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长期喝酒产生幻觉是怎么回事如何治疗我一个朋友就是这样,酒后他可以象聊天一样,整夜和幻想出来的...
长期喝酒引起酒精中毒,很多人知道吸毒会引起幻听幻觉(吸毒后犯罪的内重要原因),而酒精中毒也容是一样。酒精对于大脑的刺激和麻痹作用一定程度上与麻醉品是一样的功效(需要的剂量不一样)
酒精引起大脑中稽查作用(人类意识与潜意识的中介或者是检查者,我是学习精神分析派,具体可以参考《精神分析引论》)的麻痹,使潜意识中的人物或者事件(有可能是不存在的,幻想出的情境)出现在现实中,并不受稽查作用影响,并且谈论和幻想一切事情(这些是潜意识中原始欲望的产物,是非常令人开心兴奋而且不受到法律与道德束缚的东西)这是我认为酒精中毒产生愉悦感和幻觉的根本原因。
如果我是对的,那么这个患者在酒醒后会骂骂咧咧,大发雷霆,甚至会找东西打电话,之后会萎靡不振。
这和毒品的危害是一样的,而且吸毒引起的人格分裂酒精中毒也会产生。所以请及时就医,并且检查肠胃以及心脏于肝功能。关于戒酒,由于我解释了原因,可能会再次发生酒精中毒。
② 酒精中毒性幻觉症(向专家求救)
慢性酒精中毒来而引起精神自活动改变的症状。
其产生原因是由于酒精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所致。慢性酒精中毒可导致大脑皮层、小脑、脑桥和胼胝体的变性。酒精中毒幻觉症的临床特点首先是患者意识清楚,以真性幻听最多见,内容多数为辱骂、诽谤或威胁声;幻视次之,偶有其他幻觉。幻觉可以单纯或独立存在是其明显特点之一,即使有继发的思维障碍如妄想,也不像精神分裂症患者继发于幻觉的妄想那样很快坚信不移并持续存在。
多发生于长期饮酒形成酒依赖,减少或停止饮酒后1—2天内出现,或某次大量饮酒后数小时出现。持续时间数小时到数月不等。
治疗应坚决督促其戒酒,补充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
其实治疗此类病症最好是时间较长的坚持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不沾酒水,长期补充维生素C和B族的维生素或者相应的蔬菜,水果。
如果长期出现幻症,癫狂,或者头昏头晕脑涨等有关于精神或者脑部的症状问题,长期无法缓解。
请将患者送去医院进行救治
③ 医生您好 喝酒出幻觉了 是酒精中毒还是属什么病症这种病症怎样去治疗能根治吗
病情分析:
喝酒后出现幻觉,是正常的。
指导意见:
建议少喝酒,不宜过量,过量引起大脑产生幻觉的。
④ 每次喝酒都会出现幻觉怎么治
喝酒后出现幻觉是酒精的作用,因为酒精有麻醉的作用,大量的酒精摄入,内就会刺激中枢容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就会受到抑制,抑制时就会出现神志不清的状态,很容易出现幻觉。你最好还是少喝点酒,多注意休息,很快就好了。
⑤ 喝了酒产生幻觉是怎么一回事
酒精所致的神经及心理
