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濃香型白酒
香濃型的白酒,喝在嘴裡的口感是非常的清香,使人喝了嗯非常的好。
2. 什麼是濃香型白酒它有什麼特點
濃香型白酒的特點是窖香濃郁,香味協調。其主要成分以乙酯為主體。主回要以瀘州老窖特曲為答代表,四川五糧液等也屬濃香型。
濃香型白酒,香味濃郁,以四川瀘州老窖酒為代表,所以又叫「瀘香型」。這種香型的白酒具有窖香濃郁,綿甜爽凈的特點。它的主體香源成分是己酸乙酯和丁酸乙酯。瀘州窖酒的己酸乙酯比清香型酒高幾十倍,比醬香型白酒高十倍左右。另外還含丙三醇,使酒綿甜甘冽。酒中含有機酸,起協調口味的作用。濃香型白酒的有機酸以乙酸為主,其次是乳酸和己酸,特別是己酸的含量比其它香型酒要高出幾倍。白酒中還有醛類和高級醇。在醛類中,乙縮醛較高,是構成噴香的主要成分。除瀘州老窖外,五糧液、古井貢酒、雙溝大麴、洋河大麴、劍南春、全興大麴等都屬於濃香型,貴州的鴨溪窖酒、習水大麴、貴陽大麴、安酒、楓榕窖酒、九龍液酒、畢節大麴、貴冠窖酒、赤水頭曲等也屬於濃香型白酒。貴州濃香型名牌白酒品種較多。
3. 濃香型白酒有哪些特點.對人身體有什麼好處
濃香型,又稱瀘香型,以瀘州老窖特曲為代表。濃香型的酒具有芳香濃郁、綿柔甘洌內、香味協調、入口甜容、落口綿、尾凈余長等特點,這也是判斷濃香型白酒酒質優劣的主要依據。構成濃香型酒典型風格的主體是乙酸乙酯,這種成分含香量較高且香氣突出。 好處嗎,向樓上說的「酒是小飲翼神,多飲傷身」。
4. 濃香型的白酒有什麼特別好喝嗎
濃香型白酒所含的易揮發物質少
一般來說,濃香型白酒在蒸餾時候接酒的氣溫高達40°以上,比起其他的白酒蒸餾接酒溫度高了將近一倍。高溫的接酒環境,讓白酒里包含的易揮發物在接酒時就揮發出去,而濃香型白酒的保存時間較長,三年以上的貯存時間,很容易揮發掉一大部分的易揮發物質,所以濃香型白酒酒體中的保存下來的易揮發物質變少。這對於人體是非常有益的,刺激性也較低,更加適合很多人的口味。
濃香型白酒的酸度高
濃香型白酒中含有對人體健康有益的乙酸和乳酸,且占的比例較多,所以濃香型白酒的酸度較高,比其它白酒高出3-5倍左右。眾所周知,人體中酸的含量關乎脾胃、肝臟、軟化血管,按照中醫的理論,食用酸有利於身體健康,並且能夠美膚養顏,適用於現代養生。
酚類化合物含量多
隨著干紅葡萄酒的市場逐漸擴大化,越來越多的人趨向於選擇刺激性較弱的葡萄酒,而且普遍認為干紅葡萄酒的含酚類化合物較多,能夠預防心血管疾病等。可是,濃香型白酒的酚類化合物的含量並不比干紅葡萄酒少,比起其它的名優白酒更是多了3-4倍,同樣起到預防疾病的效果。
濃香型白酒的酒精含量適宜
白酒的濃度在50°以上適合用於收藏,濃香型白酒的酒精含量濃度在53°不等,白酒的酒精濃度一般在53°時,水分子和酒精分子的完美結合,這種牢固的狀態不容易被破壞,再加上白酒悠長的貯存期,其游離的酒精分子就會減少很多,對人體的傷害自然而然會降到最低。喜歡喝酒的人,濃香型白酒就是最好的選擇。
濃香型白酒屬於純天然綠色發酵食品
白酒的原料大多都是高粱,從高粱的發酵到白酒貯藏,都能使濃香型白酒變得越醇,酸度適宜,香氣襲人,酒體醇厚,是屬於純天然的綠色食品。用高粱為主原料,就能製造出最吸引人的濃香型白酒。
5. 濃香型白酒的成分主要有哪些呢
