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醬酒為什麼要七次取酒,那一次取得酒最好喝
醬香型白酒制是採用12987工藝,是一年一個生產周期,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
七次取酒是醬香酒特有的傳統工藝,
那每一次的酒取出來作為飲用都不是最理想的,而是把每一道酒取出來按照不同的比例進行精心調配出來的酒才是最好的。
醬香白酒最出名的莫過於貴州茅台鎮酒了,茅台鎮酒較好的幾家酒行你可以去看一下多彩酒行
新賴酒業等。
⑵ 茅台醬香型白酒為什麼要七次取酒
醬香型白酒的用料極為講究,釀酒原料一定要用上好的高粱。茅台鎮本地的這種高粱被稱為糯高粱,粒小、皮厚、澱粉含量高,經得起多次蒸煮。外地高粱一般取到第五次酒後就被榨幹了,只有本地高粱能完成七次取酒。
在勾兌完成後,最後一項工作酒是「調味」,調味的時候要加調味酒。調味酒各家酒廠的核心機密。調味酒味道特殊,每次只添加少量即可。
所有步驟完全部成後,還要繼續存放半年到一年,等待醇化和老熟後才進行灌裝進入市場。
⑶ 醬酒為什麼七次取酒,那一次取的酒最好喝
古老的釀酒工藝傳承下來的就是這樣的。
醬香型白酒釀造過程中水分控制很版小,一次、權兩次發酵只能積累酸味、香味物質,酒水回潑,逐漸把香味物質堆積到一定高度,在3~6次時候醬香型才會出現,最後一次時候是把殘余澱粉利用干凈。這樣才能釀造出高端白酒。
⑷ 醬香型白酒,為什麼要七次取酒
經典,始於傳承,端午採取,重陽下沙……恪守繁復古法,傳承百年經典,源自「王專茅嫡傳」的屬恆久魅力,於重酒重現。
端午踩曲,重陽下沙,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陶壇儲陳,歷經春、夏、秋、冬四季,採用回沙工藝,基酒經過5年貯存,才能灌裝包裝。這樣復雜的釀造工藝,都是貴州重酒先祖——「王茅」世代傳承的工藝,這是重酒存在和得以延續的技術本源,締造了貴州重酒之醇柔、綿雅、馥郁
⑸ 醬香白酒為什麼要七次取酒,七次酒的特點又
醬香型白酒發酵過程緩慢,通過八次發酵,七次取酒,高溫堆積,富集香味物質。這樣緩慢取酒的目的就是為了多堆積幾次,多富集香味物質,達到白酒中香氣最佳。
⑹ 醬香酒為什麼要七次取酒
「勾兌」是釀酒中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需要經驗豐富的調酒師來勾調。等酒勾兌好後,還要把酒放置一年左右,然後就可以拿出去賣了。
總結:上面只是簡單給大家說了一下取酒的過程,其實裡面還有很多復雜的工藝。如果要全部寫出來,估計要寫一本書才行。如果你有什麼好奇的,可以直接來問我。
⑺ 醬香型白酒七次取酒的原因是什麼
只是醬香型白酒的發酵工藝,每次蒸出的酒質是不同的,通過七次蒸餾發酵糧食才能發酵完全。一般來說第三四五輪蒸餾的醬香酒是最好的!
⑻ 醬香型白酒七次取酒哪次取的酒最好喝
3、4、5輪次酒,
我從遠明酒業那客服了解到的:
1輪次:酒香氣大,帶清香味,產量低,這輪次酒一般都用於存放老酒10年以上勾兌5年以上基酒用。
2輪次:酒以清香為主,酸味大,這酒用於養酒用,(醬香酒都是以酒養酒)
3-5輪次:產量較高,質量好,香味全面適中,醬香味明顯。
6輪次:酒質量明顯下降,風味是焦糊香
7輪次:酒有糊味,產量低,有糊香
編輯:Jiqc 作者:鄉村時光街拍
⑼ 醬香白酒為什麼要七次取酒,七次酒的特點又是什麼
醬香酒抄的釀造特點:四高兩襲長 九蒸七取
四高:高溫制曲、高溫堆積、高溫餾酒、高溫發酵;
兩長:基酒生產周期長、同一批原料要經過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歷時一年;
大麴儲存期長:大麴要經過六個月儲存方能進入白酒生產;
基酒酒齡長:基酒必須經過三年以上的存放陳化。
七次取酒:一、二次口味酸澀辛辣,第三至五次出的酒最好,稱為「大回酒」,
第六次得到的酒為「小回酒」,第七次的酒口味發焦發苦為「追糟酒」。
⑽ 醬香型白酒為什麼要七次取酒 360
沒有為什麼,這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傳統工藝。
利用現在技術和釀酒專體會,這樣的工藝可以使屬發酵的糧食裡面香味物質不斷積累,逐漸形成復合香,這種復合香帶有舒服的醬味。濃香、窖泥味會減輕很多。
詳細內容查看醬香型白酒工藝,網路文庫裡面就有:
http://wenku..com/view/cdec4b3d8e9951e79b8927ef.html?from=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