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樣在家自己做白酒
准備材料:酒糟:適量、木桶:一個、大碗:一個、鋁鍋:一口、毛巾:適量回、水:適量。答
1、首先准備一個干凈無水的木桶,然後倒入適量的酒糟壓平。
Ⅱ 酒是怎麼做出來的
我們在過節、喜慶的時候
Ⅲ 糧食酒是怎麼做出來的
/原料
糯米三斤,濃甜酒葯一包 酒葯
方法/步驟
1
煮熟的糯米飯攤開在盤子里放涼,大盤子里先濕一下,水不能太多,主要防止糯米粘住米飯攤薄一些
2
將有蓋的容器開水燙一下,使它有溫度,為防止米飯粘手,用碗盛一些溫水,手邊蘸水邊把米飯一層一層放在容器里,預先在中間放一個瓶子,米飯放在周圍。
3
保溫,發酵。冬天放在棉被裡2-3天,要注意密封,才能發酵。一般過幾天酒就出來了
注意事項
用來喝的時候,再摻些水,煮開了喝,時不時的喝些茅台貴之樽也不錯
釀酒保存的時候,要注意密封,不要經常打開,否則氧化後就變酸了
Ⅳ 酒精是怎麼做出來的
方法一
向裝有迴流冷凝管的250ml的圓底燒瓶中加入9.0g(約0.035mol)硬脂酸、50ml酒精和數粒水沸石,搖勻。在水浴上加熱至約60℃,並保溫至固體溶解為止。
將3.0g(約0.074mol)氫氧化鈉和23.5g水加入250ml燒杯中,攪拌溶解後再加入25ml酒精,攪勻,將液體從冷凝管上端加進含有硬脂酸,石蠟和酒精的圓底燒瓶中,在水浴上加熱迴流15min,使反應完全,移去水浴,待物料稍冷而停止迴流時,趁熱倒進模具,冷卻後密封即得到成品。
方法二
固體酒精並不是固體狀態的酒精,而是醋酸鈣與酒精形成的凝膠。
醋酸鈣易溶於水而難溶於酒精,當兩種溶液相混合時,醋酸鈣在酒精中成為凝膠析出。液體便逐漸從渾濁到稠厚,最後凝聚為一整塊,就得到固體酒精。
葯品:醋精(30%
ch3cooh
溶液),工業酒精(95%
c2h5oh
溶液),碳酸鈣(caco3)
製法:
(1)將醋精慢慢加入碳酸鈣中,直到不再產生氣泡為止
醋酸與碳酸鈣反應生成醋酸鈣、水、二氧化碳
(2)
將所得溶液蒸發製成飽和溶液
(3)
在溶液中慢慢加入酒精
注意:一開始酒精會劇烈沸騰,需慢慢倒入酒精
(4)待溶液冷卻後,即可得到固體酒精
(5)
將所得固體酒精盛放到鐵罐中,使用時點燃即可
方法三
在一個容器中先裝入75g水,加熱至60~80,加入125g酒精,再加入90g硬脂酸,攪拌均勻。在另一容器中,加入75g水,加入20g氫氧化鈉,攪拌使之溶解,將配製的氫氧化鈉溶液倒入盛有酒精、硬脂酸和石蠟混合物的容器中,再加入125g酒精,攪勻,趁熱灌注成型的模具中,冷卻後即成為固體酒精燃料。在配方中加入石蠟等物料作為粘結劑,可以得到質地更加結實的固體酒精燃料,加入硝酸銅可以在燃燒時改變火焰的顏色,美觀,有欣賞價值。
方法四
在常溫下將乙醇溶入硝化纖維素中,再加入水即可,但是具體的比例需要自己試驗。
?您的問題已經被解答~~(>^ω^<)喵
如果採納的話,我是很開心的喲(~
o
~)~zz
Ⅳ 酒是怎麼做出來的
我們在過節?喜慶的時候,總是要以酒來助興?說到酒,可真有說不完的話?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因此一般認為燒酒是元朝才開始的?而袁翰青引證了白居易的「荔枝樓對酒」一詩中的「荔枝新熟雞冠色,燒酒初開琥珀香」,雍陶的「自到成都燒酒熟,不思身更入長安」,李肇的「酒則有劍南之燒春」等唐人詩句,認為燒酒在唐代以前就有了?
