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說起中國白酒,就會想到茅台酒
因為茅台酒作為世復界三大名酒和中國制三大名酒[1] 「茅五劍」之一,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質獎章、獎狀。建國後,茅台酒又多次獲獎,遠銷世界各地,被譽為「世界名酒、「祖國之光」。
茅台酒的高質量多年保持不變。全國評酒會對貴州茅台酒的風格作了「醬香突出,幽雅細膩,酒體醇厚,回味悠長」的概括。它的香氣成分達110多種,飲後的空杯,長時間余香不散。有人贊美它有「風味隔壁三家醉,雨後開瓶十里芳」的魅力。茅台酒香而不艷,它在釀制過程中從不加半點香料,香氣成分全是在反復發酵的過程中自然形成的。它的酒度一直穩定在52°~54°之間,曾長期是全國名白酒中度數最低的。具有喉嚨不痛、也不上頭、能消除疲勞、安定精神」等特點。」
『貳』 茅台官方說53°的白酒最好,真的是這樣嗎
當酒的度數達到五十三度的時候,酒精和水的結合度是最好的,也是口感最好的時候,所以常見的醬香酒,不知道酒友們在喝酒的時候有沒有這樣的一個感覺,三四十度的低度酒比較好入口,也能多喝一些,而五十多度的高度酒喝的時候太烈,通俗一點說是太辣,喝下去胸口都是滾燙滾燙的,特別對剛學喝白酒的人來說。不過喝多低度酒之後,後勁會比較大,而且會出現第二天頭疼,長醉不醒的情況,然而高度酒喝完後上頭的情況就要明顯好多了。
為了適應多樣的需求。雖然說五十三度的茅台酒的確好喝,但是這度數真的不低。品嘗時候喝上一兩兩還是非常享受的,但是喝多就不行了,四十三度的飛天它價格並沒有五十三度的飛天那麼貴。在官網上,500ml的四十三度飛天標價是999,其實也就是一千。相對於標價1499,但是市場上卻可以炒到一千七的五十三度飛天來說,還是算是比較容易接受的價格。
『叄』 為什麼好的醬香白酒都在貴州茅台鎮呢
這是老黃歷了,專家已經證明不只是茅台的醬酒好,還有四川古藺,像郎酒專就是,還有屬一個潭酒,聽說之前是做基酒的白酒企業,這兩年才大力做瓶裝酒,性價比很高。不過,醬酒對生產環境的確有很嚴格的要求,像潭酒就是產自赤水河流域附近一個大峽谷中的小峽谷,出了這個峽谷,釀的酒完全是另一個味兒。
『肆』 茅台的酒為什麼好
茅台酒是國酒啊,是醬香型的啊 ,53度醬香型的酒都是很貴的 ,給你些資料你看看吧
茅台酒之所以稱之為「國酒」,是由其悠久的釀造歷史、獨特的釀造工藝、上乘的內在質量、深厚的釀造文化,以及歷史上在我國政治、外交、經濟生活中發揮的無可比擬的作用、在中國酒業中的傳統特殊地位等綜合因素決定的,是三代偉人的厚愛和長期市場風雨考驗、培育的結果。亦得到人民群眾在實際的生活品味和體驗中的贊譽之聲,因而當之無愧。
茅台酒(醬香型白酒)生產工藝是我國白酒工藝的活化石。在一年時間里,將糧食中的澱粉不斷發酵,經過多次蒸煮,慢慢「逼出」其中的酒精和其他有機物,這是茅台型醬香酒與其他白酒最大的不同。
1964年,現任茅台酒廠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季克良與未婚妻徐英大學畢業來到茅台廠工作,他們是茅台廠歷史上最早的發酵專業大學生。
