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是濃香型白酒,濃香型白酒代表有哪些
濃香型白酒定來義:具有己酸乙自酯為主體香,其他香味物質相互協調,酒體清亮透明,窖香濃郁,入口綿柔,回味悠長。濃香白酒代表:五糧液這些年濃香白酒技術得到普及,南北方濃香白酒生產量都很大。市場方面得到認可,佔有白酒市場60%以上的份額,品牌也就隨之增多。主要有:四川:五糧液、國館中國道、劍南春、瀘州老窖等等江淮:洋河等等北方:蒙古王、河套老窖等
❷ 濃香型白酒的精選
濃香型白酒生產所使用的原料主要是高粱,但也有少數酒廠使用多種穀物原料混合釀酒的。以糯高粱為好,要求高粱籽粒飽滿、成熟、干凈、澱粉含量高。
原料高粱要先進行粉碎。目的是使顆粒澱粉暴露出來,增加原料表面積,有利於澱粉顆粒的吸水膨脹和蒸煮糊化,糖化時增加與酶的接觸,為糖化發酵創造良好的條件。但原料粉碎要適中,粉碎過粗,蒸煮糊化不易透徹,影響出酒;原料粉碎過細,酒醅容易發膩或起疙瘩,蒸餾時容易壓汽,必然會加大填充料用量,影響酒的質量。由於濃香型酒採用續渣法工藝,原料要經過多次發酵,所以不必粉碎過細,僅要求每粒高粱破碎成4~6瓣即可,一般能通過40目的篩孔,其中粗粉佔50%左右。
採用高溫曲或中溫曲作為糖化發酵劑,要求曲塊質硬,內部乾燥並富有濃郁的曲香味,不帶任何霉臭味和酸臭味,曲塊斷面整齊,邊皮很薄,內呈灰白色或淺褐色,不帶其他顏色。為了增加曲子與糧粉的接觸,大麴可加強粉碎,先用錘式粉碎機粗碎,再用鋼磨磨成曲粉,粒度如芝麻大小為宜。
在固體白酒發酵中,稻殼是優良的填充劑和疏鬆劑,一般要求稻殼新鮮乾燥,呈金黃色,不帶霉爛味。為了驅除稻殼中的異味和有害物質,要求預先把稻殼清蒸30~40min,直到蒸汽中無怪味為止,然後出甄涼干,使含水量在13%以下,備用。 南方酒廠把酒醅及酒糟統稱為糟。濃香型酒廠均採用經多次循環發酵的酒醅(母糟、老糟)進行配料,人們把這種糟稱為「萬年糟」。「千年老窖萬年糟」這句話,充分說明濃香型白酒的質量與窖、糟有著密切關系。
濃香型酒正常生產時,每個窖中一般有六甑物料,最上面一甑回糟(面糟),下面五甑糧糟。不少濃香型酒廠也常採用老五甑操作法,窖內存放四甑物料。
起糟出窖時,先除去窖皮泥,起出面糟,再起糧糟(母糟)。在起母糟之前,堆糟壩要徹底清掃干凈,以免母糟受到污染。面糟單獨蒸餾,蒸後作丟糟處理,蒸得的丟糟酒,常回醅發酵。然後,再起出五甑糧糟,分別配入高粱粉,做成五甑糧糟和一甑紅糟,分別蒸酒,重新回入窖池發酵。當出窖起糟到一定的深度,會出現黃水,應停止出窖。可在窖內母糟中央挖一個0.7m直徑、深至窖底的黃水坑;也可將糧糟移到窖底較高的一端,讓黃水滴入較低部位;或者把糧糟起到窖外堆糟壩上,滴出黃水。有的廠在建窖時預先在窖底埋入一黃水缸。使黃水自動流入缸內,出窖時將黃水抽盡,這種操作稱為「滴窖降酸」和「滴窖降水」。
黃水是窖內酒醅向下層滲漏的黃色淋漿水,它含有1~2%的殘余澱粉,0.3~0.7%的殘糖,4~5%(V/V)的酒精,以及醋酸、腐植質和酵母菌體的自溶物等。黃水較酸,酸度高達5度左右,而且還有一些經過馴化的己酸菌和白酒香味的前體物質,它是製造人工老窖的好材料,促進新窖老熟,提高酒質。一般工廠常把它集中後蒸得黃水酒,與酒尾一起回酒發酵。
滴窖時要勤舀,一般每窖需舀5~6次,從開始滴窖到起完母糟,要求在12h以上完成。
