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古代酒的叫法
杜康、歡伯、杯中物、金波、秬鬯、白墮、凍醪、壺觴、壺中物、酌、酤、醑、醍醐、黃封、清酌、昔酒、縹酒、青州從事、平原督郵、麴生、麴秀才、麴道士、曲居士、曲櫱、春、茅柴、香蟻、浮蟻、綠蟻、碧蟻、天祿、椒漿、忘憂物、掃愁帚、釣詩鉤、狂葯、酒兵、般若湯、清聖、濁賢。
我國釀酒歷史悠久,品種繁多,自產生之日開始,就受到先民歡迎。人們在飲酒贊酒的時候,總要給所飲的酒起個饒有風趣的雅號或別名。這些名字,大都由一些典故演繹而成,或者根據酒的味道、顏色、功能、作用、濃淡及釀造方法等等而定。酒的很多綽號在民間流傳甚廣,所以文在詩詞、小說中常被用作酒的代名詞。這也是中國酒俗文化的一個特色。
白墮:這是一個善釀者的名字。 蘇轍在《次韻子瞻病中大雪》詩中寫道,「殷勤賦黃竹,自勸飲白墮」。
凍醪:即春酒。是寒冬釀造,以備春天飲用的酒。據《詩·豳風·七月》記載,「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
壺觴:本來是盛酒的器皿,後來亦用作酒的代稱, 陶潛在《歸去來辭》中寫道,「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
壺中物:因酒大都盛於壺中而得名。 張祜在《題上饒亭》詩中寫道,「唯是壺中物,憂來且自斟」醇酎這是上等酒的代稱。
酌:本意為斟酒、飲酒,後引申為酒的代稱,如「便酌」「小酌」。李白在《月下獨酌》一詩中寫道,「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酤:據《詩·商頌·烈祖》記載,「既載清酤,齎我思成」。[傳」: 酤
我國是酒的故鄉,也是酒文化的發源地,是世界上釀酒最早的國家之一。酒的釀造,在我國已有相當悠久的歷史。在中國數千年的文明發展史中,酒與文化的發展基本上是同步進行的。
大體上,古酒約分兩種:一為果實谷類釀成之色酒,二為蒸餾酒。有色酒起源於古代,據《神農本草》所載,酒起源於遠古與神農時代。《世本八種》(增訂本)陳其榮謂:「儀狄始作,酒醪,變五味,少康(一作 杜康)作秣酒。」
儀狄、少康皆夏朝人。即夏代始有酒。余以為此種酒,恐是果實花木為之,非谷類之酒。谷類之酒應起於農業興盛之後。陸柞蕃著《粵西偶記》關於果實花木之酒,有如下記載:(廣西)平樂等府深山中,猿猴極多,善采百花釀酒。
㈡ 酒 還能用什麼字代替
杜康、歡伯、杯中物、金波、秬鬯、白墮、凍醪、壺觴、壺中物、酌、酤、醑、醍醐、黃封、清酌、昔酒、縹酒、青州從事、平原督郵、麴生、麴秀才、麴道士、曲居士、曲櫱、春、茅柴、香蟻、浮蟻、綠蟻、碧蟻、天祿、椒漿、忘憂物、掃愁帚、釣詩鉤、狂葯、酒兵、般若湯、清聖、濁賢
我國釀酒歷史悠久,品種繁多,自產生之日開始,就受到先民歡迎。人們在飲酒贊酒的時候,總要給所飲的酒起個饒有風趣的雅號或別名。這些名字,大都由一些典故演繹而成,或者根據酒的味道、顏色、功能、作用、濃淡及釀造方法等等而定。酒的很多綽號在民間流傳甚廣,所以文在詩詞、小說中常被用作酒的代名詞。這也是中國酒俗文化的一個特色。
杜康:杜康是古代高粱酒的創始人,後世將杜康作為酒的代稱。「唯有杜康」出自曹操《短歌行》: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歡伯:因為酒能消憂解愁,能給人們帶來歡樂,所以就被稱之為歡伯。這個別號最早出在漢代焦延壽的《易林·坎之兌》,他說,「酒為歡伯,除憂來樂」。
杯中物:因飲酒時,大都用杯盛著而得名。始於孔融名言,「座上客常滿,樽(杯)中酒不空」。陶潛在《責子》詩中寫道,「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
金波:因酒色如金,在杯中浮動如波而得名。張養浩在《普天樂·大明湖泛舟》中寫道,「杯斟的金濃灧灧」。
秬鬯:這是古代用黑黍和香草釀造的酒,用於祭祀降神。據《詩經。大雅·江漢》記載,「秬鬯一卣
白墮:這是一個善釀者的名字。蘇轍在《次韻子瞻病中大雪》詩中寫道,「殷勤賦黃竹,自勸飲白墮」。
凍醪:即春酒。是寒冬釀造,以備春天飲用的酒。據《詩·豳風·七月》記載,「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
壺觴:本來是盛酒的器皿,後來亦用作酒的代稱,陶潛在《歸去來辭》中寫道,「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
壺中物:因酒大都盛於壺中而得名。張祜在《題上饒亭》詩中寫道,「唯是壺中物,憂來且自斟」醇酎這是上等酒的代稱。
酌:本意為斟酒、飲酒,後引申為酒的代稱;』如「便酌」「小酌」。李白在《月下獨酌》一詩中寫道,「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酤:據《詩·商頌·烈祖》記載,「既載清酤,齎我思成」。〔傳」:酤
㈢ 酒的來歷
