶和開啟飲用方便,因此很受消費者歡迎,發展很快。
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塑料瓶裝:自1980年後投放市場,數量逐年增加。其優點為高度透明,重量輕,啟封後可再次密封,價格合理。主要缺點為保氣性差,在存放過程中,CO逐漸減少。增添塗層能改善保氣性,但貯存時間也不能太長。PET瓶不能預先抽空或巴氏殺菌,需採用特殊的灌裝程序,以避免攝入空氣和污染雜菌。
啤酒生產新技術
主要有7種。濃醪發酵:1967年開始應用於生產。是採用高濃度麥汁進行發酵,然後再稀釋成規定濃度成品啤酒的方法。它可在不增加或少增加生產設備的條件下提高產量。原麥汁濃度一般為16°P左右。快速發酵:通過控制發酵條件,在保持原有風味的基礎上,縮短發酵周期,提高設備利用率,增加產量。快速發酵法工藝控制條件為:在發酵過程某階段提高溫度;增加酵母接種量;進行攪拌。連續發酵:1906年已有啤酒連續發酵的方案,但直到1967年才得到工業化的應用。主要應用國家有紐西蘭、英國等。由於菌種易變異和雜菌的污染以及啤酒的風味等問題,使啤酒連續發酵工藝的推廣受到限制。固定化酵母生產啤酒的研究:70年代開始研究,目的在於大幅度縮短發酵周期。實質上是為了克服菌種變異、雜菌污染問題,而且是更為快速的連續發酵工藝。已取得的成果為:前發酵由傳統法的5~10日縮短為1日,可連續穩定運行3個月。圓柱圓錐露天發酵罐:1966年起開始應用於生產。其主要優點為:可縮短發酵周期,節約投資,回收CO和酵母簡便,有利於實現自動控制。目前單罐容積在600Kl的已很普遍,材質一般為不銹鋼。純生啤酒的開發:隨著除菌過濾、無菌包裝技術的成功,自70年代開始開發了不經巴氏殺菌而能長期保存的純生啤酒。由於口味好,很受消費者歡迎。目前有的國家純生啤酒已佔整個啤酒產量的50%。低醇、無醇啤酒的開發:為汽車司機、婦女、兒童和老年人飲用的一種清涼飲料。它的特點是酒精含量低。無醇啤酒酒精含量一般在0.5~1%,泡沫豐富,口味淡爽,有較好的酒花香味,保持了啤酒的特色。
㈧ 啤酒是怎樣製成的做啤酒需要什麼原材料
我們都知道啤酒是聚會必不可少的東西,那麼啤酒是怎樣製作成的呢?啤酒生產大致可分為麥芽處理、啤酒釀造、啤酒灌裝3個主要過程。
雖然啤酒是是水和茶之後世界上消耗量排名第三的飲料,對身體也有一定的好處,適量飲用啤酒對心臟和高血壓患者亦有一定療效,也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但是切不可酗酒,更不能酒後開車阿。
㈨ 啤酒是用什麼東西做的
啤酒原料
啤酒的原料為大麥、釀造用水、酒花、酵母以及澱粉質輔助原料(玉米、大米、大麥、小麥等)和糖類輔助原料等。
大麥
適於啤酒釀造用的大麥為二棱或六棱大麥。二棱大麥的浸出率高,溶解度較好;六棱大麥的農業單產較高,活力犟,但浸出率較低,麥芽溶解度不太穩定。啤酒用大麥的品質要求為:殼皮成分少,澱粉含量高,蛋白質含量適中(9~12%);淡黃色,有光澤;水分含量低於13%;發芽率在95%以上。
釀造用水
通常,軟水適於釀造淡色啤酒,碳酸鹽含量高的硬水適於釀制濃色啤酒。淡色啤酒用水要求為:無色,無臭,透明,無浮游物,味純正,無生物污染;硬度低;鐵、錳含量低(含量高對啤酒的色、味有害,而且能引起噴涌現象);不含亞硝酸鹽。
酒花