滴窖之目的在於防止母糟酸度過高,酒醅含水太多,造成稻殼用量過大影響酒質。滴窖後的酒醅,含水量一般控制在60%左右。
酒醅出窖時,要對酒醅的發酵情況進行感官鑒定,及時決定是否要調整下—排的工藝條件(主要是下排的配料和入窖條件),這對保證酒的產量和質量是十分重要的。通過開窖感官鑒定,判斷發酵的好壞,這是一個快速、簡便、有效的方法,在生產實踐中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配料在固態白酒生產中是一個重要的操作環節。配料時主要控制糧醅比和糧糠比,蒸料後要控制糧曲比。配料首先要以甑和窖的容積為依據,同時要根據季節變化適當進行調整。如瀘州老窖大麴酒,甑容1.25m3,每甑投入原料120~130kg,糧醅比為1:4~1:5,稻殼用量為原料量的17~22%,冬少夏多。
配料時要加入較多的母糟(酒醅),其作用是調節酸度和澱粉濃度,使酸度控制在1.2~1.7左右,澱粉濃度在16~22%左右,為下排的糖化發酵創造適宜的條件。同時,增加了母糟的發酵輪次,使其中的殘余澱粉得到充分利用,並使酒醅有更多的機會與窖泥接觸,多產生香味物質。配料時常採用大回醅的方法,糧醅比可達1:4~1:6左右。
稻殼可疏鬆酒醅,稀釋澱粉,沖淡酸度,吸收酒分,保持漿水,有利於發酵和蒸餾。但用量過多,會影響酒質。應適當控制用量,盡可能通過「滴窖」和「增醅」來達到所需要求。稻殼用量常為投料量的20~22%左右。
配料要做到「穩、准、細、凈」。對原料用量、配醅加糠的數量比例等要嚴格控制,並根據原料性質、氣候條件進行必要的調節,盡量保證發酵的穩定。
為了提高酒味的純凈度,可將粉碎成4~6瓣的高粱渣預先進行清蒸處理,在配料前潑入原料量18~20%的40℃熱水進行潤料,也可用適量的冷水拌勻上甑,待圓汽後再蒸l0min左右,立即出甑揚冷,再配料。這樣,可使原料中的雜味預先揮發驅除。
釀制濃香型酒,除了以高粱為主要原料外,也可添加其他的糧谷原料同時發酵。多種原料混合使用,充分利用了各種糧食資源,而且能給微生物提供全面的營養成分,原料中的有用成分經過微生物發酵代謝,產生多種副產物,使酒的香味、口味更為協調豐滿。「高粱香、玉米甜、大米凈、大麥沖」是人們長期實踐的總結。
為了達到以窖養醅和以醅養窖,使每個窖池的理化特徵和微生物區系相對穩定,可以採用「原出原入」的操作,某個窖取出的酒醅,經過配料蒸糧後仍返回原窖發酵,這樣可使酒的風格保持穩定。
出窖配料後,要進行潤料。將所投的原料和酒醅拌勻並堆積lh左右,表面撒上一層稻殼,防止酒精的揮發損失。潤料的目的是使生料預先吸收水分和酸度,促使澱粉膨化,有利蒸煮糊化。要注意拌和低翻快拌,防止揮發,也不能先把稻殼拌入原料粉中,這樣會使糧粉進入稻殼內,影響糊化和發酵。
經試驗,潤料時間的長短與蒸煮時澱粉糊化率高低有關。例如酒醅含水分60%時。潤料40~60min,出甑糧槽糊化率即可達到正常要求。
潤料時若發現上排酒醅因發酵不良而保不住水分,可採取以下措施進行彌補:(1)用黃水潤料,當酒醅酸度<2.0時,可縮短滴窖時間,以保持酒醅的含水量。也可用本排黃水20~30kg潑在酒醅上,立即和原料拌勻使它充分吸水;(2)用酒尾潤料,用酒尾若干,潑在已加原料的灑醅上,拌勻堆積,以不見乾麵為度;(3)打煙水,蒸完糧酒,如發現水分仍不足,可在出甑前10min潑上80℃熱水若干,翻拌一次,蓋上雲盤再蒸一次。在打量水時要扣除這部分水量。 「生香靠發酵,提香靠蒸餾」,說明白酒蒸餾相當重要。蒸餾之目的,一方面要使成熟酒醅中的酒精成分、香味物質等揮發、濃縮、提取出來;同時,通過蒸餾把雜質排除出去,得到所需的成品酒。
