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白酒知識 > 1公斤葯材加多少白酒能製成酊劑

1公斤葯材加多少白酒能製成酊劑

發布時間:2021-01-25 21:03:12

① 葯劑學 酊劑和酒劑有什麼區別

酒劑又名葯酒,系用白酒浸提葯材而製得的澄明液體制劑。(白酒含乙醇量約為50~60%)。
酊劑系指葯材用不同濃度的葯用乙醇,經浸提或溶解葯物而製成的澄明液體制劑。多數的酊劑供內服,少數供外用。

② 葯酒每天該喝多少合適

葯酒在中華民族保健方面的應用,可以說是源遠流長,早在《黃帝內經》中就記載了葯酒治病的例子,《本草綱目》中載有葯酒方69個。中葯能補虛扶正、調和氣血、平衡人體陰陽,酒能行血脈、通經絡,而葯酒把酒與中葯融為一體,使兩者相得益彰。 酒和葯互相提高作用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葯劑科郭桂明副主任葯師對《生命時報》記者介紹,葯酒包含酒和葯物的雙重功效,但主要是葯用。俗話說「酒乃百葯之長」,酒本身也有葯的作用;而且,酒可以把葯材中脂溶性、水溶性的有效成分全部溶出,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葯效。「酒借葯勢、葯借酒力」,酒和葯能互相提高作用。如果說平時單用葯時能發揮三分葯力,那麼在葯酒中即可達六到八分。而且酒和葯混合後,酒勁會加大,如果平時能喝半杯酒,對於葯酒,就只能喝一口。按其中所含的葯材性質的不同,葯酒可以分為動物葯酒、植物葯酒、動植物葯酒,以及礦物類葯酒。常用的葯材有人參、蛇、不老草、枸杞、鹿茸、鹿鞭、冬蟲夏草、西洋參、巴戟天等。還有一種外用的葯酒,又稱酊劑,如治療風濕的麝香舒絡,用於病變處的關節和穴位,可以止疼、活血。還有用於治療軟組織挫傷的紅花油等,可以刺激局部血液循環。 酒用白乾,葯材整根或切片 郭桂明說,不同的酒對療效影響不大,一般根據個人喜好選取酒的度數和氣味。酒量小者,可選38度左右的低度酒;酒量大者,可選52度左右的高度酒。通常不選曲酒,因為曲酒是由酒麴發酵而成,其內含有的酒麴香會和葯物的氣味混合,產生怪味,令人聞起來不舒服。通常多選老白乾或黃酒,與葯材混合後氣味清淡、芳香誘人。湖北省中醫院葯事科張躍軍主任葯師介紹說,白酒的好處是不容易變質,存放時間長。但在南方偶爾也用果酒來制葯酒,其酒精含量少,對人體刺激較小。使用果酒製作時,一般採用煮提法——將葯材煮好後,把葯渣去掉,取適量葯液兌入果酒中飲用。郭桂明說,葯材可以整根放,也可以切成3—5毫米的片劑或者段劑,但很少研磨成顆粒。因為顆粒容易使葯液混濁,透光度不好,而且顆粒狀葯物溶解得快,濃度大。除非需要快速溶解者,才會使用大塊的顆粒。將葯材放入竹籃後,快速過涼水,又稱「搶水洗」,既可以洗掉葯材表面的浮土、粉塵,又可以把葯材濕潤,利於其中的有效成分在酒中緩慢地溶解釋放。裝葯酒的容器多選磨口的玻璃瓶子,便於密閉、防止葯物氧化。深色的瓶子最好,如果用透明的瓶子,要注意不要在陽光下直射。葯和酒的比例搭配也有講究。一般來說,浸泡後的葯材約佔全部葯酒體積的1/3。飲用者還可以根據自己口味的喜好,加入一些調味劑。例如,枸杞子可以減淡酒味,烏梅可以使味道變得甜酸,喜歡甜味又沒有糖尿病者還可以加入冰糖等。 每次喝1兩半 郭桂明說,將葯材泡入酒中,室內常溫保存,但是要注意密閉、避光,每天搖動數次,這被稱為「冷浸法」,是最常用的。還有一種「熱煮法」——將葯材放入酒中加熱煮,可以溫陽解表。但是此種做法酒易揮發,使度數變低,不宜長期保存,因此只適合於短期內服用,例如風寒型感冒者,可以用於治療鼻塞、頭疼等。此時多用黃酒製作,並趁熱服,可迅速改善症狀。當葯酒的顏色不再加深,表明葯物的有效成分已經停止滲出,葯酒濃度已達到最大,就可以服用了。一般來說,動物類葯酒浸泡1—2周才可以服用,而植物類葯酒3—5天就可以了。有些貴重葯材,可反復浸泡,離喝光前尚有1寸的液高時再次續入新酒繼續浸泡。一旦出現下述情況,就不要服用了,如葯酒質地混濁(有效成分被氧化)、絮狀物明顯(有效成分變質、析出)、顏色變暗、表面有一層油膜、酒味轉淡、有很明顯的酸敗味道等。飲用時,每次喝1兩到1兩半。不善飲酒者可將葯酒兌在黃酒或冷開水中,按量飲用。滋補類葯酒服用時間沒有限制;而治療用的葯酒,最好不要在空腹或者吃飯時用,因為前者對胃腸有刺激,後者會影響葯物的吸收;安神類葯酒,適合在睡前1—2小時服用

