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長期喝酒產生幻覺是怎麼回事如何治療我一個朋友就是這樣,酒後他可以象聊天一樣,整夜和幻想出來的...
長期喝酒引起酒精中毒,很多人知道吸毒會引起幻聽幻覺(吸毒後犯罪的內重要原因),而酒精中毒也容是一樣。酒精對於大腦的刺激和麻痹作用一定程度上與麻醉品是一樣的功效(需要的劑量不一樣)
酒精引起大腦中稽查作用(人類意識與潛意識的中介或者是檢查者,我是學習精神分析派,具體可以參考《精神分析引論》)的麻痹,使潛意識中的人物或者事件(有可能是不存在的,幻想出的情境)出現在現實中,並不受稽查作用影響,並且談論和幻想一切事情(這些是潛意識中原始慾望的產物,是非常令人開心興奮而且不受到法律與道德束縛的東西)這是我認為酒精中毒產生愉悅感和幻覺的根本原因。
如果我是對的,那麼這個患者在酒醒後會罵罵咧咧,大發雷霆,甚至會找東西打電話,之後會萎靡不振。
這和毒品的危害是一樣的,而且吸毒引起的人格分裂酒精中毒也會產生。所以請及時就醫,並且檢查腸胃以及心臟於肝功能。關於戒酒,由於我解釋了原因,可能會再次發生酒精中毒。
② 酒精中毒性幻覺症(向專家求救)
慢性酒精中毒來而引起精神自活動改變的症狀。
其產生原因是由於酒精對神經系統的毒性作用所致。慢性酒精中毒可導致大腦皮層、小腦、腦橋和胼胝體的變性。酒精中毒幻覺症的臨床特點首先是患者意識清楚,以真性幻聽最多見,內容多數為辱罵、誹謗或威脅聲;幻視次之,偶有其他幻覺。幻覺可以單純或獨立存在是其明顯特點之一,即使有繼發的思維障礙如妄想,也不像精神分裂症患者繼發於幻覺的妄想那樣很快堅信不移並持續存在。
多發生於長期飲酒形成酒依賴,減少或停止飲酒後1—2天內出現,或某次大量飲酒後數小時出現。持續時間數小時到數月不等。
治療應堅決督促其戒酒,補充B族維生素、維生素C等。
其實治療此類病症最好是時間較長的堅持治療,在治療過程中不沾酒水,長期補充維生素C和B族的維生素或者相應的蔬菜,水果。
如果長期出現幻症,癲狂,或者頭昏頭暈腦漲等有關於精神或者腦部的症狀問題,長期無法緩解。
請將患者送去醫院進行救治
③ 醫生您好 喝酒出幻覺了 是酒精中毒還是屬什麼病症這種病症怎樣去治療能根治嗎
病情分析:
喝酒後出現幻覺,是正常的。
指導意見:
建議少喝酒,不宜過量,過量引起大腦產生幻覺的。
④ 每次喝酒都會出現幻覺怎麼治
喝酒後出現幻覺是酒精的作用,因為酒精有麻醉的作用,大量的酒精攝入,內就會刺激中樞容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就會受到抑制,抑制時就會出現神志不清的狀態,很容易出現幻覺。你最好還是少喝點酒,多注意休息,很快就好了。
⑤ 喝了酒產生幻覺是怎麼一回事
酒精所致的神經及心理
酒精及其代謝產物可對神經組織造成直接或間接損害;另外,酒精引起的身體其它器官(如肝臟)損害反過來也影響正常的神經功能。長期酒濫用可伴有腦損害及相應的心理功能改變。腦成像技術證明,酒依賴可造成大腦結構的改變(Pfefferbaum等,1992)。神經心理測驗有助於描述酒依賴伴發的心理過程損害的特點。酒依賴嚴重的神經系統損害後果是Korsakoff綜合征,其特點是記憶缺陷,最明顯的是順行性遺忘及許多其它認知損害。雖然有上述缺陷,但病人的智商保持相對完整,因為智商所評定的知識和能力許多是在遙遠的過去學到的,而Korsakoff綜合征病人一般保留未出現長期重度飲酒時形成的記憶。在最近20餘年中,臨床和實驗研究發現,不論有無Korsakoff綜合征,酒依賴者均有認知缺陷。這些缺陷包括信息處理減慢;注意力不集中;抽象、解決問題和學習新信息困難;情緒異常和脫抑制;以及視覺空間能力(即組織和分析二維或三維空間中物體的能力)下降(Parsons等,1993)。