中國釀酒最初起源於夏初或夏朝以前的時期,距今已經有四千餘年的歷史了。夏朝初年,儀狄用桑葉包飯釀成「酒」獻給夏禹。
《說文解字》記載:「古青少康初作萁帚,秫酒,少康,杜康也。」有上天造酒說、猿猴造酒說、儀狄造酒說、杜康造酒說等說法。
最古老的酒是游牧時代(新石器時代)的醴酪(周記、禮運篇),這是中國有文字記錄的最古老的酒。
中國歷史上有關酒的故事更多:晉代詩人陶淵明不能一日無酒;唐代大詩人李白「斗酒詩百篇」,喝得越多詩寫得越好;宋代梁山好漢武松一口氣喝了18碗酒,赤手空拳打死了一隻猛虎……
酒在中國別稱非常多:杜康、歡伯、杯中物、金波、秬鬯、白墮、凍醪、壺觴、壺中物、酌、酤、醑、醍醐、黃封、清酌、昔酒、縹酒、青州從事、平原督郵、麴生、麴秀才、麴道士、曲居士、曲櫱、春、茅柴、香蟻、浮蟻、綠蟻、碧蟻、天祿、椒漿、忘憂物、掃愁帚、釣詩鉤、狂葯、酒兵、般若湯、清聖、濁賢。
㈣ 古代人都喜歡小酌一杯,那酒的來歷是什麼呢
1、來歷
據《神農本草》所載,酒起源於遠古與神農時代。《世本八種》(增訂本)陳其榮謂:「儀狄始作,酒醪,變五味,少康(一作杜康)作秣酒。」儀狄、少康皆夏朝人。即夏代始有酒。余以為此種酒,恐是果實花木為之,非谷類之酒。谷類之酒應起於農業興盛之後。陸柞蕃著《粵西偶記》關於果實花木之酒,有如下記載:(廣西)平樂等府深山中,猿猴極多,善采百花釀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數石,飲之香美異常,名猿酒。
2、簡介
酒的化學成分是乙醇,一般含有微量的雜醇和酯類物質,食用白酒的濃度一般在60度(即60%)以下(少數有60度以上),白酒經分餾提純至75%以上為醫用酒精,提純到99.5%以上為無水乙醇。酒是以糧食為原料經發酵釀造而成的。我國是最早釀酒的國家,早在2000年前就發明了釀酒技術,並不斷改進和完善,現在已發展到能生產各種濃度、各種香型、各種含酒的飲料,並為工業、醫療衛生和科學試驗製取出濃度為95%以上的醫用酒精和99.99%的無水乙醇。由於酒的盛行,犯罪率急劇上升。喝酒讓人容易麻痹,不清醒從而進行失去理智的行為。
3、用途
食用酒是一種保健飲料,能促進血液循環,通經活絡,祛風濕。醫用酒精用於傷口消毒,食用酒精用於配製內服葯物,無水乙醇用作化學試劑、用於化學分析和科學試驗。工業酒精用作燃料和化工行業生產各種化工產品。
㈤ 李白「堂上十分綠醑酒,盤中一味黃金雞」是什麼意思
這是李白稱贊綠醑來酒、黃金雞自的詩句。
綠醑酒:綠色美酒。
黃金雞又名鑽離菜,出《志林》李白詩雲:「亭上十分綠醑酒,盤中一味黃金雞。」其法燖雞凈,用麻油、鹽水煮之,入蔥、椒,候熟擘飣,以元汁別供,或薦以酒,則白酒初熟、黃雞正肥之樂得矣。有如新法川炒等制,非山家不屑為,恐非真味也。每思茅容以雞奉母,而不以雞奉客,賢矣哉!《本草》:雞小毒,補虛治病。
㈥ 酒有哪些稱呼
酒的別稱
歡伯、杯中物、金波、秬鬯、白墮、凍醪、壺觴、壺中物、酌、酤、醑、醍醐、
黃封、清酌、昔酒、縹酒、青州從事、平原督郵、麴生、麴秀才、麴道士、
曲居士、曲櫱、春、茅柴、香蟻、浮蟻、綠蟻、碧蟻、天祿、椒漿、忘憂物、
掃愁帚、釣詩鉤、狂葯、酒兵、般若湯、清聖、濁賢
我國釀酒歷史悠久,品種繁多,自產生之日開始,就受到先民歡迎。人們在
飲酒贊酒的時候,總要給所飲的酒起個饒有風趣的雅號或別名。這些名字,大都
由一些典故演繹而成,或者根據酒的味道、顏色、功能、作用、濃淡及釀造方法
等等而定。酒的很多綽號在民間流傳甚廣,所以文在詩詞、小說中常被用作酒的
代名詞。這也是中國酒俗文化的一個特色。
歡伯:因為酒能消憂解愁,能給人們帶來歡樂,所以就被稱之為歡伯。這個
別號最早出在漢代焦延壽的《易林·坎之兌》,他說,「酒為歡伯,除憂來樂」。其
後,許多人便以此為典,作詩撰文。如宋代楊萬里在《和仲良春晚即事》詩之四
中寫道:「貧難聘歡伯,病敢跨連錢」。又,金代元好問在《留月軒》詩中寫道,
「三人成邂逅,又復得歡伯;歡伯屬我歌,蟾兔為動色。」
杯中物:因飲酒時,大都用杯盛著而得名。始於孔融名言,「座上客常滿,
樽(杯)中酒不空」。陶潛在《責子》詩中寫道,「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
杜甫在《戲題寄上漢中王》詩中寫道,「忍斷杯中物,眠看座右銘」。
金波:因酒色如金,在杯中浮動如波而得名。張養浩在《普天樂·大明湖
泛舟》中寫道,「杯斟的金濃灧灧」。
秬鬯:這是古代用黑黍和香草釀造的酒,用於祭祀降神。據《詩經。
大雅·江漢》記載,「秬鬯一卣」。〔傳〕:黑黍也。鬯,香草也,築煮合而郁之
曰「鬯」。「箋」:秬鬯,黑黍酒也,謂之鬯者,芬香條暢也。王賜召虎,以鬯
酒一尊,以祭其宗廟,告其先祖。
白墮:這是一個善釀者的名字。據北魏《洛陽伽藍記·城西法雲寺》中記載,
「河東人劉白墮善能釀酒,季夏六月,時暑赫羲,以罌貯酒,暴於日中。經一旬,
其酒不動,飲之香美而醉,經月不醒。京師朝貴多出郡登藩,遠相餉饋,逾於千
里。以其遠至,號曰鶴觴,亦曰騎驢酒。永熙中,青州刺史毛鴻賓齎酒之藩,路