典型的濃香型酒蒸餾是採用混蒸混燒,原料的蒸煮和酒的蒸餾在甑內同時進行的。一般先蒸面糟、後蒸糧糟。
(1)蒸面糟〔回糟〕 將蒸餾設備洗刷干凈,黃水可倒入底鍋與面糟一起蒸餾。蒸得的黃水丟糟酒,稀釋到20%(V/V)左右,潑回窖內重新發酵。可以抑制酒醅內生酸細菌的生長,有利於己酸菌的繁殖,達到以酒養窖的目的,並促進醇酸酯化,加強產香。
要分層回酒,控制入窖糧糟的酒度在2%(V/V)以內。可在窖底和窖壁多噴灑些稀酒。以利於己酸菌產香。實踐證明,回酒發酵還能驅除酒中的窖底泥腥味,使酒質更加純正,尾子干凈。一般經過回酒發酵,可使下一排的酒質明顯提高,所以把這—措施稱之「回酒升級」。不僅可以用黃水丟糟酒發酵,也可用較好的酒回酒發酵。
蒸面糟後的廢糟,含澱粉在8%左右,一般作飼料,也可加入糖化發酵劑再發酵一次,把酒醅用於串香或直接蒸餾,生產普通酒。目前有些酒廠,將廢糟再行發酵,提高蛋白質含量,做成飼料,也有將酒糟除去稻殼,加入其他營養成分,做成配合飼料。
2.蒸糧糟 蒸完面糟後,再蒸糧糟。要求均勻進汽、緩火蒸餾、低溫流酒,使酒醅中5%(V/V)左右的酒精成分濃縮到65%(V/V)左右。流酒開始,可單獨接取0.5kg左右的酒頭。酒頭中含低沸點物質較多,香濃沖辣,可存放用來調香。以後流出的餾分,應分段接取,量質取酒,並分級貯存。
蒸餾時要控制流酒溫度,一般應在25℃左右,不超過30℃。流酒溫度過低,會讓乙醛等低沸點雜質過多的進入酒內;流酒溫度過高,酒精和香氣成分的揮發損失增加。
流酒時間約15~20min左右,斷花時應截取酒尾,待油花滿面時則斷尾,時間約需30~35min。斷尾後要加大火力蒸糧,以促進原料澱粉糊化並達到沖酸之目的。蒸糧總時間在70min左右,要求原料柔熟不膩,內無生心,外無粘連。
在蒸酒過程中,原料和酒醅都受到滅菌處理,並把糧香也蒸入成品酒內。
(3)蒸紅糟 紅糟即回糟,指母糟蒸酒後,只加大麴,不加原料,再次入窖發酵,成為下一排的面糟,這一操作稱為蒸紅糟。用來蒸紅糟的酒醅在上甑時,要提前20min左右拌入稻殼,疏鬆酒醅,並根據酒醅濕度大小調整加糠數量。紅糟蒸酒後.一般不打量水,只需揚冷加曲,拌勻入窖,成為下排的面糟。 根據發酵基本原理,糊化以後的澱粉物質,必須在充分吸水以後才能被酶作用,轉化生成可發酵性糖,再由糖轉化生成酒精。因此糧糟蒸餾後,需立即加入85℃以上的熱水,這一操作稱為「打量水」,也叫熱水潑漿或熱漿潑量。量水溫度要高,才能使蒸糧過程中未吸足水分的澱粉顆粒進一步吸漿,達到54%左右的適宜入窖水分。量水溫度過低,澱粉顆粒難以將水分吸入內部,使水停留在顆粒表面,容易在入窖後出現淋漿現象,造成上部酒醅乾燥,發酵不良,同時澱粉也難以進一步糊化。
量水的用量視季節而定,一般出甑的糧糟含水量在50%左右,打量水後,使入窖水分在53~55%之間。依照經驗,每百公斤糧粉原料,打量水70~80kg,便可達到入窖水分的要求。同時要根據季節、醅次等不同略加調整,夏季可多,冬季可少。窖底大渣層可多點,有利於酒醅中的養料被水分溶解滲入窖底、窖壁,使窖泥中的產香細菌得以強化,也可增強窖底的密閉程度,便於厭氧性細菌發揮作用。若量水用量不足,會引起發酵不良;但用量過大,也會造成酒味淡薄,酒精成分損失過多。
