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啤酒的灌装方法有哪些
啤酒灌装机采用负压灌装
Ⅱ 啤酒的制作方法
啤酒生产大致可分为麦芽制造、啤酒酿造、啤酒灌装3个主要过程 。
麦芽制造
有以下6道工序。大麦贮存:刚收获的大麦有休眠期,发芽力低,要进行贮存后熟。大麦精选:用风力、筛机除去杂物,按麦粒大小筛分成一级、二级、三级。浸麦:在浸麦槽中用水浸泡2~3日,同时进行洗净,除去浮麦,使大麦的水分(浸麦度)达到42~48%。发芽:浸水后的大麦在控温通风条件下进行发芽,形成各种,使麦粒内容物质进行溶解。发芽适宜温度为13~18℃,发芽周期为4~6日,根芽的伸长为粒长的1~1.5倍。长成的湿麦芽称绿麦芽。焙燥:目的是降低水分,终止绿麦芽的生长和的分解作用,以便长期贮存;使麦芽形成赋予啤酒色、香、味的物质;易于除去根芽,焙燥后的麦芽水分为3~5%。贮存:焙燥后的麦芽,在除去麦根,精选,冷却之后放入混凝土或金属贮仓中贮存。
啤酒酿造
有以下5道工序。主要是糖化、发酵、贮酒后熟3个过程。 原料粉碎:将麦芽、大米分别由粉碎机粉碎至适于糖化操作的粉碎度。糖化:将粉碎的麦芽和淀粉质辅料用温水分别在糊化锅、糖化锅中混合,调节温度。糖化锅先维持在适于蛋白质分解作用的温度(45~52℃)(蛋白休止)。将糊化锅中液化完全的醪液兑入糖化锅后,维持在适于糖化(β-淀粉和α-淀粉)作用的温度(62~70℃)(糖化休止),以制造麦醪。麦醪温度的上升方法有浸出法和煮出法两种。蛋白、糖化休止时间及温度上升方法,根据啤酒的性质、使用的原料、设备等决定用过滤槽或过滤机滤出麦汁后,在煮沸锅中煮沸,添加酒花,调整成适当的麦汁浓度后,进入回旋沉淀槽中分离出热凝固物,澄清的麦汁进入冷却器中冷却到5~8℃。发酵:冷却后的麦汁添加酵母送入发酵池或圆柱锥底发酵罐中进行发酵,用蛇管或夹套冷却并控制温度。进行下面发酵时,最高温度控制在8~13℃,发酵过程分为起泡期、高泡期、低泡期,一般发酵5~10日。发酵成的啤酒称为嫩啤酒,苦味犟,口味粗糙,CO2含量低,不宜饮用。后酵:为了使嫩啤酒后熟,将其送入贮酒罐中或继续在圆柱锥底发酵罐中冷却至0℃左右,调节罐内压力,使CO2溶入啤酒中。贮酒期需1~2月,在此期间残存的酵母、冷凝固物等逐渐沉淀,啤酒逐渐澄清,CO2在酒内饱和,口味醇和,适于饮用。过滤:为了使啤酒澄清透明成为商品,啤酒在-1℃下进行澄清过滤。对过滤的要求为:过滤能力大、质量好,酒和CO2的损失少,不影响酒的风味。过滤方式有硅藻土过滤、纸板过滤、微孔薄膜过滤等。
啤酒灌装
灌装 是啤酒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对保持啤酒的质量,赋予啤酒的商品外观形像有直接影响。灌装后的啤酒应符合卫生标准,尽量减少CO2损失和减少封入容器内的空气含量。 桶装:桶的材质为铝或不锈钢,容量为15、20、25、30、50L。其中30L为常用规格。桶装啤酒一般是未经巴氏杀菌的鲜啤酒。鲜啤酒口味好,成本低,但保存期不长,适于当地销售。 瓶装:为了保持啤酒质量,减少紫外线的影响,一般采用棕色或深绿色的玻璃瓶。空瓶经浸瓶槽(碱液2~5%,40~70℃)浸泡,然后通过洗瓶机洗净,再经灌装机灌入啤酒,压盖机压上瓶盖。