又稱啤酒花。使啤酒具有獨特的苦味和香氣並有防腐和澄清麥芽汁的能力。酒花始用於德國,學名為蛇麻,為大麻科葎草屬多年生蔓性草本植物,雌雄異株,釀造所用均為雌花。中國人工栽培酒花的歷史已有半個世紀,始於東北,目前在新疆、甘肅、內蒙、黑龍江、遼寧等地都建立了較大的酒花原料基地。成熟的新鮮酒花經燥壓榨,以整酒花使用,或粉碎壓制顆粒後密封包裝,也可製成酒花浸膏,然後在低溫倉庫中保存。其有效成分為酒花樹脂和酒花油。每Kl啤酒的酒花用量約為1.4~2.4kg。
酵母
酵母是用以進行啤酒發酵的微生物。啤酒酵母又分上面發酵酵母和下面發酵酵母。啤酒工廠為了確保酵母的純度,進行以單細胞培養法為起點的純粹培養。為了避免野生酵母和細菌的污染,必須嚴格啤酒工廠的清洗滅菌工作。
玉米
玉米澱粉的性質與大麥澱粉大致相同。但玉米胚芽含油質較多,影響啤酒的泡持性和風味。除去胚芽,就能除去大部分的玉米油。脫胚玉米的脂肪含量不應超過 1%。以玉米為輔助原料釀造的啤酒,口味醇厚。玉米為國際上用量最多的輔助原料。
大米
澱粉含量高,浸出率也高,含油質較少。但大米澱粉的糊化溫度比玉米高。以大米為輔助原料釀造的啤酒色澤淺,口味清爽。大米是中國用量最多的輔助原料。
糖類
大都在產糖地區應用,一般使用量為原料的10~20%。添加的種類主要有蔗糖、葡萄糖、轉化糖、糖漿等。
小麥
德國的白啤酒以小麥芽為主原料,比利時的蘭比克啤酒是用大麥芽配以小麥為輔料釀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上面發酵啤酒。小麥品種有硬質小麥和軟質小麥,啤酒工業宜採用軟質小麥。
㈩ 啤酒的原材料是什麼做的
【啤酒生產】
啤酒生產大致可分為麥芽製造、啤酒釀造、啤酒灌裝3個主要過程 。
麥芽製造
有以下6道工序。大麥貯存:剛收獲的大麥有休眠期,發芽力低,要進行貯存後熟。大麥精選:用風力、篩機除去雜物,按麥粒大小篩分成一級、二級、三級。浸麥:在浸麥槽中用水浸泡2~3日,同時進行洗凈,除去浮麥,使大麥的水分(浸麥度)達到42~48%。發芽:浸水後的大麥在控溫通風條件下進行發芽,形成各種,使麥粒內容物質進行溶解。發芽適宜溫度為13~18℃,發芽周期為4~6日,根芽的伸長為粒長的1~1.5倍。長成的濕麥芽稱綠麥芽。焙燥:目的是降低水分,終止綠麥芽的生長和的分解作用,以便長期貯存;使麥芽形成賦予啤酒色、香、味的物質;易於除去根芽,焙燥後的麥芽水分為3~5%。貯存:焙燥後的麥芽,在除去麥根,精選,冷卻之後放入混凝土或金屬貯倉中貯存。
啤酒釀造
有以下5道工序。主要是糖化、發酵、貯酒後熟3個過程。
原料粉碎:將麥芽、大米分別由粉碎機粉碎至適於糖化操作的粉碎度。糖化:將粉碎的麥芽和澱粉質輔料用溫水分別在糊化鍋、糖化鍋中混合,調節溫度。糖化鍋先維持在適於蛋白質分解作用的溫度(45~52℃)(蛋白休止)。將糊化鍋中液化完全的醪液兌入糖化鍋後,維持在適於糖化(β-澱粉和α-澱粉)作用的溫度(62~70℃)(糖化休止),以製造麥醪。麥醪溫度的上升方法有浸出法和煮出法兩種。蛋白、糖化休止時間及溫度上升方法,根據啤酒的性質、使用的原料、設備等決定用過濾槽或過濾機濾出麥汁後,在煮沸鍋中煮沸,添加酒花,調整成適當的麥汁濃度後,進入迴旋沉澱槽中分離出熱凝固物,澄清的麥汁進入冷卻器中冷卻到5~8℃。發酵:冷卻後的麥汁添加酵母送入發酵池或圓柱錐底發酵罐中進行發酵,用蛇管或夾套冷卻並控制溫度。進行下面發酵時,最高溫度控制在8~13℃,發酵過程分為起泡期、高泡期、低泡期,一般發酵5~10日。發酵成的啤酒稱為嫩啤酒,苦味犟,口味粗糙,CO含量低,不宜飲用。後酵:為了使嫩啤酒後熟,將其送入貯酒罐中或繼續在圓柱錐底發酵罐中冷卻至0℃左右,調節罐內壓力,使CO溶入啤酒中。貯酒期需1~2月,在此期間殘存的酵母、冷凝固物等逐漸沉澱,啤酒逐漸澄清,CO在酒內飽和,口味醇和,適於飲用。過濾:為了使啤酒澄清透明成為商品,啤酒在-1℃下進行澄清過濾。對過濾的要求為:過濾能力大、質量好,酒和CO的損失少,不影響酒的風味。過濾方式有硅藻土過濾、紙板過濾、微孔薄膜過濾等。