逢盜賊,飲之即醉,皆被擒。時人語曰,『不畏張弓撥刀,唯畏白墮春醪』」。因
此,後人便以「白墮」作為酒的代稱。蘇轍在《次韻子瞻病中大雪》詩中寫道,
「殷勤賦黃竹,自勸飲白墮」。
凍醪:即春酒。是寒冬釀造,以備春天飲用的酒。據《詩·豳風·七月》記載
,「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傳】:春酒,凍醪也。宋代朱翼中在
《酒經》寫道,「抱瓮冬醪,言冬月釀酒,令人抱瓮速成而味薄」。杜牧在
《寄內兄和州崔員外十二韻》中寫道,「雨侵寒牖夢,梅引凍醪傾」。
壺觴:本來是盛酒的器皿,後來亦用作酒的代稱,陶潛在《歸去來辭》中
寫道,「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白居易在《將至東都寄令孤留守》詩
中寫道,「東都添個狂賓客,先報壺觴風月知」。
壺中物:因酒大都盛於壺中而得名。張祜在《題上饒亭》詩中寫道,
「唯是壺中物,憂來且自斟」醇酎這是上等酒的代稱。
據《文選·左思(魏都賦)》記載,「醇酎中山,流湎千日」。
張載在《酃酒賦》中寫道,「中山冬啟,醇酎秋發」。
酌:本意為斟酒、飲酒,後引申為酒的代稱;』如「便酌」「小酌」。
李白在《月下獨酌》一詩中寫道,「花問、壺酒,獨酌無相親」
酤:據《詩·商頌·烈祖》記載,「既載清酤,齎我思成」。〔傳」:酤,酒。
醑:本意為濾酒去滓,後用作美酒代稱。
李白在《送別》詩中寫道,「借別傾壺醑,臨分贈鞭」。
楊萬里在《小蓬萊酌酒》詩中寫道,」餐菊為糧露為醑」。
醍醐:特指美酒。白居易在《將歸一絕》詩中寫道,
「更憐家醞迎春熟,一瓮醍醐迎我歸」。
黃封:這是指皇帝所賜的酒,也叫宮酒。蘇軾在《與歐育等六人飲酒》
詩中寫道,「苦戰知君便白羽,倦遊憐我憶黃封」。又據《書言故事·酒類》
記載,「御賜酒曰黃封」。
清酌:古代稱祭祀用的酒。
據《禮·曲禮》記載,「凡祭宗廟之禮,……酒曰清酌」。
昔酒:這是指久釀的酒。據《周禮·天宮酒正》記載,「辨三酒之物,
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賈公彥注釋說:「昔酒者,久釀乃孰,
故以昔酒為名,酌無事之人飲之」。
縹酒:這是指綠色微白的酒。曹植在《七啟》中寫道,「乃有春清縹酒,
康狄所營」。李善註:縹,綠色而微白也。
青州從事、平原督郵:「青州從事」是美酒的隱語。「平原督郵」是壞酒的隱語
。據南朝宋國劉義慶編的《世說新語·術解》記載,「桓公(桓溫)有主簿善別酒
,有酒輒令先嘗,好者謂『青州從事』,惡者謂『平原督郵』。青州有齊郡,平原有鬲
縣。從事,言到臍;督郵,言在鬲上住」。「從事」、「督郵」,原為官名。宋代蘇軾
在《章質夫送酒六壺書至而酒不達戲作小詩問之》中,寫有「豈意青州六從事,
化為烏有一先生」的詩句。
麴生、麴秀才:這是酒的擬稱。據鄭棨在《開天傳信記》中記載,「唐代道士
葉法善,居玄真觀。有朝客十餘人來訪,解帶淹留,滿座思酒。突有一少年傲
睨直入,自稱麴秀才,吭聲談論,一座皆驚。良久暫起,如風旋轉。法善以為是
妖魅,俟麴生復至,密以小劍擊之,隨手墜於階下,化為瓶榼,美酒盈瓶。坐客
大笑飲之,其味甚佳」。後來就以「麴生」或「麴秀才」作為酒的別稱。明代清雪居士
有「麴生真吾友,相伴素琴前」的詩句。清代北軒主人寫有「春林剩有山和尚,旅館
難忘麴秀才」的詩句。蒲松齡在《聊齋志異·八大王》一節中,也寫有「故麴生頻來
,則騷客之金蘭友」的詞句。
麴道士、曲居士:這是對酒的戲稱。宋代陸游在《初夏幽居》詩中寫道,
「瓶竭重招麴道士,床空新聘竹夫人」。黃庭堅在《雜詩》之五中寫道,
「萬事盡還曲居士,百年常在大槐宮」。
曲櫱:本意指酒母。據《尚書·說命》記載,「著作酒醴,爾惟曲櫱」。據
《禮記·月令》記載,「乃命大酋,秫稻必齊,曲櫱必時」後來也作為酒的代稱。
杜甫在《歸來》詩中寫道,「憑誰給曲櫱,細酌老江干」。蘇拭在《濁醪有妙理
賦》中寫道,「曲櫱有毒,安能發性」。
春:在《詩經·豳風·七月》中有「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的詩句,
故人們常以「春」為酒的代稱。杜甫在《撥悶》詩中寫道,「聞道雲安曲米春,才
傾一盞即醺人」。蘇拭在《洞庭春色》詩中寫道,「今年洞庭春,玉色疑非酒」。
茅柴:這本來是對劣質酒的貶稱。馮時化在《酒史·酒品》中指出了,「惡酒
曰茅柴」。亦是對市沽薄酒的特稱。吳聿在《觀林詩話》中寫道,「東坡『幾思壓茅
柴,禁綱日夜急』,蓋世號市沽為茅柴,以其易著易過」。在明代馮夢龍著的《警
世通言》中,有「琉璃盞內茅柴酒,白玉盤中簇豆梅」的記載。
香蟻、浮蟻:酒的別名。因酒味芳香,浮糟如蟻而得名。韋庄在《冬日長安
感志寄獻虢州崔郎中二+韻》詩中寫道,「閑招好客斟香蟻,悶對瓊華詠散鹽」。
綠蟻、碧蟻:酒面上的綠色泡沫,也被作為酒的代稱。白居易在《同李十一
醉憶元九》詩中寫道,「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謝眺《在郡卧病呈沈尚書》
