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白酒忌諱和什麼食物
蝦還有西紅市
② 用白酒做食物,簡單的,家庭吃
酒燒蝦:新鮮的蝦洗好後加少許鹽和姜絲蔥花拌勻,裝在有點深度的盤子里平鋪,將白酒倒在蝦上,點火,等火熄滅了就可以吃了。
③ 酒麴可以製作哪些食物
各少數民族製作酒麴的原料因地域、民族的差異而有所不同。拉祜族把柴胡、香樹皮、香蕉皮、桔子皮、草根、帶辣味的某些植物的秸稈和果實等和在一起,用鐵鍋炒熟並煮一夜後,晾乾、舂碎,再摻入老酒葯,藏捂在稻草中,密封發酵即成酒麴。藏族的酒麴另具特色:採用一種叫「木都子格」的植物,拌以魚、山羊、野牛等動物的膽汁,碾成粉末,再加人麵粉和少許涼水捏成餅,用細繩串在一起,掛在屋牆上,風干即成。彝族配製酒麴用料最多,所選配料,能根據釀酒的原料、季節以及釀酒人對酒的品味和色澤的偏好,在酒麴原料的選擇、比例和配製程序作適當的調整。彝族配製的土酒麴中常用的成份有:酒葯花、柴桂葉、地門冬、天門冬、馬風頭、黃蜂、小松根、老母豬耳朵草、山蘿卜、小黃苓、穗獃子花、龍膽草、山薄荷、草烏、辣椒、麥芽、老母豬辣桿、亂頭發、小青草、綠藤、苦草、黃蘿尾、馬鞭稍、山膽參、何首烏、小毛竹、紅地芋、紅天麻、地草果、蜂蜜、蜂包殼、麥面、蕎面、玉米面。也有少數民族對酒麴的認識與利用起步較晚。如深居深山老林的拉祜族苦聰人雖然有長期的釀酒歷史,但卻不能配製酒麴,直到本世紀50年代,仍靠交換關系,用獸皮、熊膽、野三七等林產品向周邊的漢族、哈尼族換取酒麴,酒麴也因稀缺而成為苦聰人生活中的貴重物品,甚至在祭祖敬神時也用酒麴表達心意。這種狀況,是各民族間發展不平衡的表現。
④ 白酒和什麼食物會起反應
白酒不可和其它酒、茶、牛奶、碳酸飲料同飲;並且不易與牛肉、紅薯、柿子、西版紅柿同權食。 白酒與牛肉同食易上火; 與牛奶同食容易得脂肪肝; 與碳酸飲料同食易傷五臟; 與紅薯、柿子同食易患結石; 與西紅柿同食會造成胸悶氣短。
⑤ 可不可以用白酒烹煮食物
當然可以,是去腥的好東西,還是提味的好幫手
這是一個啤酒鴨的做法,你把白酒換成啤酒就可以
啤酒鴨是一道燒菜,鴨肉+啤酒的燒法可能是一個好酒好飲食的人創造發明的。此菜鴨肉軟糯,既有鴨肉的香味又有啤酒的清香。。。
主材:一隻無辜的鴨子,體重大約3斤重,只取一半。
輔材:土豆、青椒、青筍都切成塊小塊,在開水穿水待用。
作料:老抽、郫縣豆辦、薑片、幾瓣大蒜、草果、香葉、小茴香、桂枝、花椒、八角、陳皮、寇仁、料酒、蔥結、啤酒一瓶。
步驟1、鴨子砍成3CM不等的小塊,清洗去血水瀝干水分,加薑片、料酒、鹽碼上味。
步驟2、鐵鍋上油,油熱下薑片爆鍋後,下鴨子爆炒,段紅撈起。
步驟3、鍋里留底油,下郫縣豆辦炒到吐出紅油,下薑片,大蒜瓣後,再下鴨子爆炒一會,等鴨子炒上味後轉中火,下老抽、草果、香葉、小茴香、桂枝、花椒、八角、陳皮、寇仁、料酒、蔥結,啤酒倒入淹沒鴨肉為止,蓋上蓋。鴨子肉剛熟後,倒入土豆、青椒、青筍。等啤酒燒干後,撈起去掉蔥結,八角、陳皮等端菜上桌。然後就是甩開膀子爭土豆吃了。此菜鴨肉軟糯,回味悠長。。
