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濃香型白酒
1。濃香型白酒具有芳香濃郁、綿柔甘洌、香味協調、入口甜、落口綿、尾凈余長等特點,這也是判斷濃香型白酒酒質優劣的主要依據。構成濃香型酒典型風格的主體是己酸乙酯,這種成分含香量較高且香氣突出。
2. 濃香型白酒的特點是窖香濃郁,香味協調。其主要成分以乙酯為主體。主要以瀘州老窖特曲為代表,四川五糧液、香港天旺健養生酒等也屬濃香型。
以上引用自網路白酒香型
拓展資料
採用老窖位發酵生香基地,窖愈老,窖泥中的釀酒微生物愈多,生產的酒愈好。濃香型白酒其酒味芳香濃郁,綿柔甘烈,香味協調,綿甘適口,回味悠長。濃香型白酒:窖香濃郁,口味豐滿,入口綿甜干凈,純正。如以瀘州特曲、五糧液、劍南春、全興大麴、沱牌曲酒為代表的四川派,以洋河、雙溝、古井、宋河糧液百年皖酒為代表的純濃派。
白酒的香型分為七種:馥郁香型 、醬香型、濃香型、清香型、鳳香型、米香型、芝麻香型和其它香型。(1993年國家又頒布了「兼香型」)前四種香型比較成熟,趨於標准化和定型化。除前四種香型外,還有不少具有自己特點的好酒,其香氣,口味、工藝不僅不同於已定型的香型酒,而又有自己特殊的工藝、風味。進而恰如其分的表達其香型名稱,如董酒、西鳳酒、白雲邊、白沙液等就是這樣的酒,劃歸不到四個香型中去,只好暫時定為其它香型。從這里也可以看出:白酒香型的劃分並沒有最後定論,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釀酒工業的發展,白酒的香型也必將更加豐富多彩。事實上,食品中,植物中的香味是多種多樣的,酒的香味也會不斷發展,不斷增加,出現百花齊放的局面。
2. 濃香型白酒是怎麼製作出來的
以高粱、小麥、麩皮為原料,合理配料,泥底磚窖,混蒸混燒,高溫大麴、中溫大麴和麩曲混合使用,外加白曲、酵母、細菌強化發酵,高溫堆積,高溫發酵,長期貯存,分型勾調。
原料→粉碎→潤料→配料→蒸料→攤涼→加水、曲、生香酵母→高溫堆積→翻堆→入池發酵→出池→蒸餾→酒
糧糟補水,即流酒後出甑的糟子加入適量清水,拌和均勻,配料,用清蒸後的稻殼覆蓋在料堆上,上甑前10分鍾—15分鍾摻和均勻,潤料時間不少於60分鍾。高溫堆積是醬香型和兼香型白酒採用的重要工序。目的是使糟醅中的澱粉和蛋白質經酶作用,轉化為還原糖和氨基酸,再進一步反應生成各種香味物質。
高溫堆積過程是富集空氣中酵母大量增殖的過程,進而增加了單細胞蛋白,使糟醅中的蛋白質含量大幅度提高,同時,也是嗜熱芽孢桿菌的增殖過程,以及料醅中微生物的消長過程。因為高溫堆積能夠網羅空氣中的有益微生物,為產生芝麻香的前體物質創造條件。 堆積過程中,澱粉、蛋白質分解,糖分、總酯上升,溫度升高,使糟醅發出悅人的復合香,高級醇、乙縮醛、雙乙醯、2,3-丁二醇、酯類化合物及雜環類化合物均明顯升高。當堆積溫度達到40℃—45℃時,有利於蛋白酶及肽酶對蛋白質分解生成芝麻香型白酒的香氣成分。糟醅中含有的地衣酵母等菌種,可將蛋氨酸轉化為3-甲硫基丙醇及丙醛等芝麻香味物質。