中寫道,「嘉魴聊可薦,綠蟻方獨持」。吳文英在《催雪》中寫道,「歌麗泛碧蟻,
放綉箔半鉤」。
天祿:這是酒的別稱。語出《漢書·食貨志》下,「酒者,天子之美祿,帝王
所以頤養天下,享祀祈福,扶衰養疾」。相傳,隋朝末年,王世充曾對諸臣說,
「酒能輔和氣,宜封天祿大夫」。因此,酒就又被稱為「天祿大夫」。
椒漿:即椒酒,是用椒浸制而成的酒。因酒又名漿,故稱椒酒為椒漿。
《楚辭。九歌·東皇太一》寫道,「奠桂酒兮椒漿」。李嘉**在《夜聞江南人家賽
神》詩中寫道,「雨過風清洲渚閑,椒漿醉盡迎神還」。漿本來是指淡酒而說的,
後來亦作為酒的代稱。據《周禮.天官,漿人》記載,「掌共主之六飲:水、漿
、醴、涼、醫、酏,入於邂逅,又復得歡伯;歡伯屬我歌,蟾兔為動色」。
忘憂物:因為酒可以使人忘掉憂愁,所以就藉此意而取名。晉代陶潛在《飲
酒》詩之七中,就有這樣的稱謂,「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一觴雖猶進,杯盡
壺自傾」。
掃愁帚、釣詩鉤:宋代大文豪蘇拭在《洞庭春色》詩中寫道,「要當立名字,
未用問升斗。應呼釣詩鉤,亦號掃愁帚」。因酒能掃除憂愁,且能鉤起詩興,使人
產生靈感,所以蘇軾就這樣稱呼它。後來就以「掃愁帚」、「釣詩鉤」作為酒的代
稱。元代喬吉在《金錢記》中也寫道,「在了這掃愁帚、釣詩鉤」。
狂葯:因酒能亂性,飲後輒能使人狂放下羈而得名。唐代房玄齡在《晉書·裴
楷傳》有這樣的記載,「長水校尉孫季舒嘗與崇(石崇)酣宴,慢傲過度,崇欲表
免之。楷聞之,謂崇曰,『足下飲人狂葯,責人正禮,不亦乖乎?』崇乃止」。唐代
李群玉在《索曲送酒》詩中也寫到了「廉外春風正落梅,須求狂葯解愁回」的涉及
酒的詩句。
酒兵:因酒能解愁,就象兵能克敵一樣而得名。唐代李延壽撰的《南史·陳慶
之傳》附《陳暄與兄子秀書》有此稱謂,「故江諮議有言,『酒猶兵也。兵可千日
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備;酒可千日而不飲,不可一飲而不醉』」。唐代張彥謙在
《無題》詩之八也有此稱謂「憶別悠悠歲月長,酒兵無計敵愁腸」的詩句。
般若湯:這是和尚稱呼酒的隱語。佛家禁止僧人飲酒,但有的僧人卻偷飲,
因避諱,才有這樣的稱謂。蘇軾在《東坡志林·道釋》中有,「僧謂酒為般若湯」的
記載。竇革在《酒譜·異域九》中也有「天竺國謂酒為酥,今北僧多雲般若湯,蓋
瘦詞以避法禁爾,非釋典所出」的記載。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朴初先生對甘肅皇台
酒的題詞「香醇般若湯」,可知其意。
清聖、濁賢:東漢未年,曹操主政,下令禁酒。在北宋時期李昉等撰寫的
《太平御覽》引《魏略》中有這樣的記載,「太祖(曹操)時禁酒而人竊飲之,
故難言酒,以白酒為賢人,清酒為聖人」。晉代陳壽在《三國志·徐邈傳》中也有
這樣的記載,「時科禁酒,而邈私飲,至於沉醉,校事趙達問以曹事,邈曰,『中
聖人』……渡遼將軍鮮於輔進曰,『平日醉客謂酒清者為聖人,濁者為賢人。邈性修
慎,偶醉言耳』」。因此,後人就稱白酒或濁酒為「賢人」,清酒為「聖人」。唐代季適
在《罷相作》中寫有「避賢初罷相,樂聖且銜杯」的詩句。宋代陸游在《溯溪》詩
中寫有「閑攜清聖濁賢酒,重試朝南暮北風」的詩句。
㈦ 李白詩句:堂上十分綠醑酒,盤中一味黃金雞
這是李白稱來贊黃金雞的詩句,一自共只有兩句
黃金雞又名鑽離菜,出《志林》
李白詩雲:「亭上十分綠醑酒,盤中一味黃金雞。」其法燖雞凈,用麻油、鹽水煮之,入蔥、椒,候熟擘飣,以元汁別供,或薦以酒,則白酒初熟、黃雞正肥之樂得矣。有如新法川炒等制,非山家不屑為,恐非真味也。每思茅容以雞奉母,而不以雞奉客,賢矣哉!《本草》:雞小毒,補虛治病。
㈧ 中國酒類中,歷史最久的是那種酒
中國的四大名酒:茅台、汾酒、瀘州老窖特曲酒和西鳳酒
中國的十大名酒:貴州茅台、五糧液、西鳳酒、雙溝大麴、洋河大麴、古井貢、劍南春、瀘州老窖特曲酒、汾酒、董酒
中國白酒十大文化品牌:茅台、瀘州老窖、劍南春、酒鬼酒、雙溝、寶豐、汝陽杜康、道光廿五、孔府家酒和今世緣
一、茅台酒
茅台酒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公元前135年漢武帝「甘美之」的褒獎到1704年後清代大儒鄭珍「酒冠黔人國」的贊譽,從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到1996年榮獲紀念「巴拿馬萬國博覽會」。
茅台酒系以優質高粱為原料,用小麥製成高溫曲,而用曲量多於原料。用曲多,發酵期長,多次發酵,多次取酒等獨特工藝,這是茅台酒風格獨特、品質優異的重要原因。釀制茅台酒要經過兩次加生沙(生糧)、八次發酵、九次蒸餾,生產周期長達八九個月,再陳貯三年以上,勾兌調配,然後再貯存一年,使酒質更加和諧醇香,綿軟柔和,方准裝瓶出廠,全部生產過程近五年之久。
