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为啥酱香型白酒要比浓香型白酒贵
这个没有办法给你最标准的答案,因为品质差别很大,不同香型的白酒放一块对比,也难说。一般而言,酱香型白酒因其工艺过程复杂,原料消耗成本较高,价格贵一些属于正常的。
『贰』 酱香型白酒为什么有的便宜有的贵
酱香白酒的工序比一般的白酒要复杂的多。比如王泽履酒,便要经过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且生产周期更是需要一年的时间,然后要在酒窖里继续发酵三年以上,再经过精心勾兑、调配。一瓶成品的王泽履酒至少五年才可以出厂。而其他一些香型的白酒在泥窖发酵几个月甚至几十天就可以。所以生产一批王泽履酱香型白酒的时间是其他白酒的十倍多甚至是几十倍。另一个是工艺上,有坤沙,碎沙,翻沙的产品之分,还有最低档的串酒,传统工艺是坤沙。第三,是勾兑,有勾兑二三十年老调味酒的,有勾兑五年十年,也有只勾兑轮次酒,多喝多对比,真正的茅台酒起码是坤沙糯高粱采用传统2987工艺酿造的,当然也有武陵酒取酒次数不同。虽酱香白酒虽然价格要贵一些,但是需求并没有因此减少,而酱香型白酒的产量相对浓香型白酒来说却是很少的,一个是出酒率低,二是成本高,因酱香白酒是采用纯粮食的方法酿造白酒,因此对于粮食的需求是十分大的,且酿造优质的酱香型白酒对于粮食的质量要求也是非常高的。
加上近几年来酱香型白酒在市场上的占有率越来越大。市场对酱香型白酒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扩大,这就间接的导致了酱香型白酒的价格比同类白酒价格略高。真正的酱香好酒以酒色微黄澄清,无沉淀物,酒线细长,酒花均匀久留不破,等等特点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而且,酱香白酒比起其它香型的白酒,对身体的有益是最高的。因此这也是酱香白酒能获得好评不断,且价格比同等白酒贵的原因。
想了解详细价格可网络搜索王泽履酒点击第一个进行查看
『叁』 酱香型白酒为啥那么贵呢
酱香型白酒为啥那么贵呢?
酱香型白酒,
主要因为窑藏时间长,
所以比较贵。
『肆』 为什么酱香酒那么贵
我们以茅台镇的汉御坊为例,带着大家了解一下,为什么酱香酒这么“贵”!
汉御坊酒厂位于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7.5平方公里镇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是贵州省仁怀市特产。酱酒的生产按节气来即为端午制曲、重阳下沙,虽然酱酒的标准工艺都是著名的12987大曲酱香传统酿造工艺:一年生产周期、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基酒储藏时间长达三年时间以上,但是茅台镇的酱酒却有其特殊之处。
据此,从汉御坊的酿造过程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些不同来:
1、粮食
汉御坊酱酒生产所用高粱为茅台镇本地红壳糯高粱,当地俗称红缨子高粱。此高粱与东北及其它地区高粱不同,其颗粒坚实、饱满、均匀,粒小皮厚,支链淀粉含量达88%以上,并富含2%-2.5%的单宁。
这种红梁只能在茅台镇特有的水分、土壤和气候环境下种植,汉御坊酒业人在黔北地区签约红糯高粱种植基地12000多亩,形成『酒厂-种植基地-农户』的三级管理模式。
但是只有高粱出不来酒,必须有酒曲。汉御坊酱酒制曲采用的原料是当地优质冬小麦,颗粒饱满,淀粉含量丰富,在酿酒过程中,通过微生物和酶被降解为小分子可溶性物质,参与美拉德反应,制成的曲药格外香浓。
2、山水
汉御坊美酒酿造用水采用的是赤水河的泉水,赤水河水质非常优良,无色透明、微甜爽口、酸碱适度,钙镁离子含量、硬度均符合优质饮用水标准。赤水河经雨季冲刷入水的泥沙,带来了丰富而有价值的微生物和其他物质,用这种入口微甜、无溶解杂质的水经大曲酱香工艺酿造出的酒特别甘美,是影响酿酒风味的重要因素。
3、微生物群