今年67歲、已是滿頭銀發的季克良對我回憶,他對當時茅台酒技藝之復雜感到震驚,書本上的介紹不僅粗率且錯誤百出。他對徐英說,我們不說話,慢慢觀察、學習,也許10年後才有發言權。直到第11年,季克良當上了酒廠生產科的副科長,寫了一份「生產作業指導書」,對茅台工藝做初步總結和規范。
釀酒的技術本質上十分簡單,兩句話即可說清:第一步將糧食中的澱粉轉化為葡萄糖;第二步將葡萄糖轉化為乙醇(酒精)。但事實上,酒之所以甘醇馥郁,並非乙醇的作用,而得益於發酵釀酒過程中的副產物——大量的酸酯類有機物。這些復雜的有機物群構成了口感、味道、香味、回味等一系列感受。目前已知濃香型酒中,香型成分有400多種物質,主要成分為己酸乙酯,而醬香酒中的香型物質高達1200多種,主體香型成分至今還不清楚。
茅台地區釀酒歷史可追溯至東漢。漢使唐蒙出使夜郎路過今天的二郎時,僚人便用自釀的「蒟醬酒」來招待他。唐蒙把「蒟醬酒」帶回長安,令漢武帝大加贊賞,從此欽定其為歲歲來朝的貢酒。茅台當地人告訴我,蒟醬就是當地的拐棗,也叫雞爪子,學名叫枳犋,果實外皮比較青澀,而果肉比較甜。漢武帝喝的其實是低度果酒。
在蒸餾技術發明前,中國人飲用的基本是釀造工藝生產的米酒,酒精濃度不超過20度。蒸餾技術的產生,推動了釀酒技藝革命,明朝時期已經出現了高度「燒酒」。但是蒸餾酒的技術是如何發明的還是一個謎。
「茅台(醬香型白酒)的生產工藝是我國白酒工藝的活化石。」季克良對我說。在一年時間里,將糧食中的澱粉不斷發酵,經過多次蒸煮,慢慢「逼出」其中的酒精和其他有機物,這是茅台型醬香酒與其他白酒最大的不同。
釀酒的第一步是制曲。
每年端午後,酒師們開始製造麯葯。曲葯以小麥為原料,先將小麥粉碎,加入水和「母曲」攪拌,放在木盒子里,工人站在盒子里用腳不停地踩。「剛來的工人都受不了這個活,踩兩天腿就會疼得下不了樓。」茅台制曲車間的一名工人對我說。
制曲時間在夏天,制曲車間里的溫度經常高達40攝氏度。高溫有利於微生物的生長,這些微生物混入曲塊中分泌出大量的酶,可以加速澱粉、蛋白質等轉化為糖分。每到夏天,制曲車間的門上爬滿了一層名為「曲蚊」的小蟲,人一張口甚至能吸進幾只。制曲需要的就是這樣的微生物環境。
小麥經過「踩曲」做成「曲塊」,用穀草包起來,進行「裝倉」。大約10天後再進行「翻倉」,就是把曲塊進行上下翻轉,讓每一面都能充分接觸微生物。前後一般要進行兩次翻倉。再過30~40天,曲塊就做好可以出倉了,但是要使用的話還需要存儲40天以上。在使用之前,要將曲塊「切碎」,越碎越好。經過這樣一番工序,生產一塊合格的酒麴至少要3~5個月。
制好酒麴,時間已從初夏轉入仲秋重陽節,在此時開始第二個關鍵步驟——「重陽下沙」。我們在茅台廠尋訪釀酒技藝時,發現「沙」是茅台型酒的核心概念,但很多誤解與傳訛都來自於對「沙」的不理解,甚至包括美食家唐魯孫。
「沙」的意思就是指紅粱即高粱。因為本地產高粱細小而色紅,所以稱為「沙」。「下沙」就是指投放制酒的主料——高粱。在制酒中,因所下「沙」的完整程度不同,而產出不同的酒。投入的是比較完整的高粱,產的酒為「坤(當地方言音)沙酒」;用磨碎的高粱產出的酒名為「碎沙酒」;用最後9次蒸煮後丟棄的酒糟再加入一些新高粱和新曲葯後產出的酒為「翻沙酒」。而茅台最著名的「回沙」工藝,即是指將高粱多次蒸煮出酒,而不是一次榨光酒分。而不能望文生義地解釋為,茅台酒要在沙里過濾。