3. 濃香型白酒最早的原料是什麼
濃香型白酒以糧谷為原料,經固態發酵、儲存、勾兌而成,發酵採用陳年老窖,也有人工培養的老窖。濃香甘爽為其特點,產量最大,尤其在四川,江蘇一帶,典型代表
4. 哪位知道濃香型白酒生產工藝
濃香型白酒也稱瀘香型、窖香型白酒。它的產量占我國大麴酒總量的一半以上。濃香型大麴白酒一般都採用續渣法釀造,混蒸混糟、老窖續渣是其典型特點,工藝類似於老五甑操作法。當然,各地名優酒廠家常根據自身的產品特點,對工藝進行適當地調整。
一、濃香型白酒生產工藝流程
二、工藝流程說明
1.原料處理
濃香型白酒生產所使用的原料主要是高粱,但也有少數酒廠使用多種穀物原料混合釀酒的。以糯高粱為好,要求高粱籽粒飽滿、成熟、干凈、澱粉含量高。
原料高粱要先進行粉碎。目的是使顆粒澱粉暴露出來,增加原料表面積,有利於澱粉顆粒的吸水膨脹和蒸煮糊化,糖化時增加與酶的接觸,為糖化發酵創造良好的條件。但原料粉碎要適中,粉碎過粗,蒸煮糊化不易透徹,影響出酒;原料粉碎過細,酒醅容易發膩或起疙瘩,蒸餾時容易壓汽,必然會加大填充料用量,影響酒的質量。由於濃香型酒採用續渣法工藝,原料要經過多次發酵,所以不必粉碎過細,僅要求每粒高粱破碎成4~6瓣即可,一般能通過40目的篩孔,其中粗粉佔50%左右。
採用高溫曲或中溫曲作為糖化發酵劑,要求曲塊質硬,內部乾燥並富有濃郁的曲香味,不帶任何霉臭味和酸臭味,曲塊斷面整齊,邊皮很薄,內呈灰白色或淺褐色,不帶其他顏色。為了增加曲子與糧粉的接觸,大麴可加強粉碎,先用錘式粉碎機粗碎,再用鋼磨磨成曲粉,粒度如芝麻大小為宜。
在固體白酒發酵中,稻殼是優良的填充劑和疏鬆劑,一般要求稻殼新鮮乾燥,呈金黃色,不帶霉爛味。為了驅除稻殼中的異味和有害物質,要求預先把稻殼清蒸30~40min,直到蒸汽中無怪味為止,然後出甄涼干,使含水量在13%以下,備用。
2.出窖
南方酒廠把酒醅及酒糟統稱為糟。濃香型酒廠均採用經多次循環發酵的酒醅(母糟、老糟)進行配料,人們把這種糟稱為「萬年糟」。「千年老窖萬年糟」這句話,充分說明濃香型白酒的質量與窖、糟有著密切關系。
濃香型酒正常生產時,每個窖中一般有六甑物料,最上面一甑回糟(面糟),下面五甑糧糟。不少濃香型酒廠也常採用老五甑操作法,窖內存放四甑物料。
起糟出窖時,先除去窖皮泥,起出面糟,再起糧糟(母糟)。在起母糟之前,堆糟壩要徹底清掃干凈,以免母糟受到污染。面糟單獨蒸餾,蒸後作丟糟處理,蒸得的丟糟酒,常回醅發酵。然後,再起出五甑糧糟,分別配入高粱粉,做成五甑糧糟和一甑紅糟,分別蒸酒,重新回入窖池發酵。當出窖起糟到一定的深度,會出現黃水,應停止出窖。可在窖內母糟中央挖一個0.7m直徑、深至窖底的黃水坑;也可將糧糟移到窖底較高的一端,讓黃水滴入較低部位;或者把糧糟起到窖外堆糟壩上,滴出黃水。有的廠在建窖時預先在窖底埋入一黃水缸。使黃水自動流入缸內,出窖時將黃水抽盡,這種操作稱為「滴窖降酸」和「滴窖降水」。
