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古代酒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最早的酒是自然發酵酒,有果酒和糧食酒。在遠古時代,人們可能 先接觸到某些天然發酵的酒,然後加以仿製。
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了"醴」字,足以證明釀酒的存在可能更早。關於最早釀酒師,我國夏有杜康(曹操是鐵粉),儀狄等說。
《呂氏春秋》中有記載:"儀狄作酒",他被高青人尊為酒祖,一直保持著「二月二,龍抬頭,拜酒祖」的傳統習俗。
(1)白酒是什麼時間傳入中國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酒具始於時期:
第一個階段是新石器時期,這個時期酒具以陶器為主,有著原始時代的樸素狂野之風。
第二個時期是夏、商、西周,在這個時期,以青銅器為主要酒具,它們並不是日常用品而是作為禮器,連同酒一樣出現在祭祀神靈的祭台上。
第三個時期是東周和秦、漢時期,這個時候最具特色的酒具是漆器,特別是漢代的漆器古樸典雅盡顯大漢強國的風范。
從魏、晉、南北朝一直到隋、唐,隨著制瓷業的發展,陶瓷酒器逐漸壯大。隋唐的時候,最具時代感的酒具是金銀器,光彩照人如同那個繁華時代。
最後一個階段是宋、元、明、清時期,這個時候,金銀器退居次要地位,瓷器佔到了主流地位,同時玻璃器、竹木牙角器等材質的酒具也同時在流光溢彩的酒具中佔有一席之地,而這個時期的酒具則特別突出了酒可觴詠抒懷的文人雅趣。
⑵ 中國的酒,是什麼時候就有了
早在5000年前,這里的新石器文明就有了釀酒的歷史。
樟樹市內築衛城遺址(新石器時代)出土的大量陶皿、酒器,以及吳城遺址(殷商時代)精美的青銅器。
主要有四特酒、貴酒、張家界酒、茅台酒、西鳳酒、五糧液、雙溝大麴、洋河大麴、古井貢酒、劍南春、瀘州老窖、汾酒、伊力特、董酒、山雁王、霸王醉、金門高粱酒等。
傳說在黃帝的時候,有一個叫杜康的人,專門負責管理糧食。當時,隨著農耕的發展,糧食每年都獲得大豐收。可是,糧食多了吃不完,只能儲藏在山洞裡,山洞陰暗潮濕,時間一久,糧食全部腐爛了。杜康見狀,開始苦思冥想儲糧的方法。
這一天,杜康來到樹林里散步,發現了幾棵枯死的大樹,只剩下粗大空盪的樹干。杜康靈機一動,把糧食全部倒進了乾燥的樹干里。過了一段時間,杜康來到樹林里查看糧食,他驚奇地發現:儲糧的枯樹前,橫七豎八地躺著一些野豬、山羊和兔子,一動不動,好像死了一樣。
他連忙走近看個究竟:原來盛糧的樹乾裂開了幾條縫,由里向外不斷滲水。看來,這些動物是舔吃了這水才躺倒的。可這究竟是什麼水呢,杜康湊過去一聞,只覺一股清香撲面而來,他不禁嘗了幾口這濃香水,頓覺神清氣爽。
後來,杜康把濃香水帶回家,請大家品嘗,大家你一口,我一口,都說好味道。就這樣,酒在民間逐漸普及開來,杜康也被人們尊稱為「酒神」。
(2)白酒是什麼時間傳入中國擴展閱讀:
酒的主要成份是酒精,化學名叫乙醇。乙醇進入人體,能產生多方面的破壞作用。
血液中的乙醇濃度達到0.05%時,酒精的作用開始顯露,出現興奮和欣快感;當血中乙醇濃度達到0.1%時,人就會失去自製能力。如達到0.2%時,人已到了酩酊大醉的地步;達到0.4%時,人就可失去知覺,昏迷不醒,甚至有生命危險。
酒精對人的損害,最重要的是中樞神經系統。它使神經系統從興奮到高度的抑制,嚴重地破壞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過量的飲酒就是損害肝臟。慢性酒精中毒,則可導致酒精性肝硬化。
過度飲酒傷身,但是最傷身的是空腹飲酒。空腹飲酒會刺激胃黏膜,容易引起胃炎、胃潰瘍等疾病。空腹飲酒還會引發低血糖,會導致我們體內葡萄糖供應不足,會出現心悸、頭暈等現象。