1酒精相關的大腦結構性損害及伴隨的神經心理改變
大腦的結構性損害可採用屍體解剖來確定,也可以在活體中採用MRI(核磁共振成像)、CT(計算機輔助斷層掃描)進行分析,還可以用功能成像技術(如PET,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或電生理技術(如ERP,事件相關電位)來檢查。在對嗜酒者的研究中,採用這些方法已經發現腦功能異常和腦萎縮的證據。特別容易受到損傷並導致心理功能損害的腦區包括小腦、邊緣系統、間腦和大腦皮質(Charness,1993)。重要的是,因為有無數的神經元通路與大腦的這些區域和其它區域相互聯結,對一個結構或系統的損傷可能影響其它結構或系統。在嗜酒者中,小腦的損害導致運動協調功能喪失,表現為步態蹣跚。雖然嗜酒者的小腦有結構改變,但是對這些改變與運動障礙之間的聯系機制知之甚少。下面僅就已經了解較多的其它大腦結構的改變進行討論。邊緣系統:包括海馬、扣帶回及杏仁核。邊緣系統的活動對於記憶形成、情緒功能、嗅覺及整合來自各種感覺的信息起決定作用。在嗜酒者中所有這些功能的缺陷均可能見到,其中記憶缺失與Korsakoff綜合征病人的遺忘類似,與海馬和杏仁核的損害有關(Petri等,1994)。Korsakoff綜合征病人根據表情和言語信息對情緒的知覺及記憶有明顯損害,而無Korsakoff綜合征的嗜酒者則只有輕微的損害。Korsakoff綜合征病人的嗅覺損害與特定皮質和皮質下腦區的體積減少有關,而這些腦區或者是邊緣系統的一部分,或者與邊緣系統有直接的聯系(Sherar等,1992)。在交叉感覺功能(即用一種感官去了解另一種感官中事物的能力)研究中,Kor sakoff綜合征病人也有明顯的缺陷,這種功能缺陷可歸因於邊緣系統和皮質相關區域的損害,而無Korsakoff綜合征的嗜酒者則只有輕微的改變(Oscar-Berman等,1990)。間腦:是許多其它腦區傳入和傳出神經信號的中轉站,在記憶功能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據認為參與記憶功能的主要間腦區域為下丘腦的乳頭體。因為間腦與海馬和杏仁核有解剖上的聯系,而且許多記憶障礙的病人可見到間腦結構的破壞,所以選擇間腦進行研究(Victor等,1989)。不管酒依賴病人是否進展為Korsakoff綜合征,他們都會發生間腦病變,而且間腦病變是酒依賴和營養不良的共同特點(Blansjaar等,1992)。大腦皮質:神經放射學檢查及屍檢均發現嗜酒者的大腦有結構改變,包括腦室擴大及腦裂、腦溝增寬,這兩種表現均提示有皮質萎縮(Pfefferbaum等,1992);與無Korsakoff綜合征的嗜酒者相比,Korsakoff綜合征病人的腦室更大,皮質內特定部分的灰質體積更小(Jernigan等,1991)。對嗜酒者死後的大腦病理檢查表明,大腦皮質的體積縮小,其中大部分是大腦白質的體積縮小造成的;但是,大腦灰質也可見到萎縮,而且皮質神經元缺失在額葉部分特別明顯(Harper等,1993)。