友情提醒:老抽、大料不要用多以免搶味。鴨子選籽鴨為佳。。
還有很多例如:酒醉蝦也是很不錯的,但是白酒還是不要佔主要,畢竟那是糧食的精華,少用,多做,什麼菜豆可以放點的哦,主要是香味比較舒服,我爸爸喜歡用白酒爆肥腸,很好吃的,是生爆哦
⑥ 白酒禁忌與什麼食物(或營養)同食
白酒忌柿子----同食心悶
白酒與啤酒相剋:導致胃痙攣、急性胃腸炎、十二指腸內炎等症,同容時對心血管的危害也相當嚴重
白酒與牛肉相剋:火上澆油,容易引起牙齒發炎
白酒與胡蘿卜相剋:同食易使肝臟中毒
白酒與核桃相剋:易致血熱,輕者燥咳,嚴重時會出鼻血
⑦ 哪些食物可以用來做酒
白酒
多以含澱粉物質為原料,如高粱、玉米、大麥、小麥、大米、碗豆等,其釀造
低溫啤酒釀造設備
低溫啤酒釀造設備
過程大體分為兩步:首先是用米麴黴、黑麴黴、黃麴黴等將澱粉分解成糖類,稱為糖化過程;第2步由酵母菌再將葡萄糖發酵產生酒精。白酒中的香味濃,主要是在發酵過程中還產生較多的酯類、高級酯類、揮發性游離酸、乙醛和糠醛等。白酒的酒精含量一般在60度以上。
啤酒
以大麥為原料,啤酒花為香料,經過麥芽糖化和啤酒酵母酒精發酵製成。含有豐富的CO2和少量酒精。由於發酵工藝與一般酒精生產不同,啤酒中保留了一部分未分解的營養物,從而增加了啤酒的香味。啤酒中酒精含量一般為15度,或更低。
嘉絨酒
嘉絨藏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甘孜州東部丹巴等地和雅安市寶興及阿壩州的金川、馬爾康、小金等縣,而丹巴地處大、小金川河下游,大渡河的源頭。是嘉絨藏族聚居地,當地藏族群眾多有自製藏酒習俗,且所制藏酒風味獨佳。由於釀酒全過程及所有原料為本地獨有,使嘉絨藏酒風味與眾不同,其釀酒方法有以下過程:
首先,具備酒麴(當地語稱「吾俄基」)。在每年的夏季、採集當地的一種叫「吾俄基麥朵」的花草,採集時須在手上塗摸少許酒,否則會被刺,採集後蒸熟、曬干、碾成粉或干砣砣備用。
其次,煮料。釀酒原料由玉米、小麥、青稞、高糧等組成。將上述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後用鍋煮成半生熟備用。
再次,將煮後的原料在竹製平篩內攤開,待稍涼後加入酒麴拌勻,趁熱放入發酵缸(多為土陶罐內),加蓋並外包毪衫或棉被保溫,發酵2—3天即可。
然後,生酒。當有酒味溢出後,去掉保溫毪衫、棉被,再靜置15一20天,即可有酒香味或酒液出現,當地稱「雜酒」。
再後,蒸酒。在鍋莊上置一口大生鐵鍋,加入適量水和麥草(隔墊用)及豬骨(可去異味、改善酒的品味等),內置個土陶罐(密閉式的,用於酒液較多的酒料)或木質蒸蘢(開放式,用於干酒料,須在蒸隔上鋪一層麥桿,以防酒料下漏),加蓋後在鍋庄內加帶火的灶灰將大鐵鍋內水煮沸並使籠內有水蒸汽溢出,加入發酵完全的酒料,裝好集酒器及引流管(一般是竹子的),在籠上放置一口生鐵尖底鍋,並用沙布或毛巾沿周圍密封(此時,傳統習慣上在蒸籠上吊一把刀鎮邪),在籠頂鐵鍋內加入冷水或冰塊,並隨時更換以保持低水溫,繼續蒸煮出酒。