经杀菌机巴氏杀菌后,检查合格即可装箱出厂。 罐装:罐装啤酒于1935年起始于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因军需而发展很快。战后经一系列技术改造,需要量逐步上升。1966年,美国的瓶装与罐装之比已为52:46。罐体材料为铝或铜。罐装啤酒体轻,运输携带和开启饮用方便,因此很受消费者欢迎,发展很快。 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塑料瓶装:自1980年后投放市场,数量逐年增加。其优点为高度透明,重量轻,启封后可再次密封,价格合理。主要缺点为保气性差,在存放过程中,CO2逐渐减少。增添涂层能改善保气性,但贮存时间也不能太长。PET瓶不能预先抽空或巴氏杀菌,需采用特殊的灌装程序,以避免摄入空气和污染杂菌。
啤酒生产新技术
主要有7种。浓醪发酵:1967年开始应用于生产。是采用高浓度麦汁进行发酵,然后再稀释成规定浓度成品啤酒的方法。它可在不增加或少增加生产设备的条件下提高产量。原麦汁浓度一般为16°P左右。快速发酵:通过控制发酵条件,在保持原有风味的基础上,缩短发酵周期,提高设备利用率,增加产量。快速发酵法工艺控制条件为:在发酵过程某阶段提高温度;增加酵母接种量;进行搅拌。连续发酵:1906年已有啤酒连续发酵的方案,但直到1967年才得到工业化的应用。主要应用国家有新西兰、英国等。由于菌种易变异和杂菌的污染以及啤酒的风味等问题,使啤酒连续发酵工艺的推广受到限制。固定化酵母生产啤酒的研究:70年代开始研究,目的在于大幅度缩短发酵周期。实质上是为了克服菌种变异、杂菌污染问题,而且是更为快速的连续发酵工艺。已取得的成果为:前发酵由传统法的5~10日缩短为1日,可连续稳定运行3个月。圆柱圆锥露天发酵罐:1966年起开始应用于生产。其主要优点为:可缩短发酵周期,节约投资,回收CO2和酵母简便,有利于实现自动控制。目前单罐容积在600Kl的已很普遍,材质一般为不锈钢。纯生啤酒的开发:随著除菌过滤、无菌包装技术的成功,自70年代开始开发了不经巴氏杀菌而能长期保存的纯生啤酒。由于口味好,很受消费者欢迎。目前有的国家纯生啤酒已占整个啤酒产量的50%。低醇、无醇啤酒的开发:为汽车司机、妇女、儿童和老年人饮用的一种清凉饮料。它的特点是酒精含量低。无醇啤酒酒精含量一般在0.5~1%,泡沫丰富,口味淡爽,有较好的酒花香味,保持了啤酒的特色。
Ⅲ 扎啤的罐装原理
冰淇淋啤酒
原料:抄啤酒300亳升,袭巧克力冰淇淋1支,碎冰块适量。
配制方法:在一只1升的玻璃杯里,倒入啤酒,放入冰箱冰镇。取出后放置片刻,加入碎冰块,然后再放入巧克力冰淇淋,搅拌均匀后饮用。
特点:既有巧克力的浓香,又有啤酒的爽口和清凉。
番茄啤酒
原料:啤酒300毫升,番茄汁300亳升,碎冰块适量。
配制方法:将适量的碎冰块放入杯内,倒入冰过的啤酒,搅拌后放入番茄汁,再搅匀即可饮用。
特点:色泽红润、口味酸甜、维生素C含量高。
Ⅳ 啤酒的酿造方法是什么
啤酒酿酒方法:
1:粉碎。
粉碎程度对糖化的生化变化、对麦汁的组成部分、对麦汁的过滤速度及原料和利用率都是非常中重要的。
2:糊化、糖化。
糊化是将大米粉碎后,加到护花锅中,加入温水。在一定的温度下(45℃),淀粉在水中溶胀、分裂,形成均匀糊状溶液,制成液化完全液体,在加入糖化锅中与麦芽一起糖化。
