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白酒為什麼要進行勾兌和調味
時下很多人對白酒勾兌不理解,認為只要是勾兌的就全是酒精加水的劣質酒,其實,這內種想法是錯誤容的,因為固態法(用糧食燒出來的)生產出來的酒,不同季節、不同班組、不同窖池所生產出來酒,質量各異,如果不經「勾兌」每種酒分別包裝出廠,酒質就會極不穩定,很難保持優質和創牌,
因此通過「勾兌」可以統一酒質、統一標准,使每一批出廠的酒,都做到質量基本上一致,同時「勾兌」還可以達到提高酒質的目的。
因為每批(班次)所生產的酒,其味道是各不相同的,有的醇和卻回味不長,有的醇濃回味俱備,惟甜味不足,有的雖較全面,但略帶雜味且不爽口等等。而通過「勾兌」就可以彌補缺陷、發揚長處、取長補短,使酒質更加完美一致。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勾兌」。也就是說「勾兌」是使酒中各種微量成分以不同的比例兌加在一起,使分子間重新排列組合,進行補充、諧調、平衡、烘托出主體香氣和形成獨自的風格特點。
這種「勾兌」和平常大家所說的酒精、香精加水的「勾兌」是有本質區別的。
㈡ 為什麼白酒要勾兌
不知道曾經何時,「勾兌」就成了假酒的代名詞,也稱了「三精一水」統稱了,直到還是很多人都會談白酒「勾兌」而變色,到底我們對「勾兌」一詞有多少誤會呢?今天小六就跟大家重新認識「勾兌」!
白酒的勾兌和調味都需要有精細的嘗酒水平,嘗評技術是勾兌和調味的前提。如果嘗評水平差,就會大大影響整個勾兌調味的效果。為了盡可能保證准確無誤,對勾兌、調味後的酒,一般採取集體嘗評的方法,以減少誤差。
看到這里的介紹,相信大家對白酒的勾兌與調味有了新的認識吧,學習到之後,以後就不要人雲亦雲了,小六也希望大家能與身邊朋友傳播知識,讓更多的人重新認識白酒的「勾兌」。
文:小六(deyujiuye666)
參考書籍GR白酒品鑒
㈢ 什麼事白酒的組合與調味
前者是粗加工,成型;後者是精加工,美化。白酒中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其次為乙醇,再者為酸、酯、醛、醇等微量成分組合而成,當酸、酯、醛、醇等物質在酒中含量適中、比例恰當時,就會產生獨特的白酒香味,形成固有的產品獨特風格;但當他們含量不適,比例失調時,則會產生異香雜味。此時,需要將具有不同口味、不同酒質、不同或相同時期、不同工藝的酒,採用物理的方法,按不同的量相互摻合,使酒體之間相互取長補短,變好變壞,改善酒質,以保證質量穩定,形成一個符合消費者口感的標准成品酒或半成品酒。高品質白酒的組合,講究的是以酒調酒。一是以初步滿足產品風格、特點為前提的組合過程。組合好基礎酒,基礎酒使用比例較大,一般占整個酒體量的90%以上;二是針對基礎酒體尚存在的不足進行完善的調味的過程,這個過程使用酒量較少,控制在總體質量10%以內。
珠海同信天創「犟」酒系列醬匠犟,醬小犟,醬香型白酒新起之秀,純糧固態天然發酵,弘揚傳統工藝,拒絕一切香精入味,「醬匠犟」立足於以封壇十餘年老酒豐富基酒成份。「醬小犟」精選封壇五年以上老酒豐富基酒成份,精心勾調,行成了優雅的醬香風格。香而不艷、低而不淡、口感醇厚、幽雅細膩、空杯留香久、入喉順滑、飲後不上頭、不心燒、不口乾。喜歡醬酒的朋友可以嘗試一下。
㈣ 如何使用白酒調味
調味是對勾兌後的基礎酒的一項加工技術。調味效果與基礎酒是否合版格有密切關系。白酒調權味能否合格是需要技巧和知識的。如果使用白酒做基酒來調味呢? 白酒調味的作用可歸納為三種:添加作用、化學反應作用和平衡作用。調味前對基礎酒必須有明確了解,要選擇好調味酒,調味後的酒還須再貯存7-15天,然後品嘗,確認合格後才能包裝、出廠。