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可对神经组织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害;另外,酒精引起的身体其它器官(如肝脏)损害反过来也影响正常的神经功能。长期酒滥用可伴有脑损害及相应的心理功能改变。脑成像技术证明,酒依赖可造成大脑结构的改变(Pfefferbaum等,1992)。神经心理测验有助于描述酒依赖伴发的心理过程损害的特点。酒依赖严重的神经系统损害后果是Korsakoff综合征,其特点是记忆缺陷,最明显的是顺行性遗忘及许多其它认知损害。虽然有上述缺陷,但病人的智商保持相对完整,因为智商所评定的知识和能力许多是在遥远的过去学到的,而Korsakoff综合征病人一般保留未出现长期重度饮酒时形成的记忆。在最近20余年中,临床和实验研究发现,不论有无Korsakoff综合征,酒依赖者均有认知缺陷。这些缺陷包括信息处理减慢;注意力不集中;抽象、解决问题和学习新信息困难;情绪异常和脱抑制;以及视觉空间能力(即组织和分析二维或三维空间中物体的能力)下降(Parsons等,1993)。
1酒精相关的大脑结构性损害及伴随的神经心理改变
大脑的结构性损害可采用尸体解剖来确定,也可以在活体中采用MRI(核磁共振成像)、CT(计算机辅助断层扫描)进行分析,还可以用功能成像技术(如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或电生理技术(如ERP,事件相关电位)来检查。在对嗜酒者的研究中,采用这些方法已经发现脑功能异常和脑萎缩的证据。特别容易受到损伤并导致心理功能损害的脑区包括小脑、边缘系统、间脑和大脑皮质(Charness,1993)。重要的是,因为有无数的神经元通路与大脑的这些区域和其它区域相互联结,对一个结构或系统的损伤可能影响其它结构或系统。在嗜酒者中,小脑的损害导致运动协调功能丧失,表现为步态蹒跚。虽然嗜酒者的小脑有结构改变,但是对这些改变与运动障碍之间的联系机制知之甚少。下面仅就已经了解较多的其它大脑结构的改变进行讨论。边缘系统:包括海马、扣带回及杏仁核。边缘系统的活动对于记忆形成、情绪功能、嗅觉及整合来自各种感觉的信息起决定作用。在嗜酒者中所有这些功能的缺陷均可能见到,其中记忆缺失与Korsakoff综合征病人的遗忘类似,与海马和杏仁核的损害有关(Petri等,1994)。Korsakoff综合征病人根据表情和言语信息对情绪的知觉及记忆有明显损害,而无Korsakoff综合征的嗜酒者则只有轻微的损害。Korsakoff综合征病人的嗅觉损害与特定皮质和皮质下脑区的体积减少有关,而这些脑区或者是边缘系统的一部分,或者与边缘系统有直接的联系(Sherar等,1992)。在交叉感觉功能(即用一种感官去了解另一种感官中事物的能力)研究中,Kor sakoff综合征病人也有明显的缺陷,这种功能缺陷可归因于边缘系统和皮质相关区域的损害,而无Korsakoff综合征的嗜酒者则只有轻微的改变(Oscar-Berman等,1990)。间脑:是许多其它脑区传入和传出神经信号的中转站,在记忆功能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据认为参与记忆功能的主要间脑区域为下丘脑的乳头体。因为间脑与海马和杏仁核有解剖上的联系,而且许多记忆障碍的病人可见到间脑结构的破坏,所以选择间脑进行研究(Victor等,1989)。不管酒依赖病人是否进展为Korsakoff综合征,他们都会发生间脑病变,而且间脑病变是酒依赖和营养不良的共同特点(Blansjaar等,1992)。大脑皮质:神经放射学检查及尸检均发现嗜酒者的大脑有结构改变,包括脑室扩大及脑裂、脑沟增宽,这两种表现均提示有皮质萎缩(Pfefferbaum等,1992);与无Korsakoff综合征的嗜酒者相比,Korsakoff综合征病人的脑室更大,皮质内特定部分的灰质体积更小(Jernigan等,1991)。