茅台型酒的用料極為講究,一定要用本地產的高粱。這種高粱被稱為糯高粱,粒小、皮薄、澱粉含量高,禁得起多次蒸煮。外地高粱一般取到第五次酒後就被榨幹了,只有本地高粱能完成七次取酒。
茅台型酒的關鍵是選擇比較完整的高粱,只有如此才經得起多次蒸煮。我在尋訪中了解到,早期釀酒也需要一定的粉碎率,大約為20%~30%,現在基本不超過10%。下沙的第一步是「潤沙」,即用100攝氏度左右的開水清洗幾遍,一方面可以洗去渣滓,另一方面可以讓高粱吸水。
然後,將高粱上甑蒸煮,大約兩個小時。然後散在地上「攤涼」,由酒工用鏟子不停地翻開,溫度降至35攝氏度左右開始加曲。上滿一甑需要高粱1500斤,第一次加入約220斤左右的酒麴。高粱與酒麴的總體比例為1∶1,但是酒麴要分9次加入,每次加的數量都不一樣,平均為高粱的10%上下。
第一次加曲攪拌後要進行「收堆」發酵,即將酒糟堆成一個兩米多高的圓錐。發酵時間需要釀酒師依據溫度靈活掌握,堆子的內部先開始發熱,然後傳遞到外面。這期間酒糟充分吸納外圍空氣中的微生物。茅台型酒講究高溫發酵,一般外層溫度達到五六十攝氏度才結束這一環節,釀酒師把手插進堆子,依據燙手的程度進行判斷。
第一次發酵完成後,把酒麴鏟入窖坑進行封存——進入「窖期」。窖坑有3~4米深,能裝15~20甑的酒糟。與濃香型酒不同,醬香酒的窖坑是用石塊砌成牆壁而不是用泥土,否則醬味就不濃了。窖坑要用本地黃泥封住,不能透氣,在窖期中要經常檢查,時常撒點水,防止乾裂進氣。
大概一個月後,窖坑打開,開始「二次投料」,即按照1∶1的比例,加入新的高粱,繼續上甑蒸煮。攤涼後加入曲葯,收堆發酵,然後重新下窖。前兩次蒸煮原料都不取酒,只為增加發酵時間,裹挾更多微生物。
再度過一個月左右的窖期,開始第三次蒸煮。時間到了12月~1月,這才開始進行第一次取酒。之後再對酒糟進行攤涼、加曲、收堆、下窖等流程。如此周而復始,每月一次,直至第七次酒取完後,時間已經到了第二年的8月,酒廠才開始「丟糟」。第三至五次出的酒最好,稱為「大回酒」,第六次得到的酒為「小回酒」,第七次的酒為「追糟酒」。
其中三、四、五次出的酒最好喝,一、二次酸澀辛辣,最後一次發焦發苦。但是每一次的都有用處,出廠的就必須經過不同批次酒之間的勾兌。茅台調酒大師以「醬味」、「醇甜」和「窖底」三種酒體來歸納和區分不同批次的酒。三種酒體理論的提出,對於保障茅台酒質量穩定性具有革命性的價值,使勾兌有了可以依據的基礎。
新酒產生後要裝入陶土酒壇中封存,形成「基酒」。第一年進行「盤勾」,就是按照醬味、醇甜、窖底三種味道進行合並同類項,然後再存放3年。3年後,按照酒體要求進行「勾兌」,即用幾種基酒甚至幾十種基酒,按照不同的比例勾兌出一種酒,形成一定的口味、口感和香氣效果。勾兌一直是釀酒過程中比較神秘的工序,勾酒師憑借自己的味覺進行搭配,如同五行相剋一般,把不同輪次的酒調在一起,尋找味道之間的平衡與層次感。
「從原理上說,勾兌就是調節酒中的酸酯平衡,但是沒有儀器可以代替人的舌頭去尋找答案,最終的口感,全靠評審會的幾張嘴。」勾兌師李遠程對我說。
