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的自釀葡萄酒酒度不高,很甜,但喝了後很上頭,是怎麼回事啊
自釀抄葡萄酒酒精度不高且發甜能喝,襲這個才是屬於正常的。自釀葡萄酒酒度一般在10-16度,不會在這個酒度以上了。如果正常發酵後覺得酒度高,那是葡萄品種較好,含糖量較大,另外是加糖發酵的原因,全部轉化為酒精,酒就只有酒味和酸味無甜,似是酒度高了。
自製葡萄酒的釀制的方法如下:
一、材料
葡萄20斤,冰糖1500克。
二、做法
1、用剪刀將葡萄剪成一顆顆,破皮的和壞掉的不能要。
2、用水清洗一遍後加鹽泡30分鍾左右再沖洗3遍,洗凈後晾乾水分。
3、葡萄去蒂後掰開,放進玻璃瓶中。
4、待葡萄鋪滿瓶底,大約高8厘米左右的時候加一層冰糖再鋪8厘米再加一層冰糖。
5、最後一層葡萄與瓶口處留出5-10厘米的距離。
6、發酵15天後,用細紗布將雜質濾出。
7、酒用玻璃瓶密封好後繼續發酵20-30天即可。
② 自釀米酒為什麼會頭暈
自釀米酒它是很多地區都是有的一種風俗習慣,自身家中釀造酒釀能夠 選擇的原料有很多,檽米、高粱米、稻米及其別的的眾多水果還可以。釀制的酒釀對比於別的的酒水商品而言近視度數是較為低的,更合適於身體食用。殊不知製作米酒也是需要了解一些其具備不良影響的問題,下邊就來介紹一下自釀米酒的傷害有什麼。
自製米酒的傷害檽米皮中的阿拉伯膠在果膠酶或能源的功效下會溶解出乙醇,而大部分家中在釀制糯米甜酒的發醇全過程中並沒有去除乙醇的加工工藝,要是沒有溶解出乙醇是會出現中毒了的狀況。
自製米酒酸了還能喝嗎這個是能夠 一切正常服用的,變酸是由於釀制時被醋酸桿菌環境污染了,把乙醇進一步空氣氧化成冰醋酸,因此酒酸是由於里邊含冰醋酸,能夠 用於燒菜(里邊有酒精含量和冰醋酸.高溫下開展酯化反應,造成乙酸丁酯,有香氣。這與燒菜時加酒和醋實際效果一樣)。
恰當的制酒流程把檽米清理晾乾。非常值得提示的是,檽米外皮一定要烘乾,要不然在釀造全過程時會起黑毛。
她們平常問診因喝釀制糯米甜酒造成甲醇中毒的病案並不是很多。就算有,也是因為過多喝酒或喝酒前服食了頭孢克肟等葯品而造成中毒了。韓留安提示,少年兒童、糖尿病人、惡變高血壓病人、腦出血病人、孕婦及服食頭孢克肟等葯品的群體不適合喝酒。他建議,「喝以前先吃點東西,空肚喝消化吸收快,非常容易出現副作用」。提前准備一個干凈沒有水的腌菜壇子,用手指捏壓檽米,放進壇內。
添加酵母攪拌均勻。對於為什麼要添加酵母,張新表述稱,檽米表層有層白霜,那就是純天然的酵母菌。一般來說,若檽米種植時沒有遭受環境污染,就可以立即用來制酒,不用加上酵母,但如今銷售市場上購到的檽米基本都打過葯,不清理不好,洗檽米時,天然酵母層也會被洗去,因此需加上適當的酵母協助發醇。把腌菜壇子保存置放在蔭涼陰涼處發醇一個半月,濾除檽米渣後,糯米甜酒就釀出了。
③ 所謂的好酒不上頭,有科學依據嗎