对嗜酒者死后的大脑病理检查表明,大脑皮质的体积缩小,其中大部分是大脑白质的体积缩小造成的;但是,大脑灰质也可见到萎缩,而且皮质神经元缺失在额叶部分特别明显(Harper等,1993)。嗜酒者还可以出现提示有广泛性皮质萎缩的神经认知缺陷,如在测验中难以解决问题及形成视觉联想(Bowden等,1992),有空间记忆和触觉学习缺陷(Oscar-Berman等,1992),所有这些缺陷均与皮质损害一致。神经心理学研究也发现,Korsakoff综合征病人表现出的体征与额叶皮质损害有关,如情感平淡、脱抑制、判断力和计划能力差以及不必要地重复以前的或不恰当的行为。以脑成像、脑功能成像和神经心理测验技术对嗜酒者进行了大量的综合性研究,结果均支持酒依赖与额叶皮质的代谢和神经心理功能受损有关。
2神经传导的损害在记忆功能中,神经递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胆碱能、儿茶酚胺能和五羟色胺能神经递质。乙酰胆碱:是一种胆碱能神经递质,对于记忆有决定性作用。产生部位较多,包括位于前脑底部的Meynert基底核,后者与海马和大脑皮质等参与酒精相关神经心理改变的其它脑区有联系。前脑基底部的乙酰胆碱缺乏被认为与酒精性Korsakoff综合征的记忆障碍有关(Arend,1993)。儿茶酚胺:Korsakoff综合征病人脑脊液中的儿茶酚胺代谢产物水平降低与记忆缺失有关。给这些病人使用儿茶酚胺能药物后,病人的注意力增强,因而看起来能促进记忆过程(Martin等,1993)。然而,当这些病人死后对其蓝斑的病理检查却未发现明显的细胞病理改变,表明蓝斑不是Korsakoff综合征遗忘的决定性病变部位(Halliday等,1992)。五羟色胺:使用五羟色胺能药物能促进某些嗜酒者和Korsakoff综合征病人的记忆过程(Martin等,1995)。嗜酒者脑干中生成五羟色胺的神经元有变性表现,但是不管有无记忆损害,这种病变都很明显(Halliday等,1993),因此与酒精有关的五羟色胺能神经元损害不可能引起记忆损害。
3影响酒精所致脑损害发生的因素据估计,在没有Korsakoff综合征的嗜酒者中,有50%-85%表现出认知能力下降的征象(Parson,1993),并且个体差异很大,这提示可以引起酒精相关认知能力下降的因素有很多,如酒精相关的健康或营养问题、性别、问题饮酒的开始年龄、遗传因素及戒断症状的发生次数等。
3.1可以影响大脑功能的酒精相关病理改变许多嗜酒者患有维生素缺乏和肝脏疾病,这两种疾病均可以产生代谢和生理改变,对神经功能产生不良影响,还可以与酒精相互作用造成神经系统损害。营养不良在嗜酒者中比较常见,部分原因是长期饮酒抑制食欲并干扰营养素的消化和吸收过程。长期饮酒加上饮食不当可引起维生素B1缺乏,它与Korsakoff综合征的神经病理学改变有关。有些研究者提出,Korsakoff综合征病人的间脑损害可归因于维生素B1缺乏,而皮质异常(特别是额叶皮质异常)则是由于酒精的神经毒性或其它与酒依赖有关的疾病(如肝脏疾病或头部外伤)所致。Lishman(1990)提出嗜酒者可根据对酒精所致脑损害的易感性不同分型。这种易感性来源于两个不同的病理过程,它们在有的病人中单独起作用,而在其它病人中则起协同作用。第一个过程在脑扫描上的特征是大脑皮质萎缩及可能存在的前脑基底区萎缩,它被认为是酒精的直接毒性作用造成的。第二个过程的特征是间脑损害,原因是维生素B1缺乏,这种维生素缺乏可造成该区的血管破裂。