黃水是窖內酒醅向下層滲漏的黃色淋漿水,它含有1~2%的殘余澱粉,0.3~0.7%的殘糖,4~5%(V/V)的酒精,以及醋酸、腐植質和酵母菌體的自溶物等。黃水較酸,酸度高達5度左右,而且還有一些經過馴化的己酸菌和白酒香味的前體物質,它是製造人工老窖的好材料,促進新窖老熟,提高酒質。一般工廠常把它集中後蒸得黃水酒,與酒尾一起回酒發酵。
滴窖時要勤舀,一般每窖需舀5~6次,從開始滴窖到起完母糟,要求在12h以上完成。
滴窖之目的在於防止母糟酸度過高,酒醅含水太多,造成稻殼用量過大影響酒質。滴窖後的酒醅,含水量一般控制在60%左右。
酒醅出窖時,要對酒醅的發酵情況進行感官鑒定,及時決定是否要調整下—排的工藝條件(主要是下排的配料和入窖條件),這對保證酒的產量和質量是十分重要的。通過開窖感官鑒定,判斷發酵的好壞,這是一個快速、簡便、有效的方法,在生產實踐中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3.配料、拌和
配料在固態白酒生產中是一個重要的操作環節。配料時主要控制糧醅比和糧糠比,蒸料後要控制糧曲比。配料首先要以甑和窖的容積為依據,同時要根據季節變化適當進行調整。如瀘州老窖大麴酒,甑容1.25m3,每甑投入原料120~130kg,糧醅比為1:4~1:5,稻殼用量為原料量的17~22%,冬少夏多。
配料時要加入較多的母糟(酒醅),其作用是調節酸度和澱粉濃度,使酸度控制在1.2~1.7左右,澱粉濃度在16~22%左右,為下排的糖化發酵創造適宜的條件。同時,增加了母糟的發酵輪次,使其中的殘余澱粉得到充分利用,並使酒醅有更多的機會與窖泥接觸,多產生香味物質。配料時常採用大回醅的方法,糧醅比可達1:4~1:6左右。
稻殼可疏鬆酒醅,稀釋澱粉,沖淡酸度,吸收酒分,保持漿水,有利於發酵和蒸餾。但用量過多,會影響酒質。應適當控制用量,盡可能通過「滴窖」和「增醅」來達到所需要求。稻殼用量常為投料量的20~22%左右。
配料要做到「穩、准、細、凈」。對原料用量、配醅加糠的數量比例等要嚴格控制,並根據原料性質、氣候條件進行必要的調節,盡量保證發酵的穩定。
為了提高酒味的純凈度,可將粉碎成4~6瓣的高粱渣預先進行清蒸處理,在配料前潑入原料量18~20%的40℃熱水進行潤料,也可用適量的冷水拌勻上甑,待圓汽後再蒸l0min左右,立即出甑揚冷,再配料。這樣,可使原料中的雜味預先揮發驅除。
釀制濃香型酒,除了以高粱為主要原料外,也可添加其他的糧谷原料同時發酵。多種原料混合使用,充分利用了各種糧食資源,而且能給微生物提供全面的營養成分,原料中的有用成分經過微生物發酵代謝,產生多種副產物,使酒的香味、口味更為協調豐滿。「高粱香、玉米甜、大米凈、大麥沖」是人們長期實踐的總結。
為了達到以窖養醅和以醅養窖,使每個窖池的理化特徵和微生物區系相對穩定,可以採用「原出原入」的操作,某個窖取出的酒醅,經過配料蒸糧後仍返回原窖發酵,這樣可使酒的風格保持穩定。
出窖配料後,要進行潤料。將所投的原料和酒醅拌勻並堆積lh左右,表面撒上一層稻殼,防止酒精的揮發損失。潤料的目的是使生料預先吸收水分和酸度,促使澱粉膨化,有利蒸煮糊化。要注意拌和低翻快拌,防止揮發,也不能先把稻殼拌入原料粉中,這樣會使糧粉進入稻殼內,影響糊化和發酵。
