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啥醬香型白酒要比濃香型白酒貴
這個沒有辦法給你最標準的答案,因為品質差別很大,不同香型的白酒放一塊對比,也難說。一般而言,醬香型白酒因其工藝過程復雜,原料消耗成本較高,價格貴一些屬於正常的。
『貳』 醬香型白酒為什麼有的便宜有的貴
醬香白酒的工序比一般的白酒要復雜的多。比如王澤履酒,便要經過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且生產周期更是需要一年的時間,然後要在酒窖里繼續發酵三年以上,再經過精心勾兌、調配。一瓶成品的王澤履酒至少五年才可以出廠。而其他一些香型的白酒在泥窖發酵幾個月甚至幾十天就可以。所以生產一批王澤履醬香型白酒的時間是其他白酒的十倍多甚至是幾十倍。另一個是工藝上,有坤沙,碎沙,翻沙的產品之分,還有最低檔的串酒,傳統工藝是坤沙。第三,是勾兌,有勾兌二三十年老調味酒的,有勾兌五年十年,也有隻勾兌輪次酒,多喝多對比,真正的茅台酒起碼是坤沙糯高粱採用傳統2987工藝釀造的,當然也有武陵酒取酒次數不同。雖醬香白酒雖然價格要貴一些,但是需求並沒有因此減少,而醬香型白酒的產量相對濃香型白酒來說卻是很少的,一個是出酒率低,二是成本高,因醬香白酒是採用純糧食的方法釀造白酒,因此對於糧食的需求是十分大的,且釀造優質的醬香型白酒對於糧食的質量要求也是非常高的。
加上近幾年來醬香型白酒在市場上的佔有率越來越大。市場對醬香型白酒的需求也在不斷的擴大,這就間接的導致了醬香型白酒的價格比同類白酒價格略高。真正的醬香好酒以酒色微黃澄清,無沉澱物,酒線細長,酒花均勻久留不破,等等特點被廣大消費者所接受。而且,醬香白酒比起其它香型的白酒,對身體的有益是最高的。因此這也是醬香白酒能獲得好評不斷,且價格比同等白酒貴的原因。
想了解詳細價格可網路搜索王澤履酒點擊第一個進行查看
『叄』 醬香型白酒為啥那麼貴呢
醬香型白酒為啥那麼貴呢?
醬香型白酒,
主要因為窯藏時間長,
所以比較貴。
『肆』 為什麼醬香酒那麼貴
我們以茅台鎮的漢御坊為例,帶著大家了解一下,為什麼醬香酒這么「貴」!
漢御坊酒廠位於貴州省仁懷市茅台鎮7.5平方公里鎮醬香型白酒核心產區,是貴州省仁懷市特產。醬酒的生產按節氣來即為端午制曲、重陽下沙,雖然醬酒的標准工藝都是著名的12987大麴醬香傳統釀造工藝:一年生產周期、兩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基酒儲藏時間長達三年時間以上,但是茅台鎮的醬酒卻有其特殊之處。
據此,從漢御坊的釀造過程我們就可以看出這些不同來:
1、糧食
漢御坊醬酒生產所用高粱為茅台鎮本地紅殼糯高粱,當地俗稱紅纓子高粱。此高粱與東北及其它地區高粱不同,其顆粒堅實、飽滿、均勻,粒小皮厚,支鏈澱粉含量達88%以上,並富含2%-2.5%的單寧。
這種紅梁只能在茅台鎮特有的水分、土壤和氣候環境下種植,漢御坊酒業人在黔北地區簽約紅糯高粱種植基地12000多畝,形成『酒廠-種植基地-農戶』的三級管理模式。
