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白酒知識 > 水滸傳中的白酒是什麼酒

水滸傳中的白酒是什麼酒

發布時間:2021-02-18 16:59:52

⑴ 水滸傳里的酒究竟有多少度

在元代以前,就是到南宋為止的酒都是發酵酒,度數最多不高過二十;大多是十度以下的米酒,發酵後就過濾而得;故有"李白斗(十升)酒詩百篇","綠蟻新醅酒"之類的詩句,像武松過景陽岡喝的那十八碗酒都是二十度以下的,甚至是十幾度左右。

《漢書·食貨志》上讀到:一釀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斗。那位有興趣模仿一下古酒可以試一試:)事實上,用櫱釀出的酒被稱為「醴」,是甜酒,酒精度很低,所以古人才說「小人之交甘若醴」,而用曲釀造出來的才是真正的酒,酒精要重一些,酒精度大致在10%到18%左右。
自北宋時期遼國、金國、元朝等蠻子進駐中國以後,才有蒸餾酒的首創,因為他們世代祖居北國的草原,氣候嚴寒,環境惡劣,必須要喝高濃度的酒才能保暖,而蒸餾酒正是元朝這個徹底統治中原的傑作,通過蒸餾提高酒度。後來滿清入關,因為也是由於東北天氣酷寒,所以再次引起一股高度蒸餾酒的熱潮,類似燒刀子。而我們現代人忽視了華夏文明的發酵酒,過度重視以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的蒸餾酒,所以才導致現代人普遍認為中國酒度數高,難喝,其實這是一種對我們自己國家酒莫大的誤解。
北宋時期遼國、金國、西夏等地的蒸餾酒還沒有完全火起來,或者是說當時由於宋朝的高度文明使得他們覺得發酵酒好喝,沒有高濃度烈酒的辛辣苦澀,所以還是將發酵酒作為高級宴席中的御酒,其蒸餾酒沒有在王公貴族裡流行,只是老百姓因為買不起發酵酒,還是喝以前世代祖輩流傳下的蒸餾酒。

而到了元朝因為建立了莫大的歐亞版圖以及完全統治中土後,將蒸餾酒放在了所有酒類之上,其目的是為了突出他們蒙古人自身的文化。雖然明朝時又興起了發酵酒,使得華夏傳統的釀酒工藝得到發揚,但後來滿清入關後,他們生於雪國,所以對高濃度和極度抗寒的蒸餾酒情有獨鍾,因此入口辛辣、渾身發熱的蒸餾酒漸漸替代了香醇濃郁、後勁很足的發酵酒,成為了主流

⑵ 《水滸傳》中的「酒」是什麼酒

按理說 應該不是蒸餾酒 度數比較低 按現在說就是低度數酒

⑶ 水滸傳中,武松喝的是什麼酒,和啤酒類似嗎

白酒亦稱燒酒,我國的白酒是世界上獨有的一種蒸餾酒,它的問世是釀酒工專藝帶有革命性的突破。但是從什麼屬時候開始生產?過去一直沿用李時珍《本草綱目》的說法,即「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從上世紀30年代起,一些搞化學史的科學工作者向陳說提出了挑戰,試圖將白酒生產的源頭向前追溯,大致形成了東漢說、唐代說、南宋說幾種觀點,都因缺乏有力的證據,殆無定論。但說南宋已有白酒生產,應該是成立的。 但水滸傳寫的歷史是北宋時候發生的,所以武松喝的應當不是白酒。
那武松喝的到底是什麼酒呢?
酒類品種按照現代分類法,可分為黃酒、果酒、配製酒和白酒四大種類。前三種在宋代以前已有生產,但到了宋代才獲得較大的發展,特別是黃酒(例如有名的紹興黃酒)生產進入了歷史上的鼎盛時期。果酒度數特別低,想必武松這樣的好漢是不屑一喝的,而配製酒是發酵酒和蒸餾酒添加芳香植物、動物、化學添加劑都屬此類,例如桂花陳酒、竹葉青酒、山楂酒、營養型酒等,還有具一定功能性的營養保健酒類,這樣的酒只有陽痿腎虛的癆病鬼大概才會喜歡,而黃酒,既有一定的酒精度,在當時又極為盛行,所以武松喝的一定是黃酒。