經試驗,潤料時間的長短與蒸煮時澱粉糊化率高低有關。例如酒醅含水分60%時。潤料40~60min,出甑糧槽糊化率即可達到正常要求。
潤料時若發現上排酒醅因發酵不良而保不住水分,可採取以下措施進行彌補:(1)用黃水潤料,當酒醅酸度<2.0時,可縮短滴窖時間,以保持酒醅的含水量。也可用本排黃水20~30kg潑在酒醅上,立即和原料拌勻使它充分吸水;(2)用酒尾潤料,用酒尾若干,潑在已加原料的灑醅上,拌勻堆積,以不見乾麵為度;(3)打煙水,蒸完糧酒,如發現水分仍不足,可在出甑前10min潑上80℃熱水若干,翻拌一次,蓋上雲盤再蒸一次。在打量水時要扣除這部分水量。
http://www.ywjhgl.com/admin/UploadFiles/20081115111720290.jpg
5. 濃香型白酒釀造工藝
香型白酒抄的大麴,著重於堆,覆蓋嚴密,以保潮為主。培養期各工藝階段主要以翻曲來區分,階段不十分明顯。窗戶的封啟以實際需要而定。熱曲和晾曲,主要依賴翻曲操作,只有當制曲頂點溫度超越規定的工藝極限時,才進行翻曲,放潮降溫。控制熱曲頂點溫度較高,一般在50℃以上,個別者高達60℃以上,如全興大麴60℃,德山大麴60一65℃。翻曲次數較少,不象清香型白酒大麴翻曲頻繁,屬於中溫曲和高溫曲,工藝特點為多熱少晾。因此,斷面茬口不清亮.曲香味濃,以黃色曲居多。濃香型白酒因大麴用火的不同,主要是熱曲溫度頂點不同,分為中火曲和大火曲,實際即中溫曲和高溫曲。一遍高溫曲的用曲量大,白酒的曲香味濃;中溫曲用曲量小,白酒的曲香味稍淡。實際測定,中溫曲的糖化力、液化力、發酵力,都比高溫曲大。為了互相補充,發揮各自的優異性能,有些白酒廠,常把高溫曲和中溫曲配合使用,從而收到出酒率和質量兩者兼優的效果。
6. 濃香型白酒和清香型白酒的工藝區別
一、工藝區別
1、濃香型白酒:採用「混蒸混燒」,「續渣法萬年糟」工藝,發酵池強調「肥泥老窖」(這是產生主體香味物質---己酸乙酯的關鍵),雙輪低增香,發酵期一般50天左右。
2、清香型白酒:採用「清蒸二次清」工藝,地缸(現在很多廠採用瓷磚貼面的發酵池)發酵,強調「清香純正一清到底」,典型的清渣法工藝,主體香味物質(乙酸乙酯、乳酸乙酯)的產生主要來自大麴微生物群的發酵,發酵期一般是28天左右。
二、所用的大麴區別
1、濃香型白酒:制曲原料以小麥為主,有些酒廠輔與豌豆、大麥。制曲頂溫在55-60℃,制曲培養以翻為主。糖化力、發酵力較清香型大麴低,曲香味濃郁。
2、清香型白酒:制曲原料以大麥、豌豆為主,很忌諱用小麥。制曲頂溫在46-50℃,制曲培養以排列為主。糖化力、發酵力較濃香型大麴高,曲香清雅。
三、特點區別
1、濃香型白酒的特點是窖香濃郁,香味協調。其主要成分以己酸乙酯為主體。
2、清香型白酒特點的標準是:清香純正,醇甜柔和,自然諧調,餘味爽凈。清香純正就是主體香乙酸乙酯與乳酸乙酯搭配諧調,琥珀酸的含量也很高,無雜味,亦可稱酯香勻稱,干凈利落。總之,清香型白酒可以概括為:清、正、甜、凈、長五個字,清字當頭,凈字到底。