勾兌完成後,最後一項工作是「調味」,調味的時候要加「調味酒」。調味酒的生產是酒廠用特殊工藝生產出來的,這是各家酒廠的核心機密。調味酒味道特殊,每次只添加少量。
勾兌、調味完成後,還要繼續存放半年到一年,等待醇化和老熟後才進行灌裝進入市場。一瓶地道的茅台型醬香酒的生產至少5年。
通過以上醬香型白酒生產工藝的介紹,相信更多的消費者對目前市場上魚龍混雜的「醬香型白酒」會有一個清楚的認識,隨著消費者對醬香型白酒的認識和了解,那些披著「醬香型」外衣的劣質產品將會無立足之地
『伍』 酒知識:為什麼說醬香型白酒是好酒
醬香型白酒是中國最早的香型白酒,是中國的老三大香型白酒之一。
其香味特回點是:醬香突出、答幽雅細膩,空杯留香幽雅持久,入口柔綿醇厚,回味悠長。有「杯中香氣經久不變,空杯留香經久不散」的說法。
而且醬香型白酒相比其它香型的白酒,在釀造工藝上是比較復雜的。就拿我們比較熟悉的茅台酒來舉例,生產茅台酒要一年的生產周期,這一年的時間要經過兩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然後還要在酒窖存放三年的時間,經過勾調之後再進行儲存,一瓶茅台飛天要經過五年才能出廠,而其他香型的白酒只要幾個月甚至更短的時間就能出廠。
醬香型白酒的產量也比較少,上面就有說到,釀造醬香型白酒的時間要五年,五年的時間對於很多企業來說是等不起的,而且市場需求量也比較大,我們都知道物以稀為貴。
醬香型白酒的生產成本也是高的,醬香型白酒要五斤糧食才能出一斤酒,而且選用的原料都是茅台鎮當地的優質糯高粱,在原料成本上比較高一些。再加上以上說的時間成本,這樣算下來,說醬香型白酒是好酒也不為過了。
『陸』 為什麼說是國酒茅台茅台酒真的那麼好嗎
因為好多年前,在國際上出名了
外國人只知道茅台酒,所以就算國酒了
正因為名聲在外,國人也就覺得好
現在價格更是不得了,沒辦法
『柒』 為什麼說53度的白酒是最好的白酒
白酒好不好,身體說了算,對身體好的才算好酒,對身體不好的算劣質白酒;說到白酒是否對有利於人體健康,想必對於許多消費者來說都有不同的看法,有說好的也有說不好的,但是在如今這個不能缺酒、不能少酒的時代,無論是聚餐聚會、職場應酬、商務接待,還是逢年過節、生日、宴會等各種場合都少不了要喝酒。
1.醬香型白酒與其它香型白酒相比,醬香型白酒對人體的傷害較小,且適量喝醬香型白酒對人體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主要是由於醬香型白酒酒中含有大量有利於人體健康的微生物物質、大量的酚類化合物、酸類物質、SOD與金屬硫蛋白等健康物質。
2.醬香型白酒酒精濃度比較科學合理,一般都在53度左右,而酒精濃度在53度時,酒精分子與水分子的親和力最好,加之醬香酒的貯存時間較長,游離的酒分子少,所以對身體的刺激小,有利於健康是不言而喻的。
3.醬香型白酒一直以來被消費者公認為是一款健康型白酒,適量喝醬香型白酒有利於人體健康。醬香型白酒一般具有醬香突出、酒體豐厚醇厚、香而不艷、低而不淡、空杯余香等特點且喝時好喝、好吞;喝後不頭痛、不口乾等特點。如今市面上醬香型白酒品牌除了茅台酒之外還具有七種武器白酒、黔小驢醬香小酒、飛天茅台酒等許多醬香型白酒品牌,你都喝過哪些優質白酒呢?