嗜酒者還可以出現提示有廣泛性皮質萎縮的神經認知缺陷,如在測驗中難以解決問題及形成視覺聯想(Bowden等,1992),有空間記憶和觸覺學習缺陷(Oscar-Berman等,1992),所有這些缺陷均與皮質損害一致。神經心理學研究也發現,Korsakoff綜合征病人表現出的體征與額葉皮質損害有關,如情感平淡、脫抑制、判斷力和計劃能力差以及不必要地重復以前的或不恰當的行為。以腦成像、腦功能成像和神經心理測驗技術對嗜酒者進行了大量的綜合性研究,結果均支持酒依賴與額葉皮質的代謝和神經心理功能受損有關。
2神經傳導的損害在記憶功能中,神經遞質起著重要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膽鹼能、兒茶酚胺能和五羥色胺能神經遞質。乙醯膽鹼:是一種膽鹼能神經遞質,對於記憶有決定性作用。產生部位較多,包括位於前腦底部的Meynert基底核,後者與海馬和大腦皮質等參與酒精相關神經心理改變的其它腦區有聯系。前腦基底部的乙醯膽鹼缺乏被認為與酒精性Korsakoff綜合征的記憶障礙有關(Arend,1993)。兒茶酚胺:Korsakoff綜合征病人腦脊液中的兒茶酚胺代謝產物水平降低與記憶缺失有關。給這些病人使用兒茶酚胺能葯物後,病人的注意力增強,因而看起來能促進記憶過程(Martin等,1993)。然而,當這些病人死後對其藍斑的病理檢查卻未發現明顯的細胞病理改變,表明藍斑不是Korsakoff綜合征遺忘的決定性病變部位(Halliday等,1992)。五羥色胺:使用五羥色胺能葯物能促進某些嗜酒者和Korsakoff綜合征病人的記憶過程(Martin等,1995)。嗜酒者腦干中生成五羥色胺的神經元有變性表現,但是不管有無記憶損害,這種病變都很明顯(Halliday等,1993),因此與酒精有關的五羥色胺能神經元損害不可能引起記憶損害。
3影響酒精所致腦損害發生的因素據估計,在沒有Korsakoff綜合征的嗜酒者中,有50%-85%表現出認知能力下降的徵象(Parson,1993),並且個體差異很大,這提示可以引起酒精相關認知能力下降的因素有很多,如酒精相關的健康或營養問題、性別、問題飲酒的開始年齡、遺傳因素及戒斷症狀的發生次數等。
3.1可以影響大腦功能的酒精相關病理改變許多嗜酒者患有維生素缺乏和肝臟疾病,這兩種疾病均可以產生代謝和生理改變,對神經功能產生不良影響,還可以與酒精相互作用造成神經系統損害。營養不良在嗜酒者中比較常見,部分原因是長期飲酒抑制食慾並干擾營養素的消化和吸收過程。長期飲酒加上飲食不當可引起維生素B1缺乏,它與Korsakoff綜合征的神經病理學改變有關。有些研究者提出,Korsakoff綜合征病人的間腦損害可歸因於維生素B1缺乏,而皮質異常(特別是額葉皮質異常)則是由於酒精的神經毒性或其它與酒依賴有關的疾病(如肝臟疾病或頭部外傷)所致。Lishman(1990)提出嗜酒者可根據對酒精所致腦損害的易感性不同分型。這種易感性來源於兩個不同的病理過程,它們在有的病人中單獨起作用,而在其它病人中則起協同作用。第一個過程在腦掃描上的特徵是大腦皮質萎縮及可能存在的前腦基底區萎縮,它被認為是酒精的直接毒性作用造成的。第二個過程的特徵是間腦損害,原因是維生素B1缺乏,這種維生素缺乏可造成該區的血管破裂。