只对酒精的神经毒性敏感的嗜酒者可产生与皮质萎缩有关的持久性或短暂性认知缺陷,只对维生素B1缺乏敏感者则会出现以顺行性遗忘为显著表现的轻微或短暂Korsakoff综合征状态;而对两种病变均敏感的嗜酒者可出现大脑皮质和深层结构大片区域的广泛性损害,这些病人会出现严重的顺行性遗忘和其它认知损害(Jocobson等,1990)。酒精相关的肝脏疾病也可参与重度饮酒伴发的神经紊乱(Tarter等,1993)。酒精性肝损害的危险性取决于性别、营养状况、饮酒的数量与方式等因素。肝性脑病是一种进行性的可影响智力功能的代谢性肝脏疾病,经过治疗或肝脏移植其病变是可逆的。
3.2性别虽然一些研究支持在酒精介导的神经心理缺陷中存在性别差异,认为女性对酒依赖所致的神经心理损害较男性敏感,但是人们对于这种差异是否存在及其程度仍有争议(Glenn,1993)。采用电生理、影像学和神经心理方法进行研究得出的结果是互相矛盾的。但是Drake等(1990)所做的研究是一个例外,他采用对于左右大脑半球功能敏感的双耳分听任务研究大脑侧性模式(亦称左右大脑半球功能不对称模式),比较男性和女性嗜酒者与不嗜酒的对照被试识别竞争性言语和非言语信号的能力。信号是通过立体声耳机呈现的由两个单词或两段音乐构成的系列。结果发现,男性嗜酒者表现为不典型的侧化模式,特点是与对照被试相比辨别单词呈较强的左侧半球优势,辨别音乐呈较弱的右侧半球优势。相比之下,女性嗜酒者的侧化模式在两种双耳分听任务下与对照被试均无差别。研究者对这个结果的解释是男性嗜酒者有右侧半球机能障碍,而女性嗜酒者没有。
3.3年龄酒依赖一直被认为与过早衰老有关。过早衰老假说的证据来自大脑成像、神经病理学(Pfefferbaum等,1992)和神经心理学(Ellis,1990)。许多影像学研究发现,嗜酒者的大脑体积较同龄人小,其影像学改变与年龄大一些的非嗜酒者相似。人们提出两种假说以解释过早衰老的机制,每种假说都有支持和不支持的研究证据。一种假说认为,不管是多大年龄,只要问题饮酒开始,衰老速度就被加快了,这就是加速衰老假说。按照这个假说,所发现的认知损害反映的是酒精与衰老的影响之和,嗜酒者的神经心理和大脑改变应该与年龄更大的非嗜酒者类似。另一种假说认为,只有到了中年以后,即正常的衰老表现已经开始之后,对酒精相关脑损害的易感性才被加快。该易感性增加假说提出,高龄嗜酒者的大脑更容易受酒滥用的后果影响,因此高龄嗜酒者表现出来的认知缺陷会超过衰老和酒滥用各自的影响,他们患有的年龄相关症状和损害将多于年龄匹配的不嗜酒同龄人和有类似饮酒史的年轻嗜酒者。
3.4家族史虽然嗜酒者的大脑异常往往直接或间接地起因于饮酒,但是最近的证据提示,一些大脑改变在酒依赖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甚至可以预测酒依赖的发生。研究者发现,嗜酒者的青少年和成年子女在尚未开始饮酒时就表现出神经心理功能的缺陷(Porjesz等,1993)。一些证据提示,嗜酒者的子女在行为控制(Windle,1994)、视觉空间能力(Garland等,1993)、新奇信息的组织和短时记忆(Peterson等,1992)等方面存在问题。许多学者对嗜酒者的不饮酒儿子的异常脑电活动进行研究证实,家族史在这些异常脑电模式的表现中是重要的贡献因素(Polich等,1994)。这种异常脑电活动之一是事件相关电位P3成分的波幅降低。由于戒酒的嗜酒者表现出类似的P3异常,研究者将这些脑波看作是酒依赖可能的表型标志。沿着这条推理思路,Berman等(1993)在年轻男孩中测量事件相关电位,以确定事件相关电位是否可以预测青少年的物质使用。他们发现,P3波幅降低与潜伏期延长相结合可明显地预测青少年的物质滥用,包括酒滥用。另一项研究发现,与一二级亲属中没有酒依赖者的低危儿童相比,一二级亲属中有酒依赖者的高危儿童P3波幅降低(Steinhauer等,1993)。
