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傷寒論里的白粉是什麼
就是白米粉,傷寒論講座中郝萬山老師講過.就是大米的粉末,市場有賣.
2. 白酒古時候為何被稱為「百葯之首」
因為白酒有活血化瘀、祛除風寒的作用,還能幫助身體吸收中葯。白酒在很多人看來是一種酒精度數極高的酒,不止對身體無益,喝多對人體有害。但是實際上,古人認為白酒是“百葯之首”,中醫還會用白酒當做葯引子,來治病救人。白酒利用的是酒麴工藝,口感好,度數高,因此可以用來活血化瘀、祛除風寒,對人體有一定的好處。
總的來說,白酒能幫助人驅寒、化瘀、活血,確實是一味不錯的“葯”,而且它與其他葯物配合使用,能幫助葯物的吸收,起到了葯引子的作用。當然現代白酒的作用也就是當餐桌上的應酬酒,倒是埋沒了它,百葯之首的作用。
3. 請問<傷寒論>中"下利"指的是什麼
厥逆指的是手指頭到手肘,腳趾頭到膝蓋都很冷。下利指的是大便(主要是大便)次數多。
4. 請教有關傷寒論里的白酒
白酒
中國特有的一種蒸餾酒。由澱粉或糖質原料製成酒醅或發酵醪經蒸餾而得。又稱燒酒、老白乾、燒刀子等。酒質無色(或微黃)透明,氣味芳香純正,入口綿甜爽凈,酒精含量較高,經貯存老熟後,具有以酯類為主體的復合香味。
中國白酒產品種類繁多。 按酒的香型可將白酒劃分為5種香型,又稱5種風格。
①醬香型 :以貴州茅台酒為代表。又稱茅型。口感風味具有醬香、細膩、醇厚、回味長久等特點。
②清香型:以山西汾酒為代表。又稱汾型。具有清香、醇甜、柔和等特點,是中國北方的傳統產品。
③濃香型(大麴香型):以四川瀘州老窖大麴酒為代表。又稱瀘型。口感風味具有芳香、綿甜、香味諧調等特點。
④米香型:以廣西桂林三花酒為代表。口感風味具有蜜香、清雅、綿柔等特點。
⑤其他香型:具有各自獨特的生產工藝和口感風味,其主體香及香型尚未確定。如貴州董酒、陝西西鳳酒等,其口感風味依酒的特性,風格突出者為佳品。
中國名酒繁多,主要有:貴州茅台酒、山西汾酒、四川五糧液、江蘇洋河大麴、四川劍南春、安徽古井貢酒、貴州董酒、陝西西鳳酒、四川瀘州老窖特曲、四川全興大麴、江蘇雙溝大麴、湖北特製黃鶴樓酒和四川郎酒等13種名酒。
另外,優質白酒必須有適當的貯存期。白酒的貯存期,瀘型酒至少貯存3~6個月,多在一年以上;汾型酒貯存期為一年左右,茅型酒要求貯存三年以上。
歷史
在河南舞陽縣北舞渡鎮賈湖村的最新考古發現表明,生活在公元前70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的中國人老祖先已經開始發酵釀酒了。而中國白酒的出現應不晚於東漢,即迄今有1600年以上的悠久歷史。1998年8月,在成都市錦江畔以外發現的明朝初年的水井街坊遺址,這是我國迄今發現連續生產白酒長達800年的酒坊實證。
5. 古葯方子中的清酒,是指什麼酒,清澈的酒還是什麼。以為這是日本那種酒的請保持沉默。東漢一升相當於多少
你好,很高興為你提供參考。你說的條文來自傷寒論的復脈湯的條文版。清酒是古代味道權清純而濃厚的酒,現代臨床上用白酒和黃酒來代替,如果患者酒量好,可用白酒,否則用黃酒。千萬注意清酒不是醋,苦酒才是醋,可參看傷寒論條文312的苦酒湯。東漢的一升是現在的200毫升。希望我的參考對你有用,再會。
6. 中醫里的清酒指什麼酒
很高興為你提供參考.你說的條文來自傷寒論的復脈湯的條文.清酒是古代味道清純而濃內厚的酒,現代臨床上容用白酒和黃酒來代替,如果患者酒量好,可用白酒,否則用黃酒.千萬注意清酒不是醋,苦酒才是醋,可參看傷寒論條文312的苦酒湯.東漢的一升是現在的200毫升.希望我的參考對你有用,再會.