最後,酒質控制。蒸餾出的酒,濃度可達50——60度,蒸餾期間要定時品灑,至酒味出現微酸時應分裝以區別酒質,大約在50度以下和50度以上的酒分別裝罐密封備用即可。
葡萄酒
主要原料 葡萄。
設備用具 盆、陶瓷缸、乳膠管、竹篩子、豆包紗布、罐或陶瓷缸、紗布等。
製作方法 選擇成熟前15~20天未噴灑農葯的葡萄。除去生、青、破果粒、霉爛果及其它雜物,直接放在大盆里(不要洗),因為葡萄皮表面存在著野生酵母,在清汁發酵時發揮酵母作用。選好後,把手洗凈,用兩手在盤里用力揉搓葡萄,擠出葡萄汁。在已准備好的罐或陶瓷缸的口部放上竹篩子,將擠出的葡萄汁濾到罐或缸里,除去葡萄梗。竹篩上的葡萄皮、肉等,用紗布包好,用力擠壓出殘余的果汁,擠出的汁也裝入缸或罐中。正常情況下,葡萄出汁率為70%左右。將裝有葡萄汁的缸、罐靜置12~20個小時,用乳膠管或無毒塑料管將上清液用虹吸法吸到另一個容器中,進行發酵。為防止發酵時汁液外溢,發酵缸、罐中的葡萄清汁不要裝得過滿,是容器容量的80%-90%即可。經過兩晝夜,葡萄汁開始發酵,特別旺盛時,可聽到沙沙聲,同時可以嗅到酒香味。
發酵過程,要注意控制酒度,適時補糖和控製品溫。
控制酒度的方法是每100毫升葡萄汁利用葡萄皮上附有的野生酵母發酵釀酒,1克糖份可產生0.56度酒,如果葡萄含糖量為15%,出酒度為 15 X 0.56=8.4;如果含糖量為20%,出酒度則為20 x 0.56=11.2,說明葡萄含糖量大的,出酒度就高些。但靠葡萄本身的糖分,來提高成酒度是不可能的,必須另外添加白糖。白糖的添加量可按下列公式計算。例如,釀制含酒12度的葡萄酒(葡萄含糖量為15%),需添加白糖數量(12-8.4)X1.8=6.48克。如葡萄含糖量為20%,則加糖量為(12-11.2)X1.8=1.44克(這里的1.8是按理論推算出來的,即釀成1度酒需要白糖1.8克)。所得出的6.48克和1.44克都是100毫升葡萄汁的用量,如果是1公斤葡萄汁(即1000毫升),則加糖量分別為64.8克和14.4克。以此為基數,根據葡萄汁量來計算。適時補糖。一般在發酵旺期添加為好。根據釀酒時所用葡萄汁中糖分的含量和生產酒要求的酒度決定白糖的添加量。控製品溫。品溫是葡萄汁的發酵溫度。最宜溫度為18℃-22℃。溫度過低,不易發酵;溫度過高容易引起雜菌感染。在這個溫度下維持12天左右,葡萄汁中的糖分基本耗盡,還要靜放2~3天,再採用虹吸法進行第一次分離。將上清液抽出,裝入事先洗凈的缸、壇里、密封陳化。要裝滿,不留空隙,以防止空氣中的雜菌污染。也可在葡萄酒上噴灑一點食用酒精(因為酒精比重小於葡萄酒,所以飄在葡萄酒面上,可以起隔絕空氣和防雜菌污染的作用,同時還能防止酒面上生白膜)。經過20天後,仍採用虹吸法進行第二次分離,分離後仍需陳貯3-5個月即成。
工藝流程 選料→揉搓→濾汁→靜置→吸上清液→在18℃~22℃溫度下加糖發酵→靜置→吸上清液陳化→分離陳貯→成品。
高粱酒
蒸餾酒: 用水果﹑乳類﹑糖類(糖蜜﹑甘蔗﹑甜菜) ﹑穀物等原料,經酵母菌發酵後, 蒸餾得到無色透明的液體, 再經熟成和調兌,製成的透明含酒精濃度高於20%的酒精性飲料高粱酒是蒸餾酒的一種. 釀造過程依先後順序, 分為制曲﹑釀酒.