汉御坊所在的茅台镇位于云贵高原最低点的盆地,四面环山的低凹地势形成一个相对封闭河谷地带,高地落差,加上终年流淌的河水与低速的山风,使这里的气候迥异于其他地区。空气的中飘散的无数微生物菌种群,这是其它地方无法克隆的生物圈资源,以致在茅台镇赤水河谷之外的任何地方都没有类似微生物种群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汉御坊酱酒的独特风味正是得益于这片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
茅台镇独有的红缨子高粱、加上无法复制的山水、微生物环境,已经可以看出茅台镇的大曲酱香酒比其它酱酒“贵”的原因。除此之外,一个酒厂,没有一定的酿酒历史,无论从工艺还是陈酿需要,均难以沉淀真正的好酒,汉御坊酒厂建于1979年,40年的沉淀,老酒越放越香,也造就了汉御坊酒酱香优雅、酒体醇厚、口感绵柔、回味悠长的优良品质。
『伍』 茅台酒为什么这么贵,酱香型白酒有什么好处啊
茅台酒是国酒啊,是酱香型的啊 ,53度酱香型的酒都是很贵的 ,给你些资料你看看吧
茅台酒之所以称之为“国酒”,是由其悠久的酿造历史、独特的酿造工艺、上乘的内在质量、深厚的酿造文化,以及历史上在我国政治、外交、经济生活中发挥的无可比拟的作用、在中国酒业中的传统特殊地位等综合因素决定的,是三代伟人的厚爱和长期市场风雨考验、培育的结果。亦得到人民群众在实际的生活品味和体验中的赞誉之声,因而当之无愧。
茅台酒(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是我国白酒工艺的活化石。在一年时间里,将粮食中的淀粉不断发酵,经过多次蒸煮,慢慢“逼出”其中的酒精和其他有机物,这是茅台型酱香酒与其他白酒最大的不同。
1964年,现任茅台酒厂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季克良与未婚妻徐英大学毕业来到茅台厂工作,他们是茅台厂历史上最早的发酵专业大学生。
今年67岁、已是满头银发的季克良对我回忆,他对当时茅台酒技艺之复杂感到震惊,书本上的介绍不仅粗率且错误百出。他对徐英说,我们不说话,慢慢观察、学习,也许10年后才有发言权。直到第11年,季克良当上了酒厂生产科的副科长,写了一份“生产作业指导书”,对茅台工艺做初步总结和规范。
酿酒的技术本质上十分简单,两句话即可说清:第一步将粮食中的淀粉转化为葡萄糖;第二步将葡萄糖转化为乙醇(酒精)。但事实上,酒之所以甘醇馥郁,并非乙醇的作用,而得益于发酵酿酒过程中的副产物——大量的酸酯类有机物。这些复杂的有机物群构成了口感、味道、香味、回味等一系列感受。目前已知浓香型酒中,香型成分有400多种物质,主要成分为己酸乙酯,而酱香酒中的香型物质高达1200多种,主体香型成分至今还不清楚。
茅台地区酿酒历史可追溯至东汉。汉使唐蒙出使夜郎路过今天的二郎时,僚人便用自酿的“蒟酱酒”来招待他。唐蒙把“蒟酱酒”带回长安,令汉武帝大加赞赏,从此钦定其为岁岁来朝的贡酒。茅台当地人告诉我,蒟酱就是当地的拐枣,也叫鸡爪子,学名叫枳犋,果实外皮比较青涩,而果肉比较甜。汉武帝喝的其实是低度果酒。
在蒸馏技术发明前,中国人饮用的基本是酿造工艺生产的米酒,酒精浓度不超过20度。蒸馏技术的产生,推动了酿酒技艺革命,明朝时期已经出现了高度“烧酒”。但是蒸馏酒的技术是如何发明的还是一个谜。
“茅台(酱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是我国白酒工艺的活化石。”季克良对我说。在一年时间里,将粮食中的淀粉不断发酵,经过多次蒸煮,慢慢“逼出”其中的酒精和其他有机物,这是茅台型酱香酒与其他白酒最大的不同。
酿酒的第一步是制曲。
每年端午后,酒师们开始制造曲药。曲药以小麦为原料,先将小麦粉碎,加入水和“母曲”搅拌,放在木盒子里,工人站在盒子里用脚不停地踩。“刚来的工人都受不了这个活,踩两天腿就会疼得下不了楼。”茅台制曲车间的一名工人对我说。
制曲时间在夏天,制曲车间里的温度经常高达40摄氏度。高温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这些微生物混入曲块中分泌出大量的酶,可以加速淀粉、蛋白质等转化为糖分。每到夏天,制曲车间的门上爬满了一层名为“曲蚊”的小虫,人一张口甚至能吸进几只。制曲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微生物环境。