調味酒的種類很多。單獨品嘗調味酒時,常常感到味怪而不諧調。調味酒的種類、質量、數量與調味效果也有密切關系。
酒的勾兌和調味都需要有精細的嘗酒水平,嘗評技術是勾兌和調味的基礎。嘗評水平差,必然影響勾兌、調味效果。為盡可能保證准確無誤,對勾兌、調味後的酒,還可採取集體嘗評的方法,以減少誤差。
㈤ 做菜的時候,為什麼白酒不宜代替料酒
我們知道料酒是有去腥的味道的。很多人在腌肉時都會放料酒,有時,總有人會將白酒替代料酒來製作菜餚。但是我們知道製作菜餚的時候加適量的料就可以使原本美味的菜變得更加有營養。但是如果將料酒換為白酒,則是有一些不一樣的作用。
所以說我們可以發現料酒是更適合烹飪用的,而白酒則是針對於一些廚房的小妙招來使用的,它並不能有效地使我們做的菜要蒸箱體會,並且因為酒精濃度過高可能會在你吃完這頓飯時再去開車,容易被查出酒駕,即使是你沒有喝酒,但是你的菜里放了酒。
㈥ 白酒勾調時需要准備哪些調味酒
這沒有統一的定論,白酒勾兌調味是對白酒的精加工過程,使用調味酒也是需要根據你原酒的質量風格來定,一般情況下有比如前香調味酒、後味調味酒、陳味酒、特殊風格的調味酒等等。你是哪裡?做什麼工藝的酒?
㈦ 白酒基酒和調味酒的區別
1、基酒是抄普通窖池的產襲品,按照65度原酒保存的普通酒,一般是保存優級酒,又按照優一、優二、優三、優四分級存放,其他一級酒酒則當年出廠銷售。年限不同,等級不同,口感也不同;
2、調味酒一般是挑選本廠最好最老的老窖池出產的好酒,(內部規定,作為絕不單獨零售的酒),一般也是65度,專門存放,10年以上的就是調味酒,(就像廚師做菜用的味精一樣),用來穩定與調整本廠酒體風格。
3、每一家酒廠由於調味酒可以穩定本廠產品的風格,所以,基本上一廠一風格,一廠一味道。
㈧ 白酒調味和勾兌有什麼區別
調味屬於勾兌的一個環節。
㈨ 白酒為什麼是辣的
白酒
中國特有的一種蒸餾酒。由澱粉或糖質原料製成酒醅或發酵醪經蒸餾而得。又稱燒酒、老白乾、燒刀子等。酒質無色(或微黃)透明,氣味芳香純正,入口綿甜爽凈,酒精含量較高,經貯存老熟後,具有以酯類為主體的復合香味。
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占總量的98%-99%),而溶於其中的酸、酯、醇、醛等種類眾多的微量有機化合物(占總量的1%-2%)作為白酒的呈香呈味物質,卻決定著白酒的風格(又稱典型性,指酒的香氣與口味協調平衡,具有獨特的香味)和質量。 其中酸、酯、醇、醛等這些並沒有多少有營養的,只是香味而已!
現試驗證明白酒1/3熱量補償肝臟消化能量,2/3的熱量在肝外參加蛋白質、碳水化物等營養素能量代謝。乙醇化學能的70%可被人體利用,1克乙醇供熱能5千卡。飲適量白酒,使循環系統發生興奮效能。有失眠症者睡前飲少量白酒,有利於睡眠,並能刺激胃液分泌與唾液分泌,起到健胃作用。白酒有通風、散寒、舒筋、活血作用,例如紅花酒治療血淤性痛經症,龜肉酒治療多年咳嗽,蛇血酒補養氣血,桔子酒、桃仁酒治療腎虛腰痛等。
順便提醒以下白酒里的有害成分
在白酒生產中,必然會產生一些有害雜質,有些是原料帶入的,有些是在發酵過程中產生的,對於這些有害物質,必須採取措施,降低它們在白酒中的含量。
(一)雜醇油
雜醇油是酒的芳香成分之一,但含量過高,對人們有毒害作用,它的中毒和麻醉作用比乙醇強,能使神經系統充血,使人頭痛,其毒性隨分子量增大而加劇。雜醇油在體內的氧化速度比乙醇慢,在機體內停留時間較長。