不管上面的考證哪一種對,總之上千年來,我國的古人們就已會用「酒麥曲」來做各種美酒了,只不過他們不知道酒麥曲里含有活的酵母菌等發酵微生物罷了?
酵母,有人稱它是細菌的兄弟,把它歸入黴菌的大家庭?
然而,它有它特殊的生活方式?它專愛吃糖?果汁?澱粉之類的碳水化合物?它吃過了之後,就把那些碳水化合物都分解為酒和二氧化碳了?它吃了澱粉,就留下黃酒;吃了麥芽,就留下啤酒;吃了葡萄,就留下葡萄酒?它是天生的造酒專家,在不知不覺中,卻為人類所利用了?
它的身子非常輕?一個細胞直徑不及5微米,那胞漿的固體重量極輕?它繁殖得非常快,只需在酒桶的原料里撒下一點兒「種子」,它們很快就發芽,一個個子細胞從母細胞懷里蹦出,不久滿桶都是它的子孫了?
它這一族裡成員很復雜,各有特殊的性格,因而所釀造的酒,那酒味就各有些差別了?
酵母菌既有這發酵的本領,於是聰明的人類又利用它來製造麵包和饅頭了?麵包和饅頭本是一團麵糊,生硬不中吃,把酵母菌埋在它們的心窩里,到了適宜的溫度,就會發出猛烈的碳酸氣,把那麵糊吹膨脹了,變成一塊一塊又松又軟包藏著無數小孔的東西,最後騰騰的熱氣把有功的酵母菌全都殺盡了,於是我們吃了這樣一塊麵包或饅頭,就覺得又香又酥軟又甜美了?
酒
Ⅵ 白酒是怎麼做成的
白酒知識介紹:白酒是世界蒸餾酒中獨具一格的酒類,為麥黍、高粱、玉米、紅薯、米糠等糧食或其他果品發酵、曲釀、蒸餾而成的一種飲料。其酒液無色透明,故稱為白酒。白酒芳香濃郁,醇和軟潤,風味多樣。因主要採用燒(蒸)工序,亦稱燒酒。因含酒精量較高,所有有些地方直呼其為烈性酒或高度酒。我國的名白酒,歷史悠久,在世界上獨樹一幟。
白酒是一種高濃度的酒精飲料,根據所用糖化、發酵菌種和釀造工藝的不同,它可分為大麴酒、小曲酒、麩曲酒三大類,其中麩曲酒又可分為固態發酵酒與液態發酵酒二種。白酒的起源晚於黃酒。但起源何時說法不一。據金代出土文物,一套銅制燒(蒸)酒名考證,其歷史最遲也在800年以上。本資料的營養成分取之於50度崇明老白酒。 白酒營養分析:白酒不同於黃酒、啤酒和果酒,除了含有極少量的鈉、銅、鋅,幾乎不含維生素和鈣、磷、鐵等,所含有的僅是水和乙醇(酒精)。傳統認為白酒有活血通脈、助葯力、增進食慾、消除疲勞,陶冶情操,使人輕快並有禦寒提神的功能。飲用少量低度白酒可以擴張小血管,促進血液循環,延緩膽固醇等脂質在血管壁的沉積,對循環系統及心腦血管有利。 白酒補充信息:1. 白酒主要以糧食、薯類和各種輔助原料為主輔料,以大麴、小曲、麩曲等酒麴為糖化劑,以優質凈水為釀造水,採用獨特的生產工藝和釀造技術,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白酒品種。
2. 大麴酒:是用大麴作糖化發酵劑,先釀成酒醅,而後蒸餾得酒。大麴多以小麥、大麥、豌豆等為原料,彩用自然繁殖微生物的方法製成,形如磚塊。微生物主要是:麴黴菌、根黴菌、酵母菌等,並有一些雜菌。由於大麴里有復雜的微生物群,故大麴酒具有黏郁的曲香和醇厚的味感。
3. 小曲酒:是用小曲作糖化發發酵劑釀成酒醅,而後蒸餾得酒,小曲用小米、小麥、米糠等為原料,其菌種是由「曲母」接種而來的,含有根黴菌、毛黴菌、酵母菌等,小曲中加入各種葯材,故又名「葯曲」或「酒葯」。用小曲釀成的酒具有清雅的芳香和醇甜的味感。
