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5000ml酒怎麼倒到酒杯里
200ml的酒杯
⑵ 酒與酒杯間如何搭配
不同種類的酒用不同形狀的酒杯
圖中第一至第三,鬱金香型,葡萄酒。白酒杯其實不是很明確的,它和紅酒杯共同的是杯口大,杯肚是弧形的。葡萄酒用來佐餐已經是西方人的一種生活習慣,而紅酒配肉類白酒配海鮮也是眾所皆知的小常識。而紅白酒的杯子區別就在於杯口不同造型,因為白酒青澀且附有淡淡的清香所以白酒杯採用包杯口的造型,一方面可以留住白酒的清香一方面不會大口的喝到白酒的青澀。
香檳杯,狀也似鬱金香,是最細高的。如此高貴浪漫的酒杯,可細飲慢啜,並能充分欣賞酒在杯中起泡的樂趣。杯型比葡萄酒杯下口稍細。
第四隻,梨型,矮腳杯,白蘭地。白蘭地杯天生就有一種貴族的氣息,真不愧是為盛裝白蘭地而設計。圓潤的身材可以讓百年瓊漿的香味一絲一毫存留於杯中。放鬆心情讓你手中的溫度慢慢的溫熱這百年瓊漿,細細品嘗這天造地設的美味。
第五隻,沙瓦杯是用來調制酸甜味道的雞尾酒。用威士忌或杏仁酒加上特製的檸檬汁,充分混淆後放入沙瓦杯中果真別有一番風味。
第六隻,穩重大方的老式酒杯總覺它有一股男子漢的氣概。而也正因這樣它通常用來盛裝冰塊加上烈酒,一盎斯的威士忌加上少許的冰塊你一定可以在老式酒杯中找到樂趣。
第七隻,可林直杯從外表看來遠比高球杯(外觀相似,底部厚,內部形狀半球)高上許多,也就因為這樣高挑的身材可以讓雞尾酒做出口感變化的味道。就拿「新加坡司令」來說在高林斯杯里可以把口感變化發揮得淋漓盡致。另外,直杯還可以用來喝綠茶。
講究的西式大餐,桌上往往擺滿了各式水晶杯,有直身的,有帶頸的,大小各異,讓人一時間無從下手。其實酒杯跟西餐的刀叉盤碗一樣,雖然是禮儀的一部分,但是有規可循,並不難掌握。了解之後,卻不必拘泥於禮儀,因為飲食之道畢竟是以能更好地享受美味為最高原則。
喝葡萄酒,通常用高腳水晶杯。古時也曾用直身無頸的杯子,但現在很少有人這樣使用,這種杯已改用來喝威士忌。
用拇指、食指和中指並持杯頸,不要手握杯身,這樣既可以充分欣賞酒的顏色,手掌散發的熱量也不會影響酒的最佳飲用溫度。
基本上,大部分類型的葡萄酒(紅、白、桃紅)都可以用鬱金香型的杯子,杯頸長、杯碗圓、杯身向上收窄。但講究的飲酒者不僅根據葡萄酒的種類選用不同酒杯,甚至同類的酒,由於產區、年份不同,酒杯也要有所區別。
香檳杯通常是長而直身的,纖長的鬱金香型也可以,這會令美好的氣泡有更長的旅程,集結成束,翩然飄向杯頂。
杯身細小,容量不大的杯子,宜用來喝甜葡萄酒和波特酒。
喝白蘭地,用的則是短頸的杯子,杯口的收弧較大,杯子較寬。不是持頸而飲,而是掌心輕托杯碗,讓體溫加速酒的揮發。
有的酒需要過酒(酒瓶),以去除沉澱物。不同種類的酒所用的decanter(酒樽)形狀略有不同。
好杯薄如紙、聲如磐、晶瑩剔透
最初的葡萄酒杯,通常是木製、錫制或其它不透明材料製作,改用玻璃質地,最初只是為了炫耀,然而燭光映照下,玻璃杯中的香醇美酒的確格外醉人,後來又在玻璃中加鉛製成水晶杯,不僅形質悅目,而且音色悅耳。
18世紀,圓底有頸的玻璃酒杯被創造出來。那種細膩而優雅的外表,令歐洲的貴族們趨之若鶩。
最初的玻璃酒杯又雕花又燙金,不切實際。講究功用似乎是上世紀初才開始的事情。不過也有例外——喝德國摩澤爾出產的雷司令葡萄酒的杯子上刻花是為了增加折射,令金黃色的酒更顯晶瑩;而阿爾薩斯酒杯頸長而呈綠色,也是為了映襯酒的顏色。
何謂水晶
所謂水晶製品,通常是加鉛的玻璃。17世紀的英國玻璃工廠,為了降低熔點而在玻璃中加入氧化鉛,結果產生了透明、有高折光率並有重量感的水晶玻璃。全鉛水晶(fullleadCrystal)是玻璃杯中最美的,擁有鑽石般的光澤。水晶製品這個名稱只准含鉛30%以上的產品使用,歐洲所稱的鉛水晶(leadCrystal)一般是指含氧化鉛24%以上的產品,而日本卻並未遵守這樣的規定。