⑷ 水滸傳中的酒

水滸傳中酒的描寫
http://post..com/f?kz=20394764
http://www.nen.com.cn/78252276908556288/20050704/1713783.shtml
《水滸》中的酒文化
中國古典名著《水滸》,以生動離奇的故事和108個個性化的人物,令中外讀者愛不釋手。而今,書中的酒文化也引起讀者的廣泛注意和濃厚的興趣。
《水滸》中所提到的酒名,有透瓶香酒、茅柴白酒、玉壺春酒、藍橋風月酒、頭腦酒等。第23回中,武松過景陽岡之前喝的就是,透瓶香"又叫出門倒"的酒,初入口第時醇釅好吃,少刻便倒。第32回,武松醉打也亮時所在酒店,賣的便是"茅柴白酒"。第38回中,宋江、戴宗、李逵在琵琶亭上喝的就是"玉壺春酒"。宋江在潯陽樓上喝的就是"藍橋風月"酒。第51回中提到"頭腦酒",頭腦酒是在宋時吃法很特別的一種酒。它是將肉及雜味置於大碗中,將熱酒注入,如同喝菜粥。除此之外,酒還分清渾。第36回中,宋江在李立的酒店裡喝的是渾白酒。第29回寫武松把蔣門神的娘子丟進了渾酒缸。
《水滸》中的喝酒,除了以碗、瓶、角、杯等計量外,還有以桶計的。魯智深第一次大鬧五台山時,一個人吃了一桶酒。第二次大鬧五台山時,一個人吃了十來碗酒後吃了一桶酒。吳用和三兄弟相會時,四個人坐定了,叫酒保打一桶酒放在桌子上,每人喝一桶。
《水滸》中的酒樓也相當壯觀。大名府的翠雲樓上有三滴水,雕梁綉柱極是造得好。樓上樓下,有百十處閣子。終朝鼓樂喧天,每日笙歌聒耳。江州的潯陽樓快活林里的"河陽風月"店,也都非常氣派。小店則多以姓氏為名,如"潘家酒店"、"攀家酒店"等,酒店門口掛酒旗的標志。酒店懸長旗做標志叫做"酒飾",也叫"酒幌子"或"青簾"。旗桿則叫"望竿"。第29回中武松向施恩提出"無三不過望"的"望",就是酒店的代名詞。快活林中的酒店,出是檐前立著"望竿",上面掛著一個"酒望子",寫著四個大字"河陽風月"。而"村醪酒店",卻以望竿挑著一個草帚兒來代酒飾。如魯智深第二次大鬧五台山之前看到,遠遠地杏花深處,市梢盡頭,一家挑出個草帚兒來。魯智深走到那裡看時,卻是個傍村的小酒店。

⑸ 《水滸傳》中的白酒是什麼酒呢為何武松喝不醉呢

在小說《水滸傳》中,梁山好漢幾乎人人愛飲酒,而且無論什麼時候,只要寫到吃飯,酒都是放在第一位的,其次才是肉和菜,即使只有一個人吃飯也不例外。梁山好漢不僅喝酒的頻次高,而且酒量也異常的大,比如說武松一頓飯的功夫可以喝掉十五碗白酒,魯智深一次可以喝掉一桶白酒。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這兩位梁山好漢的酒量實在太大,令人感到難以置信。

綜上所述,《水滸傳》中的白酒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有名字的高度老酒,一種是沒名字的低度酒,但是無論哪一種白酒,其酒精度都比現代白酒低得多。所以武松可以喝十五碗白酒,魯智深可以喝一桶白酒,其實都是合情合理的,並不是作者在誇大其詞。