4. 麩曲酒:是以麩曲作糖化發酵劑,並加酵母菌釀制而成。麩曲主要是用小麥麩皮為原料製成的酒麴,菌種主要是純培養的麴黴菌,用麩曲可以釀造出各種風味優美的曲酒。
5. 醬香型:白酒香型之一,以貴州茅台酒為代表,故也稱茅香型。其醬香突出,幽雅細致,酒體醇厚,回味悠長。飲後空杯留香。據有關部門研究,茅台酒成分已達66種之多,其主要香多數專家認為是環狀化合物。
6. 清香型:白酒香型之一。以山西杏花村汾酒來代表,故也稱汾香型。其特點是清香純正,諸味協調,醇甜柔和,餘味爽凈。它的主體香成分主要是乙酸乙酯、乳酸乙酯。 白酒適合人群:一般人均可食用。
1. 35歲以上的男性和過了絕經期的婦女,每隔一天喝一小杯白酒,對防治心血管疾病有一點定的輔助作用;
2. 陰虛、失血及溫熱甚者忌服;生育期的男女最好忌酒。 白酒食療作用:白酒味苦、甘、辛,性溫,有毒,入心、肝、肺、胃經;
可通血脈,禦寒氣,醒脾溫中,行葯勢;
主治風寒痹痛、筋攣急、胸痹、心腹冷痛。 白酒做法指導:1. 烹調菜餚時,如果加醋過多,味道太酸,只要再往菜里灑一點白酒,即可減輕酸味。
2. 烹調中,用酒十分重要,酒能解腥起香,使菜餚鮮美可口,但也要用得恰倒好處,否則難以達到效果,甚至會適得其反。
3. 白酒對某些中葯材中的營養成分有溶解作用,有利於飲用者的健康。
4. 空腹時飲酒更容易患肝硬化,這與蛋白質攝入量不足更易使肝臟受損有關。
5. 飲白酒前後不能服用各種鎮靜類、降糖類、抗生素和抗結核類葯物,否則會引起頭痛、嘔吐、腹瀉、低血糖反應甚至死亡。
Ⅶ 濃香型白酒是怎麼製作出來的
以高粱、小麥、麩皮為原料,合理配料,泥底磚窖,混蒸混燒,高溫大麴、中溫大麴和麩曲混合使用,外加白曲、酵母、細菌強化發酵,高溫堆積,高溫發酵,長期貯存,分型勾調。
原料→粉碎→潤料→配料→蒸料→攤涼→加水、曲、生香酵母→高溫堆積→翻堆→入池發酵→出池→蒸餾→酒
糧糟補水,即流酒後出甑的糟子加入適量清水,拌和均勻,配料,用清蒸後的稻殼覆蓋在料堆上,上甑前10分鍾—15分鍾摻和均勻,潤料時間不少於60分鍾。高溫堆積是醬香型和兼香型白酒採用的重要工序。目的是使糟醅中的澱粉和蛋白質經酶作用,轉化為還原糖和氨基酸,再進一步反應生成各種香味物質。
高溫堆積過程是富集空氣中酵母大量增殖的過程,進而增加了單細胞蛋白,使糟醅中的蛋白質含量大幅度提高,同時,也是嗜熱芽孢桿菌的增殖過程,以及料醅中微生物的消長過程。因為高溫堆積能夠網羅空氣中的有益微生物,為產生芝麻香的前體物質創造條件。 堆積過程中,澱粉、蛋白質分解,糖分、總酯上升,溫度升高,使糟醅發出悅人的復合香,高級醇、乙縮醛、雙乙醯、2,3-丁二醇、酯類化合物及雜環類化合物均明顯升高。當堆積溫度達到40℃—45℃時,有利於蛋白酶及肽酶對蛋白質分解生成芝麻香型白酒的香氣成分。糟醅中含有的地衣酵母等菌種,可將蛋氨酸轉化為3-甲硫基丙醇及丙醛等芝麻香味物質。
Ⅷ 我想知道酒是怎麼做出來的,酒做出來的過程
你好,可以到唐三鏡公司學習,唐三鏡是專業傳授釀酒技術的
Ⅸ 酒怎麼做出來的
准備材料:糯米來:500克、酒麴自:2克、涼開水:200ml。
1、將糯米用冷水沖洗二至三遍,然後放在冷水裡浸泡約24小時,浸泡過程中需要約8小時換一次水。
Ⅹ 茅台酒是怎麼做出來的
1)獨特的地域環境