茅台酒是風格最完美的醬香型大麴酒之典型,故「醬香型」又稱「茅香型」。其酒質晶亮透明,微有黃色,醬香突出,令人陶醉,敞杯不飲,香氣撲鼻,開懷暢飲,滿口生香,飲後空杯,留香更大,持久不散。口味幽雅細膩,酒體豐滿醇厚,回味悠長,茅香不絕。茅台酒液純凈透明、醇馥幽郁的特點,是由醬香、窖底香、醇甜三大特殊風味融合而成,現已知香氣組成成分多達300餘種。酒度53度。陳毅有詩:「金陵重逢飲茅台,萬里長征洗腳來。深謝詩章傳韻事,雪壓江南飲一杯。」
二、五糧液
天下三千年,五糧成玉液。五糧液酒是濃香型大麴酒的典型代表,它集天、地、人之靈氣,採用傳統工藝,精選優質高粱、糯米、大米、小麥和玉米五種糧食釀制而成。具有「香氣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凈爽、各味諧調、恰到好處」的獨特風格,是當今酒類產品中出類拔萃的精品。
五糧液酒歷次蟬聯「國家名酒」金獎,九一年被評為中國「十大馳名商標」;繼1915年獲巴拿馬獎八十年之後,1995年又獲巴拿馬國際貿易博覽會酒類唯一金獎。至此,五糧液酒共獲國際金獎三十二枚。
三、西鳳酒
西鳳酒產於陝西省鳳翔縣柳林鎮西鳳酒廠。是我國和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種之一。其屬鳳香型大麴酒,被人們贊為它是「鳳型」白酒的典型代表。酒度分39度、55度、65度三種。殷商晚期,牧野大戰時周軍伐紂獲得成功,周武王便以家鄉出產的「秦酒」(即今西鳳酒,因產於秦地雍城而得名)犒賞三軍;爾後又以柳林酒舉行了隆重的開國登基慶典活動。據鳳翔的官方鼎銘文載:周成王時周公旦率軍東征,平息了管叔、蔡叔、霍叔的反周叛亂,凱旋後在歧邑周廟(在今與鳳翔畔臨的歧山縣)以秦酒祭祀祖先,並慶功祝捷。史載此酒在唐代即以「醇香典雅、甘潤挺爽、諸味協調、尾凈悠長」列為珍品。蘇斌任職鳳翔時,酷愛此酒,曾有「柳林酒,東湖柳,婦人手(手工藝)」的詩句,後來傳為佳話。
西鳳酒以當地特產高梁為原料,用大麥、豌豆制曲。工藝採用續渣發酵法,發酵窖分為明窖與暗窖兩種。工藝流程分為立窖、破窖、頂窖、圓窖、插窖和挑窖等工序,自有一套操作方法。蒸餾得酒後,再經3年以上的貯存,然後進行精心勾兌方出廠。
西鳳酒無色清亮透明,醇香芬芳,清而不淡,濃而不艷,集清香、濃香之優點融於一體,幽雅、諸味諧調,回味舒暢,風格獨特。被譽為「酸、甜、苦、辣、香五味俱全而各不出頭」。即酸而不澀,苦而不黏,香不刺鼻,辣不嗆喉,飲後回甘、味久而彌芳之妙。
適時飲用,有活血驅寒,提神祛勞之益。
曾四次被評為國家名酒。
四、洋河大麴
洋河大麴是江蘇省泗陽縣的洋河酒廠所產,曾被列為中國的八大名酒之一,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甜、綿、軟、凈、香」是洋河大麴的特色。現洋河大麴的主要品種有洋河大麴(55度)、低度洋河大麴(38度)、洋河敦煌大麴和洋河敦煌普曲四個品種 。
五、古井貢酒
該酒產於安徽省亳州市古井酒廠。魏王曹操在東漢末年曾向漢獻帝上表獻過該縣已故縣令家傳的「九釀春酒法」。據當地史志記載,該地釀酒取用的水,來自南北朝時遺存的一口古井,明代萬曆年間,當地的美酒又曾貢獻皇帝,因而就有了「古井貢酒」一美稱。古井貢酒屬於濃香型白酒,具有「色清如水晶,香純如幽蘭,入口甘美醇和,回味經久不息」的特點。
六、劍南春
產於四川省綿竹縣。其前身當推唐代名酒劍南燒春。唐憲宗後期李肇在《唐國史補》中,就將劍南之燒春列入當時天下的十三種名酒之中。現今酒廠建於1951年4月。劍南春酒問世後,質量不斷提高,1979年第三次全國評酒會上,首次被評為國家名酒。
七、瀘州老窖特曲酒
瀘州老窖特曲於1952年被國家確定為濃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瀘州老窖窖池於1996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我國白酒行業唯一的全國重點保護文物,譽為"國寶窖池"。瀘州老窖國寶酒是經國寶窖池精心釀制而成,是當今最好的濃香型白酒
八、汾酒
1915年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甲等金質大獎章,連續五屆被評為國家名酒。是我國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以其清香、純正的獨特風格著稱於世。其酒典型風格是入口綿、落口甜、飲後余香,適量飲用能驅風寒、消積滯、促進血液循環。酒度38度、48度、53度。注冊商標:杏花村、古井亭、長城、汾字牌。
九、董酒
董酒產於貴州省遵義市董酒廠,1929年至1930年由程氏釀酒作坊釀出董公寺窖酒,1942年定名為「董酒」。1957年建立遵義董酒廠,1963年第一被評為國家名酒,1979年後都被評為國家名酒,董酒的香型既不同於濃香型,也不同於醬香型,而屬於其它香型。該酒的生產方法獨特,將大麴酒和小曲酒的生產工藝融合在一起。
10.竹葉青(從古到今,老少咸宜,濃淡隨意,比較含蓄的一種.)