3.5戒断中毒浓度的酒精可以非特异性地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增强正常的抑制过程,抑制正常的兴奋过程(Hoffman等,1989)。但是,酒精戒断却产生相反的效应:兴奋过程增强,抑制过程减弱。这种过度兴奋状态涉及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水平的升高。这些改变伴有震颤、癫痫发作、大汗和焦虑等症状,并可造成神经元损害。皮质醇和去甲肾上腺素对神经细胞可能都具有毒性,特别是皮质醇似乎能损害海马神经元(Sapolsky等,1986)。多次戒断可能意味着对海马的多次损害,伴有相应的边缘系统功能损害。皮质醇的神经毒性效应还可以与酒精相关的维生素B1缺乏或酒精的神经毒性相互影响,从而导致酒依赖病人的认知缺陷(Adinoff等,1991)。与戒断相关的脑损害的另一条途径是谷氨酸受体,它是大脑中的主要兴奋性神经递质。实验室大鼠长期摄入酒精后,大脑中有一型谷氨酸受体数目增加,这种增加与酒精戒断性癫痫发作的易感性增强有关。受体数目增加使这些细胞更容易受谷氨酸“兴奋毒性”的影响,结果因过度的谷氨酸刺激导致细胞死亡(Hoffman,1995)。反复的戒断发作还可以导致进行性加重的戒断症状。4恢复与治疗研究表明,嗜酒者戒酒至少4周后才会出现神经心理和认知功能的缓慢恢复,而大脑影像学指标(CT、MRI和葡萄糖代谢)的恢复需要更长时间(Volkow等,1994)。但是,有些病人戒酒后表现出持久性的神经心理损害,包括特殊认知功能任务的缺陷。为改善嗜酒者受到损害的认知功能,人们尝试过许多药物治疗,疗效不一(Martin等,1993)。在恢复认知和改善神经功能的治疗方面,研究结果不一致,部分原因是研究者尚未建立可确定完全恢复或恢复所需时间的标准。Drake等(1995)检查了戒酒治疗后3-4个月时的恢复情况,发现在重新饮酒的嗜酒者中,有酒依赖家族史者认知测验的成绩要比没有家族史者差。但是,不论有无酒依赖家族史,戒酒后都表现出明显的改善
⑥ 长期喝酒出现幻觉幻听症状有哪些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判断周围的人是否对酒精有依赖呢?(医学版14条) 我们就饮酒模式总结了一些常见的表现: 1.视饮酒为生活中最重要或非常重要的事,在心中占据中心地位,念念不忘。 2.饮酒量较初期饮酒时逐渐增加。 3.饮酒速度增快。 4.经常独自一个人或者是背着家人偷偷饮酒。 5.以酒当药,用来解除情绪困扰。 6.有藏酒行为. 7.酒后常常有遗忘表现。 8.无计划饮酒,常常出现酒后误事的现象。 9.晨起饮酒,俗称“睁眼酒”,部分人甚至会在夜间醒来后饮酒。 10.睡前饮酒。 11.喜欢空腹饮酒,饮酒时不吃主食且很少吃菜。 12.在情况允许的时候选择酒的品牌。 13.因为饮酒与家人争吵,影响家庭和睦,或因饮酒影响工作。 14.曾经戒过酒,但时间不长又旧病复发,不能控制。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的饮酒行为出现上述表现中的3条以上,即高度怀疑酒依赖。 经常看到一些患有酒精依赖的人因为饮酒给自身的健康、家庭的和睦以及工作带来很多不良影响,甚至是在酒后出现一些违法的行为。