③ 吃中葯喝酒會有什麼後果

「醫」的繁體字包含有「酒」,可以看出,醫葯與酒有密切的關系。

酒作為一種溶媒在中葯炮製制劑中常用。在中葯炮製中常用酒作為輔料,中葯的提取也常用酒為溶媒,醇提,中葯劑型中有酒劑、酊劑,方劑中也有一些包含酒的配伍。漢代張仲景,用瓜蔞、薤白合白酒,名「瓜蔞薤白白酒湯」治療胸部滿痛,甚至胸痛徹背、喘息咳唾、短氣之胸痹證。相當於現代的冠心病心絞痛,而所用的白酒則是現在的米酒。在「復脈湯」中,張仲景也用了大量的米酒。方中的米酒都是取其辛溫之性,通陽復脈,從而使氣血流通,血脈通利。後來的酒劑(以酒為溶媒浸泡葯材,或加溫同煮供內服或外用)多用於體虛補養、風濕痹痛或跌打損傷等,如十全大補酒、風濕葯酒等,用酒的目的也是為了促進氣血的運行,活血通脈。現代人們保健中也經常用酒浸泡不同配方的中葯材飲用。

酒現在已是生活的一部分,豐富人民的生活,適量飲酒能舒經活絡、增進飲食、幫助消化,從而有益健康,但長期過量飲酒,則對腦神經、心血管、消化系統及生殖系統均有不良影響,中醫也認為,酒過量助長濕熱。

一般而言,服用中葯期間不宜飲酒,除了酒劑治病;用酒劑治病,應當根據病人的年齡、體質及平時的酒量來決定適當的用量,老年人與婦女兒童當少量為宜,且酒劑用酒以低度為宜。即使酒量大者,也不要多喝,更不要喝醉。對於那些素有出血病史或內有濕熱或陰虛火旺者,更不宜用酒劑治療,也不宜在服用中葯的同時飲酒,因為酒助濕生熱,化火動血。對於治療用酒,或用酒服丸散葯,一般用米酒為宜,且從小量開始,以防醉酒。部分中葯經酒浸泡後葯效增加,在用量方面也要注意適當減量服用。

④ 酒劑與酊劑有哪些異同點

酒劑又名葯酒,系用白酒浸提葯材而製得的澄明液體制劑。(白酒含乙醇量約為50~60%)。
酊劑系指葯材用不同濃度的葯用乙醇,經浸提或溶解葯物而製成的澄明液體制劑。多數的酊劑供內服,少數供外用。

⑤ 簡述酒劑和酊劑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酊劑與酒劑的相同點:

酒劑與酊劑均為含醇制劑,有效成分均能被迅速版吸收而發揮療效權,且都具有防腐作用,易於保存。但因醇有一定葯理作用,故二者在應用上都受到限制。

不同點:

1、濃度不同

酊劑的濃度有一定規定,有的可通過含量測定來控制,多數按「葯材比量法」表示含量,而酒劑一般多按驗方或秘方製成,沒有一定的濃度規定,故其標准因品種、因地而異。

2、製作方法不同

酒劑一般多用浸漬法制備,少數採用滲漉法;而酊劑除採用浸漬法、滲漉法制備外,還可採用稀釋法或溶解法制備。

3、概念不同

酒劑又名葯酒,系用白酒浸提葯材而製得的澄明液體制劑。(白酒含乙醇量約為50~60%)。酒劑,為了矯味,常酌加適量的冰糖或蜂蜜。

酊劑系指原料葯物用規定濃度的乙醇提取或溶解而製成的澄清液體制劑,亦可用流浸膏稀釋製成。可供內服或外用。酊劑的濃度除另有規定外,含有毒劇葯品(葯材)的酊劑,每100ml相當於原葯物10g;其他酊劑每100ml相當於原葯物20g[1]。

閱讀全文

與1公斤葯材加多少白酒能製成酊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洛維斯紅酒怎麼樣 瀏覽:743
白酒t20什麼意思 瀏覽:544
白酒可以對什麼喝 瀏覽:115
長城紅酒一瓶喝不完能放多久 瀏覽:405
法國紅酒臭嗎 瀏覽:961
楓塔妮紅葡萄酒價格 瀏覽:160
法國葡萄酒的關稅 瀏覽:514
鹿頭的紅酒什麼牌子 瀏覽:961
93年矛藝白酒多少錢一瓶 瀏覽:594
濃烈的雄黃酒 瀏覽:954
法國人熱愛紅酒 瀏覽:680
怎麼就知道紅酒好不好 瀏覽:344
五大連池原漿一號啤酒廠 瀏覽:646
一瓶葡萄酒10萬什麼牌子 瀏覽:117
南非白葡萄酒savage 瀏覽:42
一頓白酒多少箱 瀏覽:553
哈爾濱啤酒與青島啤酒多少度 瀏覽:25
雷歐庭紅葡萄酒 瀏覽:812
後海啤酒多少錢一瓶 瀏覽:639
紅酒忌諱什麼葯一起吃 瀏覽: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