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酒在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是誰發明的酒
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惡。從水從酉,酉亦聲。一曰造也,吉凶所造也。
都知道,酒是人類生活中的主要飲料之一,且中國制酒的歷史源遠流長,品種繁多,名酒薈萃,享譽中外。此外,酒滲透於整個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之中,從文學藝術創作、文化娛樂到飲食烹飪、養生保健等各個方面,酒在中國人生活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可見,酒已經成為了男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很多人都離不開它。就連當年憂國憂民的杜甫,也能寫出“誰能載酒開金盞,喚取佳人舞綉筵”這樣的詩句,足以看出酒的美妙。
此外,宋朝的歐陽修是一位品學兼優的真君子,可私底下他卻是一個好酒之人,每次喝酒都會喝盡興,不再有平日里那種“正襟危坐”的樣子。所以,酒確實讓人捉摸不透,它能夠讓人痴狂,能夠讓人著迷。但是,不管怎樣,很多男女都離不開它,這樣才形成了中國濃濃的酒文化。
『貳』 真正意義上的白酒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燒酒指各種透明無色的蒸餾酒,一般又稱白酒,各地還有白乾、老白乾、燒刀酒、燒鍋酒、蒸酒、露酒、酒露、露滴酒等別稱。
【我國燒酒的起源】
關於燒酒,一種說法,起源於唐代,在唐代文獻中,燒酒、蒸酒之名已有出現。李肇(公元806年)寫的《國史補》中的:「酒則有劍南之燒春」(唐代普遍稱酒為「春」);雍陶(公元834年)詩雲:「自到成都燒酒熱,不思身更入長安。」可見在唐代,燒酒之名已廣泛流傳了。田錫寫的《曲本草》中說:「暹羅酒以燒酒復燒二次,入珍貴異香,其壇每個以檀香十數斤的煙熏令如漆,然後入酒,臘封,埋土中二三年絕去燒氣,取出用之。」趙希鵠寫的《調燮類編》中說:「燒酒醉不醒者,急用綠豆粉粉盪皮切片將筋撬開口,用冷水送粉片下喉即安」(卷二);他又說:「生薑不可與燒酒同用。飲白酒生韭令人增病。飲白酒忌諸甜物」(卷三)。
「唐詩《荔枝樓對酒》詩雲:「荔枝新熟雞冠色,燒酒初開琥珀香……」唐詩亦有「久聞成都溜酒香,不思自身人長安」之句。」(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初探》)
以上引文中所說的「燒酒」、「蒸酒」、「白酒」,是否就是今天的白酒?單從名字相同還不可定論。有人認為我國民間長期相沿,把蒸酒稱為燒鍋,燒鍋生產的酒即為燒酒。但燒鍋之名起源於何時,尚待考證。故白酒起源唐代,其論據尚欠充分。
另一種說法,元代時(1271—1368年)由國外傳入。
元時中國與西亞和東南亞交通方便,往來頻繁,在文化和技術等方面多有交流。有人認為「阿刺古」酒是蒸餾酒,遠從印度傳入。還有人說:「燒酒原名『阿刺奇』,元時征西歐,曾途經阿刺伯,將酒法傳入中國。」章穆寫的《飲食辨》中說:「燒酒,又名火酒、『阿刺古』。『阿刺古』番語也。」現有人查明「阿刺古」、「阿刺吉」、「阿刺奇」皆為譯音,是指用棕櫚汗和稻米釀造的一種蒸餾酒,在元代曾一度傳入中國。
再一種說法,是明代葯物學家李時珍(1518—1593年)在《本草綱目》中所寫:「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令氣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敗之酒皆可蒸燒。近時惟以糯米或黍或秫或大麥蒸熟,和曲釀瓮中十日,以甑蒸好,其清如水,味極濃烈,蓋酒露也。」這段話,除說明我國燒酒創始於元代之外,還簡略記述了燒酒的釀造蒸餾方法,故人以為可信。
『叄』 高度白酒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
比較正式的說法,蒸餾酒是從金代開始出現的,理由是「蒸餾器」是金代的。