⑹ 《水滸傳》中梁山好漢們喝的是什麼酒

水滸酒文化
中國古典名著《水滸》,以生動離奇的故事和108個人物個性,令中外讀者愛不釋手。而今,書中的
酒文化也引起讀者的廣泛注意和濃厚的興趣。
《水滸》中所提到的酒名,有透瓶香酒、茅柴白酒、玉壺春酒、藍橋風月酒、頭腦酒等。第23回中,
武松過景陽岡之前喝的就是,透瓶香「又叫出門倒」的酒,初入口第時醇釅好吃,少刻便倒。第32回,武松
醉打也亮時所在酒店,賣的便是「茅柴白酒」。第38回中,宋江、戴宗、李逵在琵琶亭上喝的就是「玉
壺春酒」。宋江在潯陽樓上喝的就是「藍橋風月」酒。第51回中談到「頭腦酒」,頭腦酒是在宋時吃法很特別
的一種酒。它是將肉及雜味置於大碗中,將熱酒注入,如同喝菜粥。除此之外,酒還分清渾。第36回中,
宋江在李立的酒店裡喝的是渾白酒。第29回寫武松把蔣門神的娘子丟進了渾酒缸。
《水滸》中的喝酒,除了以碗、瓶、角、杯等計量外,還有以桶計的。魯智深第一次大鬧五台山時,
一個人吃了一桶酒。第二次大鬧五台山時,一個人吃了十來碗酒後吃了一桶酒。吳用和三兄弟相會時,四
個人坐定了,叫酒保打一桶酒放在桌子上,每人喝一桶。
《水滸》中的酒樓也相當不壯觀。大名府的翠雲樓上有三滴水,雕梁綉柱極是造得好。樓上樓下,有
百十處閣子。終朝鼓樂喧天,每日笙歌聒耳。江州的潯陽樓快活林里的「河陽風月」店,也都非常氣派。小
店則多以姓氏為名。台「潘家酒店」、「攀家酒店」等。酒店門口掛酒旗的標志。酒店懸長旗做標志叫做「酒
飾」,也叫「酒幌子」或「青簾」。旗桿則叫「望竿」。第29回中武松向施恩提出「無三不過望」的「望」,
就是酒店的代名詞。快活林中的酒店,出是檐前立著「望竿」,上面掛著一個「酒望子」,寫著四個大字「河
陽風月」。而「村醪酒店」,卻以望竿挑著一個草帚兒來代酒飾。如魯智深第二次大鬧五台山之前看到,遠
遠地杏花深處,市梢盡頭,一家挑出個草帚兒來。魯智深走到那裡看時,卻是個傍村的小酒店

⑺ 水滸傳時期喝的酒是什麼做的多少度

  1. 在元代以前,就是到南宋為止的酒都是發酵酒,度數最多不高過二十。

  2. 大多是十度以下的米酒,發酵後就過濾而得;故有"李白斗(十升)酒詩百篇","綠蟻新醅酒"之類的詩句,像武松過景陽岡喝的那十八碗酒都是二十度以下的,甚至是十幾度左右。

⑻ 水滸裡面喝的是什麼酒

白酒亦稱燒酒,我國的白酒是世界上獨有的一種蒸餾酒,它的問世是釀酒工藝帶有內革命性的容突破。但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生產?過去一直沿用李時珍《本草綱目》的說法,即「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從上世紀30年代起,一些搞化學史的科學工作者向陳說提出了挑戰,試圖將白酒生產的源頭向前追溯,大致形成了東漢說、唐代說、南宋說幾種觀點,都因缺乏有力的證據,殆無定論。但說南宋已有白酒生產,應該是成立的。 但水滸傳寫的歷史是北宋時候發生的,所以武松喝的應當不是白酒。
那武松喝的到底是什麼酒呢?
酒類品種按照現代分類法,可分為黃酒、果酒、配製酒和白酒四大種類。前三種在宋代以前已有生產,但到了宋代才獲得較大的發展,特別是黃酒(例如有名的紹興黃酒)生產進入了歷史上的鼎盛時期。果酒度數特別低,想必武松這樣的好漢是不屑一喝的,而配製酒是發酵酒和蒸餾酒添加芳香植物、動物、化學添加劑都屬此類,例如桂花陳酒、竹葉青酒、山楂酒、營養型酒等,還有具一定功能性的營養保健酒類,這樣的酒只有陽痿腎虛的癆病鬼大概才會喜歡,而黃酒,既有一定的酒精度,在當時又極為盛行,所以喝的一定是黃酒。

⑼ 水滸傳時期喝的酒是什麼做的多少度

在元代以前,就是到南宋為止的酒都是發酵酒,度數最多不高過二十;大多是十度以下的米酒,發酵後就過濾而得;故有"李白斗(十升)酒詩百篇","綠蟻新醅酒"之類的詩句,像武松過景陽岡喝的那十八碗酒都是二十度以下的,甚至是十幾度左右。