通常說「水晶」時,都沒有表示鉛的含量有多少,因此購買時要問清楚。全鉛水晶和單純的水晶,價格可能會相差數十倍。
酒杯的料理
好的酒器,需細心呵護才能保持最佳狀態,有助於提升欣賞佳釀的樂趣,反之則影響美酒的真正酒質。
所謂最佳狀態,即無味、無塵垢、無水印。
「薄如紙,聲如磬」的水晶酒杯極易破損,因此在清洗時要格外小心。
要單獨清洗,不要和陶瓷器具放在一起洗,要嚴禁與金屬類器具(如刀叉)放在一處。
杯子在杯口及杯頸部分最薄,杯碗及杯底較厚,所以洗杯時應用掌心托著杯碗,以有柄的海綿伸入杯中輕拭。
酒杯不會太油膩,用少量中性洗潔精即可,以溫水沖洗干凈,如果洗潔精殘留在杯上,不僅影響味覺,更嚴重的是會妨礙汽酒及香檳的氣泡形成。
熱水沖凈後,將酒杯倒轉滴干。最好不要用布擦乾,以免杯中留下舊抹布的異味或纖維。
收藏玻璃酒杯時,應避免日光的直射,否則會影響玻璃的張力。
長期存放在餐櫃中的酒杯,容易沾上櫃子或木材的味道,使用前最好用清水沖洗。
第一次使用的酒杯,使用前應用醋或檸檬汁清洗一遍,這樣才對得起杯中的玉液瓊漿。
⑶ 敬酒的時候怎樣拿酒杯呢酒杯裡面大概多少酒好
這個我知道,看你抬的是什麼杯子,
如果是紅酒杯那就是大指,中指,拾指抬酒杯,酒不及酒杯的三分之一,
如果是白酒,那也是大指,中指,拾指抬酒杯,酒乘到酒杯的三分之二處
⑷ 酒杯怎麼拿各種拿酒杯的正確姿勢
從方便角度講來,手握源酒杯杯身是最自然,也最穩健。但正確姿勢是手指捏著杯身下杯桿,甚至用拇指和食指捏著杯底也是正確的,之所以這種既不自然、又不平衡的姿勢才是正確的,是因為這樣一方面避免將人體溫度傳導給葡萄酒,另一方面也避免手指印留在杯身,影響對酒的觀賞。1、握住酒杯的杯腳,將杯腳置於拇指和一隻或二隻手指中間輕握,這是最簡單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可很簡單的傾斜酒杯,觀察酒的顏色以及旋轉酒杯里的酒液。
2、握持酒杯的杯底,許多人發現使用這種方法握杯,能更輕易的操控酒杯,而且更有舒適感。
3、除非你想要溫熱杯子里的酒液,那請用手掌托住杯體(盆)吧,否則持杯時,還是使用手持酒杯的杯腳或杯底的方法,如此可避免導溫。
4、若你是右手持杯者,以逆時針方向旋轉杯子,你會發現可輕松地做出這個動作,而假如你是左撇子,可以試著以順時針方向旋轉杯子。
⑸ 酒杯怎麼拿
紅酒正確的持杯姿勢應該是用拇指、食指和中指夾住高腳杯杯柱。首先,夾住杯柱便於透過杯壁欣賞酒的色澤,便於搖晃酒杯去釋放酒香。如果握住杯壁,就用手指擋住了視線,也無法搖晃酒杯;其次,飲用葡萄酒講究一定適飲溫度,如果用手指握住杯壁,手溫將會把酒溫熱,影響葡萄酒的正常水平。 當然,如果仔細考究持杯姿勢,根據不同的鑒賞時段,還可分出另外兩種姿勢: 在觀察酒色、欣賞酒香階段,用拇指和食指夾住杯柱底端——拇指豎起垂直倚在杯柱上,食指彎曲卡在杯座上面,其餘手指以握拳形式墊在杯座底下起固定作用。這樣,無論是向外傾斜45度去觀察酒色,還是向內傾斜45度來探詢酒香,都能控制自如,特別有力度,感覺很帶勁兒。 在宴會上,如果需要走動,需要拿著酒杯與別人交談時,請把所有手指撤離杯柱,直接用拇指和食指夾住杯座——拇指壓在上面,食指墊在下面,其餘手指以握拳形式支撐在食指下面。這樣拿酒杯,有暫停、期待和聆聽的意思,而且看上去也比較酷。
干紅是要以鬱金香型酒杯來盛的,最佳飲用溫度是12到16攝氏度。因此,它使用與手掌拖著酒杯肚,杯腳在中指和無名指間。
干白同樣的杯子,但它講究以拇指和食指中指捏著杯腳。
白蘭地則不同於干白,它不僅是干白,而是蒸餾酒,因此度數是很高的,白蘭地的酒杯是大肚收口的那種,它是烈性酒,需要喝之前置於冰桶內,喝時還要加冰塊。因此它同樣講究拿著杯腳。