但是只有高粱出不來酒,必須有酒麴。漢御坊醬酒制曲採用的原料是當地優質冬小麥,顆粒飽滿,澱粉含量豐富,在釀酒過程中,通過微生物和酶被降解為小分子可溶性物質,參與美拉德反應,製成的曲葯格外香濃。
2、山水
漢御坊美酒釀造用水採用的是赤水河的泉水,赤水河水質非常優良,無色透明、微甜爽口、酸鹼適度,鈣鎂離子含量、硬度均符合優質飲用水標准。赤水河經雨季沖刷入水的泥沙,帶來了豐富而有價值的微生物和其他物質,用這種入口微甜、無溶解雜質的水經大麴醬香工藝釀造出的酒特別甘美,是影響釀酒風味的重要因素。
3、微生物群
漢御坊所在的茅台鎮位於雲貴高原最低點的盆地,四面環山的低凹地勢形成一個相對封閉河谷地帶,高地落差,加上終年流淌的河水與低速的山風,使這里的氣候迥異於其他地區。空氣的中飄散的無數微生物菌種群,這是其它地方無法克隆的生物圈資源,以致在茅台鎮赤水河谷之外的任何地方都沒有類似微生物種群賴以生存的自然生態環境。漢御坊醬酒的獨特風味正是得益於這片得天獨厚的氣候環境。
茅台鎮獨有的紅纓子高粱、加上無法復制的山水、微生物環境,已經可以看出茅台鎮的大麴醬香酒比其它醬酒「貴」的原因。除此之外,一個酒廠,沒有一定的釀酒歷史,無論從工藝還是陳釀需要,均難以沉澱真正的好酒,漢御坊酒廠建於1979年,40年的沉澱,老酒越放越香,也造就了漢御坊酒醬香優雅、酒體醇厚、口感綿柔、回味悠長的優良品質。
『伍』 茅台酒為什麼這么貴,醬香型白酒有什麼好處啊
茅台酒是國酒啊,是醬香型的啊 ,53度醬香型的酒都是很貴的 ,給你些資料你看看吧
茅台酒之所以稱之為「國酒」,是由其悠久的釀造歷史、獨特的釀造工藝、上乘的內在質量、深厚的釀造文化,以及歷史上在我國政治、外交、經濟生活中發揮的無可比擬的作用、在中國酒業中的傳統特殊地位等綜合因素決定的,是三代偉人的厚愛和長期市場風雨考驗、培育的結果。亦得到人民群眾在實際的生活品味和體驗中的贊譽之聲,因而當之無愧。
茅台酒(醬香型白酒)生產工藝是我國白酒工藝的活化石。在一年時間里,將糧食中的澱粉不斷發酵,經過多次蒸煮,慢慢「逼出」其中的酒精和其他有機物,這是茅台型醬香酒與其他白酒最大的不同。
1964年,現任茅台酒廠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季克良與未婚妻徐英大學畢業來到茅台廠工作,他們是茅台廠歷史上最早的發酵專業大學生。
今年67歲、已是滿頭銀發的季克良對我回憶,他對當時茅台酒技藝之復雜感到震驚,書本上的介紹不僅粗率且錯誤百出。他對徐英說,我們不說話,慢慢觀察、學習,也許10年後才有發言權。直到第11年,季克良當上了酒廠生產科的副科長,寫了一份「生產作業指導書」,對茅台工藝做初步總結和規范。
釀酒的技術本質上十分簡單,兩句話即可說清:第一步將糧食中的澱粉轉化為葡萄糖;第二步將葡萄糖轉化為乙醇(酒精)。但事實上,酒之所以甘醇馥郁,並非乙醇的作用,而得益於發酵釀酒過程中的副產物——大量的酸酯類有機物。這些復雜的有機物群構成了口感、味道、香味、回味等一系列感受。目前已知濃香型酒中,香型成分有400多種物質,主要成分為己酸乙酯,而醬香酒中的香型物質高達1200多種,主體香型成分至今還不清楚。