尽管他们对造成这些后果内疚、后悔,但仍不能彻底停止饮酒,反复戒酒,反复复饮。是他们没有出息还是没有毅力呢?都不是,这是因为酒精依赖是一种疾病,而且还是一种不断恶化的疾病,这种疾病像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一样,是无法彻底根除的。但却可以被遏制住。复饮的原因与机体对酒精敏感有关,加上在心理上难以摆脱的强制性饮酒欲望,不管复饮会带来怎样的不良后果,单靠自身的毅力是无法将其克服的。 就像其他疾病一样,会出现一些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一旦对酒精形成依赖后,在突然停止饮酒或骤然减少饮酒量时会出现很多躯体不适症状,称之为戒酒综合征。为方便起见,有人将戒酒综合征按照出现的时间和严重程度分为3个阶段:一期戒酒综合征:一般于饮酒后6~12小时出现,表现为双手震颤,重者可累计双侧整个上肢,甚至是躯干,病情严重者还可出现伸舌震颤,除此外还常见厌食、失眠、烦躁等症状。二期戒酒综合征:出现时间为断酒后24~72小时,除上述症状外,常出现幻听,内容常为辱骂性或迫害性的,可继发冲动行为,兴奋相对较轻。三期戒酒综合征:震颤谵妄,常发生于末次饮酒72小时之后,此时病人意识不清,震颤明显并伴有行走不稳,可出现各种生动的幻觉,如看到各种小动物,病人表现紧张、焦虑、恐惧。病人的记忆力明显受损,部分病人可出现癫痫样抽搐。即使在发达国家,一旦发生震颤谵妄,经治疗者总的死亡率仍可达10%~15%,未经治疗者则更高。所以说长期饮酒者不能突然停止饮酒。如果高度怀疑对酒精依赖,应该尽早到专科医院治疗。 形成酒精依赖的人不能控制自己的饮酒行为,也不能控制饮酒量,那么在戒酒一段时间后能否正常的饮酒呢?就目前所知,从来没有一个人,仅是数月或数年滴酒不沾,就能够“正常”喝酒或只在社交场合喝酒。一个人一旦从豪饮发展为失去控制且不顾一切地狂饮,再想走回头路就不可能了。没有一个酒精依赖患者是故意为制造麻烦才喝酒的,但不可控制地饮酒必然会带来麻烦。 很多对酒精依赖的人自认在戒酒一段时期以后,喝几罐啤酒或几杯淡葡萄酒没有问题了。一两瓶啤酒下肚就会喝醉的人不多。所以也就错误地认为自己可以控制每天只喝两、三瓶啤酒就不再喝了。他们偶尔也确实能够在几天或几个星期内照此办理。于是就会得出结论:即使喝酒也会“游刃有余”。但是,他们每次喝的啤酒或葡萄酒会越来越多,要不了多久,就会狂饮如初。 另外一种错误的观念就是以低度的酒来替代高度酒。对于酒精依赖者来说,酒精就是酒精,不管含有酒精的是马爹尼酒、威士忌加苏打水、香槟,还是一小杯啤酒,对于他们而言,不管喝一杯什么样的酒,都会导致饮酒过度,导致复饮。 所以,对于酒精依赖者而言,在戒酒一段时间后,试图控制饮“自己的酒量”或只饮用较低浓度的酒,都是危险的。但为了保证彻底戒酒,只能是滴酒不沾。如何能够做到呢?除了在医生的指导下完成脱酒治疗外,还要接受长期的康复治疗,包括对相关心理或精神疾病的治疗、防复饮药物的治疗、心理治疗以及加入一些自助的康复组织。只要有戒酒的愿望和不懈的努力,就会成功。
如果你真心实意想戒酒但发现自己无法彻底戒除;或者,如果你在喝酒时难以控制数量总是喝醉;或者,你并不喜欢酒精的口感,喝酒很猛追求酒精带来的沉醉飘忽的感觉。那你可能就患有酒精依赖症。
酒精依赖症也不一定是每天都喝酒。
一 轻度依赖:
1)一天累计饮酒量白酒<250ml 或啤酒少于4瓶.
2)正式饮酒史在4年以内,加重史在1年之内.
3)每日饮酒的次数日益增多,酒量增大.
4)酒后情绪激动.易怒,行为失控,打架,寻衅滋事,摔东西等.