3:麦汁过滤。
糖化结束后,将糖化液汞送到过滤机,把麦芽汁与麦糖分离出来,得到澄清的麦芽汁。
4:高温煮沸,加入啤酒花。
麦芽汁输送到麦汁煮沸锅中,加入啤酒花并加热煮沸1个小时,使麦汁的成分稳定并使酒花的香味、苦味及各种有效成分溶于麦芽汁中。
5:澄清冷却。
麦汁进入冷却器中冷却,冷却到10℃左右便把各种啤酒酵母进行发酵。
6:加入酵母,发酵。
麦芽汁经过冷却后,加入啤酒酵母和无菌空气,输送到发酵罐中,开始发酵。发酵主要是利用啤酒酵母将麦芽汁中麦芽糖转化成二氧化碳,并产生各种风味物质,经过一定的发酵周期后,成为成熟的发酵液,也称为“嫩啤酒”。
7:硅藻过滤。
发酵成熟后,经过离心及多重过滤,去掉发酵液中酵母、大分子的蛋白质,成为晶莹、清澈的酒精,在经过灭菌制成熟啤酒,才可以进行罐装。
8:包装成品。
为了保持啤酒质量,减少紫外线的影响,一般采用棕色或深绿色的玻璃瓶。空瓶经浸瓶槽(碱液2~5%,40~70℃)浸泡,然后通过洗瓶机洗净,再经灌装机灌入啤酒,压盖机压上瓶盖。
Ⅳ 啤酒是灌装的工艺
灌装是啤酒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对保持啤酒的质量,赋予啤酒的商品外观形像有直接影响。灌装后的啤酒应符合卫生标准,尽量减少CO损失和减少封入容器内的空气含量。
桶装:桶的材质为铝或不锈钢,容量为15、20、25、30、50l。其中30l为常用规格。桶装啤酒一般是未经巴氏杀菌的鲜啤酒。鲜啤酒口味好,成本低,但保存期不长,适於当地销售。
瓶装:为了保持啤酒质量,减少紫外缐的影响,一般采用棕色或深绿色的玻璃瓶。空瓶经浸瓶槽(碱液2~5%,40~70℃)浸泡,然后通过洗瓶机洗净,再经灌装机灌入啤酒,压盖机压上瓶盖。经杀菌机巴氏杀菌后,检查合格即可装箱出厂。
罐装:罐装啤酒於1935年起始於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因军需而发展很快。战后经一系列技术改造,需要量逐步上升。1966年,美国的瓶装与罐装之比已为52:46。罐体材料为铝或铜。罐装啤酒体轻,运输携带和开启饮用方便,因此很受消费者欢迎,发展很快。
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塑料瓶装:自1980年后投放市场,数量逐年增加。其优点为高度透明,重量轻,启封后可再次密封,价格合理。主要缺点为保气性差,在存放过程中,CO逐渐减少。增添涂层能改善保气性,但贮存时间也不能太长。PET瓶不能预先抽空或巴氏杀菌,需采用特殊的灌装程序,以避免摄入空气和污染杂菌。
Ⅵ 怎样打开罐装大桶啤酒
打开罐装大桶啤来酒的方法源:
1、桶身侧底部有一钮子,是个出酒的水龙头,通常是红色的,你找找:扳开,向外拉出,旋转90度流出啤酒(通常是逆时针转),拿杯子接好酒了反方向转就关闭。如果一时喝不完,还可以把龙头推回去。
2、桶顶上还有一钮子,或者旋转或者扳开旋钮,这是放气的,当桶内啤酒放出一定量后,由于桶内负压,啤酒会比较难留出来。所以当喝到龙头留出来的酒很细很慢时,就要打开顶部的这个开关了。
Ⅶ 啤酒的制作方法~和全过程
【啤酒生产】
啤酒生产大致可分为麦芽制造﹑啤酒酿造﹑啤酒灌装3个主要过程 。