調配及灌裝等步驟
制曲
麴菌和入蒸煮過的高粱(高梁飯), 會使澱粉糖化(變為葡萄糖)及發酵而產生酒精. 為使高粱酒順利發酵, 制曲為首要步驟. 所謂「曲為酒之母」, 酒麴之良窳, 對高粱酒的質量以及產量,具有關鍵性地位. 酒麴好發酵必佳
一﹑小麥為主要制曲原料
曲的原料以純小麥為佳, 若攙入大麥﹑玉米﹑黃豆…等雜糧則次之
二﹑研磨
將小麥研磨成粉, 此為制曲第一道手續
三﹑攪和
將研磨後之小麥粉, 送入攪拌機加水攪和
四﹑制曲塊
麥粉在攪拌機內加水攪和後, 送入制曲機, 壓成方形曲塊,每塊重約5公斤
五﹑培曲(繁殖麴菌)
曲塊製成後, 接著送入培菌室(曲室)中, 使其發酵,麴菌在曲塊內部大量繁殖. 此過程約需30天
六﹑堆曲(培干)
完成培曲之曲塊, 移出曲室陰干儲存, 謂之堆曲
七﹑磨曲(磨碎)
培干後之曲塊, 呈土黃色, 須磨成曲粉, 始可攙入高粱飯釀酒.至此制曲工作大功告成
曲塊質量, 和制曲期中之溫度控制息息相關, 而溫度控制是利用自然空氣來完成,因此空氣成為培制曲塊的最大資源與關鍵. 金門空氣好,水質好,製造的曲塊自然上選, 釀制出來的高粱酒自然與眾不同.
釀酒
一﹑浸泡
將高粱送進泡水池, 加水浸泡24小時
二﹑蒸煮
浸泡後之高粱, 用鍋爐蒸煮, 俗稱「蒸高粱飯」, 簡稱「蒸飯」
三﹑冷卻
高粱飯蒸煮完畢, 用輸送帶送入冷飯機, 輸送途中加進谷殼,使高粱飯不致太黏稠而加速冷卻
四﹑拌曲
將冷卻後之攙有谷殼的高梁飯, 送進拌曲機, 加入顆粒狀曲粉,用拌曲機使高粱飯與曲粉均勻混合後, 倒入發酵池
五﹑發酵
發酵10天後, 蒸餾得酒
六﹑蒸餾(第一道酒)
將發酵完成之高粱飯, 用人工倒入蒸餾鍋, 蒸餾所得謂之「第一道酒」.第一道酒因較具高粱味, 必須調兌以改善口感風味
七﹑再拌曲﹑再發酵
第一道酒蒸餾後之高粱渣滓, 出鍋再加谷殼冷卻,再加入曲粉均勻拌和, 送進發酵池, 進行再發酵12天
八﹑再蒸餾(第二道酒)
「第二道酒」, 較無高粱雜味, 較香﹑較醇﹑較順口
蒸餾過程中, 酒液流出, 最先餾出之酒精濃度在80%以上, 謂之「酒頭」, 慢慢下降, 酒精濃度在20%~40%為「酒尾」. 酒液以酒精濃度高低分開收集﹑儲存,濃度60~70% 作為大麴酒, 50~60%間為高粱酒
調兌與灌裝
為使酒質均勻一致, 迎合消費者口味, 必須進行調兌, 又稱勾兌,將不同酒精濃度, 分次蒸餾, 以及年份, 作不同比例之「勾兌」,求其色﹑香﹑味上的均衡. 然後進行灌裝於玻璃瓶或磁瓶.灌裝前需於地窖存放若干時日(通常6個月以上),使新酒辛辣味經過老熟(熟成),去除糟味,改善口感.
⑧ 喝白酒搭配什麼食物健康
花生米。烤肉串。涼拌菜。黃瓜。
⑨ 白酒可以和什麼食物一起吃
白酒配酸奶一起吃。味道美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