『捌』 茅台酒為什麼這么好
茅台酒歷史簡介:
貴州茅台酒獨產於中國的貴州省遵義縣仁懷鎮,是與蘇格蘭威士忌、法國科涅克白蘭地齊名的三大蒸餾名酒之一,是大麴醬香型白酒的鼻祖。
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35年,漢武帝令唐蒙出使南越,唐蒙飲到南越國(今茅台鎮所在的仁懷縣一帶)所產的構醬酒後,將此酒帶回長安,受到漢武帝的稱贊,並留了「唐蒙飲構醬而使夜郎」的傳說。據清代《舊遵義府志》所載,道光年間,「茅台燒房不下二十家,所費山糧不下二萬石。」1843年,清代詩人鄭珍詠贊茅台「酒冠黔人國」。1949年前,茅台酒生產凋敝,僅有三家酒坊,即:華姓出資開辦的「成義酒坊」、稱之「華茅」;王姓出資建立的「榮和酒房」,稱之「王茅」;賴姓出資辦的「恆興酒坊」,稱「賴茅」。「華茅」就是現在的茅台酒的前身。
茅台酒,被尊為「國酒」。他具有色清透明、醇香馥郁、入口柔綿、清冽甘爽、回香持久的特點,人們把茅台酒獨有的香味稱為「茅香」,是我國醬香型風格最完美的典型。
1915年,茅台酒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享譽全球;先後十四次榮獲國際金獎,蟬聯歷屆國家名酒評比金獎,暢銷世界各地。從此貴州茅台酒聞名中外,譽滿全球。在中國第一、二、三、四全國評酒會上被評為家名酒,並榮獲金盾獎章。
1949年的開國大典,周恩來確定茅台酒為開國大典國宴用酒,從此每年國慶招待會,均指定用茅台酒。在日內瓦和談、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等歷史性事件中,茅台酒都成為融化歷史堅冰的特殊媒介。黨和國家領導人無數次將茅台酒當作國禮,贈送給外國領導人。
2003年茅台酒產量突破一萬噸,實現了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年產萬噸的心願。茅台公司已開發了80年、50年、30年和15年茅台,以及53度、43度、38度、33度系列茅台等,推出了茅台王子酒、茅台迎賓酒等中高價位的醬香型酒。最新推出了神舟酒、及為中國軍隊特製的名將酒, 形成了多品種、全方位的發展格局。
茅台酒文化
茅台酒是世界三大名酒之一,已有800多年的歷史。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質獎章、獎狀。建國後,茅台酒又多次獲獎,遠銷世界各地,被譽為世界名酒、「祖國之光」。
釀制茅台酒的用水主要是赤水河的水,赤水河水質好,用這種入口微甜、無溶解雜質的水經過蒸餾釀出的酒特別甘美。故清代詩人曾有「集靈泉於一身,匯秀水東下」的詠句贊美赤水河。
茅台鎮還具有極特殊的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它位於貴州高原最低點的盆地,海拔僅440米,遠離高原氣流,終日雲霧密集。夏日持續35~39℃的高溫期長達5個月,一年有大半時間籠罩在悶熱、潮濕的雨霧之中。這種特殊氣候、水質、土壤條件,對於酒料的發酵、熟化非常有利,同時也部分地對茅台酒中香氣成分的微生物產生、精化、增減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可以說,如果離開這里的特殊氣候條件,酒中的有些香氣成分就根本無法產生,酒的味道也就欠缺了。這就是為什麼長期以來,茅台鎮周圍地區或全國部分醬香型酒的廠家極力仿製茅台酒,而不得成功的道理。茅台酒的傳統製作方法,只有在茅台鎮這塊方圓不大的地方去做,才能造出這精美絕倫的好酒。