附:
元人宋伯仁《酒小史》所例的一百餘種酒,大致是從春秋迄元的歷代名酒。
春秋椒漿酒 杭城秋露白
西京金漿醪 相州碎玉
薊州薏苡仁酒 金華府金華酒
高郵五加皮酒 長安新豐市酒
汀州謝家紅 南唐臘酒
處州金盤露 廣南香蛇酒
黃州茅柴酒 燕京內法酒
漢時桐馬酒 關中桑落酒
平陽襄陵酒 山西蒲州酒
山西太原酒 郫縣郫筒酒
淮安苦蒿酒 雲安曲米酒
成都刺麻酒 建章麻姑酒
滎陽土窟春 富平石凍春
池州池陽酒 宜城九醞酒
杭州梨花酒 博羅縣桂醑
劍南燒春 江北擂酒
唐時玉練槌 灞陵崔家酒
汾州乾和酒 山西羊羔酒
安城宜春酒 潞州珍珠紅
魏徵 翠濤 閩蟲霹靂春
嶺南瓊 蒼梧寄生酒
唐憲宗李花釀 宋昌王八桂酒
晉阮籍步兵廚 曹 王八桂酒
晉阮籍步兵廚 曹 介壽
隋煬帝玉薤 孫思邈酴酥
王公權荔枝綠 廖致平綠荔枝
謝世昌蜜酒 肅王蘭香酒
漢武蘭生酒 蔡攸棣花酒
陸士衡松醪 淮南 豆酒
華氏盪口酒 顧氏三白酒
風州清白酒 劉拾遺玉露春
曹成保平 宋劉後玉腴
王師約瑤源 秦松表勛
宋開封瑤泉 宋高後香泉
梁簡文鳧花 劉孝標雲液
宋德隆月波 安定郡王洞庭春色
東坡羅浮春 范至能萬里春
段成式湘東美品 魏賈將昆侖觴
劉白墜搞好酒 燕昭王瑞珉膏
洪梁縣洪染酒 高祖菊花酒
染孝王縹玉酒 漢武百味旨酒
扶南石榴酒 辰溪鉤藤酒
梁州諸蔗酒 蘭溪河清酒
㈨ 酒的別稱有哪些
酒的別稱
歡伯、杯中物、金波、秬鬯、白墮、凍醪、壺觴、壺中物、酌、酤、醑、醍醐、
黃封、清酌、昔酒、縹酒、青州從事、平原督郵、麴生、麴秀才、麴道士、
曲居士、曲櫱、春、茅柴、香蟻、浮蟻、綠蟻、碧蟻、天祿、椒漿、忘憂物、
掃愁帚、釣詩鉤、狂葯、酒兵、般若湯、清聖、濁賢
我國釀酒歷史悠久,品種繁多,自產生之日開始,就受到先民歡迎。人們在
飲酒贊酒的時候,總要給所飲的酒起個饒有風趣的雅號或別名。這些名字,大都
由一些典故演繹而成,或者根據酒的味道、顏色、功能、作用、濃淡及釀造方法
等等而定。酒的很多綽號在民間流傳甚廣,所以文在詩詞、小說中常被用作酒的
代名詞。這也是中國酒俗文化的一個特色。
歡伯:因為酒能消憂解愁,能給人們帶來歡樂,所以就被稱之為歡伯。這個
別號最早出在漢代焦延壽的《易林·坎之兌》,他說,「酒為歡伯,除憂來樂」。其
後,許多人便以此為典,作詩撰文。如宋代楊萬里在《和仲良春晚即事》詩之四
中寫道:「貧難聘歡伯,病敢跨連錢」。又,金代元好問在《留月軒》詩中寫道,
「三人成邂逅,又復得歡伯;歡伯屬我歌,蟾兔為動色。」
杯中物:因飲酒時,大都用杯盛著而得名。始於孔融名言,「座上客常滿,
樽(杯)中酒不空」。陶潛在《責子》詩中寫道,「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
杜甫在《戲題寄上漢中王》詩中寫道,「忍斷杯中物,眠看座右銘」。
金波:因酒色如金,在杯中浮動如波而得名。張養浩在《普天樂·大明湖
泛舟》中寫道,「杯斟的金濃灧灧」。
秬鬯:這是古代用黑黍和香草釀造的酒,用於祭祀降神。據《詩經。
大雅·江漢》記載,「秬鬯一卣」。〔傳〕:黑黍也。鬯,香草也,築煮合而郁之
曰「鬯」。「箋」:秬鬯,黑黍酒也,謂之鬯者,芬香條暢也。王賜召虎,以鬯
酒一尊,以祭其宗廟,告其先祖。
白墮:這是一個善釀者的名字。據北魏《洛陽伽藍記·城西法雲寺》中記載,
「河東人劉白墮善能釀酒,季夏六月,時暑赫羲,以罌貯酒,暴於日中。經一旬,
其酒不動,飲之香美而醉,經月不醒。京師朝貴多出郡登藩,遠相餉饋,逾於千
里。以其遠至,號曰鶴觴,亦曰騎驢酒。永熙中,青州刺史毛鴻賓齎酒之藩,路
逢盜賊,飲之即醉,皆被擒。時人語曰,『不畏張弓撥刀,唯畏白墮春醪』」。因
此,後人便以「白墮」作為酒的代稱。蘇轍在《次韻子瞻病中大雪》詩中寫道,
「殷勤賦黃竹,自勸飲白墮」。
凍醪:即春酒。是寒冬釀造,以備春天飲用的酒。據《詩·豳風·七月》記載
,「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傳】:春酒,凍醪也。宋代朱翼中在
