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新疆軍懇精神酒多少錢一瓶
的軍墾精神酒多少錢一瓶?這瓶酒還是不貴的,一般是120塊錢一瓶。
❷ 繼承先烈遺志,弘揚軍墾精神手抄報資料
高度是公司的法國德國
❸ 石河子的軍墾精神是什麼
艱苦奮斗、頑強拼搏、開拓創新、無私奉獻的精神。
軍墾精神是大樹精神,如一粒種子,只要它落在這片土壤上,就會生根、發芽,不斷成長,最終長成一棵參天大樹,然後再發展成一片接天的樹林,最終帶來一片綠陰,造福一方百姓。 軍墾精神就是這種艱苦奮斗、無私奉獻、頑強拼搏的精神。
軍人是要打仗的、干工作,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硬碰硬,實打實,來不得半點虛假和飄浮,否則一旦打起仗來就要吃大虧,付出慘痛的代價。因此,大力弘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軍墾精神,尤為重要。
在艱苦奮斗中磨煉,經受住訓練上高標准、嚴要求的磨煉之苦的考驗、條件惡劣之苦的考驗、物質生活清貧之苦的考驗、親人離別之苦的考驗。要有奮發圖強,不畏艱難、甘願吃苦的昂揚精神,以戰勝千難萬險的英雄氣概,向黨和人民交出一份優秀答卷,不負黨和人民的重託。
(3)軍墾精神白酒價格擴展閱讀:
石河子市是一座新生的城市,它伴隨著共和國一起成長。治區成立60年來,在這座戈壁荒灘上建立出來的城市裡,一代又一代軍墾人繼承和發揚當年的軍墾精神,不懈地奮斗著,幸福地生活著。
「軍墾第一連」位於石河子市境內,原是20世紀50年代墾荒連隊的駐地。1950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九軍26師78團機槍連奉命駐此墾荒。當年3月,機槍連開始墾荒生產,製作出多種簡陋、實用的生產工具,解決了當年物資極度匱乏、生活極端困難等問題,被譽為「軍墾第一連」。
為弘揚「軍墾第一連」艱苦創業的精神,2002年—2003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152團投資300多萬元,在當年墾荒連隊駐地原址上建造了有墾荒陳列區、軍墾長廊區、地窩子住宿區、餐飲區、會議中心、垂釣湖、滑雪場的軍墾文化旅遊區。
如今,「軍墾第一連」已同周恩來總理紀念館、王震將軍銅像、艾青詩歌館一樣,成為兵團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紅色軍墾旅遊」的主要景點。
❹ 兵團精神的內涵是什麼
兵團精神的主要內涵可以用十六字表述,即「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內苦奮斗、開拓進取容」。
❺ 軍墾精神伴我成長素材
第一篇:軍墾精神 伴我成長
生活在石河子這片美麗而神奇的土地上,每當我吟誦詩人艾青贊美石河子的詩:「我到過許多地方,數這個城市最年輕。它是這樣漂亮,令人一見傾心。不是瀚海蜃樓,不是蓬萊仙境,它的一草一木,都由血汗凝成。」我都會心潮澎湃,感慨萬千。我驕傲,我是軍墾人,我幸福,軍墾精神伴我成長。
昔日茫茫戈壁,沙漠荒原,在幾代軍墾人勤勞的雙手中變成了「戈壁明珠」「沙漠綠洲」;昔日的馬車,變成了現在的汽車。軍墾人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頑強拼搏、開拓創新、無私奉獻的精神,創造了人間奇跡。
小時候,聽爺爺奶奶說,他們當年吃著窩窩頭,喝著澇壩水,住著地窩子,開荒種地,修渠栽樹,用辛勤的汗水,把荒漠變成了萬頃良田,實現了戈壁灘上建花園的夢想。如今綠滿大地,高樓林立,軍墾人過著幸福的生活。
我是軍墾第三代,從爺爺奶奶身上學到了吃苦耐勞、勤儉節約的好品質。在團場,一年一度的秋收拾花勞動,我總是愉快地投入其中。烈日當頭,蚊蟲叮咬,口渴難耐,我都不退縮,再苦再累我都咬牙堅持。勞動磨練了我頑強的意志、不畏艱苦的品質,培養了我堅持的精神。