茅台酒的酒窖建設也頗有講究。從窖址選地、窖區走向、空間高度,到窖內溫濕度控制、透氣性能,以及酒瓮的形式、容量、瓮口泥封的技術等,都極為嚴格。這些都是關繫到成品酒的再熟化、香氣純度再提高的關鍵。酒窖里每天要有人檢查,開關透氣孔,控制溫濕度。據說連看守酒窖的人也必須衣著潔凈,人品端正,不得在窖內污言穢語,起鬨打鬧,否則將影響酒的質量。當然,人的一般衣著言行與酒的質量無必然聯系,這只不過反映了人們對茅台酒的敬重、崇尚之情和鼓勵做好人、制好酒的良好願望罷了。
茅台酒的高質量多年保持不變。全國評酒會對貴州茅台酒的風格作了「醬香突出,幽雅細膩,酒體醇厚,回味悠長」的概括。它的香氣成分達110多種,飲後的空杯,長時間余香不散。有人贊美它有「風味隔壁三家醉,雨後開瓶十里芳」的魅力。茅台酒香而不艷,它在釀制過程中從不加半點香料,香氣成分全是在反復發酵的過程中自然形成的。它的酒度一直穩定在52°~54°之間,曾長期是全國名白酒中度數最低的。在調配時,從不加一滴水,都是以酒勾酒。因此酒度低而不淡,純潔、微黃、晶瑩,柔綿醇厚,既不刺喉,又不打頭,飲後令人愉快舒暢,盪氣回腸,且有舒筋活血、促進健康、益壽延年的功效。周恩來總理評價茅台酒「比『伏特加 』好喝,具有喉嚨不痛、也不上頭、能消除疲勞、安定精神」等特點。」他還說,1954年在日內瓦會議上,幫助他成功的有「兩台」:一台是指茅台酒,另一台是指當時在那裡放映的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在會議期間,周總理用此酒此片招待了參加會議的外國首腦和使團。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曾盛贊「茅台酒能治百病」。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譽稱茅台酒是「美酒」。廣大群眾、港澳同胞和旅居海外的僑胞把茅台酒作為饋贈親友的佳品,將它視為「國酒」、「外交酒」和禮品酒。
茅台酒的釀制技術被稱作「千古一絕」。茅台酒有不同於其他酒的整個生產工藝,生產周期7個月。蒸出的酒入庫貯存4年以上,再與貯存20年、10年、8年、5年、30年、40年的陳釀酒混合勾兌,最後經過化驗、品嘗,再裝瓶出廠銷售。
裝茅台酒用的酒瓶,最初是用本地生產的缸瓮,從清朝咸豐年間起,改用底小、口小、肚大的陶質壇形酒瓶,按現在說有裝0.5公斤、1公斤和1.5公斤的型號。後曾一度改為微扁長方形酒瓶。1915年以後,改用圓柱形、體小嘴長的黃色陶質釉瓶。建國後,才改為白色陶瓷瓶和現在人們見到的乳白色避光玻璃瓶,古色古香,朴實大方。
茅台酒的商標,最初用木刻印刷,只是在一個花瓣形的圖案內,書寫「貴州省茅台酒」幾個楷書字樣而已。後來才改為連史紙鉛印。商標定名:成義酒房為「雙德牌」,榮和酒房為「麥穗牌」,恆實酒房為「山鷹牌」。1952年統改為「工農牌」。1954年後,分為內銷和外銷兩種商標:內銷為「金輪牌」(又名「工農牌」),外銷為「飛仙牌」。文革時期曾一度改為「葵花牌」,旋又恢復「金輪牌」、「飛仙牌」,一直沿用至今。
茅台酒蟬聯五屆國家名酒金獎,實現了國內金獎五連冠,連續榮獲四次國際金獎(包括亞洲之星包裝獎和第三世界廣告一等獎)。產量逐年上升,銷售到50多個國家和地區。
茅台榮譽
國家一級企業
中國馳名商標
茅台酒榮獲歷屆國家質量金獎
1999年通過「綠色食品」認證
2001年通過「有機食品」認證
2001年通過「原產地域保護產品」認證
2001年通過ISO9002品質管制體系認證
2001年通過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
國際獎:
1915 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
1985 法國巴黎國際美食及旅遊委員會金桂葉獎
1986 法國巴黎第十二屆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牌獎
1986 第十三屆亞洲包裝評比會亞洲之星包裝獎