小麦经过“踩曲”做成“曲块”,用谷草包起来,进行“装仓”。大约10天后再进行“翻仓”,就是把曲块进行上下翻转,让每一面都能充分接触微生物。前后一般要进行两次翻仓。再过30~40天,曲块就做好可以出仓了,但是要使用的话还需要存储40天以上。在使用之前,要将曲块“切碎”,越碎越好。经过这样一番工序,生产一块合格的酒曲至少要3~5个月。
制好酒曲,时间已从初夏转入仲秋重阳节,在此时开始第二个关键步骤——“重阳下沙”。我们在茅台厂寻访酿酒技艺时,发现“沙”是茅台型酒的核心概念,但很多误解与传讹都来自于对“沙”的不理解,甚至包括美食家唐鲁孙。
“沙”的意思就是指红粱即高粱。因为本地产高粱细小而色红,所以称为“沙”。“下沙”就是指投放制酒的主料——高粱。在制酒中,因所下“沙”的完整程度不同,而产出不同的酒。投入的是比较完整的高粱,产的酒为“坤(当地方言音)沙酒”;用磨碎的高粱产出的酒名为“碎沙酒”;用最后9次蒸煮后丢弃的酒糟再加入一些新高粱和新曲药后产出的酒为“翻沙酒”。而茅台最著名的“回沙”工艺,即是指将高粱多次蒸煮出酒,而不是一次榨光酒分。而不能望文生义地解释为,茅台酒要在沙里过滤。
茅台型酒的用料极为讲究,一定要用本地产的高粱。这种高粱被称为糯高粱,粒小、皮薄、淀粉含量高,禁得起多次蒸煮。外地高粱一般取到第五次酒后就被榨干了,只有本地高粱能完成七次取酒。
茅台型酒的关键是选择比较完整的高粱,只有如此才经得起多次蒸煮。我在寻访中了解到,早期酿酒也需要一定的粉碎率,大约为20%~30%,现在基本不超过10%。下沙的第一步是“润沙”,即用100摄氏度左右的开水清洗几遍,一方面可以洗去渣滓,另一方面可以让高粱吸水。
然后,将高粱上甑蒸煮,大约两个小时。然后散在地上“摊凉”,由酒工用铲子不停地翻开,温度降至35摄氏度左右开始加曲。上满一甑需要高粱1500斤,第一次加入约220斤左右的酒曲。高粱与酒曲的总体比例为1∶1,但是酒曲要分9次加入,每次加的数量都不一样,平均为高粱的10%上下。
第一次加曲搅拌后要进行“收堆”发酵,即将酒糟堆成一个两米多高的圆锥。发酵时间需要酿酒师依据温度灵活掌握,堆子的内部先开始发热,然后传递到外面。这期间酒糟充分吸纳外围空气中的微生物。茅台型酒讲究高温发酵,一般外层温度达到五六十摄氏度才结束这一环节,酿酒师把手插进堆子,依据烫手的程度进行判断。
第一次发酵完成后,把酒曲铲入窖坑进行封存——进入“窖期”。窖坑有3~4米深,能装15~20甑的酒糟。与浓香型酒不同,酱香酒的窖坑是用石块砌成墙壁而不是用泥土,否则酱味就不浓了。窖坑要用本地黄泥封住,不能透气,在窖期中要经常检查,时常撒点水,防止干裂进气。
大概一个月后,窖坑打开,开始“二次投料”,即按照1∶1的比例,加入新的高粱,继续上甑蒸煮。摊凉后加入曲药,收堆发酵,然后重新下窖。前两次蒸煮原料都不取酒,只为增加发酵时间,裹挟更多微生物。
再度过一个月左右的窖期,开始第三次蒸煮。时间到了12月~1月,这才开始进行第一次取酒。之后再对酒糟进行摊凉、加曲、收堆、下窖等流程。如此周而复始,每月一次,直至第七次酒取完后,时间已经到了第二年的8月,酒厂才开始“丢糟”。第三至五次出的酒最好,称为“大回酒”,第六次得到的酒为“小回酒”,第七次的酒为“追糟酒”。
其中三、四、五次出的酒最好喝,一、二次酸涩辛辣,最后一次发焦发苦。但是每一次的都有用处,出厂的就必须经过不同批次酒之间的勾兑。茅台调酒大师以“酱味”、“醇甜”和“窖底”三种酒体来归纳和区分不同批次的酒。三种酒体理论的提出,对于保障茅台酒质量稳定性具有革命性的价值,使勾兑有了可以依据的基础。
新酒产生后要装入陶土酒坛中封存,形成“基酒”。第一年进行“盘勾”,就是按照酱味、醇甜、窖底三种味道进行合并同类项,然后再存放3年。3年后,按照酒体要求进行“勾兑”,即用几种基酒甚至几十种基酒,按照不同的比例勾兑出一种酒,形成一定的口味、口感和香气效果。勾兑一直是酿酒过程中比较神秘的工序,勾酒师凭借自己的味觉进行搭配,如同五行相克一般,把不同轮次的酒调在一起,寻找味道之间的平衡与层次感。