⑶ 白酒是從哪國傳入中國的
中國歷史上是有許多的國酒的,因為各個王朝的皇帝喜歡的酒是不同的。現在比較公認的酒是貴州茅台。從茅台酒歷史就可以看出 :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35年,漢武帝令唐蒙出使南越,唐蒙飲到南越國(今茅台鎮所在的仁懷縣一帶)所產的構醬酒後,將此酒帶回長安,受到漢武帝的稱贊,並留了「唐蒙飲構醬而使夜郎」的傳說。據清代《舊遵義府志》所載,道光年間,「茅台燒房不下二十家,所費山糧不下二萬石。」1843年,清代詩人鄭珍詠贊茅台「酒冠黔人國」。1949年前,茅台酒生產凋敝,僅有三家酒坊,即:華姓出資開辦的「成義酒坊」、稱之「華茅」;王姓出資建立的「榮和酒房」,稱之「王茅」;賴姓出資辦的「恆興酒坊」,稱「賴茅」。一九五一年,政府通過贖買、沒收、接管的方式將成義(華茅)、榮和(王茅)、恆興(賴茅)三家私營釀酒作坊合並,實施三茅合一政策——國營茅台酒廠成立。
⑷ 酒分別在什麼時候從中國傳到外國的
中國至少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就已使用糧食釀酒了,但當時造的還都是黃酒,直到公元10世紀,中國人掌握了蒸餾技術之後才開始釀造白酒。
中國的蒸餾酒大多使用陶缸泥窯釀制,所以酒中不含色素。而國外的蒸餾酒多使用各種木桶陳釀,並添加有香料和調色的焦糖等,故呈現不同的顏色。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請採納或點贊支持,給我更多助人的動力!
請及時點擊【採納為滿意回答】按鈕~
~手機提問者在客戶端右上角評價點【滿意】即可。
~你的採納是我前進的動力
⑸ 中國的白酒歷史到底有多久
中國白酒的發展歷史
唐代
在唐代文獻中,燒酒、蒸酒之名已有出現。李肇(公元806年)寫的《國史補》中的:「酒則有劍南之燒春」(唐代普遍稱酒為「春」);雍陶(公元834年)詩雲:「自到成都燒酒熱,不思身更入長安。」可見在唐代,燒酒之名已廣泛流傳了。
田錫寫的《曲本草》中說:「暹羅酒以燒酒復燒二次,入珍貴異香,其壇每個以檀香十數斤的煙熏令如漆,然後入酒,臘封,埋土中二三年絕去燒氣,取出用之。
元代
元代中國與西亞和東南亞交通方便,在文化和技術等方面多有交流。有人認為「阿刺古」酒是蒸餾酒,遠從印度傳入。還有人說:「燒酒原名『阿刺奇』,元時征西歐,曾途經阿刺伯,將酒法傳入中國。」章穆寫的《飲食辨》中說:「燒酒,又名火酒、『阿刺古』。『阿刺古』番語也。」現有人查明「阿刺古」、「阿刺吉」、「阿刺奇」皆為譯音,是指用棕櫚汗和稻米釀造的一種蒸餾酒,在元代曾一度傳入中國。
明代葯物學家李時珍(1518—1593年)在《本草綱目》中所寫:「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令氣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敗之酒皆可蒸燒。近時惟以糯米或黍或秫或大麥蒸熟,和曲釀瓮中十日,以甑蒸好,其清如水,味極濃烈,蓋酒露也。」
現代吳德鐸先生則認為撰寫<<飲膳正要>>的作者忽思慧(蒙古族人)當時是用蒙文的譯音寫成「阿剌吉」,而並未使用舊有的漢文名(燒酒)。故不應看成是外來語。忽思慧並沒有將「阿刺吉」看作是從外國傳入的。
至於燒酒從元代傳入的可信度如何,曾縱野先生認為「 在元時一度傳入中國可能是事實,從西亞和東南亞傳入都有可能,因其新奇而為人們所注意也是可以理解的。」(曾縱野:我國白酒起源的探討(<<黑龍江釀酒>>,1978年))明代時稱白酒為火酒。
明代