5)对酒精的耐受力增强.
6)因为饮酒与家人争吵.
7)因为饮酒耽误正常的工作.
8)每次饮酒后不关身体难受,而且后悔、自责、懊丧。
9)有时候平时也可以不饮,但一旦饮酒就连续几天大剂量饮酒,直到身体抵受不住为止,间隔半月,一月或更长时间再喝。
二 中度依赖:
1)一天累计饮酒量250ml<白酒<500ml.或大啤4—8瓶。
2)正式饮酒史在4年至8年之间加重史在1年至2年之间.
3)饮酒无法自控,独自饮酒次数增加。
4)每日必饮成为生活当中最重要的事情.
5)有偷酒藏酒行为.
6)一旦不饮,即感到身体不适,心慌,心悸,出汗,坐卧不宁等症状,饮酒后症状缓解.
7)身体偏瘦,有肠胃不适等反应.
8)工作和家庭生活因为饮酒受到很大影响。
9)有戒酒的愿望,但无法戒断。
10)有时候平时也可以不饮,但一旦饮酒就连续几天大剂量饮酒,直到身体抵受不住为止,间隔半月,一月或更长时间再喝。
三 重度依赖:
1)一天累计饮酒量白酒>500ml.或大啤8瓶以上。
2)正式饮酒史在8年之上,加重在2年以上.
3)每日早晨起来空腹饮酒.
4)每日必饮,每饮必醉,酒后不饮食,身体虚弱.
5)有手抖出虚汗,失眠,走路呈斜线或s型.
6)已强制戒酒无效或因为喝酒引起的身体原因住院治疗多次.
7)因饮酒已出现胃出血、高血压、小脑萎缩、脂肪肝、酒精肝、肝硬化、骨股头坏死等并发症.
8)已出现人格改变多疑,脾气改变,对家庭无责任感,对家人(妻子和孩子)漠不关心.
9)对任何事情失去兴趣不愿与他人交往,喝酒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
10)记忆力减退,耳鸣,高血压.
11)有幻视,幻听,幻觉等精神障碍.
12)有时候也可以平时不饮,但一旦饮酒就连续几天大剂量饮酒,直到身体抵受不住为止,间隔半月,一月或更长时间再喝。
13)因为长期大量饮酒,已经出现抑郁症,焦虑症,狂躁症等精神障碍。
14)戒酒综合症明显:一旦不饮酒,就出现:呕吐,抽搐,震颤(手,面部,舌),谵妄,癫痫等症状,饮酒后有缓解。
⑦ 为什么酒喝多了,就会产生幻觉呢
1,酒精会抑制大脑的呼吸中枢,造成呼吸停止,另外由于换抑肝糖原的分解专,导至血糖下降也属可能有至命的影响。
2,神经系统伤害:譬如周边神经病变,就会引起产生幻觉。
3,脑皮质萎缩:有报告显示部分慢性酒瘾者的大脑皮质有萎缩现象,也有部分病人有智力衰退的迹象。
⑧ 喝酒后产生幻觉是怎么回事
1、喝多了就是麻醉大脑,影响身体行动,支配行动迟缓,但没有什么幻觉,意识里版会感觉自己说话不怕什么权,别人感觉喝多的人说话随便,平时不敢说的不愿说的都出来了,也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如果这叫幻觉的话),实际是人喝多了之后,血液流动过快,导致思维加快,反应速度加快,但我们平时管这叫说话不过脑子,不是幻觉.酒醒后人的大脑反而会有遗忘的现象,对自己说过的话会没有记忆.并且时间很长也想不起自己说过什么,都是听了在场的人提示后感觉后悔.
2、那都是酒精的作用,有麻醉的作用,大量的酒精摄入,就会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的先兴奋后抑制,兴奋时就会出现言语多,胆子大,痛觉减弱,烦燥。抑制时就会出现神志不清,犯困,醉后所做的事都会忘记。
摘自爱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