《漢書·食貨志》上讀到:一釀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斗。那位有興趣模仿一下古酒可以試一試:)事實上,用櫱釀出的酒被稱為「醴」,是甜酒,酒精度很低,所以古人才說「小人之交甘若醴」,而用曲釀造出來的才是真正的酒,酒精要重一些,酒精度大致在10%到18%左右。
自北宋時期遼國、金國、元朝等蠻子進駐中國以後,才有蒸餾酒的首創,因為他們世代祖居北國的草原,氣候嚴寒,環境惡劣,必須要喝高濃度的酒才能保暖,而蒸餾酒正是元朝這個徹底統治中原的傑作,通過蒸餾提高酒度。後來滿清入關,因為也是由於東北天氣酷寒,所以再次引起一股高度蒸餾酒的熱潮,類似燒刀子。而我們現代人忽視了華夏文明的發酵酒,過度重視以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的蒸餾酒,所以才導致現代人普遍認為中國酒度數高,難喝,其實這是一種對我們自己國家酒莫大的誤解。
北宋時期遼國、金國、西夏等地的蒸餾酒還沒有完全火起來,或者是說當時由於宋朝的高度文明使得他們覺得發酵酒好喝,沒有高濃度烈酒的辛辣苦澀,所以還是將發酵酒作為高級宴席中的御酒,其蒸餾酒沒有在王公貴族裡流行,只是老百姓因為買不起發酵酒,還是喝以前世代祖輩流傳下的蒸餾酒。

而到了元朝因為建立了莫大的歐亞版圖以及完全統治中土後,將蒸餾酒放在了所有酒類之上,其目的是為了突出他們蒙古人自身的文化。雖然明朝時又興起了發酵酒,使得華夏傳統的釀酒工藝得到發揚,但後來滿清入關後,他們生於雪國,所以對高濃度和極度抗寒的蒸餾酒情有獨鍾,因此入口辛辣、渾身發熱的蒸餾酒漸漸替代了香醇濃郁、後勁很足的發酵酒,成為了主流。

⑽ 《水滸傳》中的酒究竟是什麼酒呢

水滸里的酒,是好漢們不可缺少的調味劑。水滸里的酒,是看破紅塵打破清規戒律的酒。有一個灑脫不羈的人,本來好好做著提轄,享受人生,卻因為打抱不平,亡命天涯,這就是魯達。魯達是一個絕對豪放不羈的好漢,後來為了避禍到五台山當了和尚。可是這種生活怎麼符合魯達的性子呢,沒有酒沒有肉的人生是無趣的。那時候魯達已經成了魯智深,可是酒肉絕對不能停,他身是和尚,心裡卻是想著酒肉,終於逮得一個機會可以大喝一頓,魯智深高興啊,把五台山的寺廟當作舞台,好好盡興了一番。


說白了,水滸里的酒,就是一個助興的工具,就跟裡面的牛肉一樣,到底有沒有喝多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可以提升好漢們的興致,彰顯好漢們的豪情。跟今天的酒比起來,也許那些酒度數很低,味道寡淡,跟今天的米酒差不多,可是這又有什麼關系呢,能喝的痛快,喝的盡興,那就是最有味道的好酒。

閱讀全文

與水滸傳中的白酒是什麼酒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洛維斯紅酒怎麼樣 瀏覽:743
白酒t20什麼意思 瀏覽:544
白酒可以對什麼喝 瀏覽:115
長城紅酒一瓶喝不完能放多久 瀏覽:405
法國紅酒臭嗎 瀏覽:961
楓塔妮紅葡萄酒價格 瀏覽:160
法國葡萄酒的關稅 瀏覽:514
鹿頭的紅酒什麼牌子 瀏覽:961
93年矛藝白酒多少錢一瓶 瀏覽:594
濃烈的雄黃酒 瀏覽:954
法國人熱愛紅酒 瀏覽:680
怎麼就知道紅酒好不好 瀏覽:344
五大連池原漿一號啤酒廠 瀏覽:646
一瓶葡萄酒10萬什麼牌子 瀏覽:117
南非白葡萄酒savage 瀏覽:42
一頓白酒多少箱 瀏覽:553
哈爾濱啤酒與青島啤酒多少度 瀏覽:25
雷歐庭紅葡萄酒 瀏覽:812
後海啤酒多少錢一瓶 瀏覽:639
紅酒忌諱什麼葯一起吃 瀏覽: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