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從外觀上怎麼辨別白酒的好壞是不是純糧酒
看看是不是呈透明狀,但是這個方法不是很管用,你還是要看是不是在消費者中有好口碑,建議你認准專業做無添加糧食酒的品牌,叫谷養康零添加純糧酒,在天貓上就能買到
⑵ 怎樣辨別醬香白酒的好壞
醬香型白酒的正宗工藝是傳統的固態發酵工藝,如今多了一個叫做新工藝的東西,也叫液態發酵工藝,這種液態發酵是怎麼回事呢?就是食用酒精加香精勾兌出來的醬香酒,成本低,生產周期短,可以批量生產。因此醬香酒造假不難,國人的聰明與智慧都用在了制假售假,鑽法律法規、行規行矩的空子上去了,怎麼會不容易呢?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最近大多數白酒都漲價了,上到幾千元,下到十幾元錢,引發不少酒友感嘆「扎心了,老鐵!」。
對一個只喝得出酒精味來的人說,可能覺得十幾元和幾千元的酒並沒有什麼區別,還會認為是幾千元的酒價格虛高。其實,如果你也仔細算過這筆賬,就會喝得放心、喝得舒心了!
酒的價格,上到幾千元,下到幾塊錢,同樣是酒,它們的區別究竟在哪裡?甚至有人說,無論是多貴的酒,成本都在幾十塊錢?98度的食用酒精,一噸6500元;如果釀38度的酒,大概要加1.57倍左右的水(有良心的加蒸餾水,沒良心的乾脆就是自來水),出來的酒成本是1.26元一斤;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傳統工藝的醬酒,紅纓子高粱、赤水河谷、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一年生產、三年貯存……醬酒是世界上釀造周期最長、釀造工藝最繁復、耗費糧食比例最大、香味物質最多的酒品。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哪怕是一款糟糕的傳統醬酒,生產成本也得80元。
醬酒貴不僅於成本,更在於稀缺。一款頂級醬香,貴在傳統工藝,需七個基礎條件:
1.茅台鎮產區、原生態赤水河谷
2.紅纓子高粱、低頭謙卑狀
3.20%磨碎、幾近整粒
4.大麴發酵、超低出酒率
5.一年釀造、七次取酒
6七輪基酒、五年貯存
7.以酒勾酒、老酒點化
✪ 真假醬酒,差別如下 ✪
第一個成本:酒本身
酒是什麼東西釀出來的?現在白酒的生產主要有三種方式:
配製型白酒:
就是食用酒精經過降度和使用正常的勾兌技術進行調兌而成。而食用酒精現在的可用原料很多,像薯干、玉米、糖蜜、秸稈都可以發酵蒸餾酒精。
此稱為液態釀酒,好處就是可控、干凈、效率高。市面上一噸食用酒精的大概價格在5000-6000元,當然也要分原料和等級。
釀造型白酒:
即純糧固態釀酒,其原料標准很高,必須是高粱、玉米、小麥、大米、糯米、大麥、蕎麥等穀物(不包括薯類與果蔬類),要求顆粒均勻飽滿、新鮮、無蟲蛀、無霉變。
穀物的出酒率大概是40%-45%,而大米高粱的價格大家心中有數,折算下來,第二種生產方式,只算原料成本大概也是第一種方式的2倍及以上了。
第三種方式,即固液結合:
吸收固態法白酒的豐富口感,液態法白酒的純凈,揚長避短。
第二個成本:勞作成本
液態釀酒,相對簡單:
蒸酒-除雜-復蒸-增香……更有一些酒廠直接購買食用酒精,進一步簡化了這中間的硬體成本、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是相對較少的。
固態釀酒:
生產工藝那是真的復雜啊,只能簡單說一說:原料處理-泡糧-初蒸-悶水-復蒸-攤涼下曲培菌-發酵-蒸餾……
每個酒廠釀造規程不同,多次回沙、反復蒸餾的酒廠多了去了。這中間的硬體成本、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可想而知,非常得高。
第三個成本:時間成本
真正貴的酒成本就在這里了。這個時間成本與勞作中的時間成本不同。好酒是需要陳釀的,剛生產出來的新酒,有辛辣味,不柔和,只能算半成品,一般都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存貯,讓其自然老熟,使酒體綿軟適口,醇厚香濃,口味協調。
陳釀的方法一般是,把生產出來的新酒放在陶、瓷等,具有輕微透氣性的容器內,隨自然界溫度、濕度的變化而變化,而不是人工的調整。
時間本身的消耗,就是一項非常高的硬成本,茅台酒每年只能生產一季;每年產出的酒要封存放五年以上才能勾兌,勾兌後又要存放一年以上才能出廠,其中加上投料、發酵、烤酒的時間,酒齡至少都在五年以上。
茅台鎮的醬酒,
地理環境稀缺
(隨便找個地方不行)、
工藝技術稀缺
(三五年學不會)、
原材料稀缺
(北方高粱不行)、
生態環境稀缺
(大山深處的極少數原生態河流)
你說29.9元包郵或9.9元/斤,傳統工藝純正醬香,你信不?