7. 如何製作濃香型白酒,濃香型白酒的標準是什麼
濃香型白酒國家標准GB/T 10781.1-2006
濃香型白酒是以糧谷為原料,經傳統固態法發酵、蒸專餾、陳釀、勾兌而成的屬,未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發酵產生的呈香呈味物質,具有以己酸乙酯為主體復合香的白酒。其無色或微黃、清亮透明、無懸浮物、無沉澱,酒體醇和諧調,綿甜爽凈,餘味悠長。
濃香型白酒區別於其它釀造工藝的主要特點:泥池固態發酵、續糟配料、混蒸混燒。
泥池,是用粘土製作的窖池,跟缸、桶功能一樣,是一種發酵設備,作為酒醅發酵的容器。濃香型白酒的各種呈香呈味的香味成分多與窖泥有關。
續糟配料,就是在原出窖酒醅中加入新料(高粱)及一定數量的輔料(稻殼),拌合均勻後,上甑蒸餾。每輪次發酵結束都如此操作。一個窖池每輪次丟棄面糟,其餘糟醅添加新料循環使用。在濃香型大麴酒生產中人們稱其為「萬年糟」。
混蒸混燒,是指在將發酵好的酒醅與原糧按一定比例混合,通過人工操作上甑,一邊蒸酒,一邊蒸糧,調整氣壓,做到先緩火蒸餾取酒,然後加大火力進一步糊化原糧的操作方法。
工藝流程如下圖:
8. 濃香型白酒的成分主要有哪些呢
濃香型白酒中的香味物質數量最多,影響最大的是酯類。一般優質白酒的酯類含量都比較高,平均在 0.2~ 0.6%,而普通白酒在 0.1%以下,所以優質白酒的香味比普通白酒濃郁。白酒中的酯類,是酵母生活需能量過程中生成醯基輔酶 A,再醇解而形成的產物。白酒中的酯類主要包括醋酸乙酯、丁酸乙酯、乙酸乙酯、醋酸戊酯、丁酸戊酯、乳酸乙酯等。白酒因其香型不同,主體香的種類也不同。清香型白酒,如汾酒、西鳳酒,以醋酸乙酯、乳酸乙酯為主。濃香型白酒,如瀘州特曲、五糧液,以乙酸乙酯和丁酸乙酯為主體香氣。丁酸乙酯在稀薄時呈水果香,只有丁酸酯水解後分解出了酸才有「汗臭」味。在好的濃香型白酒的酯類中,乙酸乙酯應占 30%~ 40%,丁酸乙酯約占 4%。醬香型白酒的主體香氣目前還未能最後確認,其酯類成分最為復雜,它的總酯含量比濃香型白酒低,乙酸乙酯含量中等,不如瀘型白酒突出。可是從低沸點的甲酸乙酯,到中沸點的辛酸乙酯等各種酯都有,是它的重要特點。所以醬香型白酒具有「低而不淡、香而不艷」的風格特點。
9. 濃香型白酒
香濃型的白酒,喝在嘴裡的口感是非常的清香,使人喝了嗯非常的好。
10. 濃香型白酒是怎麼釀造出來呢
以高粱、小麥、麩皮為原料,合理配料,泥底磚窖,混蒸混燒,高溫大麴、中溫大麴和麩曲混合使用,外加白曲、酵母、細菌強化發酵,高溫堆積,高溫發酵,長期貯存,分型勾調。
原料→粉碎→潤料→配料→蒸料→攤涼→加水、曲、生香酵母→高溫堆積→翻堆→入池發酵→出池→蒸餾→酒
糧糟補水,即流酒後出甑的糟子加入適量清水,拌和均勻,配料,用清蒸後的稻殼覆蓋在料堆上,上甑前10分鍾—15分鍾摻和均勻,潤料時間不少於60分鍾。高溫堆積是醬香型和兼香型白酒採用的重要工序。目的是使糟醅中的澱粉和蛋白質經酶作用,轉化為還原糖和氨基酸,再進一步反應生成各種香味物質。