濃香型白酒中的香味物質數量最多,影響最大的是酯類。一般優質白酒的酯類含量都比較高,平均在 0.2~ 0.6%,而普通白酒在 0.1%以下,所以優質白酒的香味比普通白酒濃郁。白酒中的酯類,是酵母生活需能量過程中生成醯基輔酶 A,再醇解而形成的產物。白酒中的酯類主要包括醋酸乙酯、丁酸乙酯、乙酸乙酯、醋酸戊酯、丁酸戊酯、乳酸乙酯等。白酒因其香型不同,主體香的種類也不同。清香型白酒,如汾酒、西鳳酒,以醋酸乙酯、乳酸乙酯為主。濃香型白酒,如瀘州特曲、五糧液,以乙酸乙酯和丁酸乙酯為主體香氣。丁酸乙酯在稀薄時呈水果香,只有丁酸酯水解後分解出了酸才有「汗臭」味。在好的濃香型白酒的酯類中,乙酸乙酯應占 30%~ 40%,丁酸乙酯約占 4%。醬香型白酒的主體香氣目前還未能最後確認,其酯類成分最為復雜,它的總酯含量比濃香型白酒低,乙酸乙酯含量中等,不如瀘型白酒突出。可是從低沸點的甲酸乙酯,到中沸點的辛酸乙酯等各種酯都有,是它的重要特點。所以醬香型白酒具有「低而不淡、香而不艷」的風格特點。
6. 濃香型白酒有哪些品牌
濃香型白酒品牌很多,因為濃香型的酒屬於大眾最喜愛的香型,所以很多酒廠濃版香型的白酒品種權會相對多一些。但是我個人偏愛小糊塗仙的濃香白酒,朋友開玩笑說,你真的是小糊塗仙本仙,尤其喜歡小糊塗仙·小仙,100ml正適合我的酒量,喝起來不辣口,喝完不上頭,很舒服。
7. 濃香型白酒的精選
濃香型白酒生產所使用的原料主要是高粱,但也有少數酒廠使用多種穀物原料混合釀酒的。以糯高粱為好,要求高粱籽粒飽滿、成熟、干凈、澱粉含量高。
原料高粱要先進行粉碎。目的是使顆粒澱粉暴露出來,增加原料表面積,有利於澱粉顆粒的吸水膨脹和蒸煮糊化,糖化時增加與酶的接觸,為糖化發酵創造良好的條件。但原料粉碎要適中,粉碎過粗,蒸煮糊化不易透徹,影響出酒;原料粉碎過細,酒醅容易發膩或起疙瘩,蒸餾時容易壓汽,必然會加大填充料用量,影響酒的質量。由於濃香型酒採用續渣法工藝,原料要經過多次發酵,所以不必粉碎過細,僅要求每粒高粱破碎成4~6瓣即可,一般能通過40目的篩孔,其中粗粉佔50%左右。
採用高溫曲或中溫曲作為糖化發酵劑,要求曲塊質硬,內部乾燥並富有濃郁的曲香味,不帶任何霉臭味和酸臭味,曲塊斷面整齊,邊皮很薄,內呈灰白色或淺褐色,不帶其他顏色。為了增加曲子與糧粉的接觸,大麴可加強粉碎,先用錘式粉碎機粗碎,再用鋼磨磨成曲粉,粒度如芝麻大小為宜。
在固體白酒發酵中,稻殼是優良的填充劑和疏鬆劑,一般要求稻殼新鮮乾燥,呈金黃色,不帶霉爛味。為了驅除稻殼中的異味和有害物質,要求預先把稻殼清蒸30~40min,直到蒸汽中無怪味為止,然後出甄涼干,使含水量在13%以下,備用。 南方酒廠把酒醅及酒糟統稱為糟。濃香型酒廠均採用經多次循環發酵的酒醅(母糟、老糟)進行配料,人們把這種糟稱為「萬年糟」。「千年老窖萬年糟」這句話,充分說明濃香型白酒的質量與窖、糟有著密切關系。
濃香型酒正常生產時,每個窖中一般有六甑物料,最上面一甑回糟(面糟),下面五甑糧糟。不少濃香型酒廠也常採用老五甑操作法,窖內存放四甑物料。
起糟出窖時,先除去窖皮泥,起出面糟,再起糧糟(母糟)。在起母糟之前,堆糟壩要徹底清掃干凈,以免母糟受到污染。面糟單獨蒸餾,蒸後作丟糟處理,蒸得的丟糟酒,常回醅發酵。然後,再起出五甑糧糟,分別配入高粱粉,做成五甑糧糟和一甑紅糟,分別蒸酒,重新回入窖池發酵。當出窖起糟到一定的深度,會出現黃水,應停止出窖。可在窖內母糟中央挖一個0.7m直徑、深至窖底的黃水坑;也可將糧糟移到窖底較高的一端,讓黃水滴入較低部位;或者把糧糟起到窖外堆糟壩上,滴出黃水。有的廠在建窖時預先在窖底埋入一黃水缸。使黃水自動流入缸內,出窖時將黃水抽盡,這種操作稱為「滴窖降酸」和「滴窖降水」。