打量水的方法不盡相同,有的打平水,即同一個窖中各層糧糟加水量相同,也有打梯度水的,即上層加水多,下層加水少,防止產生淋漿。打量水要求撒開潑勻,不能沖在一處,並將回酒發酵的稀酒液量從量水中予以扣除。
潑量水後,糧糟溫度仍高達87~9l℃,最好能有一定的堆積時間,讓澱粉繼續吸水糊化,經試驗,堆積20min,可使蒸糧50min的糧糟澱粉物化率達到蒸糧70min的同等程度。
攤涼也稱揚冷。使出甑的糧糟迅速降低溫度,揮發部分酸分和表面的水分,吸入新鮮空氣,為入窖發酵創造條件。傳統的攤涼操作是將打完量水的糟子撒在晾堂上,散勻鋪平,厚約3~4cm,進行人工翻拌,吹風冷卻,整個操作要求迅速、細致,盡量避免雜菌污染,防止澱粉老化。一般夏季需要40~60min,冬季20min左右。目前不少廠已改用涼糟床,涼渣機等代替人工,使攤涼時間大為縮短。
要注意攤涼場地和設備的清潔衛生,否則各種微生物都能很快繁殖生長,尤其夏季氣溫高時,乳酸菌等更易感染,影響正常的發酵。
撒曲:揚冷後的糧糟應加入原料量18~20%的大麴粉,紅糟因未加新料,用曲量可減少1/3~l/2,同時要根據季節而調整用量,一般夏季少而冬季多。用曲太少,造成發酵困難,而用曲過多,糖化發酵加快,升溫太猛,容易生酸,同樣抑制發酵,並使酒的口味變粗帶苦。
撒曲溫度要略高於入窖溫度,冬季高出3~4℃,其他季節與入窖溫度持平。撒曲後要翻拌均勻,才能入窖發酵。 1.封窖 糧糟、面糟入窖踩緊後,可在面糟表面覆蓋4~6cm的封窖泥。封窖泥是用優質黃泥和它的窖皮泥踩柔和熟而成的。將泥抹平、抹光,以後每天清窖一次,因發酵酒醅下沉而使封窖泥出現裂縫,應及時抹嚴,直到定型不裂為止,再在泥上蓋層塑料薄膜.膜上覆蓋泥沙,以便隔熱保溫,並防止窖泥乾裂。
封窖的目的是使酒醅與外界空氣隔絕,造成厭氧條件,防止有害微生物的侵入,同時也避免了酵母菌在空氣充足時大量消耗可發酵性糖,保證曲酒發酵正常進行。但封窖不嚴,跟窖不及時,若有窖頂漏氣,則會引起酒醅發燒、霉變、生酸,還會使酒帶上邪雜味。
如不抹封窖泥而直接覆蓋薄膜,雖然也能形成厭氧條件,但往往使酒帶上燒臭味,成品酒的己酸乙酯含量因此而偏低,乳酸乙酯含量偏高,酒香氣小;所以盡量採用泥封,窖頂中央應留一吹口,以利於發酵產生的CO2逸出。
2.發酵管理 濃香型白酒發酵期間,首先要做好清窖,其次要注意發酵酒醅的溫度變化情況,要加強對酒醅水分、酸度、酒度、澱粉和糖分的檢測,由此分析發酵進行得是否正常,科學地指導生產。
①清窖:渣子入窖後半個月之內,應注意清窖,不讓窖皮裂縫。如有裂縫應及時抹嚴,並檢查CO2吹口是否暢通。
②溫度的變化;大麴酒發酵要求其溫度變化呈有規律性進行,即前緩、中挺、後緩落。在整個發酵期間,溫度變化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a.前發酵期:封窖後3—4天,由於酶的作用和微生物的生長繁殖,糖化發酵作用逐步加強,呼吸代謝所放出的熱量,促使酒醅溫度逐漸升高,並達到最高值,升溫時間的長短和糧糟入窖溫度的高低,加曲量的多少等因素有關。入窖溫度高,到達最高發酵溫度所需要的時間就短,夏季入窖後一天就能達到最高發酵溫度,冬季由於入窖溫度低,一般封窖後8~12天才升至最高溫度。由於入窖溫度低,糖化較慢。要3天後糖分才達到最高,相應地酵母發酵也慢,母糟升溫緩,這就是前緩。這時,最高發酵品溫和入窖溫度一股相差14~18℃。
