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泡酒用那些葯材好
泡葯酒其實是我們廣大人民生活中較常見的生活習好。我也經常泡葯酒,且有10年經專驗了,根據我自身的經驗,屬特向你建議如下:
1、葯酒泡製前,最好把原材料用酒沖洗一下,時間一分鍾就好,否則,散失營養。
2、原料酒最好選擇50度以上的純糧釀酒,千萬不要勾兌的散白酒,這不利於葯酒的成效。
3、玻璃瓶用前,要用沸水至少泡3遍,每次時間不少於30分鍾,以便衛生。有條件,最好在大鍋內用沸水煮10分鍾,或在消毒櫃內進行消毒。
體延堂泡酒料配方: 鹿鞭,海狗鞭,驢鞭各50克,熟地120克白術,枸杞子,鎖陽各30g,山葯,茯苓,人參,肉蓯蓉,淫羊藿,菟絲子,澤瀉,車前子,當歸,補骨脂,首烏各20克等27味葯材
建議:泡酒料講究嚴格的比例配對,每種葯材都有它特有的葯性和葯效,只有經過科學配比的泡酒料才能達到很好的功效的,同時由於市場上大量的充斥著假貨,比如很多的黑心的商家會用牛鞭來代替鹿鞭,在這里大家一定要選擇正規品牌的道地葯材,體延堂泡酒料嚴格按照科學的葯材配比,全部使用道地葯材,在業界有很高的聲譽的。
② 用什麼泡葯酒可以去寒除濕
乾薑 附片泡酒可以去寒;藿香 砂仁 白豆蔻泡酒可以去濕。由於不能面見患者給予檢查,建議先到正規的醫院診斷,再根據臨床醫生的指導進行治療,嚴禁自行用葯,以免延誤病情。
③ 什麼泡酒能除濕
除濕的有:天麻石來斛酒。
1、葯源材解析:石斛、川芎、當歸、丹參:舒筋活血。 天麻:息風平肝。仙靈脾、杜仲、狗脊:補肝腎,強餓骨。五加皮、牛膝、草解、牛蒡子、虎脛骨、烏蛇肉、茵芋:祛風濕,堅筋骨,止痛。制附子、川椒:溫陽散寒止痛。 桂心:通血脈,暖脾腎。
2、此酒舒筋活血,強筋壯骨,祛風除濕,散寒止痛,主治中風手足不遂,骨節疼痛,肌肉頑麻,腰膝酸痛,不能仰俯,腿腳腫脹。
(3)白酒泡什麼葯材是除濕擴展閱讀:
祛除濕氣的其他方法有:
1、可以經常用淮山、茯苓、炒扁豆、陳皮、黃芪、黨參等健運脾胃的葯材煲湯。另外,若加入砂仁等芳香醒脾的葯材,更能達到活躍脾胃運化的作用,這樣祛濕才能事半功倍。
2、脾主四肢,多做肢體運動鍛煉可健脾胃、祛濕氣。現代人動腦多、體力消耗少,加上長期待在室內,身體很少流汗,在早晨天氣好時,多外出做運動,因為太陽是最廉價的化濕劑,任何「有點喘、流點汗」的運動,就可以把體內的濕氣發散出來,都有助氣血循環,增加身體的代謝。
3、按摩穴位。足三里穴(雙側小腿外側,在外膝眼下方四橫指處)是胃經的合穴,「合治內腑」,經常點揉、刺激足三里穴有調理脾胃、運化水濕的作用。
④ 什麼葯酒去濕
方名 :木瓜酒。
處方 :油酥公狗前足骨、川芎、川牛膝、全當歸、天麻、版五加皮、紅花、續斷、權白茄子根各 50克 ,玉竹 100克 ,秦艽 18克 ,防風 15克 ,桑枝 150克 ,木瓜 180克 ,冰糖 1000克。製法 :將上述中葯共同研成粗末 ,放入玻璃瓶或瓦罐內 ,加入 50度以上白酒 ,酒量超過葯面 10~ 15厘米 ,密封浸泡 7~ 10天 ,即可飲用。
功效 :除濕祛寒 ,追風定痛。
主治 :風寒濕氣流入經絡引起的筋脈拘攣、四肢麻木、骨節酸痛 ,以及歷節風痛 (痹證的一種 ,症狀以關節疼痛為主 ,而且疼痛劇烈 ,夜甚於晝 )。
用法 :口服 ,每天兩次 ,每次 15~ 50毫升 ,溫服。
禁忌 :孕婦忌服。
南瓜藤老蔸浸酒治風濕
製法:取上等純米酒(20度左右)5000克,甘蔗紅片糖1000克,秋後的南瓜藤老蔸(方言,指植物的根和靠近根的莖)5到7棵;先將藤蔸洗凈,晾乾,斬成段,然後與片糖一起浸在酒中,密封20天左右即可開封飲用。長期堅持,療效漸顯。每次用量,視患者的酒量而定,一般100克左右,每天1-2次,無需忌口。
⑤ 用什麼泡酒除濕
十味附子酒
配方:制附子30g、五加皮(炙)20g 、桑白皮50g 、丹參30g 、續斷30g、牛膝回30g 、白術50g 、生薑50g 、細辛答25g 、肉桂25g、清酒1500ml。
此酒散寒逐濕,溫陽行痹,補肝腎,強筋骨,益脾通脈,降利沖逆。主治因腳氣引起的腿腳軟弱無力,或麻木、酸痛、攣急、腫脹、發熱、萎枯、嘔吐等。
(5)白酒泡什麼葯材是除濕擴展閱讀:
制附子
功能主治:回陽救逆,補火助陽,逐風寒濕邪。用於亡陽虛脫,肢冷脈微,陽痿,宮冷,心腹冷痛,虛寒吐瀉,陰寒水腫,陽虛外感,寒濕痹痛。
續斷
功能主治:補肝腎,續筋骨,調血脈。治腰背酸痛,足膝無力,胎漏,崩漏,帶下,遺精,跌打損傷,金瘡,痔漏,癰疽瘡腫。
肉桂
功能主治:肉桂有溫中補腎、散寒止痛功能,治腰膝冷痛,虛寒胃痛,慢性消化不良,腹痛吐瀉,受寒經閉。
細辛
功能主治:解表散寒,祛風止痛,通竅,溫肺化飲。用於風寒感冒,頭痛,牙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淵,風濕痹痛,痰飲喘咳。
⑥ 什麼葯酒可以祛濕
祛濕何用酒???你每天早上吃三片姜就可祛濕的!!!