雞尾酒用倒三角杯,那種觀賞為主的酒不限制,怎麼拿都行,
香檳酒與紅酒杯子差不多,但是它的飲用溫度在7°,所以要捏杯腳。
宴會上能用到,高腳杯的暫時也就這么多。
至於威士忌、國內的烈性白酒等等都是以小的平底玻璃杯來盛的,拿法沒什麼講究,只要拇指拿在酒杯的三分之一處,食指、中指、無名指分別在另一邊依次排列就好了。
白葡萄酒及香檳的酒杯為高腳杯,喝時拿住杯腳下面部分,手不要碰到杯身, 因為白葡萄酒及香檳喝時通常是要冰凍的,而手的溫度會使它溫熱起來。 敬酒時可以用拇指、無名指和小指牢牢握住杯腳下方,中指扶著杯腳,食指輕搭在杯腳與酒杯連接處。手指盡量伸直,顯現手部優美曲線。
⑹ 為什麼喝酒的時候不能把酒杯扣過來
這個只是地區差異的問題,在北京就是代表再也不喝了的意思,沒人責怪你,但是在內蒙就是不好沒有禮貌的動作,主人認為自己沒有招待好。
⑺ 酒杯應該怎麼拿,你知道嗎
4.拿白蘭地酒杯的正確姿勢
白蘭地適合加溫飲用,所以正確的持杯方法是用手掌由下往上包住杯身。這樣手的溫度將傳導到白蘭地而適度引出酒的香醇。
白蘭地度數高,為避免酒氣太彌散,杯口不用開太大,不適合大口喝。但一般招待宴會上很少出現白蘭地這樣烈性酒的身影,所以並沒有葡萄酒和香檳杯那般嚴苛的拿法。
5.拿雞尾酒杯的正確姿勢這種杯子底部有細長握柄,上方約呈正三角形或梯形 ,因為多數雞尾酒需要經過冰處理,所以雞尾酒杯的拿法和葡萄酒杯相同,都是握住杯腳的部分即可,那樣可以避免手的溫度影響到酒的風味。
6.傳統笛杯的正確姿勢
笛形杯杯肚小而纖長,不僅看上去比較精緻,而且有利於讓酒液保持低溫,更重要的是,笛形杯能夠讓氣泡緩緩上升。所以用來裝啤酒的細長型傳統笛杯,應握住杯身下方較細的部分,那樣不僅能使啤酒保持低溫,還會給人一種優雅的感覺。
7.拿中式酒杯的正確姿勢
拿中式酒杯不要用整隻手環繞拿杯,應該用拇指和食指捏緊杯身一半的地方,將杯身卡在虎口的部位,其餘三指自然放鬆。不可拿得過於靠上,尤其是給別人拿杯子時,那樣手指的細菌會沾染在杯口,很不衛生。
用這種酒杯喝酒時,一定要倒滿並且一飲而盡。如果要敬酒給別人,要用右手握杯左手手指輕輕托在杯底,以示敬意。
⑻ 酒瓶不動的話, 如何才能把酒倒進杯子
調匙底向下,放在瓶口,柄向下傾斜,柄末端對准杯子,雙手捂著酒瓶.因為是啤酒,受手的熱量作用,內部產生氣泡,酒滿出來,順調匙的柄流下,滴入酒杯.
還好是啤酒,受熱比較容易膨脹.
⑼ 敬酒時,酒杯怎麼拿,怎麼和別人碰杯
1.碰杯:碰杯肚子最鼓出來的地方。
這里是葡萄酒杯相對厚的部位,因為葡萄酒杯壁非常薄,很容易碰碎,尤其是杯口那裡,是最薄的,所以不要像白酒碰杯時爭著杯沿在下面以表示尊敬那樣碰杯沿。
左邊圓點襯衣的是中國先生、右邊白襯衣是法國先生,這個碰杯圖里,大家發現心機了么?稍後解釋。
2.端杯,不用手掌抓杯身,而是持杯頸,從餐桌上拿起杯子、碰杯、以及自己喝酒,這個姿勢是最方便的。
3.上圖,法國先生准備拿了酒瓶為中國先生倒酒,但是,因為位置的原因,導致了後來的一個錯誤:拿酒瓶的時候,手掌遮住酒標了,在倒酒的時候,順勢移過來,沒挪動瓶身。
4.注意手掌尖處,視頻里當法國先生為中國先生倒酒的時候,後者用中指輕輕敲打桌面,表示感謝。
5.法國先生在倒酒的時候,是將瓶口靠在了杯沿上面,嗯,從專業侍酒師角度來說,這樣倒酒是不妥的,因為瓶口接觸到杯沿,從這個杯到那個杯子的倒酒,如果都接觸了,會讓大家感覺不衛生,這與很多講究的中餐桌上會放置公筷的情況是一樣的。本飯桌上沒有設置公筷,是一個比較私人的飯局。
因為是熟悉的朋友吃飯,可能沒有講究太多,其實他是知道手掌不能遮住酒標的,在後面一個專門為大家示範倒酒的視頻里,他是這樣拿瓶子的,手指都沒有接觸到酒標。瓶口與杯沿,就沒有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