b.發酵穩定期:發酵溫度達到最高峰,說明酒醅已進入旺盛的酒精發酵,一般能維持5~8天,要求發酵最高溫度在30~33℃左右的停留時間長些,所謂中挺要挺足,使發酵進行得徹底,酒的產量和質量也高,高溫持續一周左右後,會稍微下降,但降幅不大,約在27~28℃左右。封窖後20天之內,旺盛的酒精發酵階段基本結束,酵母逐漸趨向衰老死亡,細菌和其他微生物數量增加,酒度、酸度和澱粉濃度將逐步趨於平穩。
c.緩落階段:入窖20天後,直至出窖為止,品溫緩慢下降,這稱後緩落。最後品溫降至25~26℃或更低。此階段內酵母已逐漸失去活力,細菌的作用有所增強。酒精等酸類和各種酸類在進行緩慢而復雜的酯化作用,酒精含量會稍有下降,酸度會漸漸升高。這是發酵過程的後熟階段,能生成成品酒較多的芳香成分。
通過以上三個階段的溫度變化情況,可以識別在配料、入窖條件等控制方面是否合理,以便在生產中進行適當的調整。
3.酒醅中主要成分的變化
大麴白酒在發酵過程中,除了要注意其發酵品溫的變化外,對澱粉、糖分、酸度、pH、酒度和水分、酵母數量等也要加以檢測,以便掌握它們各自的變化規律,找到這些變化所引起的出酒率、酒的質量、風味的改變。表2-1-1為發酵酒醅的變化情況。每廠、每排、每窖的變化都不完全相同。 數 項
據 目
天數 水分
(%) 澱粉
(%) 還原糖(%) 酸度
(度) pH 含酒量(%(V/V) 活酵母數(百萬) 入窖
封窖
1
3
5
8
15
20
30
40 54.3
55.4
55.6
59.9
61.0
61.0
62.5
64.1
64.1
64.1 16.15
14.89
14.86
10.33
9.28
8.61
7.57
7.05
6.90
6.62 /
1.49
2.82
0.68
0.52
0.36
0.42
0.24
0.24
0.22 1.9
2.0
2.0
2.2
2.2
2.2
2.4
2.6
2.9
3.2 3.8
3.8
3.8
3.8
3.8
3.8
3.7
3.7
3.6
3.4 /
0.40
1.07
3.74
4.10
4.76
4.62
4.61
4.65
6.44 47.5
45.0
54.0
54.5
68.5
72.0
63.5
63.0
60.0
57.0
❸ 濃香型白酒釀造工藝
香型白酒抄的大麴,著重於堆,覆蓋嚴密,以保潮為主。培養期各工藝階段主要以翻曲來區分,階段不十分明顯。窗戶的封啟以實際需要而定。熱曲和晾曲,主要依賴翻曲操作,只有當制曲頂點溫度超越規定的工藝極限時,才進行翻曲,放潮降溫。控制熱曲頂點溫度較高,一般在50℃以上,個別者高達60℃以上,如全興大麴60℃,德山大麴60一65℃。翻曲次數較少,不象清香型白酒大麴翻曲頻繁,屬於中溫曲和高溫曲,工藝特點為多熱少晾。因此,斷面茬口不清亮.曲香味濃,以黃色曲居多。濃香型白酒因大麴用火的不同,主要是熱曲溫度頂點不同,分為中火曲和大火曲,實際即中溫曲和高溫曲。一遍高溫曲的用曲量大,白酒的曲香味濃;中溫曲用曲量小,白酒的曲香味稍淡。實際測定,中溫曲的糖化力、液化力、發酵力,都比高溫曲大。為了互相補充,發揮各自的優異性能,有些白酒廠,常把高溫曲和中溫曲配合使用,從而收到出酒率和質量兩者兼優的效果。