我是90後,生活條件比父輩們優越得多,但我保持著老軍墾們傳給我的勤儉節約的優良品質。在家裡,姐姐們不穿的衣服,只要我能穿,我都盡量穿,不要求父母給我買新的。父母給了錢,我總是計劃著花,從不大手大腳。我知道,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要把它用在刀刃上。
從父輩身上我學到了勤奮上進、頑強拼搏的精神。常聽爸爸媽媽說,他們上學沒有趕上好時候,工作了才開始用知識武裝自己,一邊工作,一邊學習,多難呀。他們教育我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掌握各種本領,將來好報效祖國。在他們的影響下,我好學上進,助人為樂,熱愛集體,積極參加各項活動,逐漸成長為一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合格中學生。
我是軍墾人的後代,我要用自己的行動繼承老一輩的光榮傳統,發揚光大軍墾精神,把我們的家鄉石河子建設得更加美好而富饒。
我愛軍墾精神,我愛美麗的石河子,我更愛勤勞智慧的軍墾人,軍墾精神將永遠伴我成長。
第二篇網址:在網路文庫
這是網址http://wenku..com/view/4944ab1a59eef8c75fbfb32b.html
可以借鑒借鑒。
望採納!!!
❻ 以「弘揚軍墾精神,爭做文明少年」為主題的作文
敬愛的領導、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在這個生機勃勃、萬物復甦的季節里,全國上下正在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這是胡錦濤爺爺提出來的。胡爺爺所講的「八榮八恥」為我們當代小學生在新形勢下明辨是非、區別善惡、分清美醜提出了新的標准。作為少先隊員,我們從小就要樹立正確的榮辱觀,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哪些行為是光榮的,哪些行為是可恥的。
我們作為祖國的未來和希望,要用「八榮八恥」的標准嚴格要求自己,愛祖國、愛科學、愛集體、愛公物、愛親人、愛同學、愛自然、愛勞動、愛鍛煉,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多給紅領巾增光添彩,立志做合格的小公民。
因此,我們全體少先隊員決心做到:
以熱愛祖國為榮,我們要繼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堅決抵制危害祖國的一切言行,心中有祖國時刻牢記在心。以團結互助為榮,我們要團結互助,關愛社會,關愛他人,互幫互助,讓社會充滿愛。以誠實守信為榮,做表裡如一的青少年,我們要待人真誠,守信用,不說謊話,考試不作弊。以遵紀守法為榮,我們要從小學會做人,禮貌待人、舉止文明、談吐文雅、遠離粗俗。以崇尚科學為榮,做身心健康的少年兒童,我們要學科學、講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知識武裝我們的頭腦,遠離網吧,拒絕毒品,反對邪教。以自理自立為榮,做自強上進的青少年,我們要學會生存,自強自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賴父母,學會獨立思考問題,獨立解決問題。
同學們,行為成就美德,我們要牢記胡爺爺提出的「八榮八恥」,從現在起為自己訂立一個目標,一個一輩子的目標,一個階段的目標,一年的目標,一個月的目標,一天的目標,一個小時的目標,一分鍾的目標。從身邊做起,從小處著眼,明辨是非,分清善惡,識別美醜,規范自己的行為,以胡錦濤爺爺提出的「八榮八恥」為標准,在學校、在家庭、在社會,說文明話、行文明事、做文明人,在「知榮明恥,從我做起」的活動中,更加全面地發展。
同學們,今天,我們是株株幼苗,在學校這片沃土上茁壯成長,明天,我們便是根根棟梁,撐起祖國大廈,使它更加繁榮富強!