在此之前,都屬於「壓榨」或「過濾」酒,即米酒類。酒度大都在十幾度。
當然也有「三碗不過崗」的所謂「高度酒」。多說30多度。
『肆』 酒是什麼時候發明的,怎麼發明出來的
根據歷史的不同文獻的記載,有不同的版本,這個問題一直存在爭議:
造酒第一人有多種說法,最主要的兩種是儀狄和杜康造酒。
1、相傳儀狄是我國最早的釀酒人,堪稱中國造酒第一人。先秦史籍多處提到儀狄作酒。如《世本》「製作」篇明確提出:「儀狄始作酒醪,以變五味。」
呂不韋《呂氏春秋》有「儀狄造酒」,劉向《戰國策》進一步記載:「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曰:後世必有飲酒而之國者。'遂疏儀狄而絕旨酒。」
2、據傳早在黃帝時期便已經發明了酒,具體的資料大家可以查詢《黃帝內經》,裡面有一些內容,是黃帝和岐伯討論酒的記載。
3、相傳夏禹時期的儀狄發明了釀酒。公元前二世紀史書《呂氏春秋》雲:「儀狄作酒」。漢代劉向編輯的《戰國策》則進一步說明:「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曰:後世必有飲酒而之國者。
(4)白酒什麼時候出現的擴展閱讀:
喝酒的誤區:
1、酒有鎮痛護心作用。
酒能通經活絡、理氣止痛,可防治風寒濕痹和胸痹心痛,減少關節炎、冠心病發作的幾率。不可否認,飲酒可暫時緩解上述症狀,但觀察資料表明,癌症和心腦血管病的死亡率與飲酒量呈正相關,且死亡率明顯高於非飲酒人群。
2、酒有保暖禦寒功能。
少量飲酒會使身體發熱,這是酒精引起皮膚毛細血管處於擴張狀態,在酒精代謝後期,很容易造成皮膚散發的熱量增多,形成「酒後寒」,以至出現「以酒禦寒寒更寒」的局面。
3、飲酒能提高性慾。
在多數人心目中,酒可助興提欲,改善性功能,現在研究發現,酒精可對睾丸、卵巢造成直接毒害,且可通過對下丘腦、腦垂體的作用,對男女性功能產生相對持久的影響。
喝酒後胃難受的緩解辦法:
1、服用適量的白糖水,能稀釋胃中酒精濃度、減少酒的吸收。糖分吸收後使血糖濃度增加,酒在血液中的濃度降低,使酒精在體內代謝和排出加快,達到醒酒解酒的目的。
2、口服淡鹽水,可達到稀釋胃中的酒精和降低血中酒精濃度的作用。
3、喝牛奶可以保護胃部,多吃一些蔬菜,清淡的食物。
4、多喝粥,喝一些可以消化比較好的粥,這時候喝的粥不要太濃,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喝多。
5、吃水果,葡萄是很不錯的選擇,在喝酒之後如果反胃的話,那麼就吃一些新鮮的葡萄,新鮮葡萄中含有豐富的酒石酸,能與酒中乙醇相互作用形成酯類物質,降低體內乙醇濃度,達到解酒目的。
同時,其酸酸的口味也能有效緩解酒後反胃、惡心的症狀。如果在飲酒前吃葡萄,還能有效預防醉酒。
酒後1-3天進食易消化食物,防止過度勞累,最大程度上保證受損的胃粘膜盡快修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酒文化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喝酒的認識誤區
『伍』 中國古代酒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最早的酒是自然發酵酒,有果酒和糧食酒。在遠古時代,人們可能 先接觸到某些天然發酵的酒,然後加以仿製。
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了"醴」字,足以證明釀酒的存在可能更早。關於最早釀酒師,我國夏有杜康(曹操是鐵粉),儀狄等說。
《呂氏春秋》中有記載:"儀狄作酒",他被高青人尊為酒祖,一直保持著「二月二,龍抬頭,拜酒祖」的傳統習俗。
(5)白酒什麼時候出現的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酒具始於時期:
第一個階段是新石器時期,這個時期酒具以陶器為主,有著原始時代的樸素狂野之風。
第二個時期是夏、商、西周,在這個時期,以青銅器為主要酒具,它們並不是日常用品而是作為禮器,連同酒一樣出現在祭祀神靈的祭台上。
第三個時期是東周和秦、漢時期,這個時候最具特色的酒具是漆器,特別是漢代的漆器古樸典雅盡顯大漢強國的風范。