1998年8月,在成都市錦江畔以外發現的明朝初年的水井街坊遺址,這是我國迄今發現連續生產白酒長達800年的酒坊實證。中國有著世界上獨創的釀酒技術。
日本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坂口謹一郎曾說中國創造酒麴,利用黴菌釀酒,並推廣到東亞,其重要性可與中國的四大發明媲美。白酒是用酒麴釀制而成的,為中華民族的特產飲料,又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蒸餾酒,通稱烈性酒,成為全球酒類飲料產銷大國,對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和外交等領域發揮著積極作用。
清代
白酒是清朝發揚光大,逐漸替代「杜康」的朝代,絕大多數的蒸餾酒名牌都創始於清朝。
⑹ 真正意義上的白酒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燒酒指各種透明無色的蒸餾酒,一般又稱白酒,各地還有白乾、老白乾、燒刀酒、燒鍋酒、蒸酒、露酒、酒露、露滴酒等別稱。
【我國燒酒的起源】
關於燒酒,一種說法,起源於唐代,在唐代文獻中,燒酒、蒸酒之名已有出現。李肇(公元806年)寫的《國史補》中的:「酒則有劍南之燒春」(唐代普遍稱酒為「春」);雍陶(公元834年)詩雲:「自到成都燒酒熱,不思身更入長安。」可見在唐代,燒酒之名已廣泛流傳了。田錫寫的《曲本草》中說:「暹羅酒以燒酒復燒二次,入珍貴異香,其壇每個以檀香十數斤的煙熏令如漆,然後入酒,臘封,埋土中二三年絕去燒氣,取出用之。」趙希鵠寫的《調燮類編》中說:「燒酒醉不醒者,急用綠豆粉粉盪皮切片將筋撬開口,用冷水送粉片下喉即安」(卷二);他又說:「生薑不可與燒酒同用。飲白酒生韭令人增病。飲白酒忌諸甜物」(卷三)。
「唐詩《荔枝樓對酒》詩雲:「荔枝新熟雞冠色,燒酒初開琥珀香……」唐詩亦有「久聞成都溜酒香,不思自身人長安」之句。」(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初探》)
以上引文中所說的「燒酒」、「蒸酒」、「白酒」,是否就是今天的白酒?單從名字相同還不可定論。有人認為我國民間長期相沿,把蒸酒稱為燒鍋,燒鍋生產的酒即為燒酒。但燒鍋之名起源於何時,尚待考證。故白酒起源唐代,其論據尚欠充分。
另一種說法,元代時(1271—1368年)由國外傳入。
元時中國與西亞和東南亞交通方便,往來頻繁,在文化和技術等方面多有交流。有人認為「阿刺古」酒是蒸餾酒,遠從印度傳入。還有人說:「燒酒原名『阿刺奇』,元時征西歐,曾途經阿刺伯,將酒法傳入中國。」章穆寫的《飲食辨》中說:「燒酒,又名火酒、『阿刺古』。『阿刺古』番語也。」現有人查明「阿刺古」、「阿刺吉」、「阿刺奇」皆為譯音,是指用棕櫚汗和稻米釀造的一種蒸餾酒,在元代曾一度傳入中國。
再一種說法,是明代葯物學家李時珍(1518—1593年)在《本草綱目》中所寫:「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令氣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敗之酒皆可蒸燒。近時惟以糯米或黍或秫或大麥蒸熟,和曲釀瓮中十日,以甑蒸好,其清如水,味極濃烈,蓋酒露也。」這段話,除說明我國燒酒創始於元代之外,還簡略記述了燒酒的釀造蒸餾方法,故人以為可信。
⑺ 白酒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出現於唐朝。
白酒的起源,具體的開始時間沒有定論,史料中並沒有對「白酒」的記載,白酒是新中國成立後才定下來的名字,但普遍認為始於唐朝,這多虧了那一群才華橫溢的詩人們。