《酒經》寫道,「抱瓮冬醪,言冬月釀酒,令人抱瓮速成而味薄」。杜牧在
《寄內兄和州崔員外十二韻》中寫道,「雨侵寒牖夢,梅引凍醪傾」。
壺觴:本來是盛酒的器皿,後來亦用作酒的代稱,陶潛在《歸去來辭》中
寫道,「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白居易在《將至東都寄令孤留守》詩
中寫道,「東都添個狂賓客,先報壺觴風月知」。
壺中物:因酒大都盛於壺中而得名。張祜在《題上饒亭》詩中寫道,
「唯是壺中物,憂來且自斟」醇酎這是上等酒的代稱。
據《文選·左思(魏都賦)》記載,「醇酎中山,流湎千日」。
張載在《酃酒賦》中寫道,「中山冬啟,醇酎秋發」。
酌:本意為斟酒、飲酒,後引申為酒的代稱;』如「便酌」「小酌」。
李白在《月下獨酌》一詩中寫道,「花問、壺酒,獨酌無相親」
酤:據《詩·商頌·烈祖》記載,「既載清酤,齎我思成」。〔傳」:酤,酒。
醑:本意為濾酒去滓,後用作美酒代稱。
李白在《送別》詩中寫道,「借別傾壺醑,臨分贈鞭」。
楊萬里在《小蓬萊酌酒》詩中寫道,」餐菊為糧露為醑」。
醍醐:特指美酒。白居易在《將歸一絕》詩中寫道,
「更憐家醞迎春熟,一瓮醍醐迎我歸」。
黃封:這是指皇帝所賜的酒,也叫宮酒。蘇軾在《與歐育等六人飲酒》
詩中寫道,「苦戰知君便白羽,倦遊憐我憶黃封」。又據《書言故事·酒類》
記載,「御賜酒曰黃封」。
清酌:古代稱祭祀用的酒。
據《禮·曲禮》記載,「凡祭宗廟之禮,……酒曰清酌」。
昔酒:這是指久釀的酒。據《周禮·天宮酒正》記載,「辨三酒之物,
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賈公彥注釋說:「昔酒者,久釀乃孰,
故以昔酒為名,酌無事之人飲之」。
縹酒:這是指綠色微白的酒。曹植在《七啟》中寫道,「乃有春清縹酒,
康狄所營」。李善註:縹,綠色而微白也。
青州從事、平原督郵:「青州從事」是美酒的隱語。「平原督郵」是壞酒的隱語
。據南朝宋國劉義慶編的《世說新語·術解》記載,「桓公(桓溫)有主簿善別酒
,有酒輒令先嘗,好者謂『青州從事』,惡者謂『平原督郵』。青州有齊郡,平原有鬲
縣。從事,言到臍;督郵,言在鬲上住」。「從事」、「督郵」,原為官名。宋代蘇軾
在《章質夫送酒六壺書至而酒不達戲作小詩問之》中,寫有「豈意青州六從事,
化為烏有一先生」的詩句。
麴生、麴秀才:這是酒的擬稱。據鄭棨在《開天傳信記》中記載,「唐代道士
葉法善,居玄真觀。有朝客十餘人來訪,解帶淹留,滿座思酒。突有一少年傲
睨直入,自稱麴秀才,吭聲談論,一座皆驚。良久暫起,如風旋轉。法善以為是
妖魅,俟麴生復至,密以小劍擊之,隨手墜於階下,化為瓶榼,美酒盈瓶。坐客
大笑飲之,其味甚佳」。後來就以「麴生」或「麴秀才」作為酒的別稱。明代清雪居士
有「麴生真吾友,相伴素琴前」的詩句。清代北軒主人寫有「春林剩有山和尚,旅館
難忘麴秀才」的詩句。蒲松齡在《聊齋志異·八大王》一節中,也寫有「故麴生頻來
,則騷客之金蘭友」的詞句。
麴道士、曲居士:這是對酒的戲稱。宋代陸游在《初夏幽居》詩中寫道,
「瓶竭重招麴道士,床空新聘竹夫人」。黃庭堅在《雜詩》之五中寫道,
「萬事盡還曲居士,百年常在大槐宮」。
曲櫱:本意指酒母。據《尚書·說命》記載,「著作酒醴,爾惟曲櫱」。據
《禮記·月令》記載,「乃命大酋,秫稻必齊,曲櫱必時」後來也作為酒的代稱。
杜甫在《歸來》詩中寫道,「憑誰給曲櫱,細酌老江干」。蘇拭在《濁醪有妙理
賦》中寫道,「曲櫱有毒,安能發性」。
春:在《詩經·豳風·七月》中有「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的詩句,
故人們常以「春」為酒的代稱。杜甫在《撥悶》詩中寫道,「聞道雲安曲米春,才
傾一盞即醺人」。蘇拭在《洞庭春色》詩中寫道,「今年洞庭春,玉色疑非酒」。
茅柴:這本來是對劣質酒的貶稱。馮時化在《酒史·酒品》中指出了,「惡酒
曰茅柴」。亦是對市沽薄酒的特稱。吳聿在《觀林詩話》中寫道,「東坡『幾思壓茅