黃水是窖內酒醅向下層滲漏的黃色淋漿水,它含有1~2%的殘余澱粉,0.3~0.7%的殘糖,4~5%(V/V)的酒精,以及醋酸、腐植質和酵母菌體的自溶物等。黃水較酸,酸度高達5度左右,而且還有一些經過馴化的己酸菌和白酒香味的前體物質,它是製造人工老窖的好材料,促進新窖老熟,提高酒質。一般工廠常把它集中後蒸得黃水酒,與酒尾一起回酒發酵。
滴窖時要勤舀,一般每窖需舀5~6次,從開始滴窖到起完母糟,要求在12h以上完成。
滴窖之目的在於防止母糟酸度過高,酒醅含水太多,造成稻殼用量過大影響酒質。滴窖後的酒醅,含水量一般控制在60%左右。
酒醅出窖時,要對酒醅的發酵情況進行感官鑒定,及時決定是否要調整下—排的工藝條件(主要是下排的配料和入窖條件),這對保證酒的產量和質量是十分重要的。通過開窖感官鑒定,判斷發酵的好壞,這是一個快速、簡便、有效的方法,在生產實踐中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配料在固態白酒生產中是一個重要的操作環節。配料時主要控制糧醅比和糧糠比,蒸料後要控制糧曲比。配料首先要以甑和窖的容積為依據,同時要根據季節變化適當進行調整。如瀘州老窖大麴酒,甑容1.25m3,每甑投入原料120~130kg,糧醅比為1:4~1:5,稻殼用量為原料量的17~22%,冬少夏多。
配料時要加入較多的母糟(酒醅),其作用是調節酸度和澱粉濃度,使酸度控制在1.2~1.7左右,澱粉濃度在16~22%左右,為下排的糖化發酵創造適宜的條件。同時,增加了母糟的發酵輪次,使其中的殘余澱粉得到充分利用,並使酒醅有更多的機會與窖泥接觸,多產生香味物質。配料時常採用大回醅的方法,糧醅比可達1:4~1:6左右。
稻殼可疏鬆酒醅,稀釋澱粉,沖淡酸度,吸收酒分,保持漿水,有利於發酵和蒸餾。但用量過多,會影響酒質。應適當控制用量,盡可能通過「滴窖」和「增醅」來達到所需要求。稻殼用量常為投料量的20~22%左右。
配料要做到「穩、准、細、凈」。對原料用量、配醅加糠的數量比例等要嚴格控制,並根據原料性質、氣候條件進行必要的調節,盡量保證發酵的穩定。
為了提高酒味的純凈度,可將粉碎成4~6瓣的高粱渣預先進行清蒸處理,在配料前潑入原料量18~20%的40℃熱水進行潤料,也可用適量的冷水拌勻上甑,待圓汽後再蒸l0min左右,立即出甑揚冷,再配料。這樣,可使原料中的雜味預先揮發驅除。
釀制濃香型酒,除了以高粱為主要原料外,也可添加其他的糧谷原料同時發酵。多種原料混合使用,充分利用了各種糧食資源,而且能給微生物提供全面的營養成分,原料中的有用成分經過微生物發酵代謝,產生多種副產物,使酒的香味、口味更為協調豐滿。「高粱香、玉米甜、大米凈、大麥沖」是人們長期實踐的總結。
為了達到以窖養醅和以醅養窖,使每個窖池的理化特徵和微生物區系相對穩定,可以採用「原出原入」的操作,某個窖取出的酒醅,經過配料蒸糧後仍返回原窖發酵,這樣可使酒的風格保持穩定。