從魏、晉、南北朝一直到隋、唐,隨著制瓷業的發展,陶瓷酒器逐漸壯大。隋唐的時候,最具時代感的酒具是金銀器,光彩照人如同那個繁華時代。
最後一個階段是宋、元、明、清時期,這個時候,金銀器退居次要地位,瓷器佔到了主流地位,同時玻璃器、竹木牙角器等材質的酒具也同時在流光溢彩的酒具中佔有一席之地,而這個時期的酒具則特別突出了酒可觴詠抒懷的文人雅趣。
『陸』 高度白酒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
高度白酒始用於唐代。
高度白酒,酒精度在41度以上,多在55度以上,一般不超過65度才能算高度酒。白酒是中國特有的一種蒸餾酒。
我國古代文獻中蒸餾酒的稱謂主要有:燒酒、燒春,始用於唐代,但是唐代所說的燒酒,燒春是否指蒸餾酒還有爭論。宋代以後,燒酒、燒春才是真正的蒸餾酒。
白酒和老白乾,這是現代才啟用的名稱。糟燒或糟燒酒,是黃酒過濾後的酒糟經再次發酵, 並經蒸餾得到的蒸餾酒。
在我國古代,由於歷史悠久,地域不一,留傳下的蒸餾酒的名稱很多,但古代文獻中所說的」白酒"這一名稱卻不是指蒸餾酒。只是到了現代,才用白酒代表經蒸餾的酒。
(6)白酒什麼時候出現的擴展閱讀
白酒度數分類:
白酒的度數一般是指的酒精合量。按照白酒的酒精含量多少劃分可以將白酒分為兩類:一類是高度白酒,另一類是低度白酒。
1、高度白酒這是我國傳統生產方法所形成的白酒,酒度在40度以上,多在55度以上 ,一般不超過65度。
2、低度白酒採用了降度工藝,酒度一般在38度。也有的20多度。
另外還有一種分類:分為三種:高度酒、降度酒、低度酒。
1、高度酒:一般不超過65度。
2、降度酒:主要指五十四度左右的酒。
3、低度酒:採用了降度工藝,酒度一般在38度。也有的20多度。(主要指三十九度、三十八度一檔的酒)。
優質白酒必須有適當的貯存期。瀘型酒至少貯存3~6個月,多在一年以上;汾型酒貯存期為一年左右,茅型酒要求貯存三年以上。酒度一般都在40度以上,40度以下為低度酒。
『柒』 白酒在中國歷史上到底是何時出現的
最早出現在唐代,在唐代文獻中,燒酒、蒸酒之名已有出現。李肇(公元806年)寫的《國史補》中的:「酒則有劍南之燒春」(唐代普遍稱酒為「春」);雍陶(公元834年)詩雲:「自到成都燒酒熱,不思身更入長安。」可見在唐代,燒酒之名已廣泛流傳了。
白酒在酒類當中是一大類,而且品種繁多。在一大類中,還能分若干類別,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按照原料分類:
1、糧食酒。如:高粱酒、玉米酒、大米酒等。
2、瓜干酒(有的地區稱紅薯酒、白薯酒)。
3、代用原料酒。如:粉渣酒、豆腐渣酒、高粱糠酒、米糠酒等。
二、按照使用酒麴分類:
1、大麴酒:是以大麴做糖化發酵劑生產出來的酒,大麴又分為中溫曲、高溫曲和超高溫曲。
2、小曲酒:是以小曲做糖化發酵劑生產出來的酒,主要的原料有:稻米。
3、麩曲酒:是以麥麩做培養基接種的純種麴黴做糖化劑,用純種酵母為發酵劑生產出的酒。
白酒有害成分
1、雜醇油
雜醇油是酒的芳香成分之一,但含量過高,對人們有毒害作用,它的中毒和麻醉作用比乙醇強,能使神經系統充血,使人頭痛,其毒性隨分子量增大而加劇。雜醇油在體內的氧化速度比乙醇慢,在機體內停留時間較長。
2、醛類
酒中醛類是分子大小相應的醇的氧化物,也是白酒發酵過程中產生的。低沸點的醛類有甲醛、乙醛等,高沸點的醛類有糠醛、丁醛、戊醛、己醛等。醛類的毒性大於醇類,其中毒性較大的是甲醛,毒性比甲醇大30倍左右,是一種原生質毒物,能使蛋白質凝固,10克甲醛可使人致死。
3、甲醇
果膠質多的原料來釀制白酒,酒中會含有多量的甲醇,甲醇對人體的毒性作用較大,4—10克即可引起嚴重中毒。尤其是甲醇的氧化物甲酸和甲醛,毒性更大於甲醇,甲酸的毒性比甲醇大6倍,而甲醛的毒性比甲醇大30倍。
『捌』 中國的酒,是什麼時候就有了
早在5000年前,這里的新石器文明就有了釀酒的歷史。
樟樹市內築衛城遺址(新石器時代)出土的大量陶皿、酒器,以及吳城遺址(殷商時代)精美的青銅器。
主要有四特酒、貴酒、張家界酒、茅台酒、西鳳酒、五糧液、雙溝大麴、洋河大麴、古井貢酒、劍南春、瀘州老窖、汾酒、伊力特、董酒、山雁王、霸王醉、金門高粱酒等。