麦芽制造
有以下6道工序。大麦贮存﹕刚收获的大麦有休眠期﹐发芽力低﹐要进行贮存後熟。大麦精选﹕用风力﹑筛机除去杂物﹐按麦粒大小筛分成一级﹑二级﹑三级。浸麦﹕在浸麦槽中用水浸泡2~3日﹐同时进行洗净﹐除去浮麦﹐使大麦的水分(浸麦度)达到42~48%。发芽﹕浸水後的大麦在控温通风条件下进行发芽﹐形成各种﹐使麦粒内容物质进行溶解。发芽适宜温度为13~18℃﹐发芽周期为4~6日﹐根芽的伸长为粒长的1~1.5倍。长成的湿麦芽称绿麦芽。焙燥﹕目的是降低水分﹐终止绿麦芽的生长和的分解作用﹐以便长期贮存﹔使麦芽形成赋予啤酒色﹑香﹑味的物质﹔易于除去根芽﹐焙燥後的麦芽水分为3~5%。贮存﹕焙燥後的麦芽﹐在除去麦根﹐精选﹐冷却之後放入混凝土或金属贮仓中贮存。
啤酒酿造
有以下5道工序。主要是糖化﹑发酵﹑贮酒後熟3个过程。
原料粉碎﹕将麦芽﹑大米分别由粉碎机粉碎至适于糖化操作的粉碎度。糖化﹕将粉碎的麦芽和淀粉质辅料用温水分别在糊化锅﹑糖化锅中混合﹐调节温度。糖化锅先维持在适于蛋白质分解作用的温度(45~52℃)(蛋白休止)。将糊化锅中液化完全的醪液兑入糖化锅後﹐维持在适于糖化(β-淀粉和α-淀粉)作用的温度(62~70℃)(糖化休止)﹐以制造麦醪。麦醪温度的上升方法有浸出法和煮出法两种。蛋白﹑糖化休止时间及温度上升方法﹐根据啤酒的性质﹑使用的原料﹑设备等决定用过滤槽或过滤机滤出麦汁後﹐在煮沸锅中煮沸﹐添加酒花﹐调整成适当的麦汁浓度後﹐进入回旋沉淀槽中分离出热凝固物﹐澄清的麦汁进入冷却器中冷却到5~8℃。发酵﹕冷却後的麦汁添加酵母送入发酵池或圆柱锥底发酵罐中进行发酵﹐用蛇管或夹套冷却并控制温度。进行下面发酵时﹐最高温度控制在8~13℃﹐发酵过程分为起泡期﹑高泡期﹑低泡期﹐一般发酵5~10日。发酵成的啤酒称为嫩啤酒﹐苦味犟﹐口味粗糙﹐CO含量低﹐不宜饮用。後酵﹕为了使嫩啤酒後熟﹐将其送入贮酒罐中或继续在圆柱锥底发酵罐中冷却至0℃左右﹐调节罐内压力﹐使CO溶入啤酒中。贮酒期需1~2月﹐在此期间残存的酵母﹑冷凝固物等逐渐沉淀﹐啤酒逐渐澄清﹐CO在酒内饱和﹐口味醇和﹐适于饮用。过滤﹕为了使啤酒澄清透明成为商品﹐啤酒在-1℃下进行澄清过滤。对过滤的要求为﹕过滤能力大﹑质量好﹐酒和CO的损失少﹐不影响酒的风味。过滤方式有硅藻土过滤﹑纸板过滤﹑微孔薄膜过滤等。
啤酒灌装
灌装是啤酒生产的最後一道工序﹐对保持啤酒的质量﹐赋予啤酒的商品外观形像有直接影响。灌装後的啤酒应符合卫生标准﹐尽量减少CO损失和减少封入容器内的空气含量。
桶装﹕桶的材质为铝或不锈钢﹐容量为15﹑20﹑25﹑30﹑50l。其中30l为常用规格。桶装啤酒一般是未经巴氏杀菌的鲜啤酒。鲜啤酒口味好﹐成本低﹐但保存期不长﹐适于当地销售。
瓶装﹕为了保持啤酒质量﹐减少紫外线的影响﹐一般采用棕色或深绿色的玻璃瓶。空瓶经浸瓶槽(硷液2~5%﹐40~70℃)浸泡﹐然後通过洗瓶机洗净﹐再经灌装机灌入啤酒﹐压盖机压上瓶盖。经杀菌机巴氏杀菌後﹐检查合格即可装箱出厂。
罐装﹕罐装啤酒于1935年起始于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因军需而发展很快。战後经一系列技术改造﹐需要量逐步上升。1966年﹐美国的瓶装与罐装之比已为52﹕46。罐体材料为铝或铜。罐装啤酒体轻﹐运输携带和开启饮用方便﹐因此很受消费者欢迎﹐发展很快。