❼ 軍墾精神伴我成長的作文
「我到過很多地方,數這個城市最年輕。她是這樣漂亮,令人一見傾心。不是瀚海蜃樓,不是蓬萊仙境,她的一草一木,都是血汗凝成。」這是大詩人艾青在上世紀60年代對石河子的禮贊。日前,我應組織安排,有幸踏上了這片軍墾「聖城」的土地。
石河子,因東有瑪納斯河且兩岸多石而得名。新中國成立前夕,這里僅有20多戶人家居住,小村莊如同戈壁沙漠中的一葉孤舟,破敗蒼涼。1950年2月王震將軍率部挺進石河子,旌旗漫卷的幾十萬解放軍將士征塵未洗,就在這里爬冰卧雪,節衣縮食,拉動了萬古荒原上「軍墾第一犁」,創建了比共和國小一歲的戈壁新城。
為了建設這座軍墾新城,有全國各地拖兒帶女的大批建設者的拓荒,有不讓須眉的七千山東姑娘西出陽關的奇志,有十萬上海支邊青年西去列車窗口的揮手……軍墾人在零下40多攝氏度的嚴冬夜宿葦棚子,汗水浸透的棉衣結成堅硬的冰殼;在烈日炎炎的盛夏,為躲避蚊蟲叮咬,他們用黑泥塗滿赤裸的軀體。經費緊張,沒有蔬菜,建設者們連續幾個月用鹽水和辣椒面下飯,沒有碾子和石磨,部隊只好煮麥粒和玉米充飢。他們用「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軍墾精神,在物資極度匱乏的條件下撐起了石河子城市的骨架,在戈壁荒漠上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創造了令世人矚目的奇跡。
今天的石河子,早已是一座融西部風情、軍墾特色、現代生活於一體的生態文明城市。也許是軍人選址、軍人設計、軍人建造的原因吧,所以這個特殊的城市處處能夠感受到軍人的氣度。走進石河子,滿目皆綠。各式樹木高低互見、交錯有致,有路就有樹、有樹就有花,樹多、花盛、鳥啼,恍若走進了林海。這是因為綠是它的魅力,綠是它的生命。石河子人愛護樹木就像愛護自己的生命一樣,這是軍墾人一代一代傳下來的好風尚。軍墾精神不僅在枝繁葉茂的綠意里,它的勃然生機還表現在城市的活力與競爭力上。現在,石河子是全疆最大的墾區,是自治區重要的糧、棉、油生產及輕紡工業基地。近年來,石河子市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連續多年保持在兩位數上。康師傅、娃哈哈、旺旺、TCL、還有上市公司天富、天業、天宏等大企業都在這里安家落戶。寬闊的迎賓大道、色彩靚麗的新廠房、壯觀恢宏的政府大樓,疏朗有致的規劃布局,既是老一代軍墾人奮斗的結果,又是新一代軍墾人打拚的開端,一座新型的現代化城市正在崛起。
在石河子北子午路南端的休閑廣場一旁,有一座並不顯眼的建築,這就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軍墾博物館,這是全國惟一的一個以屯田戍邊為主題的博物館。每天,來這里「朝聖」的遊客總是絡繹不絕。一張張老照片,一件件破棉襖,一把把舊鐵犁,一條條爛軍被,一面面褪色的錦旗,無聲地觸摸著一段平凡而偉大的歷史。她在告慰逝者的英靈,她在激勵生者的創造。博物館是石河子的標志,是軍墾人的精神殿堂,她永久佇立在這座城市的中心,和軍墾精神同樣烙印在石河子人的心中!
如果說,天山是天賜之山,以雄奇俊美的骨架,支撐起新疆的高天闊土;那麼天山北麓的石河子則是無數軍墾人以極其堅韌的毅力,用雙手、用血與火鑄造的一座生命豐碑。 近六十年來,整整三代軍墾人的青春與夢想、犧牲與奮斗、歡笑與淚水都凝結在大西北這片最後的荒原上,演繹出一幕幕驚天地、泣鬼神的大風歌。「不見天山,你不會了解新疆;不到石河子,你永遠也不會知道軍墾精神的力量所在!」今天,雖然世易時移,但王震將軍「發揚軍墾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向瑪河要沙石、向戈壁要磚瓦、向天山要木要梁,在這里建一座新城留給後代」的誓言至今仍聲動梁塵。在建黨89周年來臨之際,走近石河子,聆聽和感受軍墾精神,接受心靈的升華與洗禮,對於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和開展好當前的創先爭優工作,無疑會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