“从原理上说,勾兑就是调节酒中的酸酯平衡,但是没有仪器可以代替人的舌头去寻找答案,最终的口感,全靠评审会的几张嘴。”勾兑师李远程对我说。
勾兑完成后,最后一项工作是“调味”,调味的时候要加“调味酒”。调味酒的生产是酒厂用特殊工艺生产出来的,这是各家酒厂的核心机密。调味酒味道特殊,每次只添加少量。
勾兑、调味完成后,还要继续存放半年到一年,等待醇化和老熟后才进行灌装进入市场。一瓶地道的茅台型酱香酒的生产至少5年。
通过以上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的介绍,相信更多的消费者对目前市场上鱼龙混杂的“酱香型白酒”会有一个清楚的认识,随着消费者对酱香型白酒的认识和了解,那些披着“酱香型”外衣的劣质产品将会无立足之地。
『陆』 酱香型白酒为什么那么贵
不是 酱香型白酒 贵,是酿造工艺与材料的问题。
很多便宜的,都有用食用酒精勾兑而成。
『柒』 酱香型白酒为什么会这么贵
这个就要讲生意了,不管做什么,都要讲成本,酱香型白酒也不例外,酒类行版业的税率相对来权说就比较高,其次有复杂的生产工艺,生产周期长,1、世界上最浪费粮食的酒
2、生产及储存周期最长的酒
3、不添加任何外来物质的酒
4、产地全球独一无二的酒
『捌』 酱香型白酒为什么一般都比较贵,相比浓香型白酒它都贵
作为世界上排的上号的烈性酒,中国白酒是让外国人民服气的,作为酱香酒来说,却是内物以稀为贵容的。
中国白酒十二大香型,酱香的历史悠久,产量却一直很低。如果还要在酱香酒前面加上一个茅台镇,那产量可就更少了。
首先,生产周期就特别长,一年才能出酒,出来的酒还不能直接喝,还得放个三五年。
有数据显示,2016年茅台酒基酒产量为3.9万千升,其他窖池生产出来的酒加起来,实际的产量也不会超过15万千升。
你觉得这数字多吗?
那咱再看看全国白酒的产量。
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的白酒产量是1358.36万千升,按这个比例来算,茅台镇的酱香酒只占了全国白酒产量的1%。
产量低,耗时长,根本上就决定了茅台镇的纯粮酱香绝不可能以低价出售。
一分钱一分货,要么怎么说贵有贵的好呢?
你想喝醇正的酱香酒,还想它便宜,朋友,天底下哪儿有这种好事?
听哥一句劝,就算喝不上四位数的茅台,也别去淘宝上买九块九包邮的。
外国友人喝咱一口酱香酒都赞不绝口,只恨生得远,无法时常品尝。
您这生在大中国,近水楼台先得月,喝口正宗纯粮多简单的事儿,贵点又何妨?
您说是吧?
『玖』 为什么年份越久的酱香酒越贵
白酒一般没有保质期,但这并不意味着白酒存放的时间越长越好,普通香型的白酒5年以后,口味变淡,香味会减弱;酱香型陈酒是好酒,时间越久酒越香醇。但存放多年的浓香酒是不是好酒目前还无定论,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低度白酒,尤其是32度以下的白酒,摆放时间越长越容易引起性能改变,时间久了,会失去白酒本来固有的特性。对此,国家有严格规定,要求乙醇含量10%以下的饮料酒等,必须标注保质期。
对于“越陈越香”的说法,是指在密封的酒桶中酿造存放的酒,普通装瓶的酒时间长了味道可能会变淡。白酒经过较长时间的贮存,其质量会变得温润醇厚。因此,有些人认为白酒越陈越好。其实,并不尽然。虽然白酒没有保质期,但酒在存放过程中,酒中的醇类会和有机酸起化学反应,产生多种酯类物质,各种酯类都具有各种特殊的香气。由于酒中的酯化反应相当缓慢,因此,优质酒一般需要贮存三四年,如果是酱香型白酒,甚至能达到30年或更长一点的时间。但是,酯化反应到了一定程度就会趋向平衡,出现停止状态,如果继续贮存,会使酒精度数降低,酒味变淡,挥发损耗也会增大。特别是目前有些中档和低档白酒,在勾兑过程中添加了香味剂,这类酒更不能较长时间存放。否则,酒质会变得苦涩腻味。所以,白酒贮存也有适当的时间,并非越陈越好。
『拾』 同样是白酒,为什么酱香白酒会那么贵
酱香型白酒酿造工艺最为复杂,经过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一年为一个周期,且原酒需储存3年以上才能用于勾调出厂,因此酱香白酒一般比较贵。