❹ 國家標准委發布關於徵求《濃香型白酒》(報批稿)意見的通知,向全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據悉,最早明年上半年,新標准將代替原有的GB/T10781.1-2006《濃香型白酒》。新國標、老品牌,湯溝酒業董事長何繼平表示,作為知名白酒品牌,湯溝酒業將主動順應行業標準的不斷提升,以一以貫之的優質品質回饋消費者。
❺ 濃香型白酒的國家新標準是什麼
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中國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發布的《濃香型白酒》GB/T10781.1-200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其主要變化如下:
一、增加定義 明確標准 《濃香型白酒》GB/T10781.1-2006新標准代替了《濃香型白酒》GB/T10781.1-89和《低度濃香型白酒》GB/T11859.1-89兩個標准,將兩個標准合為一項。為便於區別液態法白酒和固液法白酒,新標准中增加了濃香型白酒的定義,進一步強調濃香型白酒是以糧谷為原料,經傳統固態法發酵蒸餾、陳釀、勾兌而成的,未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發酵產生的呈香呈味物質,是具有以己酸乙酯為主體復合香的白酒。
二、擴大范圍 明晰分類 標准規定,按產品的酒精度分為: 高度酒 酒精度41%vol-68%vol;低度酒 酒精度25%-40%vol。 高度酒的上限由原標準的59%vol調至68%vol;低度酒的下限由原標準的35%vol調至25%vol,而上限由原標準的39%vol調至40%vol,從而擴大了標準的范圍,適用性更強。
三、重新分級 品質升格 新標准分為優級和一級,去掉了原標准GB/T10781.1-89和GB/T11859.1-89中的二級,使分類更便於操作,去除了品質和口感較差的二級酒,更符合生產廠家的實際情況。
四、實事求是 引導辟誤 在高低度酒的感官要求中加了一條註解:當溫度低於10℃以下時,允許出現白色絮狀沉澱物或失光,10℃以上應恢復正常。因為構成酒體風味特徵的眾多香味物質,在溫度較低時會出現失光渾濁現象;當酒溫上升至10℃以上時又呈現透明。這一特殊可逆現象是中國傳統固態發酵白酒的特色,也是高級酯類物質的物理狀態變化。作為長期困擾白酒廠家的一個問題,通過新標準的標注,企業有了國家行業層面上的理論闡釋,給客觀存在的現象一個合理恰當的說明,同時,讓廣大消費者對白酒產品的這一特殊現象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
五、調整指標 符合實際 酒精度的表示由原來的%(v/v)改為%vol,總酸、總酯、己酸乙酯各項指標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由於白酒中的醇類、酸類、酯類含量變化是一個漫長的平衡過程,即使裝瓶後,由於醇、酸、酯的水解過程是可逆的,酯類會分解成酸和醇,因而在一定時間內會發現總酸含量升高、總酯下降的現象。本次新標準的修改,總酸、總酯的含量只規定了下限,並比原標准有所降低。己酸乙酯的上限增大了,而下限降低了,從而使上下限的范圍擴大了,便於白酒廠家更好地控制各項指標,使生產指標符合新標准。