《本草綱目》中記載釀造蒸餾酒,與釀造黃酒不同處,在於增加了關鍵的蒸餾工藝。 經過窖池發酵老熟的酒母,酒精度低,需要進一步蒸餾和冷凝,天鍋分上下兩層,下面裝酒母,上面裝冷水。在基座下燒柴火蒸煮酒母,含有酒精的氣體上升,遇到冷水冷卻,凝固成液體流出,這就成了蒸餾酒,俗稱「燒酒」。
⑻ 白酒的起源,白酒什麼時候出現的
關於白酒起源,有很多這種說法,其中不乏有猿猴造酒說、上天造酒說等神話傳說。
我了解專到的比較貼屬近史實的一種說法是,最初是由阿拉伯人在8到9世紀時發明了蒸餾酒技術。而中國的蒸餾白酒可能是元朝時期由被蒙古人征服的中亞波斯地區傳入並普及開的。
章穆寫的《飲食辨》中說:「燒酒,又名火酒、『阿刺古』。『阿刺古』番語也。」現有人查明「阿刺古」、「阿刺吉」、「阿刺奇」皆為譯音,是指用棕櫚汗和稻米釀造的一種蒸餾酒,在元代曾一度傳入中國。
⑼ 白酒在中國歷史上到底是何時出現的
最早出現在唐代,在唐代文獻中,燒酒、蒸酒之名已有出現。李肇(公元806年)寫的《國史補》中的:「酒則有劍南之燒春」(唐代普遍稱酒為「春」);雍陶(公元834年)詩雲:「自到成都燒酒熱,不思身更入長安。」可見在唐代,燒酒之名已廣泛流傳了。
白酒在酒類當中是一大類,而且品種繁多。在一大類中,還能分若干類別,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按照原料分類:
1、糧食酒。如:高粱酒、玉米酒、大米酒等。
2、瓜干酒(有的地區稱紅薯酒、白薯酒)。
3、代用原料酒。如:粉渣酒、豆腐渣酒、高粱糠酒、米糠酒等。
二、按照使用酒麴分類:
1、大麴酒:是以大麴做糖化發酵劑生產出來的酒,大麴又分為中溫曲、高溫曲和超高溫曲。
2、小曲酒:是以小曲做糖化發酵劑生產出來的酒,主要的原料有:稻米。
3、麩曲酒:是以麥麩做培養基接種的純種麴黴做糖化劑,用純種酵母為發酵劑生產出的酒。
白酒有害成分
1、雜醇油
雜醇油是酒的芳香成分之一,但含量過高,對人們有毒害作用,它的中毒和麻醉作用比乙醇強,能使神經系統充血,使人頭痛,其毒性隨分子量增大而加劇。雜醇油在體內的氧化速度比乙醇慢,在機體內停留時間較長。
2、醛類
酒中醛類是分子大小相應的醇的氧化物,也是白酒發酵過程中產生的。低沸點的醛類有甲醛、乙醛等,高沸點的醛類有糠醛、丁醛、戊醛、己醛等。醛類的毒性大於醇類,其中毒性較大的是甲醛,毒性比甲醇大30倍左右,是一種原生質毒物,能使蛋白質凝固,10克甲醛可使人致死。
3、甲醇
果膠質多的原料來釀制白酒,酒中會含有多量的甲醇,甲醇對人體的毒性作用較大,4—10克即可引起嚴重中毒。尤其是甲醇的氧化物甲酸和甲醛,毒性更大於甲醇,甲酸的毒性比甲醇大6倍,而甲醛的毒性比甲醇大30倍。
⑽ 白酒在中國流行了多久
據《本草綱目》記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創始,其法用濃酒和糟版入甑(指蒸鍋)權,蒸令氣上,用器承滴露。」由此可以得出,我國白酒的生產已有很長的歷史。
在唐代文獻中,燒酒、蒸酒之名已有出現。
元代傳入印度白酒。
明代白酒自成體系。
清代白酒發揚光大。
酒起源於夏朝。據《神農本草》所載,酒起源於遠古與神農時代。《世本八種》(增訂本)陳其榮謂:「儀狄始作,酒醪,變五味,少康(一作杜康)作秣酒。」儀狄、少康皆夏朝人。即夏代始有酒。
在唐朝之前喝的都是米酒,唐朝時由泰國傳來暹羅白酒。元時才開始製造白酒,據《本草綱目》記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創始,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指蒸鍋),蒸令氣上,用器承滴露。」
早在漢朝,就有白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