只對酒精的神經毒性敏感的嗜酒者可產生與皮質萎縮有關的持久性或短暫性認知缺陷,只對維生素B1缺乏敏感者則會出現以順行性遺忘為顯著表現的輕微或短暫Korsakoff綜合征狀態;而對兩種病變均敏感的嗜酒者可出現大腦皮質和深層結構大片區域的廣泛性損害,這些病人會出現嚴重的順行性遺忘和其它認知損害(Jocobson等,1990)。酒精相關的肝臟疾病也可參與重度飲酒伴發的神經紊亂(Tarter等,1993)。酒精性肝損害的危險性取決於性別、營養狀況、飲酒的數量與方式等因素。肝性腦病是一種進行性的可影響智力功能的代謝性肝臟疾病,經過治療或肝臟移植其病變是可逆的。
3.2性別雖然一些研究支持在酒精介導的神經心理缺陷中存在性別差異,認為女性對酒依賴所致的神經心理損害較男性敏感,但是人們對於這種差異是否存在及其程度仍有爭議(Glenn,1993)。採用電生理、影像學和神經心理方法進行研究得出的結果是互相矛盾的。但是Drake等(1990)所做的研究是一個例外,他採用對於左右大腦半球功能敏感的雙耳分聽任務研究大腦側性模式(亦稱左右大腦半球功能不對稱模式),比較男性和女性嗜酒者與不嗜酒的對照被試識別競爭性言語和非言語信號的能力。信號是通過立體聲耳機呈現的由兩個單詞或兩段音樂構成的系列。結果發現,男性嗜酒者表現為不典型的側化模式,特點是與對照被試相比辨別單詞呈較強的左側半球優勢,辨別音樂呈較弱的右側半球優勢。相比之下,女性嗜酒者的側化模式在兩種雙耳分聽任務下與對照被試均無差別。研究者對這個結果的解釋是男性嗜酒者有右側半球機能障礙,而女性嗜酒者沒有。
3.3年齡酒依賴一直被認為與過早衰老有關。過早衰老假說的證據來自大腦成像、神經病理學(Pfefferbaum等,1992)和神經心理學(Ellis,1990)。許多影像學研究發現,嗜酒者的大腦體積較同齡人小,其影像學改變與年齡大一些的非嗜酒者相似。人們提出兩種假說以解釋過早衰老的機制,每種假說都有支持和不支持的研究證據。一種假說認為,不管是多大年齡,只要問題飲酒開始,衰老速度就被加快了,這就是加速衰老假說。按照這個假說,所發現的認知損害反映的是酒精與衰老的影響之和,嗜酒者的神經心理和大腦改變應該與年齡更大的非嗜酒者類似。另一種假說認為,只有到了中年以後,即正常的衰老表現已經開始之後,對酒精相關腦損害的易感性才被加快。該易感性增加假說提出,高齡嗜酒者的大腦更容易受酒濫用的後果影響,因此高齡嗜酒者表現出來的認知缺陷會超過衰老和酒濫用各自的影響,他們患有的年齡相關症狀和損害將多於年齡匹配的不嗜酒同齡人和有類似飲酒史的年輕嗜酒者。
3.4家族史雖然嗜酒者的大腦異常往往直接或間接地起因於飲酒,但是最近的證據提示,一些大腦改變在酒依賴形成以前就已經存在,甚至可以預測酒依賴的發生。研究者發現,嗜酒者的青少年和成年子女在尚未開始飲酒時就表現出神經心理功能的缺陷(Porjesz等,1993)。一些證據提示,嗜酒者的子女在行為控制(Windle,1994)、視覺空間能力(Garland等,1993)、新奇信息的組織和短時記憶(Peterson等,1992)等方面存在問題。許多學者對嗜酒者的不飲酒兒子的異常腦電活動進行研究證實,家族史在這些異常腦電模式的表現中是重要的貢獻因素(Polich等,1994)。這種異常腦電活動之一是事件相關電位P3成分的波幅降低。由於戒酒的嗜酒者表現出類似的P3異常,研究者將這些腦波看作是酒依賴可能的表型標志。沿著這條推理思路,Berman等(1993)在年輕男孩中測量事件相關電位,以確定事件相關電位是否可以預測青少年的物質使用。他們發現,P3波幅降低與潛伏期延長相結合可明顯地預測青少年的物質濫用,包括酒濫用。另一項研究發現,與一二級親屬中沒有酒依賴者的低危兒童相比,一二級親屬中有酒依賴者的高危兒童P3波幅降低(Steinhauer等,1993)。