⑦ 祛濕酒要什麼泡
祛風散寒除濕酒大全
大風引酒
制附子16g、枳實20g、澤瀉20g、陳皮20g、茯苓20g、防風
大豆100g(原方有甘草)水1000ml糯米黃米釀成的酒1000ml
1、將上面所說的前6味葯草一同搗細碎,裝入絹袋內;
2、放入干凈的器皿中;
3、用糯米黃米釀成的酒、水一同煮大豆;
4、煮取750毫升,分作3份。
每一日服1份,3份為1療程。祛風利濕止痛。
制附子:回陽補火,散寒除濕止痛。防風:祛風勝濕。澤瀉、茯苓:利濕健脾。枳實、陳皮:理氣化濕。大豆:活血,利水,祛風,除毒。此酒有祛風利濕止痛的功能,主治風濕痛,遍身脹滿。因制附子之毒性,可小量服之,察看效果,再酌加至治療量。
三滕酒
絡石藤90g、海風藤90g、雞血藤90g、桑寄生90g
五加皮30g、番木瓜60g、白酒3000ml
1、將上面所說的6味葯草,切成薄片,放入干凈的器皿中;
2、倒入白酒浸泡,按冷浸法製成葯酒2000~3000ml即成。
每一次30ml,每一日1~2次,將酒溫熱空腹服用。祛濕,舒筋,通絡。
絡石藤:性味苦寒,長於祛風通絡,涼血消腫。海風藤:性微溫,味苦辛,長於法風除濕,溫通經絡。雞血藤:性溫,味苦而微溫,專於行血補血,舒筋靈敏。桑寄生:性昧苦平,能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五加皮:性溫味苦辛,可祛風濕,強筋骨。番木瓜:性溫味酸,舒服靈敏,化濕和胃。此酒有祛濕、通絡、舒筋的功能,主治風濕性中心環節關頭炎及中心環節關頭痛苦悲傷。
十七味葯酒
白石英120g、酸棗仁30g、羚羊角30g、磁鐵120g、石斛90g、黃芪30g
羌活30g、生荒60g、牛膝草90g、肉桂60g、雲苓60g、杜仲45g、酒3500ml
1、將上面所說的葯草一同碎為細末,裝入布袋內,吊掛在干凈的罐子同內;
2、倒入酒浸泡,彌縫;
3、10日後開啟。
每一次10ml,每一日遲早2次,將酒溫熱空腹服用。旋飲旋添酒,味薄止。祛風,利濕,補虛。
牛膝草、白石英、草薢、防風、羌活:祛風濕,通經止痛。制附子、肉桂:溫陽散寒止痛。丹參、山萸肉、黃芪、酸棗仁、生荒、杜仲:補虛蠲痹,緩攣急,強腰腳。石斛、磁鐵、羚羊角:補腎益精,聰耳明目,舒筋除痹。雲苓:健脾利水,以奠中土,為生化之基。此酒主治風濕痹痛,筋脈攣急,腰腳軟弱無力,看和聽不明。
⑧ 用白酒泡什麼葯材喝好
製法:取黨參20g,熟地30g,枸杞子20g,沙苑子15g。仙靈脾15g,公丁香15g,遠志肉lOg,廣沉香6g,荔枝肉lO個。將版諸葯同人權白酒1000ml內,密封浸泡3日後,稍打開口蓋,用文火煮30分鍾,取下稍冷,再密封浸泡2l天後飲用。每日飲2次,每次10~20ml。
功能:助陽益壽灑具有補腎壯陽,益肝養精,健脾和胃,延年益壽等功效。適於脾腎陽虛而致的腰膝酸軟、遺精早泄、氣虛少力、頭暈日花、食慾不振及便結泄瀉者飲服。
⑨ 泡什麼酒除濕
除濕酒
【來源】《中醫正骨經驗概述》。
【組成】虎脛骨9克 防己9克 獨活6克 雲苓9克 杜仲9克 萆薢9克 晚蠶砂9克 松節9克 茄根12克 木瓜12克 蒼耳子12克 枸杞子12克 秦艽9克 桑枝15克 牛膝3克 狗脊9克 續斷9克 伸筋草9克 豨薟草12克 白酒2.5千克
【用法】虎脛骨炙酥為面,防己等十八味葯共研粗末,再將虎脛骨面摻入粗末中,用消毒紗布包好,用繩懸於酒中泡兩周備用(冬季泡一月),每日服二次,每次服9~15克。勿須多服。
【功用】除濕通經。
【主治】風寒濕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