茅台地區釀酒歷史可追溯至東漢。漢使唐蒙出使夜郎路過今天的二郎時,僚人便用自釀的「蒟醬酒」來招待他。唐蒙把「蒟醬酒」帶回長安,令漢武帝大加贊賞,從此欽定其為歲歲來朝的貢酒。茅台當地人告訴我,蒟醬就是當地的拐棗,也叫雞爪子,學名叫枳犋,果實外皮比較青澀,而果肉比較甜。漢武帝喝的其實是低度果酒。
在蒸餾技術發明前,中國人飲用的基本是釀造工藝生產的米酒,酒精濃度不超過20度。蒸餾技術的產生,推動了釀酒技藝革命,明朝時期已經出現了高度「燒酒」。但是蒸餾酒的技術是如何發明的還是一個謎。
「茅台(醬香型白酒)的生產工藝是我國白酒工藝的活化石。」季克良對我說。在一年時間里,將糧食中的澱粉不斷發酵,經過多次蒸煮,慢慢「逼出」其中的酒精和其他有機物,這是茅台型醬香酒與其他白酒最大的不同。
釀酒的第一步是制曲。
每年端午後,酒師們開始製造麯葯。曲葯以小麥為原料,先將小麥粉碎,加入水和「母曲」攪拌,放在木盒子里,工人站在盒子里用腳不停地踩。「剛來的工人都受不了這個活,踩兩天腿就會疼得下不了樓。」茅台制曲車間的一名工人對我說。
制曲時間在夏天,制曲車間里的溫度經常高達40攝氏度。高溫有利於微生物的生長,這些微生物混入曲塊中分泌出大量的酶,可以加速澱粉、蛋白質等轉化為糖分。每到夏天,制曲車間的門上爬滿了一層名為「曲蚊」的小蟲,人一張口甚至能吸進幾只。制曲需要的就是這樣的微生物環境。
小麥經過「踩曲」做成「曲塊」,用穀草包起來,進行「裝倉」。大約10天後再進行「翻倉」,就是把曲塊進行上下翻轉,讓每一面都能充分接觸微生物。前後一般要進行兩次翻倉。再過30~40天,曲塊就做好可以出倉了,但是要使用的話還需要存儲40天以上。在使用之前,要將曲塊「切碎」,越碎越好。經過這樣一番工序,生產一塊合格的酒麴至少要3~5個月。
制好酒麴,時間已從初夏轉入仲秋重陽節,在此時開始第二個關鍵步驟——「重陽下沙」。我們在茅台廠尋訪釀酒技藝時,發現「沙」是茅台型酒的核心概念,但很多誤解與傳訛都來自於對「沙」的不理解,甚至包括美食家唐魯孫。
「沙」的意思就是指紅粱即高粱。因為本地產高粱細小而色紅,所以稱為「沙」。「下沙」就是指投放制酒的主料——高粱。在制酒中,因所下「沙」的完整程度不同,而產出不同的酒。投入的是比較完整的高粱,產的酒為「坤(當地方言音)沙酒」;用磨碎的高粱產出的酒名為「碎沙酒」;用最後9次蒸煮後丟棄的酒糟再加入一些新高粱和新曲葯後產出的酒為「翻沙酒」。而茅台最著名的「回沙」工藝,即是指將高粱多次蒸煮出酒,而不是一次榨光酒分。而不能望文生義地解釋為,茅台酒要在沙里過濾。
茅台型酒的用料極為講究,一定要用本地產的高粱。這種高粱被稱為糯高粱,粒小、皮薄、澱粉含量高,禁得起多次蒸煮。外地高粱一般取到第五次酒後就被榨幹了,只有本地高粱能完成七次取酒。
茅台型酒的關鍵是選擇比較完整的高粱,只有如此才經得起多次蒸煮。我在尋訪中了解到,早期釀酒也需要一定的粉碎率,大約為20%~30%,現在基本不超過10%。下沙的第一步是「潤沙」,即用100攝氏度左右的開水清洗幾遍,一方面可以洗去渣滓,另一方面可以讓高粱吸水。