3.5戒斷中毒濃度的酒精可以非特異性地抑制中樞神經系統活動,增強正常的抑制過程,抑制正常的興奮過程(Hoffman等,1989)。但是,酒精戒斷卻產生相反的效應:興奮過程增強,抑制過程減弱。這種過度興奮狀態涉及去甲腎上腺素和皮質醇水平的升高。這些改變伴有震顫、癲癇發作、大汗和焦慮等症狀,並可造成神經元損害。皮質醇和去甲腎上腺素對神經細胞可能都具有毒性,特別是皮質醇似乎能損害海馬神經元(Sapolsky等,1986)。多次戒斷可能意味著對海馬的多次損害,伴有相應的邊緣系統功能損害。皮質醇的神經毒性效應還可以與酒精相關的維生素B1缺乏或酒精的神經毒性相互影響,從而導致酒依賴病人的認知缺陷(Adinoff等,1991)。與戒斷相關的腦損害的另一條途徑是谷氨酸受體,它是大腦中的主要興奮性神經遞質。實驗室大鼠長期攝入酒精後,大腦中有一型谷氨酸受體數目增加,這種增加與酒精戒斷性癲癇發作的易感性增強有關。受體數目增加使這些細胞更容易受谷氨酸「興奮毒性」的影響,結果因過度的谷氨酸刺激導致細胞死亡(Hoffman,1995)。反復的戒斷發作還可以導致進行性加重的戒斷症狀。4恢復與治療研究表明,嗜酒者戒酒至少4周後才會出現神經心理和認知功能的緩慢恢復,而大腦影像學指標(CT、MRI和葡萄糖代謝)的恢復需要更長時間(Volkow等,1994)。但是,有些病人戒酒後表現出持久性的神經心理損害,包括特殊認知功能任務的缺陷。為改善嗜酒者受到損害的認知功能,人們嘗試過許多葯物治療,療效不一(Martin等,1993)。在恢復認知和改善神經功能的治療方面,研究結果不一致,部分原因是研究者尚未建立可確定完全恢復或恢復所需時間的標准。Drake等(1995)檢查了戒酒治療後3-4個月時的恢復情況,發現在重新飲酒的嗜酒者中,有酒依賴家族史者認知測驗的成績要比沒有家族史者差。但是,不論有無酒依賴家族史,戒酒後都表現出明顯的改善
⑥ 長期喝酒出現幻覺幻聽症狀有哪些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判斷周圍的人是否對酒精有依賴呢?(醫學版14條) 我們就飲酒模式總結了一些常見的表現: 1.視飲酒為生活中最重要或非常重要的事,在心中占據中心地位,念念不忘。 2.飲酒量較初期飲酒時逐漸增加。 3.飲酒速度增快。 4.經常獨自一個人或者是背著家人偷偷飲酒。 5.以酒當葯,用來解除情緒困擾。 6.有藏酒行為. 7.酒後常常有遺忘表現。 8.無計劃飲酒,常常出現酒後誤事的現象。 9.晨起飲酒,俗稱「睜眼酒」,部分人甚至會在夜間醒來後飲酒。 10.睡前飲酒。 11.喜歡空腹飲酒,飲酒時不吃主食且很少吃菜。 12.在情況允許的時候選擇酒的品牌。 13.因為飲酒與家人爭吵,影響家庭和睦,或因飲酒影響工作。 14.曾經戒過酒,但時間不長又舊病復發,不能控制。 一般來說,如果一個人的飲酒行為出現上述表現中的3條以上,即高度懷疑酒依賴。 經常看到一些患有酒精依賴的人因為飲酒給自身的健康、家庭的和睦以及工作帶來很多不良影響,甚至是在酒後出現一些違法的行為。