啤酒灌裝
灌裝是啤酒生產的最後一道工序,對保持啤酒的質量,賦予啤酒的商品外觀形像有直接影響。灌裝後的啤酒應符合衛生標准,盡量減少CO損失和減少封入容器內的空氣含量。
桶裝:桶的材質為鋁或不銹鋼,容量為15、20、25、30、50l。其中30l為常用規格。桶裝啤酒一般是未經巴氏殺菌的鮮啤酒。鮮啤酒口味好,成本低,但保存期不長,適於當地銷售。
瓶裝:為了保持啤酒質量,減少紫外線的影響,一般採用棕色或深綠色的玻璃瓶。空瓶經浸瓶槽(鹼液2~5%,40~70℃)浸泡,然後通過洗瓶機洗凈,再經灌裝機灌入啤酒,壓蓋機壓上瓶蓋。經殺菌機巴氏殺菌後,檢查合格即可裝箱出廠。
罐裝:罐裝啤酒於1935年起始於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因軍需而發展很快。戰後經一系列技術改造,需要量逐步上升。1966年,美國的瓶裝與罐裝之比已為52:46。罐體材料為鋁或銅。罐裝啤酒體輕,運輸攜帶和開啟飲用方便,因此很受消費者歡迎,發展很快。
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塑料瓶裝:自1980年後投放市場,數量逐年增加。其優點為高度透明,重量輕,啟封後可再次密封,價格合理。主要缺點為保氣性差,在存放過程中,CO逐漸減少。增添塗層能改善保氣性,但貯存時間也不能太長。PET瓶不能預先抽空或巴氏殺菌,需採用特殊的灌裝程序,以避免攝入空氣和污染雜菌。
啤酒生產新技術
主要有7種。濃醪發酵:1967年開始應用於生產。是採用高濃度麥汁進行發酵,然後再稀釋成規定濃度成品啤酒的方法。它可在不增加或少增加生產設備的條件下提高產量。原麥汁濃度一般為16°P左右。快速發酵:通過控制發酵條件,在保持原有風味的基礎上,縮短發酵周期,提高設備利用率,增加產量。快速發酵法工藝控制條件為:在發酵過程某階段提高溫度;增加酵母接種量;進行攪拌。連續發酵:1906年已有啤酒連續發酵的方案,但直到1967年才得到工業化的應用。主要應用國家有紐西蘭、英國等。由於菌種易變異和雜菌的污染以及啤酒的風味等問題,使啤酒連續發酵工藝的推廣受到限制。固定化酵母生產啤酒的研究:70年代開始研究,目的在於大幅度縮短發酵周期。實質上是為了克服菌種變異、雜菌污染問題,而且是更為快速的連續發酵工藝。已取得的成果為:前發酵由傳統法的5~10日縮短為1日,可連續穩定運行3個月。圓柱圓錐露天發酵罐:1966年起開始應用於生產。其主要優點為:可縮短發酵周期,節約投資,回收CO和酵母簡便,有利於實現自動控制。目前單罐容積在600Kl的已很普遍,材質一般為不銹鋼。純生啤酒的開發:隨著除菌過濾、無菌包裝技術的成功,自70年代開始開發了不經巴氏殺菌而能長期保存的純生啤酒。由於口味好,很受消費者歡迎。目前有的國家純生啤酒已佔整個啤酒產量的50%。低醇、無醇啤酒的開發:為汽車司機、婦女、兒童和老年人飲用的一種清涼飲料。它的特點是酒精含量低。無醇啤酒酒精含量一般在0.5~1%,泡沫豐富,口味淡爽,有較好的酒花香味,保持了啤酒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