柴,禁綱日夜急』,蓋世號市沽為茅柴,以其易著易過」。在明代馮夢龍著的《警
世通言》中,有「琉璃盞內茅柴酒,白玉盤中簇豆梅」的記載。
香蟻、浮蟻:酒的別名。因酒味芳香,浮糟如蟻而得名。韋庄在《冬日長安
感志寄獻虢州崔郎中二+韻》詩中寫道,「閑招好客斟香蟻,悶對瓊華詠散鹽」。
綠蟻、碧蟻:酒面上的綠色泡沫,也被作為酒的代稱。白居易在《同李十一
醉憶元九》詩中寫道,「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謝眺《在郡卧病呈沈尚書》
中寫道,「嘉魴聊可薦,綠蟻方獨持」。吳文英在《催雪》中寫道,「歌麗泛碧蟻,
放綉箔半鉤」。
天祿:這是酒的別稱。語出《漢書·食貨志》下,「酒者,天子之美祿,帝王
所以頤養天下,享祀祈福,扶衰養疾」。相傳,隋朝末年,王世充曾對諸臣說,
「酒能輔和氣,宜封天祿大夫」。因此,酒就又被稱為「天祿大夫」。
椒漿:即椒酒,是用椒浸制而成的酒。因酒又名漿,故稱椒酒為椒漿。
《楚辭。九歌·東皇太一》寫道,「奠桂酒兮椒漿」。李嘉**在《夜聞江南人家賽
神》詩中寫道,「雨過風清洲渚閑,椒漿醉盡迎神還」。漿本來是指淡酒而說的,
後來亦作為酒的代稱。據《周禮.天官,漿人》記載,「掌共主之六飲:水、漿
、醴、涼、醫、酏,入於邂逅,又復得歡伯;歡伯屬我歌,蟾兔為動色」。
忘憂物:因為酒可以使人忘掉憂愁,所以就藉此意而取名。晉代陶潛在《飲
酒》詩之七中,就有這樣的稱謂,「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一觴雖猶進,杯盡
壺自傾」。
掃愁帚、釣詩鉤:宋代大文豪蘇拭在《洞庭春色》詩中寫道,「要當立名字,
未用問升斗。應呼釣詩鉤,亦號掃愁帚」。因酒能掃除憂愁,且能鉤起詩興,使人
產生靈感,所以蘇軾就這樣稱呼它。後來就以「掃愁帚」、「釣詩鉤」作為酒的代
稱。元代喬吉在《金錢記》中也寫道,「在了這掃愁帚、釣詩鉤」。
狂葯:因酒能亂性,飲後輒能使人狂放下羈而得名。唐代房玄齡在《晉書·裴
楷傳》有這樣的記載,「長水校尉孫季舒嘗與崇(石崇)酣宴,慢傲過度,崇欲表
免之。楷聞之,謂崇曰,『足下飲人狂葯,責人正禮,不亦乖乎?』崇乃止」。唐代
李群玉在《索曲送酒》詩中也寫到了「廉外春風正落梅,須求狂葯解愁回」的涉及
酒的詩句。
酒兵:因酒能解愁,就象兵能克敵一樣而得名。唐代李延壽撰的《南史·陳慶
之傳》附《陳暄與兄子秀書》有此稱謂,「故江諮議有言,『酒猶兵也。兵可千日
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備;酒可千日而不飲,不可一飲而不醉』」。唐代張彥謙在
《無題》詩之八也有此稱謂「憶別悠悠歲月長,酒兵無計敵愁腸」的詩句。
般若湯:這是和尚稱呼酒的隱語。佛家禁止僧人飲酒,但有的僧人卻偷飲,
因避諱,才有這樣的稱謂。蘇軾在《東坡志林·道釋》中有,「僧謂酒為般若湯」的
記載。竇革在《酒譜·異域九》中也有「天竺國謂酒為酥,今北僧多雲般若湯,蓋
瘦詞以避法禁爾,非釋典所出」的記載。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朴初先生對甘肅皇台
酒的題詞「香醇般若湯」,可知其意。
清聖、濁賢:東漢未年,曹操主政,下令禁酒。在北宋時期李昉等撰寫的
《太平御覽》引《魏略》中有這樣的記載,「太祖(曹操)時禁酒而人竊飲之,
故難言酒,以白酒為賢人,清酒為聖人」。晉代陳壽在《三國志·徐邈傳》中也有
這樣的記載,「時科禁酒,而邈私飲,至於沉醉,校事趙達問以曹事,邈曰,『中
聖人』……渡遼將軍鮮於輔進曰,『平日醉客謂酒清者為聖人,濁者為賢人。邈性修
慎,偶醉言耳』」。因此,後人就稱白酒或濁酒為「賢人」,清酒為「聖人」。唐代季適
在《罷相作》中寫有「避賢初罷相,樂聖且銜杯」的詩句。宋代陸游在《溯溪》詩
中寫有「閑攜清聖濁賢酒,重試朝南暮北風」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