盡管他們對造成這些後果內疚、後悔,但仍不能徹底停止飲酒,反復戒酒,反復復飲。是他們沒有出息還是沒有毅力呢?都不是,這是因為酒精依賴是一種疾病,而且還是一種不斷惡化的疾病,這種疾病像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一樣,是無法徹底根除的。但卻可以被遏制住。復飲的原因與機體對酒精敏感有關,加上在心理上難以擺脫的強制性飲酒慾望,不管復飲會帶來怎樣的不良後果,單靠自身的毅力是無法將其克服的。 就像其他疾病一樣,會出現一些特徵性的臨床表現。一旦對酒精形成依賴後,在突然停止飲酒或驟然減少飲酒量時會出現很多軀體不適症狀,稱之為戒酒綜合征。為方便起見,有人將戒酒綜合征按照出現的時間和嚴重程度分為3個階段:一期戒酒綜合征:一般於飲酒後6~12小時出現,表現為雙手震顫,重者可累計雙側整個上肢,甚至是軀干,病情嚴重者還可出現伸舌震顫,除此外還常見厭食、失眠、煩躁等症狀。二期戒酒綜合征:出現時間為斷酒後24~72小時,除上述症狀外,常出現幻聽,內容常為辱罵性或迫害性的,可繼發沖動行為,興奮相對較輕。三期戒酒綜合征:震顫譫妄,常發生於末次飲酒72小時之後,此時病人意識不清,震顫明顯並伴有行走不穩,可出現各種生動的幻覺,如看到各種小動物,病人表現緊張、焦慮、恐懼。病人的記憶力明顯受損,部分病人可出現癲癇樣抽搐。即使在發達國家,一旦發生震顫譫妄,經治療者總的死亡率仍可達10%~15%,未經治療者則更高。所以說長期飲酒者不能突然停止飲酒。如果高度懷疑對酒精依賴,應該盡早到專科醫院治療。 形成酒精依賴的人不能控制自己的飲酒行為,也不能控制飲酒量,那麼在戒酒一段時間後能否正常的飲酒呢?就目前所知,從來沒有一個人,僅是數月或數年滴酒不沾,就能夠「正常」喝酒或只在社交場合喝酒。一個人一旦從豪飲發展為失去控制且不顧一切地狂飲,再想走回頭路就不可能了。沒有一個酒精依賴患者是故意為製造麻煩才喝酒的,但不可控制地飲酒必然會帶來麻煩。 很多對酒精依賴的人自認在戒酒一段時期以後,喝幾罐啤酒或幾杯淡葡萄酒沒有問題了。一兩瓶啤酒下肚就會喝醉的人不多。所以也就錯誤地認為自己可以控制每天只喝兩、三瓶啤酒就不再喝了。他們偶爾也確實能夠在幾天或幾個星期內照此辦理。於是就會得出結論:即使喝酒也會「游刃有餘」。但是,他們每次喝的啤酒或葡萄酒會越來越多,要不了多久,就會狂飲如初。 另外一種錯誤的觀念就是以低度的酒來替代高度酒。對於酒精依賴者來說,酒精就是酒精,不管含有酒精的是馬爹尼酒、威士忌加蘇打水、香檳,還是一小杯啤酒,對於他們而言,不管喝一杯什麼樣的酒,都會導致飲酒過度,導致復飲。 所以,對於酒精依賴者而言,在戒酒一段時間後,試圖控制飲「自己的酒量」或只飲用較低濃度的酒,都是危險的。但為了保證徹底戒酒,只能是滴酒不沾。如何能夠做到呢?除了在醫生的指導下完成脫酒治療外,還要接受長期的康復治療,包括對相關心理或精神疾病的治療、防復飲葯物的治療、心理治療以及加入一些自助的康復組織。只要有戒酒的願望和不懈的努力,就會成功。
如果你真心實意想戒酒但發現自己無法徹底戒除;或者,如果你在喝酒時難以控制數量總是喝醉;或者,你並不喜歡酒精的口感,喝酒很猛追求酒精帶來的沉醉飄忽的感覺。那你可能就患有酒精依賴症。
酒精依賴症也不一定是每天都喝酒。
一 輕度依賴:
1)一天累計飲酒量白酒<250ml 或啤酒少於4瓶.
2)正式飲酒史在4年以內,加重史在1年之內.
3)每日飲酒的次數日益增多,酒量增大.