六、衛生指標 規范統一 新標准規定了高低度濃香型白酒的衛生指標,統一規定為GB2757,從而代替了原低度濃香型白酒的衛生指標單列的標准,使濃香型白酒的標准更規范統一。
七、總酯測定 方法變動 濃香型白酒中總酯的測定方法有變動,增加了用40%vol無酯酒精做空白試驗,試驗過程、條件和原標准相同。
這里可以查得到:http://down.foodmate.net/standard/sort/3/11132.html
❻ 濃香型白酒是怎麼製作出來的
以高粱、小麥、麩皮為原料,合理配料,泥底磚窖,混蒸混燒,高溫大麴、中溫大麴和麩曲混合使用,外加白曲、酵母、細菌強化發酵,高溫堆積,高溫發酵,長期貯存,分型勾調。
原料→粉碎→潤料→配料→蒸料→攤涼→加水、曲、生香酵母→高溫堆積→翻堆→入池發酵→出池→蒸餾→酒
糧糟補水,即流酒後出甑的糟子加入適量清水,拌和均勻,配料,用清蒸後的稻殼覆蓋在料堆上,上甑前10分鍾—15分鍾摻和均勻,潤料時間不少於60分鍾。高溫堆積是醬香型和兼香型白酒採用的重要工序。目的是使糟醅中的澱粉和蛋白質經酶作用,轉化為還原糖和氨基酸,再進一步反應生成各種香味物質。
高溫堆積過程是富集空氣中酵母大量增殖的過程,進而增加了單細胞蛋白,使糟醅中的蛋白質含量大幅度提高,同時,也是嗜熱芽孢桿菌的增殖過程,以及料醅中微生物的消長過程。因為高溫堆積能夠網羅空氣中的有益微生物,為產生芝麻香的前體物質創造條件。 堆積過程中,澱粉、蛋白質分解,糖分、總酯上升,溫度升高,使糟醅發出悅人的復合香,高級醇、乙縮醛、雙乙醯、2,3-丁二醇、酯類化合物及雜環類化合物均明顯升高。當堆積溫度達到40℃—45℃時,有利於蛋白酶及肽酶對蛋白質分解生成芝麻香型白酒的香氣成分。糟醅中含有的地衣酵母等菌種,可將蛋氨酸轉化為3-甲硫基丙醇及丙醛等芝麻香味物質。
❼ 濃香型白酒國家標准
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中國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發布的《濃香型白酒》gb/t10781.1-200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其主要變化如下:
一、增加定義
明確標准
《濃香型白酒》gb/t10781.1-2006新標准代替了《濃香型白酒》gb/t10781.1-89和《低度濃香型白酒》gb/t11859.1-89兩個標准,將兩個標准合為一項。為便於區別液態法白酒和固液法白酒,新標准中增加了濃香型白酒的定義,進一步強調濃香型白酒是以糧谷為原料,經傳統固態法發酵蒸餾、陳釀、勾兌而成的,未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發酵產生的呈香呈味物質,是具有以己酸乙酯為主體復合香的白酒。
二、擴大范圍
明晰分類
標准規定,按產品的酒精度分為:
高度酒
酒精度41%vol-68%vol;低度酒
酒精度25%-40%vol。