雜醇油的主要成分是異戊醇、戊醇、異丁醇、丙醇等,其中以異丁醇、異戊醇的毒性較大。原料中蛋白質含量多時,酒中雜醇油的含量也高。雜醇油的沸點一般高於乙醇(乙醇沸點為78℃,丙醇為97℃,異戊醇為13l℃),在白酒蒸餾時,應掌握溫度,進行掐頭去尾,減少成品酒的雜醇油含量。
(二)醛類
酒中醛類是分子大小相應的醇的氧化物,也是白酒發酵過程中產生的。低沸點的醛類有甲醛、乙醛等,高沸點的醛類有糠醛、丁醛、戊醛、己醛等。醛類的毒性大於醇類,其中毒性較大的是甲醛,毒性比甲醇大30倍左右,是一種原生質毒物,能使蛋白質凝固,10克甲醛可使人致死。在發生急性中毒時,出現咳嗽、胸痛、灼燒感、頭暈、意識喪失及嘔吐等現象。
糠醛對機體也有毒害,使用穀皮、玉米芯及麩糠做輔料時,蒸餾出的白酒中糠醛及其它醛類含量皆較高。
白酒生產中為了降低醛類含量,應少用谷糠、稻殼,或對輔料預先進行清蒸處理。在蒸酒時,嚴格控制流酒溫度,進行掐頭去尾,以降低酒中總醛的含量。
(三)甲醇
果膠質多的原料來釀制白酒,酒中會含有多量的甲醇,甲醇對人體的毒性作用較大,4—10克即可引起嚴重中毒。尤其是甲醇的氧化物甲酸和甲醛,毒性更大於甲醇,甲酸的毒性比甲醇大6倍,而甲醛的毒性比甲醇大30倍。白酒飲用過多,甲醇在體內有積蓄作用,不易排出體外,它在體內的代謝產物是甲酸和甲醛,所以極少量的甲醇也能引起慢性中毒。發生急性中毒時,會出現頭痛、惡心、胃部疼痛、視力模糊等症狀,繼續發展可出現呼吸困難,呼吸中樞麻痹,昏迷甚至死亡。慢性中毒主要表現為粘膜刺激症狀、眩暈、昏睡、頭痛、消化障礙、視力模糊和耳鳴等,以致雙目失明。
甲醇產生的數量與制酒原料有密切關系,為了降低白酒的甲醇含量,可採取以下措施:
(1)選擇原料 過熟的或腐敗的水果、薯類以及野生植物(如橡子),果膠質含量較高,用這些原料來釀酒,甲醇含量會高。應選擇含果膠質少的原料來釀酒,以便降低甲醇的含量。
(2)使用黑曲作糖化劑時,由於黑麴黴所含果膠酶較多,因此成品酒的甲醇含量也高。若使用黃曲作糖化劑,由於它所含果膠酶少,因而成品酒的甲醇含量也低。
(3)利用甲醇在酒精濃度高時易於分離的特點,可通過增加塔板數或提高迴流比的方法,提高酒精濃度,把甲醇從酒精中提取出來。精餾時,若控制迴流比在1∶10—1∶20,可把甲醇分離出來。例如含有0.18—0.2%甲醇的白酒,只要分餾出3%的酒精,即可把甲醇含量降低到0.12%以下。也可另設甲醇分餾塔除掉甲醇。
(四)鉛
鉛是一種毒性很強的重金屬,含量0.04克即可引起急性中毒,20克可以致死。鉛通過酒引起急性中毒是比較少的,主要是慢性積蓄中毒。如每人每日攝入10毫克鉛,短時間就能出現中毒,目前規定每24小時內,進入人體的最高鉛量為0.2—0.25毫克。隨著進入人體鉛量的增加,可出現頭痛、頭昏、記憶力減退、睡眠不好、手的握力減弱、貧血、腹脹便秘等。
白酒含的鉛主要是由蒸餾器、冷凝導管、貯酒容器中的鉛經溶蝕而來。以上器具的含鉛量越高,酒的酸度越高,則器具的鉛溶蝕越大。
為了降低白酒的含鉛量,要盡量使用不含鉛品金屬來盛酒或製作器具設備。同時要加強生產管理,避免產酸菌的污染,因為酒的酸度越高,鉛的溶蝕作用愈大。對於含鉛量過高的白酒,可利用生石膏或麩皮進行脫鉛處理,使酒中的鉛鹽[Pb(CH3COO)2]凝集而共同析出。在白酒中加入0.2%的生石膏或麩皮,攪拌均勻,靜置1小時後再用多層絨布過濾,能除去酒中的鉛,但這樣處理會使酒的風味受到影響,需再進行調味。
(五)氰化物
白酒中的氰化物主要來自原料,如木薯、野生植物等,在制酒過程中經水解產生氫氰酸。中毒時輕者流涎、嘔吐、腹瀉、氣促。較重時呼吸困難、全身抽搐、昏迷,在數分鍾至兩小時內死亡。