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塑料瓶装﹕自1980年後投放市场﹐数量逐年增加。其优点为高度透明﹐重量轻﹐启封後可再次密封﹐价格合理。主要缺点为保气性差﹐在存放过程中﹐CO逐渐减少。增添涂层能改善保气性﹐但贮存时间也不能太长。PET瓶不能预先抽空或巴氏杀菌﹐需采用特殊的灌装程序﹐以避免摄入空气和污染杂菌。
啤酒生产新技术
主要有7种。浓醪发酵﹕1967年开始应用于生产。是采用高浓度麦汁进行发酵﹐然後再稀释成规定浓度成品啤酒的方法。它可在不增加或少增加生产设备的条件下提高产量。原麦汁浓度一般为16°P左右。快速发酵﹕通过控制发酵条件﹐在保持原有风味的基础上﹐缩短发酵周期﹐提高设备利用率﹐增加产量。快速发酵法工艺控制条件为﹕在发酵过程某阶段提高温度﹔增加酵母接种量﹔进行搅拌。连续发酵﹕1906年已有啤酒连续发酵的方案﹐但直到1967年才得到工业化的应用。主要应用国家有新西兰﹑英国等。由于菌种易变异和杂菌的污染以及啤酒的风味等问题﹐使啤酒连续发酵工艺的推广受到限制。固定化酵母生产啤酒的研究﹕70年代开始研究﹐目的在于大幅度缩短发酵周期。实质上是为了克服菌种变异﹑杂菌污染问题﹐而且是更为快速的连续发酵工艺。已取得的成果为﹕前发酵由传统法的5~10日缩短为1日﹐可连续稳定运行3个月。圆柱圆锥露天发酵罐﹕1966年起开始应用于生产。其主要优点为﹕可缩短发酵周期﹐节约投资﹐回收CO和酵母简便﹐有利于实现自动控制。目前单罐容积在600Kl的已很普遍﹐材质一般为不锈钢。纯生啤酒的开发﹕随著除菌过滤﹑无菌包装技术的成功﹐自70年代开始开发了不经巴氏杀菌而能长期保存的纯生啤酒。由于口味好﹐很受消费者欢迎。目前有的国家纯生啤酒已占整个啤酒产量的50%。低醇﹑无醇啤酒的开发﹕为汽车司机﹑妇女﹑儿童和老年人饮用的一种清凉饮料。它的特点是酒精含量低。无醇啤酒酒精含量一般在0.5~1%﹐泡沫丰富﹐口味淡爽﹐有较好的酒花香味﹐保持了啤酒的特色。
Ⅷ 玻璃瓶啤酒灌装设备常见的灌装方法有哪些
负压灌装机
Ⅸ 啤酒的酿造方法有哪些
啤酒的分类
根据麦芽汁浓度分类,啤酒分为——
低浓度型:麦芽汁浓度在6°~8°(巴林糖度计),酒精度为2%左右,夏季可做清凉饮料,缺点是稳定性差,保存时间较短。
中浓度型:麦芽汁浓度在10°~12°,以12度为普遍,酒精含量在3.5%左右,是我国啤酒生产的主要品种。
高浓度型:麦芽汁浓度在14°~20°,酒精含量为4%~5%。这种啤酒生产周期长,含固形物较多,稳定性好,适于贮存和远途运输。
根据酵母性质分类,啤酒分为——
上面发酵啤酒:是利用浸出糖化法来制备麦汁,经上面酵母发酵而制成。用此法生产的啤酒,国际上有著名的爱尔淡色啤酒、爱尔浓色啤酒、司陶特啤酒以及波特黑啤酒等。
下面发酵啤酒:是利用煮出糖化法来制取麦汁,经下面酵母发酵而制成。该法生产的啤酒,国际上有皮尔逊淡色啤酒、多特蒙德淡色啤酒、慕尼黑黑色啤酒等。我国生产的啤酒均为下面发酵啤酒。
根据啤酒色泽分类,啤酒分为——
黄啤酒(淡色啤酒):呈淡黄色,采用短麦芽做原料,酒花香气突出,口味清爽,是我国啤酒生产的大宗产品。其色度(以0.0011摩尔碘液毫升数/100ml表示)一般保持在0.5ml碘液之间。