高溫堆積過程是富集空氣中酵母大量增殖的過程,進而增加了單細胞蛋白,使糟醅中的蛋白質含量大幅度提高,同時,也是嗜熱芽孢桿菌的增殖過程,以及料醅中微生物的消長過程。因為高溫堆積能夠網羅空氣中的有益微生物,為產生芝麻香的前體物質創造條件。 堆積過程中,澱粉、蛋白質分解,糖分、總酯上升,溫度升高,使糟醅發出悅人的復合香,高級醇、乙縮醛、雙乙醯、2,3-丁二醇、酯類化合物及雜環類化合物均明顯升高。當堆積溫度達到40℃—45℃時,有利於蛋白酶及肽酶對蛋白質分解生成芝麻香型白酒的香氣成分。糟醅中含有的地衣酵母等菌種,可將蛋氨酸轉化為3-甲硫基丙醇及丙醛等芝麻香味物質。
高溫堆積對吡嗪類香氣成分的形成至關重要。堆積時間長,醬香突出。芝麻香型白酒堆積溫度在45℃—50℃,堆積糟表面層生出大量的白色斑點,並聞到濃郁的果香。生產的酒酒體幽雅細膩、綿柔豐滿,芝麻香風味典型。如果堆積時間過長,醬味會過於明顯,芝麻香不典型。因此,掌握恰當的堆積時間和堆積溫度是生產芝麻香型白酒成敗的關鍵之一。 經試驗,堆積48小時,品溫達到45℃—50℃,產出的酒芝麻香較好。
(1)氣溫低、保溫差的季節應建堆積房,堆積房要寬敞,操作方便並有通風裝置。
(2)收堆前加入混合曲,同時加入糟酒5千克左右於糧糟中,拌和後收堆。
(3)堆料要求方正平坦壩狀,堆高50cm—70cm,並視氣溫高低覆蓋草簾,氣溫低時蓋48h,防止表層失水結塊。
(4)堆積的過程中,每天應用20%vol—30%vol的酒尾10kg—15kg噴灑表面,保持表面水分,並視堆溫變化,24h倒堆一遍。
(5)收堆條件:溫度25℃—28℃,水分52%—53%,澱粉20%—25%,酸度1.5—2.20。 (6)堆積品溫要求不穿皮,表面零點菌落,聞到帶甜的酒香味為宜。否則,溫度過高,發酵過老,糟醅燒霉成塊,會帶來不良氣味。高溫發酵是形成芝麻香風格的必要條件。芝麻香型白酒中的含氮化合物對芝麻香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而含氮化合物的生成,與蛋白質的降解是分不開的。
發酵過程是蛋白質降解的系列產物,在一定條件下轉換成呈香呈味物質的重要階段。而影響微生物生長代謝及物質轉化的重要因素,便是溫度,如分解蛋白質的蛋白酶及肽酶作用的最適溫度為40℃—45℃,因此,較高的溫度有利於芝麻香風味物質的生成。芝麻香型白酒由於窖池獨特,各層發酵糟醅蒸出的酒,質量有所差別。底層受人工窖泥的影響,己酸乙酯含量較高,酒質偏濃;中層乙酸乙酯較高,酒質偏清;上層酒焦香、醬香味略重,酒質偏醬。因此,這三種不同風格特點的原酒要分層蒸餾、分級貯存。 芝麻香型原酒的貯存容器以陶壇或陶缸為宜,這有利於原酒產生芝麻香陳味,芝麻香原酒貯存時間至少在3年以上。貯存時間短,芝麻香型酒的細膩度差,風格典型性不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