出窖配料後,要進行潤料。將所投的原料和酒醅拌勻並堆積lh左右,表面撒上一層稻殼,防止酒精的揮發損失。潤料的目的是使生料預先吸收水分和酸度,促使澱粉膨化,有利蒸煮糊化。要注意拌和低翻快拌,防止揮發,也不能先把稻殼拌入原料粉中,這樣會使糧粉進入稻殼內,影響糊化和發酵。
經試驗,潤料時間的長短與蒸煮時澱粉糊化率高低有關。例如酒醅含水分60%時。潤料40~60min,出甑糧槽糊化率即可達到正常要求。
潤料時若發現上排酒醅因發酵不良而保不住水分,可採取以下措施進行彌補:(1)用黃水潤料,當酒醅酸度<2.0時,可縮短滴窖時間,以保持酒醅的含水量。也可用本排黃水20~30kg潑在酒醅上,立即和原料拌勻使它充分吸水;(2)用酒尾潤料,用酒尾若干,潑在已加原料的灑醅上,拌勻堆積,以不見乾麵為度;(3)打煙水,蒸完糧酒,如發現水分仍不足,可在出甑前10min潑上80℃熱水若干,翻拌一次,蓋上雲盤再蒸一次。在打量水時要扣除這部分水量。 「生香靠發酵,提香靠蒸餾」,說明白酒蒸餾相當重要。蒸餾之目的,一方面要使成熟酒醅中的酒精成分、香味物質等揮發、濃縮、提取出來;同時,通過蒸餾把雜質排除出去,得到所需的成品酒。
典型的濃香型酒蒸餾是採用混蒸混燒,原料的蒸煮和酒的蒸餾在甑內同時進行的。一般先蒸面糟、後蒸糧糟。
(1)蒸面糟〔回糟〕 將蒸餾設備洗刷干凈,黃水可倒入底鍋與面糟一起蒸餾。蒸得的黃水丟糟酒,稀釋到20%(V/V)左右,潑回窖內重新發酵。可以抑制酒醅內生酸細菌的生長,有利於己酸菌的繁殖,達到以酒養窖的目的,並促進醇酸酯化,加強產香。
要分層回酒,控制入窖糧糟的酒度在2%(V/V)以內。可在窖底和窖壁多噴灑些稀酒。以利於己酸菌產香。實踐證明,回酒發酵還能驅除酒中的窖底泥腥味,使酒質更加純正,尾子干凈。一般經過回酒發酵,可使下一排的酒質明顯提高,所以把這—措施稱之「回酒升級」。不僅可以用黃水丟糟酒發酵,也可用較好的酒回酒發酵。
蒸面糟後的廢糟,含澱粉在8%左右,一般作飼料,也可加入糖化發酵劑再發酵一次,把酒醅用於串香或直接蒸餾,生產普通酒。目前有些酒廠,將廢糟再行發酵,提高蛋白質含量,做成飼料,也有將酒糟除去稻殼,加入其他營養成分,做成配合飼料。
2.蒸糧糟 蒸完面糟後,再蒸糧糟。要求均勻進汽、緩火蒸餾、低溫流酒,使酒醅中5%(V/V)左右的酒精成分濃縮到65%(V/V)左右。流酒開始,可單獨接取0.5kg左右的酒頭。酒頭中含低沸點物質較多,香濃沖辣,可存放用來調香。以後流出的餾分,應分段接取,量質取酒,並分級貯存。
蒸餾時要控制流酒溫度,一般應在25℃左右,不超過30℃。流酒溫度過低,會讓乙醛等低沸點雜質過多的進入酒內;流酒溫度過高,酒精和香氣成分的揮發損失增加。
流酒時間約15~20min左右,斷花時應截取酒尾,待油花滿面時則斷尾,時間約需30~35min。斷尾後要加大火力蒸糧,以促進原料澱粉糊化並達到沖酸之目的。蒸糧總時間在70min左右,要求原料柔熟不膩,內無生心,外無粘連。
在蒸酒過程中,原料和酒醅都受到滅菌處理,並把糧香也蒸入成品酒內。