然後,將高粱上甑蒸煮,大約兩個小時。然後散在地上「攤涼」,由酒工用鏟子不停地翻開,溫度降至35攝氏度左右開始加曲。上滿一甑需要高粱1500斤,第一次加入約220斤左右的酒麴。高粱與酒麴的總體比例為1∶1,但是酒麴要分9次加入,每次加的數量都不一樣,平均為高粱的10%上下。
第一次加曲攪拌後要進行「收堆」發酵,即將酒糟堆成一個兩米多高的圓錐。發酵時間需要釀酒師依據溫度靈活掌握,堆子的內部先開始發熱,然後傳遞到外面。這期間酒糟充分吸納外圍空氣中的微生物。茅台型酒講究高溫發酵,一般外層溫度達到五六十攝氏度才結束這一環節,釀酒師把手插進堆子,依據燙手的程度進行判斷。
第一次發酵完成後,把酒麴鏟入窖坑進行封存——進入「窖期」。窖坑有3~4米深,能裝15~20甑的酒糟。與濃香型酒不同,醬香酒的窖坑是用石塊砌成牆壁而不是用泥土,否則醬味就不濃了。窖坑要用本地黃泥封住,不能透氣,在窖期中要經常檢查,時常撒點水,防止乾裂進氣。
大概一個月後,窖坑打開,開始「二次投料」,即按照1∶1的比例,加入新的高粱,繼續上甑蒸煮。攤涼後加入曲葯,收堆發酵,然後重新下窖。前兩次蒸煮原料都不取酒,只為增加發酵時間,裹挾更多微生物。
再度過一個月左右的窖期,開始第三次蒸煮。時間到了12月~1月,這才開始進行第一次取酒。之後再對酒糟進行攤涼、加曲、收堆、下窖等流程。如此周而復始,每月一次,直至第七次酒取完後,時間已經到了第二年的8月,酒廠才開始「丟糟」。第三至五次出的酒最好,稱為「大回酒」,第六次得到的酒為「小回酒」,第七次的酒為「追糟酒」。
其中三、四、五次出的酒最好喝,一、二次酸澀辛辣,最後一次發焦發苦。但是每一次的都有用處,出廠的就必須經過不同批次酒之間的勾兌。茅台調酒大師以「醬味」、「醇甜」和「窖底」三種酒體來歸納和區分不同批次的酒。三種酒體理論的提出,對於保障茅台酒質量穩定性具有革命性的價值,使勾兌有了可以依據的基礎。
新酒產生後要裝入陶土酒壇中封存,形成「基酒」。第一年進行「盤勾」,就是按照醬味、醇甜、窖底三種味道進行合並同類項,然後再存放3年。3年後,按照酒體要求進行「勾兌」,即用幾種基酒甚至幾十種基酒,按照不同的比例勾兌出一種酒,形成一定的口味、口感和香氣效果。勾兌一直是釀酒過程中比較神秘的工序,勾酒師憑借自己的味覺進行搭配,如同五行相剋一般,把不同輪次的酒調在一起,尋找味道之間的平衡與層次感。
「從原理上說,勾兌就是調節酒中的酸酯平衡,但是沒有儀器可以代替人的舌頭去尋找答案,最終的口感,全靠評審會的幾張嘴。」勾兌師李遠程對我說。
勾兌完成後,最後一項工作是「調味」,調味的時候要加「調味酒」。調味酒的生產是酒廠用特殊工藝生產出來的,這是各家酒廠的核心機密。調味酒味道特殊,每次只添加少量。
勾兌、調味完成後,還要繼續存放半年到一年,等待醇化和老熟後才進行灌裝進入市場。一瓶地道的茅台型醬香酒的生產至少5年。
通過以上醬香型白酒生產工藝的介紹,相信更多的消費者對目前市場上魚龍混雜的「醬香型白酒」會有一個清楚的認識,隨著消費者對醬香型白酒的認識和了解,那些披著「醬香型」外衣的劣質產品將會無立足之地。
『陸』 醬香型白酒為什麼那麼貴
不是 醬香型白酒 貴,是釀造工藝與材料的問題。
很多便宜的,都有用食用酒精勾兌而成。
『柒』 醬香型白酒為什麼會這么貴