1987 第三屆廣告大會出口廣告一等獎
1989 北京首屆國際博覽會金獎
1991 北京第二屆國際博覽會金獎
1992 92日本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
1992 美國國際名酒博覽會金獎
1992 香港國際食品博覽會最高金獎
1993 法國波爾多國際酒展53度、43度、38度茅台酒被授予特別榮譽獎
1994 在紀念巴拿馬萬國博覽會80周年國際名酒品評會上,茅台酒榮獲
1994 在紀特別金獎第一名
國內獎:
1953 國家名酒金獎
1963 國家名酒金獎
1979 國家名酒金獎
1984 國家名酒金獎
1987 全國包裝裝璜評比金獎
1989 國家名酒金獎
1989 中國首屆食品博覽會金獎
1990 38度茅台酒獲輕工部金獎
1992 全國消費者信得過產品優質獎
1992 中華百絕博覽會特別獎
1993 中國黃果樹山水風光游暨中國國際名酒節獲特別獎,
全國白酒市場中被評為口感最好的酒知名度最高的酒
1994 全國企業最高獎----金馬獎
1996 全國 QC 活動優秀企業
綠色茅台
茅台酒是目前中國白酒行業為數不多的幾個已通過綠色食品認證的產品之一,擁有得天獨厚的綠色的釀造環境,以及與眾不同的綠色的傳統釀造工藝。以此為基礎,不但對其內在品質,而且對外在包裝質量等方方面面,我們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須從原材料開始,每一個環節都確保無公害、無污染、無毒,堅持不懈地、嚴格地向國際環保食品的標准看齊。 如今,茅台集團已通過了有機食品認證和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這就使得
茅台酒及其系列產品更加符合廣大消費者「綠色、環保、健康、自然」的消費趨勢和要求。
人文茅台
茅台地區有2000多年的釀酒歷史,早在司馬遷《史記》中就有記載,明清之際,作為重要航運碼頭,又呈現出「秦商聚茅台,蜀鹽走貴州」的盛況。1915年,茅台酒一舉奪得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留下一段「怒擲酒瓶震國威」的傳奇,從此躋身世界名酒行業;新中國成立後,更因它在我國政治、外交生活中發揮了特殊作用而佳話不斷, 當之無愧地被譽為「國酒」。可以說,每一個細小的「側面」都有著動人的歷史故事,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文化積淀與人文價值。建國50周年之際,茅台酒因其淳厚的歷史及文化內涵,被中國歷史博物館永久收藏。成為中華「文化酒」的傑出代表。
科技茅台
茅台酒屬於傳統產品,但茅台集團歷來重視科技進步。已擁有成立數十年的國家級白酒科研所、技術中心,以及中國白酒界一流的(包括諸多國家、省評酒委員會委員)科研隊伍。未來的茅台酒,工藝的科技含量要進一步加大,勾兌的技術性和藝術性要得到更完美的結合。無論是產品本身,還是包裝材料、防偽等,都應該廣泛採用新材料、新設備、新技術,使產品無論內在外在都成為濃縮高科技的一扇窗口、一個高科技結晶,做到藝術與技術的完美統一。
注意:本人從茅台酒公司得到的消息
幾年前國家就定下指標,決心將茅台譽為真正的國酒。現在茅台的產量越來越少,基本上除了直接供給國家政府接待外賓,真正在市場上流通的茅台酒只有幾百瓶。
至於「假茅台」,雖然說大多數也是從茅台鎮出來的,但是是沒有經過純正宗的手法釀制的,時間溫度配置等都有偏差。並且沒有質量保證不知道是否有加如其他物質。所以請各位注意認准真假不要隨便購買。
茅台酒不可克隆的秘密
茅台酒是我國大麴醬香型酒的鼻祖,深受世人的喜愛,被譽為國酒、禮品酒、外交酒。它具有醬香突出、幽雅細膩、酒體醇厚豐滿、回味悠長、空杯留香持久的特點。其優秀品質和獨特風格是其他白酒無法比擬的。