傳統工藝,工匠精神,第一步是告別非理性的低價!這是信仰的底線。
⑶ 如何分辨白酒品質的優劣
經常喝酒的人應該有聽過「酒花」這個名詞,實際上酒花這個名詞人們對於酒產生的泡沫的美稱,而且這個稱謂只存在於白酒,啤酒、洋酒、紅酒都沒有這個稱呼。以前用多功能釀酒設備做酒的老師傅通過酒花判斷白酒好壞,可現在掌握這們技藝的人越來越少。用多功能釀酒設備蒸酒時看花辨酒,竟成了釀酒人的不傳之秘。酒質如何辨別好壞?釀酒人妙招,酒花可以幫你,來聽聽二哥的詳細揭秘。
為什麼會給酒產生的泡沫起了這么一個美稱?這是因為很多人相信通過酒花可以識別一個酒的質量,酒花多而且消散得慢的話就是好酒。實際上真的是這樣的嗎?實際上很多釀酒人都說這個說法沒有根據,因為即使是好酒也未必酒花多而且散得慢,相反質量差的酒,有時候也會酒花多而且散得慢。這樣的情況無疑給酒質的辨別提供了一個契機,也讓不少人從中進行鑒別。
現代人們檢測白酒,更多的依賴於先進的檢測儀器,可你知道嗎?看酒花比用儀器測量更精準、更重要。 幾千年來,老祖宗只要觀察酒流到酒桶里泛起的酒花的狀態,就知道這個酒能不能要,對於一些釀酒人而言,看酒花辨酒是釀酒技藝中的不傳之秘。 酒分子與水分子結合越緊密,酒越稠,酒花越小酒分子和水分子在53度這個點上結合得是蕞牢固的,且53度白酒在儲存過程中不會發生酒損。這也是多年來總結下來的經驗之談,凝結著的正是釀酒人的智慧。
酒花越大酒越不好。所以說看酒花的第一標準是看它的直徑,酒里的營養物質越多,酒花越小。 酒花的直徑越小越好,韌度越長越好,越均勻越好。這里可以得出結論,酒精濃度在50度左右的話,酒花形狀是比較好的,而且持續時間長,正好我們大多數名酒都是53度。這也是能夠看出,這些名酒對於白酒質量的把握還是非常用心的,已經知道哪種酒的質量更好。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越老越好的酒其酒花越多越細密,停留的時間也越長(30秒左右)。但60度以上的白酒酒花稍大點(如綠豆,停留的時間也稍短一點(十幾秒)。40度以下的低度酒酒花非常少,幾乎沒有,停留的時間更短(幾秒鍾)。這個是老酒的酒花現象。酒花通常只能作為判斷度數參考標准,並沒有科學的說法證明酒花好的酒,質量就好。曾經我在網上看到有宣傳說一個小時酒花不散的神酒,我喝過放了10年的老茅台都沒有這效果,你這個酒還能保持一個小時酒花不散?因此僅僅只能夠提供一種參考,不能夠全部信賴。
文 : 二哥(MTJ1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