去除方法:應對原料預先處理,可用水充分浸泡,蒸煮時盡量多排汽揮發。也可將原料曬干,使氰化物大部分消失。也可在原料中加入2%左右的黑曲,保持40%左右的水分,在50℃左右攪拌均勻,堆積保溫12小時,然後清蒸45分鍾,排出氫氰酸。原料粉碎得細,排除效果較好。
(六)黃麴黴毒素
麥類、大米、玉米、花生等由於霉爛變質,會污染上黃麴黴,有些黃麴黴菌會代謝產生出有毒物質,人們食用這些原料製成的食品後,會產生致癌物質,對於發酵食品尤其要引起注意。發酵食品中黃麴黴毒素(以黃麴黴毒素B1計)不得超過5微克/公斤。
對原料要採取妥善的管理措施,防止發霉變質,超過黃麴黴毒素允許量的原料不可直接使用。發酵用的菌種應經有關部門鑒定,確認無毒產生,才能使用。
(七)農葯
谷類和薯類在生長過程中,由於過多施用農葯,經吸收後,會殘留在果實或塊根中。在制酒時,這些有毒物質會進入酒體,特別是有機氯和有機磷農葯,更應注意。按衛生部規定,每公斤糧食,六六六不得超過0.3毫克,滴滴涕不得超過0.2毫克。
為了防止農葯中毒,對原料要加強檢驗。積極推廣生物防治等無毒無害的滅蟲辦法。農葯要合理使用,推廣高效低毒農葯。積極治理三廢,不用有毒有害的廢水灌溉農田,防止有毒農葯和三廢污染農作物。對原料要推廣缺氧保管,低溫保管,少用葯劑熏蒸,不能把有毒有害物質與原料同庫貯存。
科學飲用白酒,有益身體健康。由於白酒中含有乙醇,少量飲用後能刺激食慾,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和血液循環,使人精神振奮。飲用白酒過量會刺激胃粘膜,不利消化,輕者過度興奮,皮膚充血,意識模糊,人的控制能力降低;重者知覺喪失、昏睡等症狀。因此,為了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建議不要過量飲用白酒
中國白酒產品種類繁多。 按酒的香型可將白酒劃分為5種香型,又稱5種風格。
①醬香型 :以貴州茅台酒為代表。又稱茅型。口感風味具有醬香、細膩、醇厚、回味長久等特點。
②清香型:以山西汾酒為代表。又稱汾型。具有清香、醇甜、柔和等特點,是中國北方的傳統產品。
③濃香型(大麴香型):以四川瀘州老窖大麴酒為代表。又稱瀘型。口感風味具有芳香、綿甜、香味諧調等特點。
④米香型:以廣西桂林三花酒為代表。口感風味具有蜜香、清雅、綿柔等特點。
⑤其他香型:具有各自獨特的生產工藝和口感風味,其主體香及香型尚未確定。如貴州董酒、陝西西鳳酒等,其口感風味依酒的特性,風格突出者為佳品。
中國名酒繁多,主要有:貴州茅台酒、山西汾酒、四川五糧液、江蘇洋河大麴、四川劍南春、安徽古井貢酒、貴州董酒、陝西西鳳酒、四川瀘州老窖特曲、四川全興大麴、江蘇雙溝大麴、湖北特製黃鶴樓酒和四川郎酒等13種名酒。
另外,優質白酒必須有適當的貯存期。白酒的貯存期,瀘型酒至少貯存3~6個月,多在一年以上;汾型酒貯存期為一年左右,茅型酒要求貯存三年以上。
歷史
在河南舞陽縣北舞渡鎮賈湖村的最新考古發現表明,生活在公元前70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的中國人老祖先已經開始發酵釀酒了。而中國白酒的出現應不晚於東漢,即迄今有1600年以上的悠久歷史。1998年8月,在成都市錦江畔以外發現的明朝初年的水井街坊遺址,這是我國迄今發現連續生產白酒長達800年的酒坊實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