(3)蒸紅糟 紅糟即回糟,指母糟蒸酒後,只加大麴,不加原料,再次入窖發酵,成為下一排的面糟,這一操作稱為蒸紅糟。用來蒸紅糟的酒醅在上甑時,要提前20min左右拌入稻殼,疏鬆酒醅,並根據酒醅濕度大小調整加糠數量。紅糟蒸酒後.一般不打量水,只需揚冷加曲,拌勻入窖,成為下排的面糟。 根據發酵基本原理,糊化以後的澱粉物質,必須在充分吸水以後才能被酶作用,轉化生成可發酵性糖,再由糖轉化生成酒精。因此糧糟蒸餾後,需立即加入85℃以上的熱水,這一操作稱為「打量水」,也叫熱水潑漿或熱漿潑量。量水溫度要高,才能使蒸糧過程中未吸足水分的澱粉顆粒進一步吸漿,達到54%左右的適宜入窖水分。量水溫度過低,澱粉顆粒難以將水分吸入內部,使水停留在顆粒表面,容易在入窖後出現淋漿現象,造成上部酒醅乾燥,發酵不良,同時澱粉也難以進一步糊化。
量水的用量視季節而定,一般出甑的糧糟含水量在50%左右,打量水後,使入窖水分在53~55%之間。依照經驗,每百公斤糧粉原料,打量水70~80kg,便可達到入窖水分的要求。同時要根據季節、醅次等不同略加調整,夏季可多,冬季可少。窖底大渣層可多點,有利於酒醅中的養料被水分溶解滲入窖底、窖壁,使窖泥中的產香細菌得以強化,也可增強窖底的密閉程度,便於厭氧性細菌發揮作用。若量水用量不足,會引起發酵不良;但用量過大,也會造成酒味淡薄,酒精成分損失過多。
打量水的方法不盡相同,有的打平水,即同一個窖中各層糧糟加水量相同,也有打梯度水的,即上層加水多,下層加水少,防止產生淋漿。打量水要求撒開潑勻,不能沖在一處,並將回酒發酵的稀酒液量從量水中予以扣除。
潑量水後,糧糟溫度仍高達87~9l℃,最好能有一定的堆積時間,讓澱粉繼續吸水糊化,經試驗,堆積20min,可使蒸糧50min的糧糟澱粉物化率達到蒸糧70min的同等程度。
攤涼也稱揚冷。使出甑的糧糟迅速降低溫度,揮發部分酸分和表面的水分,吸入新鮮空氣,為入窖發酵創造條件。傳統的攤涼操作是將打完量水的糟子撒在晾堂上,散勻鋪平,厚約3~4cm,進行人工翻拌,吹風冷卻,整個操作要求迅速、細致,盡量避免雜菌污染,防止澱粉老化。一般夏季需要40~60min,冬季20min左右。目前不少廠已改用涼糟床,涼渣機等代替人工,使攤涼時間大為縮短。
要注意攤涼場地和設備的清潔衛生,否則各種微生物都能很快繁殖生長,尤其夏季氣溫高時,乳酸菌等更易感染,影響正常的發酵。
撒曲:揚冷後的糧糟應加入原料量18~20%的大麴粉,紅糟因未加新料,用曲量可減少1/3~l/2,同時要根據季節而調整用量,一般夏季少而冬季多。用曲太少,造成發酵困難,而用曲過多,糖化發酵加快,升溫太猛,容易生酸,同樣抑制發酵,並使酒的口味變粗帶苦。
撒曲溫度要略高於入窖溫度,冬季高出3~4℃,其他季節與入窖溫度持平。撒曲後要翻拌均勻,才能入窖發酵。 1.封窖 糧糟、面糟入窖踩緊後,可在面糟表面覆蓋4~6cm的封窖泥。封窖泥是用優質黃泥和它的窖皮泥踩柔和熟而成的。將泥抹平、抹光,以後每天清窖一次,因發酵酒醅下沉而使封窖泥出現裂縫,應及時抹嚴,直到定型不裂為止,再在泥上蓋層塑料薄膜.膜上覆蓋泥沙,以便隔熱保溫,並防止窖泥乾裂。
封窖的目的是使酒醅與外界空氣隔絕,造成厭氧條件,防止有害微生物的侵入,同時也避免了酵母菌在空氣充足時大量消耗可發酵性糖,保證曲酒發酵正常進行。但封窖不嚴,跟窖不及時,若有窖頂漏氣,則會引起酒醅發燒、霉變、生酸,還會使酒帶上邪雜味。
如不抹封窖泥而直接覆蓋薄膜,雖然也能形成厭氧條件,但往往使酒帶上燒臭味,成品酒的己酸乙酯含量因此而偏低,乳酸乙酯含量偏高,酒香氣小;所以盡量採用泥封,窖頂中央應留一吹口,以利於發酵產生的CO2逸出。
2.發酵管理 濃香型白酒發酵期間,首先要做好清窖,其次要注意發酵酒醅的溫度變化情況,要加強對酒醅水分、酸度、酒度、澱粉和糖分的檢測,由此分析發酵進行得是否正常,科學地指導生產。