高度酒的上限由原標準的59%vol調至68%vol;低度酒的下限由原標準的35%vol調至25%vol,而上限由原標準的39%vol調至40%vol,從而擴大了標準的范圍,適用性更強。
三、重新分級
品質升格
新標准分為優級和一級,去掉了原標准gb/t10781.1-89和gb/t11859.1-89中的二級,使分類更便於操作,去除了品質和口感較差的二級酒,更符合生產廠家的實際情況。
四、實事求是
引導辟誤
在高低度酒的感官要求中加了一條註解:當溫度低於10℃以下時,允許出現白色絮狀沉澱物或失光,10℃以上應恢復正常。因為構成酒體風味特徵的眾多香味物質,在溫度較低時會出現失光渾濁現象;當酒溫上升至10℃以上時又呈現透明。這一特殊可逆現象是中國傳統固態發酵白酒的特色,也是高級酯類物質的物理狀態變化。作為長期困擾白酒廠家的一個問題,通過新標準的標注,企業有了國家行業層面上的理論闡釋,給客觀存在的現象一個合理恰當的說明,同時,讓廣大消費者對白酒產品的這一特殊現象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
五、調整指標
符合實際
酒精度的表示由原來的%(v/v)改為%vol,總酸、總酯、己酸乙酯各項指標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由於白酒中的醇類、酸類、酯類含量變化是一個漫長的平衡過程,即使裝瓶後,由於醇、酸、酯的水解過程是可逆的,酯類會分解成酸和醇,因而在一定時間內會發現總酸含量升高、總酯下降的現象。本次新標準的修改,總酸、總酯的含量只規定了下限,並比原標准有所降低。己酸乙酯的上限增大了,而下限降低了,從而使上下限的范圍擴大了,便於白酒廠家更好地控制各項指標,使生產指標符合新標准。
六、衛生指標
規范統一
新標准規定了高低度濃香型白酒的衛生指標,統一規定為gb2757,從而代替了原低度濃香型白酒的衛生指標單列的標准,使濃香型白酒的標准更規范統一。
七、總酯測定
方法變動
濃香型白酒中總酯的測定方法有變動,增加了用40%vol無酯酒精做空白試驗,試驗過程、條件和原標准相同。
❽ 如何製作濃香型白酒,濃香型白酒的標準是什麼
濃香型白酒國家標准GB/T 10781.1-2006
濃香型白酒是以糧谷為原料,經傳統固態法發酵、蒸專餾、陳釀、勾兌而成的屬,未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發酵產生的呈香呈味物質,具有以己酸乙酯為主體復合香的白酒。其無色或微黃、清亮透明、無懸浮物、無沉澱,酒體醇和諧調,綿甜爽凈,餘味悠長。
濃香型白酒區別於其它釀造工藝的主要特點:泥池固態發酵、續糟配料、混蒸混燒。
泥池,是用粘土製作的窖池,跟缸、桶功能一樣,是一種發酵設備,作為酒醅發酵的容器。濃香型白酒的各種呈香呈味的香味成分多與窖泥有關。
續糟配料,就是在原出窖酒醅中加入新料(高粱)及一定數量的輔料(稻殼),拌合均勻後,上甑蒸餾。每輪次發酵結束都如此操作。一個窖池每輪次丟棄面糟,其餘糟醅添加新料循環使用。在濃香型大麴酒生產中人們稱其為「萬年糟」。
混蒸混燒,是指在將發酵好的酒醅與原糧按一定比例混合,通過人工操作上甑,一邊蒸酒,一邊蒸糧,調整氣壓,做到先緩火蒸餾取酒,然後加大火力進一步糊化原糧的操作方法。
工藝流程如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