黑啤酒(浓色啤酒):色泽呈深红褐色或黑褐色,是用高温烘烤的麦芽酿造的,含固形物较多,麦芽汁浓度大,发酵度较低,味醇厚,麦芽香气明显。其色度一般在5~15ml碘液之间。
根据灭菌情况分类,啤酒分为——
鲜啤酒:又称生啤酒,是不经巴氏消毒而销售的啤酒。鲜啤酒中含有活酵母,稳定性较差。
熟啤酒:熟啤酒在瓶装或罐装后经过巴氏消毒,比较稳定,可供常年销售,适于远销外埠或国外。
本生,纯生其实就是生啤.又叫鲜啤酒,这种啤酒不经过杀菌,具有独特的啤酒风味,但是不容易保存。在生啤酒的基础上又有一种纯生啤酒,纯生啤酒不经过杀菌,但是在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过滤程序,把微生物、杂质除掉,存放几个月也不会变质,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由于酒中活酵母菌在灌装后,甚至在人体内仍可以继续进行生化反应,因而这种啤酒喝了很容易使人发胖,比较适于瘦人饮用。 熟啤酒:一般的普通啤酒都是要杀菌的,杀了菌之后叫熟啤酒。因为酒中的酵母已被加温杀死,不会继续发酵,稳定性较好,
Ⅹ 啤酒的易拉罐是什么材料的
制造易拉罐的材料有两种:一是铝材,二是马口铁。
1940年,欧美开始售用不锈钢罐装的啤酒,同一时期铝罐的出现也成为制罐技术的飞跃。
1963 年,易拉罐在美国得以发明,它继承了以往罐形的造型设计特点,在顶部设计了易拉环。这是一次开启方式的革命,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享受,因而很快得到普遍应用。
到了1980年,欧美市场基本上全都采用了这种铝罐作为啤酒和碳酸饮料的包装形式。随着设计和生产技术的进步,铝罐趋向轻量化,从最初的60克降到了1970年的21~15克左右。
(10)啤酒采用什么方法罐装扩展阅读:
金趋向铝:
美国用于包装容器的铝金 属材料消费1998年达到199.92万吨,比1997年增长2.24%,成 为第二大消费市场,占全年铝消费量的21.6%。美国在易拉罐方面的材料始终 采用铝板材,每年约有40%铝板材用于易拉罐方面的生产。
欧洲14%左右铝金 属材料用于饮料生产,由于铝质金属的较高回收再使用价值,出于对环境保护的考虑已开始大量转向铝材方面,1999年生产的易拉罐有63%采用铝材, 比1998年增长2%。
2000年比1999年增长9%,英国1999年为6 6%,2000年增长6%,芬兰、瑞士、希腊、意大利、波兰等罐市场开始倾向 采用100%的铝材,德国为10%,法国、比利时、卢森堡、荷兰各约30%。
由于钢罐比铝罐成本低约千分之七美元,在南美地区钢罐主导饮料包装市场, 但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对资源的循环使用方面考虑,包装材料铝质逐步替代 钢质。巴西的采用率为65%,两年会增长10%。
在喷雾罐方面,过去一 直是由钢质主导地位,而从2000年开始已有许多产品转向铝材,增长率达到2 %~3%,随着拉伸技术在生产喷雾罐方面的应用,铝质类喷雾罐将逐步占领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