【第一個秘密:獨特的地域環境】
茅台酒因產於黔北赤水河畔的茅台鎮而得名。由於茅台鎮地處河谷,風速小,十分有利於釀造茅台酒微生物的棲息和繁殖。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全國有關專家曾用茅台酒工藝及原料、窖泥,乃至工人、技術人員進行異地生產,所出產品均不能達到異曲同工之妙。也充分證明了茅台酒是與產地密不可分的關系和茅台酒不可克隆,為此茅台酒2001年成為我國白酒首個被國家納入原產地域保護產品。
【第二個秘密:特有的紅纓子高粱】
茅台酒生產所用高粱為糯性高粱,當地俗稱紅纓子高粱。此高粱與東北及其他地區高粱不同的是,顆粒堅實、飽滿、均勻,粒小皮厚,支鏈澱粉含量達88%以上,其截面呈玻璃質地狀,十分有利於茅台酒工藝的多輪次翻烤,使茅台酒每一輪的營養消耗有一合理范圍。茅台酒用高粱皮厚,並富含2%-2.5%的單寧,通過茅台工藝發酵使其在發酵過程中形成兒茶酸、香草醛、阿魏酸等茅台酒香味的前體物質,最後形成茅台酒特殊的芳香化合物和多酚類物質等。這些有機物的形成與茅台酒高粱及地域微生物群系密切相關,也是茅台酒幽雅細膩、酒體豐滿醇厚、回味悠長的重要因素,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茅台酒富含一定的多酚類物質,適量飲用,不傷肝,能治糖尿病、感冒等疾病。
【第三個秘密:復雜的釀造工藝】
如果說茅台酒具有獨特的地域和特殊的原料是自然天成之作,那麼茅台酒獨特的釀造工藝就是能工巧匠之妙。概括茅台工藝的特點為三高三長。
茅台酒工藝中的三高是指茅台酒生產工藝的高溫制曲、高溫堆積發酵、高溫餾酒。茅台酒大麴在發酵過程中溫度高達63℃,比其他任何名白酒的制曲發酵溫度都高10-15℃;在整個大麴發酵過程中可優選環境微生物種類,最後形成以耐高溫產香的微生物體系,在制曲過程中首先做到了趨利避害之功效。高溫堆積發酵是中國白酒生產敞開式發酵最為經典和獨創之作,也是其他名白酒工藝所不具有的。高溫餾酒:蒸餾工藝本身是固液分離的技術,但茅台酒生產工藝的蒸餾與其他白酒完全不同。
茅台酒工藝中的三長主要指茅台酒基酒生產周期長;大麴貯存時間長;茅台酒基酒酒齡長。茅台酒基酒生產周期長達一年,須二次投料、九次蒸餾、八次發酵、七次取酒,歷經春、夏、秋、冬一年時間。而其他名白酒只需幾個月或十多天即可。茅台酒大麴貯存時間長達6個月才能流入制麴生產使用,比其他白酒多存3-4個月,這對提高茅台酒基酒質量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大麴用量大,是其他白酒的4-5倍。茅台酒一般需要長達三年以上貯存才能勾兌,通過貯存可趨利避害,使酒體更醇香味美,加上茅台酒高沸點物質豐富,更能體現茅台酒的價值,這是其他香型白酒不具有的特點。
茅台酒工藝的季節性生產指茅台酒生產工藝季節性很強。茅台酒生產投料要求按照農歷九月重陽節期進行,這完全不同於其他白酒隨時投料隨時生產的特點。採用九月重陽投料一是按照高粱的收割季節;二是順應茅台當地氣候特點;三是避開高營養高溫生產時節,便於人工控制發酵過程,培養有利微生物體系,選擇性利用自然微生物;四是九月重陽是中國的老人節,象徵天長地久,體現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玖』 為什麼說53度的茅台酒好喝
因為53度茅台酒,入口時才有茅台所特有的濃郁美酒神韻。如果感覺濃,說明酒體醬味醇版厚,窖藏時間長,權酒的品質就好;如果感覺淡,說明醬味淡水,不是由於酒的度數低,就是由於窖藏時間短,酒質自然就差。茅台酒的醬香柔潤為其主要特點,這是由於發酵工藝最為復雜,到53度所用的大麴多為超高溫酒麴,耗費糧食多,成酒率低,酒質自然也就明顯優於低度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