4)酒後情緒激動.易怒,行為失控,打架,尋釁滋事,摔東西等.
5)對酒精的耐受力增強.
6)因為飲酒與家人爭吵.
7)因為飲酒耽誤正常的工作.
8)每次飲酒後不關身體難受,而且後悔、自責、懊喪。
9)有時候平時也可以不飲,但一旦飲酒就連續幾天大劑量飲酒,直到身體抵受不住為止,間隔半月,一月或更長時間再喝。
二 中度依賴:
1)一天累計飲酒量250ml<白酒<500ml.或大啤4—8瓶。
2)正式飲酒史在4年至8年之間加重史在1年至2年之間.
3)飲酒無法自控,獨自飲酒次數增加。
4)每日必飲成為生活當中最重要的事情.
5)有偷酒藏酒行為.
6)一旦不飲,即感到身體不適,心慌,心悸,出汗,坐卧不寧等症狀,飲酒後症狀緩解.
7)身體偏瘦,有腸胃不適等反應.
8)工作和家庭生活因為飲酒受到很大影響。
9)有戒酒的願望,但無法戒斷。
10)有時候平時也可以不飲,但一旦飲酒就連續幾天大劑量飲酒,直到身體抵受不住為止,間隔半月,一月或更長時間再喝。
三 重度依賴:
1)一天累計飲酒量白酒>500ml.或大啤8瓶以上。
2)正式飲酒史在8年之上,加重在2年以上.
3)每日早晨起來空腹飲酒.
4)每日必飲,每飲必醉,酒後不飲食,身體虛弱.
5)有手抖出虛汗,失眠,走路呈斜線或s型.
6)已強制戒酒無效或因為喝酒引起的身體原因住院治療多次.
7)因飲酒已出現胃出血、高血壓、小腦萎縮、脂肪肝、酒精肝、肝硬化、骨股頭壞死等並發症.
8)已出現人格改變多疑,脾氣改變,對家庭無責任感,對家人(妻子和孩子)漠不關心.
9)對任何事情失去興趣不願與他人交往,喝酒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
10)記憶力減退,耳鳴,高血壓.
11)有幻視,幻聽,幻覺等精神障礙.
12)有時候也可以平時不飲,但一旦飲酒就連續幾天大劑量飲酒,直到身體抵受不住為止,間隔半月,一月或更長時間再喝。
13)因為長期大量飲酒,已經出現抑鬱症,焦慮症,狂躁症等精神障礙。
14)戒酒綜合症明顯:一旦不飲酒,就出現:嘔吐,抽搐,震顫(手,面部,舌),譫妄,癲癇等症狀,飲酒後有緩解。
⑦ 為什麼酒喝多了,就會產生幻覺呢
1,酒精會抑制大腦的呼吸中樞,造成呼吸停止,另外由於換抑肝糖原的分解專,導至血糖下降也屬可能有至命的影響。
2,神經系統傷害:譬如周邊神經病變,就會引起產生幻覺。
3,腦皮質萎縮:有報告顯示部分慢性酒癮者的大腦皮質有萎縮現象,也有部分病人有智力衰退的跡象。
⑧ 喝酒後產生幻覺是怎麼回事
1、喝多了就是麻醉大腦,影響身體行動,支配行動遲緩,但沒有什麼幻覺,意識里版會感覺自己說話不怕什麼權,別人感覺喝多的人說話隨便,平時不敢說的不願說的都出來了,也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如果這叫幻覺的話),實際是人喝多了之後,血液流動過快,導致思維加快,反應速度加快,但我們平時管這叫說話不過腦子,不是幻覺.酒醒後人的大腦反而會有遺忘的現象,對自己說過的話會沒有記憶.並且時間很長也想不起自己說過什麼,都是聽了在場的人提示後感覺後悔.
2、那都是酒精的作用,有麻醉的作用,大量的酒精攝入,就會造成中樞神經系統的先興奮後抑制,興奮時就會出現言語多,膽子大,痛覺減弱,煩燥。抑制時就會出現神志不清,犯困,醉後所做的事都會忘記。
摘自愛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