①清窖:渣子入窖後半個月之內,應注意清窖,不讓窖皮裂縫。如有裂縫應及時抹嚴,並檢查CO2吹口是否暢通。
②溫度的變化;大麴酒發酵要求其溫度變化呈有規律性進行,即前緩、中挺、後緩落。在整個發酵期間,溫度變化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a.前發酵期:封窖後3—4天,由於酶的作用和微生物的生長繁殖,糖化發酵作用逐步加強,呼吸代謝所放出的熱量,促使酒醅溫度逐漸升高,並達到最高值,升溫時間的長短和糧糟入窖溫度的高低,加曲量的多少等因素有關。入窖溫度高,到達最高發酵溫度所需要的時間就短,夏季入窖後一天就能達到最高發酵溫度,冬季由於入窖溫度低,一般封窖後8~12天才升至最高溫度。由於入窖溫度低,糖化較慢。要3天後糖分才達到最高,相應地酵母發酵也慢,母糟升溫緩,這就是前緩。這時,最高發酵品溫和入窖溫度一股相差14~18℃。
b.發酵穩定期:發酵溫度達到最高峰,說明酒醅已進入旺盛的酒精發酵,一般能維持5~8天,要求發酵最高溫度在30~33℃左右的停留時間長些,所謂中挺要挺足,使發酵進行得徹底,酒的產量和質量也高,高溫持續一周左右後,會稍微下降,但降幅不大,約在27~28℃左右。封窖後20天之內,旺盛的酒精發酵階段基本結束,酵母逐漸趨向衰老死亡,細菌和其他微生物數量增加,酒度、酸度和澱粉濃度將逐步趨於平穩。
c.緩落階段:入窖20天後,直至出窖為止,品溫緩慢下降,這稱後緩落。最後品溫降至25~26℃或更低。此階段內酵母已逐漸失去活力,細菌的作用有所增強。酒精等酸類和各種酸類在進行緩慢而復雜的酯化作用,酒精含量會稍有下降,酸度會漸漸升高。這是發酵過程的後熟階段,能生成成品酒較多的芳香成分。
通過以上三個階段的溫度變化情況,可以識別在配料、入窖條件等控制方面是否合理,以便在生產中進行適當的調整。
3.酒醅中主要成分的變化
大麴白酒在發酵過程中,除了要注意其發酵品溫的變化外,對澱粉、糖分、酸度、pH、酒度和水分、酵母數量等也要加以檢測,以便掌握它們各自的變化規律,找到這些變化所引起的出酒率、酒的質量、風味的改變。表2-1-1為發酵酒醅的變化情況。每廠、每排、每窖的變化都不完全相同。 數 項
據 目
天數 水分
(%) 澱粉
(%) 還原糖(%) 酸度
(度) pH 含酒量(%(V/V) 活酵母數(百萬) 入窖
封窖
1
3
5
8
15
20
30
40 54.3
55.4
55.6
59.9
61.0
61.0
62.5
64.1
64.1
64.1 16.15
14.89
14.86
10.33
9.28
8.61
7.57
7.05
6.90
6.62 /
1.49
2.82
0.68
0.52
0.36
0.42
0.24
0.24
0.22 1.9
2.0
2.0
2.2
2.2
2.2
2.4
2.6
2.9
3.2 3.8
3.8
3.8
3.8
3.8
3.8
3.7
3.7
3.6
3.4 /
0.40
1.07
3.74
4.10
4.76
4.62
4.61
4.65
6.44 47.5
45.0
54.0
54.5
68.5
72.0
63.5
63.0
60.0
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