茅台酒因產於黔北赤水河畔的茅台鎮而得名。由於茅台鎮地處河谷,風速小,十分有利於釀造茅台酒微生物的棲息和繁殖。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全國有關專家曾用茅台酒工藝及原料、窖泥,乃至工人、技術人員進行異地生產,所出產品均不能達到異曲同工之妙。也充分證明了茅台酒是與產地密不可分的關系和茅台酒不可克隆,為此茅台酒2001年成為我國白酒首個被國家納入原產地域保護產品。
2)特有的紅纓子高粱
茅台酒生產所用高粱為糯性高粱,當地俗稱紅纓子高粱。此高粱與東北及其他地區高粱不同的是,顆粒堅實、飽滿、均勻,粒小皮厚,支鏈澱粉含量達88%以上,其截面呈玻璃質地狀,十分有利於茅台酒工藝的多輪次翻烤,使茅台酒每一輪的營養消耗有一合理范圍。茅台酒用高粱皮厚,並富含2%-2.5%的單寧,通過茅台工藝發酵使其在發酵過程中形成兒茶酸、香草醛、阿魏酸等茅台酒香味的前體物質,最後形成茅台酒特殊的芳香化合物和多酚類物質等。這些有機物的形成與茅台酒高粱及地域微生物群系密切相關,也是茅台酒幽雅細膩、酒體豐滿醇厚、回味悠長的重要因素,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茅台酒富含一定的多酚類物質,適量飲用,不傷肝,能治糖尿病、感冒等疾病。
3)復雜的釀造工藝
如果說茅台酒具有獨特的地域和特殊的原料是自然天成之作,那麼茅台酒獨特的釀造工藝就是能工巧匠之妙。概括茅台工藝的特點為三高三長。
茅台酒工藝中的三高是指茅台酒生產工藝的高溫制曲、高溫堆積發酵、高溫餾酒。茅台酒大麴在發酵過程中溫度高達63℃,比其他任何名白酒的制曲發酵溫度都高10-15℃;在整個大麴發酵過程中可優選環境微生物種類,最後形成以耐高溫產香的微生物體系,在制曲過程中首先做到了趨利避害之功效。高溫堆積發酵是中國白酒生產敞開式發酵最為經典和獨創之作,也是其他名白酒工藝所不具有的。高溫餾酒:蒸餾工藝本身是固液分離的技術,但茅台酒生產工藝的蒸餾與其他白酒完全不同。
茅台酒工藝中的三長主要指茅台酒基酒生產周期長;大麴貯存時間長;茅台酒基酒酒齡長。茅台酒基酒生產周期長達一年,須二次投料、九次蒸餾、八次發酵、七次取酒,歷經春、夏、秋、冬一年時間。而其他名白酒只需幾個月或十多天即可。茅台酒大麴貯存時間長達6個月才能流入制麴生產使用,比其他白酒多存3-4個月,這對提高茅台酒基酒質量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大麴用量大,是其他白酒的4-5倍。茅台酒一般需要長達三年以上貯存才能勾兌,通過貯存可趨利避害,使酒體更醇香味美,加上茅台酒高沸點物質豐富,更能體現茅台酒的價值,這是其他香型白酒不具有的特點。
茅台酒工藝的季節性生產指茅台酒生產工藝季節性很強。茅台酒生產投料要求按照農歷九月重陽節期進行,這完全不同於其他白酒隨時投料隨時生產的特點。採用九月重陽投料一是按照高粱的收割季節;二是順應茅台當地氣候特點;三是避開高營養高溫生產時節,便於人工控制發酵過程,培養有利微生物體系,選擇性利用自然微生物;四是九月重陽是中國的老人節,象徵天長地久,體現中華民族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