傳說在黃帝的時候,有一個叫杜康的人,專門負責管理糧食。當時,隨著農耕的發展,糧食每年都獲得大豐收。可是,糧食多了吃不完,只能儲藏在山洞裡,山洞陰暗潮濕,時間一久,糧食全部腐爛了。杜康見狀,開始苦思冥想儲糧的方法。
這一天,杜康來到樹林里散步,發現了幾棵枯死的大樹,只剩下粗大空盪的樹干。杜康靈機一動,把糧食全部倒進了乾燥的樹干里。過了一段時間,杜康來到樹林里查看糧食,他驚奇地發現:儲糧的枯樹前,橫七豎八地躺著一些野豬、山羊和兔子,一動不動,好像死了一樣。
他連忙走近看個究竟:原來盛糧的樹乾裂開了幾條縫,由里向外不斷滲水。看來,這些動物是舔吃了這水才躺倒的。可這究竟是什麼水呢,杜康湊過去一聞,只覺一股清香撲面而來,他不禁嘗了幾口這濃香水,頓覺神清氣爽。
後來,杜康把濃香水帶回家,請大家品嘗,大家你一口,我一口,都說好味道。就這樣,酒在民間逐漸普及開來,杜康也被人們尊稱為「酒神」。
(8)白酒什麼時候出現的擴展閱讀:
酒的主要成份是酒精,化學名叫乙醇。乙醇進入人體,能產生多方面的破壞作用。
血液中的乙醇濃度達到0.05%時,酒精的作用開始顯露,出現興奮和欣快感;當血中乙醇濃度達到0.1%時,人就會失去自製能力。如達到0.2%時,人已到了酩酊大醉的地步;達到0.4%時,人就可失去知覺,昏迷不醒,甚至有生命危險。
酒精對人的損害,最重要的是中樞神經系統。它使神經系統從興奮到高度的抑制,嚴重地破壞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過量的飲酒就是損害肝臟。慢性酒精中毒,則可導致酒精性肝硬化。
過度飲酒傷身,但是最傷身的是空腹飲酒。空腹飲酒會刺激胃黏膜,容易引起胃炎、胃潰瘍等疾病。空腹飲酒還會引發低血糖,會導致我們體內葡萄糖供應不足,會出現心悸、頭暈等現象。
『玖』 酒是誰發明的,什麼時候開始有酒的
傳說是一個叫杜康的人發明的,黃帝時期就有了酒。
傳說在黃帝的時候,有一個叫杜康的人,專門負責管理糧食。當時,隨著農耕的發展,糧食每年都獲得大豐收。可是,糧食多了吃不完,只能儲藏在山洞裡,山洞陰暗潮濕,時間一久,糧食全部腐爛了。杜康見狀,開始苦思冥想儲糧的方法。
這一天,杜康來到樹林里散步,發現了幾棵枯死的大樹,只剩下粗大空盪的樹干。杜康靈機一動,把糧食全部倒進了乾燥的樹干里。過了一段時間,杜康來到樹林里查看糧食,他驚奇地發現:儲糧的枯樹前,橫七豎八地躺著一些野豬、山羊和兔子,一動不動,好像死了一樣。
他連忙走近看個究竟:原來盛糧的樹乾裂開了幾條縫,由里向外不斷滲水。看來,這些動物是舔吃了這水才躺倒的。可這究竟是什麼水呢,杜康湊過去一聞,只覺一股清香撲面而來,他不禁嘗了幾口這濃香水,頓覺神清氣爽。
後來,杜康把濃香水帶回家,請大家品嘗,大家你一口,我一口,都說好味道。就這樣,酒在民間逐漸普及開來,杜康也被人們尊稱為「酒神」。
(9)白酒什麼時候出現的擴展閱讀:
中國的文化總是豐富飽滿的,在酒的始創者尚無最終定論時,人們還在樂此不疲地做著種種離奇的猜想。除了上面幾種影響比較大的造酒說之外,民間還流傳著堯帝造酒、黃帝造酒等說法。
宋人高承《事物紀原》稱:「不知杜康何世人,而古今多言其始造酒也。」而從考古和歷史文獻記載來看,夏代洛陽已經出現酒器,商代朝歌(今河南淇縣)就有「酒池肉林」的傳說,到了周朝,統治者認為殷商滅亡的原因有很多,酗酒亂德是重要的一條。
周公還頒布了《酒誥》,旨在樹立和弘揚優良的酒風。可見,作為「酒祖」杜康,其生活年代應該不晚於夏商時期。
『拾』 酒在中國具有很久的歷史,它是什麼時候發明出來的
歷代文人著作多有記載,猿猴聚居出沒的地方,常有類似「酒」大東西出回現,「黃山多猿猴答,春夏采雜花果於石窪中,醞釀成就,香氣溢氣,聞數百步,野樵深入者或得偷飲之」、
「粵西平樂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釀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數石,飲之,香氣異常,名曰猿酒」
……
這些著作記載猿猴利用自然界的水果,百花釀酒,究竟是有意還是無意的行為?有待考究,中國酒的起源,起源於猿猴釀酒,或者最初就是人們模仿猴猿釀酒,然後不斷的改進發展釀酒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