7. 白酒為什麼被稱為「百葯之首」
因為酒有一定的治病、養生、保健和防病作用。酒為“百葯之首”,自古以來,酒與醫有不解緣。醫的繁體寫法:“醫”中有個“酉”,酉者酒也。醫家喜好用酒,是取其善行葯勢而達於臟腑、四肢百骸的特性。
酒在醫學上的應用,是中國人對世界醫葯學的一大貢獻。中國古代用酒治病非常普遍,在浩如煙海的醫學典籍中舉不勝舉。《內經》中有用酒療疾的內容;《傷寒論》《金匱要略》中有關酒的方劑多達16種。由於白酒具有預防疾病、治療疾病、保健身體等多重作用,因此被譽為“百葯之首”。
中醫認為,白酒歸心、肝、胃、肺經,具有舒筋活絡、止痛散寒、溫通經脈、振奮陽氣、緩解疲勞、引行葯勢等作用,用於風寒濕痹,筋脈痙攣,且有導引其他葯物到達病所之功,《黃帝內經》有“湯液醪醴論篇”,專門討論酒的葯用之道。
現代研究認為,酒中的乙醇能被人體氧化成乙醛,然後氧化成乙酸。這種氧化過程可促使體內血液流動加快,脈搏加速,呼吸加快。因此,適量飲酒,可促進人體胃腸分泌,幫助消化,加強血液循環,增加細胞活力,營養肌膚,解除疲勞,增加體溫。
8. 何謂「清酒」哪些《傷寒論》中的方劑煮葯物用清酒,其作用各是什麼
清酒不是烈性白酒,也不是黃酒,而是糯米所釀的糯米酒,糯米酒製成後裝入瓶中,其上內層的部分微微透明,容《傷寒論》中的炙甘草湯中用的清酒就是這一部分,這部分清酒的酒性微溫且微酸微甜,度數較低;炙甘草湯中用清酒和水各半煎葯,能起到溫行氣血,以助通脈,甚至有補虛扶弱之功效。《傷寒論》中的安中湯,杜仲獨活湯用清酒和水煎葯也是同理。作用:活血,舒筋,行氣。
9. 請教高手 中葯制葯中的 1.酒洗酒蒸中的酒是不是指的是黃酒
1古代的酒制來大多是黃酒 因為燒自酒是宋元以後才出現的。
2炒是一般火不要太急,防止焦糊(可放砂 土 麩子一起炒),炒到剛泛黃能聞到香味就可以,不要炒的太老,老了就發苦了,脾喜歡香味的。當然如果炒炭的除外(要炒至焦黑)
3梧桐子大一般如水丸大小如綠豆大小。
4張仲景傷寒論里的川椒就是用紅色開口的花椒(閉口者殺人)炒出汗就是炒出油(花椒有油性溫度一高他就出油),一般炒到有焦香味就可以了
6這個去毛 去蘆去心有的葯材有精加工 有的統貨就沒有加工,買時要問清楚,一般葯店有多種規格。像熟地制黃精等葯材就是已經用酒制過的,不過制的效果如何就不好說了
7蒸饅頭 蒸包子見沒見過,就是先把黃精用黃酒泡好,然後放鍋內的篦子上鍋內添水象蒸饅頭一樣蒸。
10. 中葯里的用酒放入方寸匕的方寸匕是什麼意思啊
系古代量取葯末的器具名。其形狀如刀匕,大小為古代一寸正方,故名。一方寸匕約專等於2.74毫升屬,盛金石葯末約為2克,草木葯末為1克左右。
1.古量具名。多用於量葯。 漢 張仲景 《傷寒論·太陽病上》:「上五味為散,更於臼中杵之,白飲和方寸匕服之。」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棗》:「以方寸匕投一椀水中,酸甜味足,即成好漿。」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序例·陶隱居<名醫別錄>合葯分劑法》:「方寸匕者,作匕正方一寸,抄散,取不落為度。」
2.古錢幣名。 宋 洪遵 《泉志·刀布·貨布》:「 宣和 五年, 郭僎 為 亳州 蒙城 令,村人得之田中。柄端有『方寸匕』三字。彷佛隸書,背有方孔不透,身形如刀,文曰『貨布五百』。疑 王莽 所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