這個就要講生意了,不管做什麼,都要講成本,醬香型白酒也不例外,酒類行版業的稅率相對來權說就比較高,其次有復雜的生產工藝,生產周期長,1、世界上最浪費糧食的酒
2、生產及儲存周期最長的酒
3、不添加任何外來物質的酒
4、產地全球獨一無二的酒
『捌』 醬香型白酒為什麼一般都比較貴,相比濃香型白酒它都貴
作為世界上排的上號的烈性酒,中國白酒是讓外國人民服氣的,作為醬香酒來說,卻是內物以稀為貴容的。
中國白酒十二大香型,醬香的歷史悠久,產量卻一直很低。如果還要在醬香酒前面加上一個茅台鎮,那產量可就更少了。
首先,生產周期就特別長,一年才能出酒,出來的酒還不能直接喝,還得放個三五年。
有數據顯示,2016年茅台酒基酒產量為3.9萬千升,其他窖池生產出來的酒加起來,實際的產量也不會超過15萬千升。
你覺得這數字多嗎?
那咱再看看全國白酒的產量。
2016年,全國規模以上的白酒產量是1358.36萬千升,按這個比例來算,茅台鎮的醬香酒只佔了全國白酒產量的1%。
產量低,耗時長,根本上就決定了茅台鎮的純糧醬香絕不可能以低價出售。
一分錢一分貨,要麼怎麼說貴有貴的好呢?
你想喝醇正的醬香酒,還想它便宜,朋友,天底下哪兒有這種好事?
聽哥一句勸,就算喝不上四位數的茅台,也別去淘寶上買九塊九包郵的。
外國友人喝咱一口醬香酒都贊不絕口,只恨生得遠,無法時常品嘗。
您這生在大中國,近水樓台先得月,喝口正宗純糧多簡單的事兒,貴點又何妨?
您說是吧?
『玖』 為什麼年份越久的醬香酒越貴
白酒一般沒有保質期,但這並不意味著白酒存放的時間越長越好,普通香型的白酒5年以後,口味變淡,香味會減弱;醬香型陳酒是好酒,時間越久酒越香醇。但存放多年的濃香酒是不是好酒目前還無定論,存在著較大的爭議;低度白酒,尤其是32度以下的白酒,擺放時間越長越容易引起性能改變,時間久了,會失去白酒本來固有的特性。對此,國家有嚴格規定,要求乙醇含量10%以下的飲料酒等,必須標注保質期。
對於「越陳越香」的說法,是指在密封的酒桶中釀造存放的酒,普通裝瓶的酒時間長了味道可能會變淡。白酒經過較長時間的貯存,其質量會變得溫潤醇厚。因此,有些人認為白酒越陳越好。其實,並不盡然。雖然白酒沒有保質期,但酒在存放過程中,酒中的醇類會和有機酸起化學反應,產生多種酯類物質,各種酯類都具有各種特殊的香氣。由於酒中的酯化反應相當緩慢,因此,優質酒一般需要貯存三四年,如果是醬香型白酒,甚至能達到30年或更長一點的時間。但是,酯化反應到了一定程度就會趨向平衡,出現停止狀態,如果繼續貯存,會使酒精度數降低,酒味變淡,揮發損耗也會增大。特別是目前有些中檔和低檔白酒,在勾兌過程中添加了香味劑,這類酒更不能較長時間存放。否則,酒質會變得苦澀膩味。所以,白酒貯存也有適當的時間,並非越陳越好。
『拾』 同樣是白酒,為什麼醬香白酒會那麼貴
醬香型白酒釀造工藝最為復雜,經過兩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一年為一個周期,且原酒需儲存3年以上才能用於勾調出廠,因此醬香白酒一般比較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