有科學依據的,不管白酒啤酒都是這樣,好的酒是不上頭的。
我們常說的酒中酒精含量,主要是指乙醇。然而酒的釀造過程中,由於酵母品種、釀造溫度等原因,往往會產生一定量的雜醇和脂類,如丙醇,戊醇,異戊醇以及各種脂類等。
在白酒中,這些雜醇太少了不行,少了的話白酒的香味、口感會差很多,多了就容易導致上頭、宿醉等,這是因為雜醇在體內代謝的速度遠遠慢於乙醇。如果雜醇含量過高,甚至到了第二天乙醇代謝完了,雜醇還在體內,所以劣質的酒喝完,第二天,人明明是清醒的(乙醇代謝得差不多了),頭卻很痛(雜醇還很多)。
關於白酒中甲醇、雜醇的允許含量,國標文件有嚴格的規定,GB 2757 《蒸餾酒及配製酒衛生標准》明確指出,白酒中甲醇含量必須<0.04g/100ml,雜醇含量(以異丁醇、異戊醇計)必須<0.2g/100ml,這是由於雜醇中這兩種對人體危害最大。
當然雜醇並不是白酒的專利,啤酒、葡萄酒、黃酒中都有,國家也都規定了相應的上限標准。有些啤酒、黃酒包括自釀的葡萄酒,雜醇含量往往臨近國標允許上限,甚至超標,導致上頭,宿醉等。
絕大多數廉價啤酒雜醇含量都很高,容易上頭,典型例子,某4.3度國產綠瓶啤酒,雖說酒精度不高,但雜醇含量不小,能喝七八兩白酒的人,往往這種酒喝4瓶就很難受。另外基本所有黃酒都是雜醇含量高的,小廠的更甚。
我見過很多北方能喝兩斤以上白酒的客人,來南方作客,為了表示熱情,南方人想灌倒他,怎麼辦呢?都是用本地黃酒。本地小廠黃酒生產不規范,雜醇含量太高,北方人不適應,雖說酒量好,但基本來多少倒多少,醉到第二天中午都起不來,連呼,丟人啊,從來沒醉成這樣過。而本地常喝這些黃酒的,對雜醇的耐受性相對更強得多,所以往往出現酒量差的,用黃酒公平喝放倒了酒量好的人。
所以說,好酒不上頭,這是有科學依據的,並不完全是廠家的自吹自擂。
我有切身體會,以前喝低度的啤酒,喝多了,第二天人很難受。現在改喝高度啤酒,同樣是喝多了,第二天一覺醒來,人沒事了。乙醇攝入量是差不多的,主要區別就是雜醇。
④ 自釀的原漿白酒,酒頭才50--60度是什麼原因懇求指教。
白酒蒸餾使用的來是甑自鍋。甑鍋高度決定蒸酒時候的酒度,同時酒醅發酵情況決定出酒多少。
甑鍋高度在80cm左右,裝甑要領:見氣撒料,輕撒勻鋪,邊高中低的原則裝甑。酒醅發酵正常,蒸餾白酒時候前段酒酒度應該在70~75度之間。
50~60度,有很多種可能。冷卻器裡面上一甑酒尾有殘余干擾,酒醅發酵不良含酒少,酒醅潮濕度過大蒸餾時候壓酒,甑鍋高度不足等等
⑤ 自釀酒為什麼易上頭
自釀酒確實比來較容易上頭,自嗯,因為呢自己釀的酒大多都是用高粱玉米等等酒糟,然後釀的酒嗯,自己釀酒的又沒有什麼經驗,所以說大部分的都是。度數比較高。而且呢,這個非常容易上頭,而這個工廠里邊樣的酒呢,都是經過添加劑,等等一系列的配比一些原料的配比之後調試成大眾比較歡迎的酒的度數額,比較潤喉比較好喝,而且不容易上頭。所以說自己自釀酒容易,為什麼容易上頭就是因為控制不好度數?
⑥ 喝酒上頭不上頭到底是什麼科學原理
有科學依據的,不管白酒啤酒都是這樣,好的酒是不上頭的。我們常說的酒中酒精含量,主要是指乙醇。然而酒的釀造過程中,由於酵母品種、釀造溫度等原因,往往會產生一定量的雜醇和脂類,如丙醇,戊醇,異戊醇以及各種脂類等。在白酒中,這些雜醇太少了不行,少了的話白酒的香味、口感會差很多,多了就容易導致上頭、宿醉等,這是因為雜醇在體內代謝的速度遠遠慢於乙醇。如果雜醇含量過高,甚至到了第二天乙醇代謝完了,雜醇還在體內,所以劣質的酒喝完,第二天,人明明是清醒的(乙醇代謝得差不多了),頭卻很痛(雜醇還很多)。關於白酒中甲醇、雜醇的允許含量,國標文件有嚴格的規定,GB 2757 《蒸餾酒及配製酒衛生標准》明確指出,白酒中甲醇含量必須<0.04g/100ml,雜醇含量(以異丁醇、異戊醇計)必須<0.2g/100ml,這是由於雜醇中這兩種對人體危害最大。當然雜醇並不是白酒的專利,啤酒、葡萄酒、黃酒中都有,國家也都規定了相應的上限標准。有些啤酒、黃酒包括自釀的葡萄酒,雜醇含量往往臨近國標允許上限,甚至超標,導致上頭,宿醉等。絕大多數廉價啤酒雜醇含量都很高,容易上頭,典型例子,某4.3度國產綠瓶啤酒,雖說酒精度不高,但雜醇含量不小,能喝七八兩白酒的人,往往這種酒喝4瓶就很難受。另外基本所有黃酒都是雜醇含量高的,小廠的更甚。我見過很多北方能喝兩斤以上白酒的客人,來南方作客,為了表示熱情,南方人想灌倒他,怎麼辦呢?都是用本地黃酒。本地小廠黃酒生產不規范,雜醇含量太高,北方人不適應,雖說酒量好,但基本來多少倒多少,醉到第二天中午都起不來,連呼,丟人啊,從來沒醉成這樣過。而本地常喝這些黃酒的,對雜醇的耐受性相對更強得多,所以往往出現酒量差的,用黃酒公平喝放倒了酒量好的人。所以說,好酒不上頭,這是有科學依據的,並不完全是廠家的自吹自擂。我有切身體會,以前喝低度的啤酒,喝多了,第二天人很難受。現在改喝高度啤酒,同樣是喝多了,第二天一覺醒來,人沒事了。乙醇攝入量是差不多的,主要區別就是雜醇。
⑦ 自釀純米酒怎樣喝了才不上頭
純米酒雖好,也不要貪抄杯喲!
1、精選上等糯米,反復淘洗干凈,淘清白漿,清水浸泡8-14小時。夏季炎熱時要更換1-2次水,使其不酸。
2、上鍋蒸熟:將浸泡好的米瀝干後投入蒸鍋內進行蒸飯。在蒸飯時火力要猛,出大汽後10分鍾,揭蓋,向米層灑入適量清水。再蒸20分鍾,飯粒膨脹發亮、鬆散柔軟、嚼不沾齒,即已成熟,可下鍋。
3、拌曲裝壇:米飯出鍋後,用涼開水均勻地澆在飯上,一來使飯粒不會粘連,二來降溫,待飯溫降至36~38℃不燙手,然後撒入酒麴,把放入的酒麴攪拌均勻。留少量的酒麴待用。
4、發酵壓榨:將糯米壓實,中間搗一個坑深至容器底,再將剩下的酒麴調一點水,用手粘水拍到整平的糯米飯表面,然後蓋上蓋子2-3天後可開蓋檢查。
5、保溫糖化:2-3天後,窩中出現水,飯很甜。
6、加水發酵:酒壓榨分離後,很渾濁,通常我們已經開始舀著喝了。
7、常聽說喝酒會傷胃,但是米酒卻是不一樣,喝米酒能夠養胃。因為米酒的酒精度數很低,所以很難喝醉,平常的時候喝上一點有助於促進消化,增進食慾。
⑧ 自釀米酒吃了上頭是什麼原因
家庭自釀的酒上頭主要是由於雜醇過多。
⑨ 自釀白酒方法
高粱酒的釀造方法,以二十斤高粱為例。
主料:高粱二十斤, 酒麴適量。
1、高粱用冷水浸泡二十四小時,期間每隔六七個小時換水一次,這個在酒廠里是不會換水的,咱自己在家做酒就是為了健康安全,我之所以換幾次水,是因為更徹底的去掉糧食中的單寧和果膠。
提醒大家,在外邊買散白酒,千萬不要買五十度以下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